不易之論

不易之論

不易之論(拼音:bù yì zhī lùn)成語套用,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出自宋•惠洪《冷齋夜話》。成周三代之際,聖人多生儒中,兩漢以下聖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論也。

基本信息

釋義

不易之論不易之論
易:改變。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不可改變的定論。宋李如箎《東園叢說·諸子言性》:“其言當於理,真不易之論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七·借禪喻詩》:“嚴滄浪《詩話》,借禪喻詩,歸於妙悟。如謂盛唐諸家詩,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鏡中之象,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乃不易之論。”
宋·朱熹《朱子全書·歷代二·宋》:“然佞臣不可執筆,則是不易之論。”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成周三代之際,聖人多生儒中,兩漢以下聖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論也。”
示例: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確是不易之論。

出處

不易之論不易之論
《續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一百二十四》:比聞金人有疑太尉心,而置重兵于山後,事危矣,計不早定,禍必中發。先發者制人,不易之論也,惟太尉圖之!

宋史·志·卷七十九》:知此道也,則雖百世不易可也。禮樂道喪久矣,故宋之樂屢變,而卒無一定不易之論。

《宋史·志·卷一百四十三》:至於平日保境,備御小寇,即須專用極邊土人。此古今不易之論也。

《宋史·列傳·卷一百一十六》:第進士,教授郴州。時王氏學盛行,世勣雅不喜。或問之,曰:"說多而屢變,無不易之論也。

套用

1.楊芳所謂守善於棄,實不易之論。
2.實為精闢不易之論。
3.此萬世不易之論。
4.或問之,曰:“說多而屢變,無不易之論也。
5.在《詩品》中對阮籍詩的評價,當是不易之論吧!
6.此文在以後半個多世紀中被廣泛徵引,已為不易之論。
7.而晚年作《社倉記》,則亟稱之,以為不易之論,而自述前言之誤。
8.‘窮而後工’四字,是歐公獨創之言,實為千古不易之論。
9.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此不易之論也。
10.成周三代之際,聖人多生儒中,兩漢以下聖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論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