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

《詩話》

《詩話》是一本宋朝時期歐陽修編寫的評文類的創始性著作。

原文

陳白沙《詩話》箋注(上)
詩之工,詩之衰也。言,心之聲也,形交乎物,動乎中,喜怒生焉,於是乎形之聲,或疾或徐,或洪或微,或為雲飛,或為川馳。聲之不一,情之變也,率吾情盎然出之,無適不可。有意乎人之贊毀,則“子虛”①“長楊”②,飾巧夸富③,媚人耳目,若徘優然④,非詩之救也。 ——《認真了集序》

注釋:

《詩話》《詩話》

釋題:“認真子”是朱英把他所作的詩編次成帙時所取的詩集名。朱英字時傑,湖南郴陽人,明正統進:卜,授御史、踞制兩廣,兼巡撫。朱英節川而愛人,是他力薦陳白沙應召入京。

注①子虛,即《子虛賦》 ,漢.司馬相如作。他假託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為辭,盛陳齊楚諸侯國的地域、物產的廣大、豐盛。

注②“長楊”,即《長楊賦》,西漢.揚雄作。陝西省周至縣東南三十里,有秦時舊宮,宮中有垂楊數畝,故曰“長楊”。漢時修飾一番,宮門名“射熊館”,為漢皇室遊獵之所。揚雄以宮名作賦,對漢成帝過度田獵的舉動進行諷諫。

注⑧飾巧夸富:飾,粉飾、偽裝;巧,虛浮不實;夸,誇耀;富,豐富,多彩。“飾巧夸富,媚人耳日”的意思是指不務實際,以浮誇、虛張的手法寫作詩賦,迷惑了讀者的耳日。

注④“俳優”,諧戲也。“若俳優然”,即“好象諧戲似的”。

甚矣,詩之難言也。李百藥①見王通②而論詩,上陳應、劉③,下述沈、謝④,四聲八病⑤,剛柔清濁,靡不畢究⑥,而王通不答。薛收⑦曰:“吾嘗聞夫子之論《詩》⑧矣,

《詩話》《詩話》
上明三綱⑨,下達五常⑩,於是征存亡,辨得失,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聖人采之以觀其變。今子之言詩,足夫子之所痛也”。南朝故置勿論,自唐以下幾千年於茲,唐莫若李、杜⑩,宋莫若黃、陳⑩,其餘作者固多,率不是過。烏乎,工則工矣,其皆《三百篇》之遺意歟 ! 率吾情盎然出之,不以贊毀歟;發乎天和⑩,不求合於世歟;明三綱,達五常,征存亡,辨得失,不為河汾所痛者,殆希矣。故曰詩之工,詩之衰。 —— ( 同上 )

注釋:
注①李百藥,唐初史學家、詩人。安平人 ( 今屬河北 ) 。他在隋朝任建安郡丞,入唐後歷任中書舍人、散騎常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貞觀元年奉詔撰《北齊書》。《全唐詩》存詩一卷。

注②王通,隋朝哲學家,絳州龍門 ( 今山西河津 ) 人。曾上太平策,不見用,退居黃河、汾河之間,授徒自給。他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有著作《中說》。段末的“河汾了”也是指他。

注③應、劉,“應”指漢末、三國魏文學家應(瑒)、應璩兩兄弟。應(瑒)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徵召為丞相掾屬,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曾稱其才學足以著書,但傳世之作不多,原有集,已散佚。應璩官至侍中,博學丁文,善為書奏。其詩語言通俗。原有集,已散佚。今存《百一詩》等數篇。“劉”是東漢末文學家劉楨。他為曹操丞相掾屬。其五言詩在當時負有重名。為“建安七子”之一,後人以他與曹植並舉,稱為“曹劉”。

注④沈、謝,“沈”是南朝梁文學家沈約。他歷任宋齊二代,官至尚書令。其詩浮靡,著意雕飾、注意聲律,時號“永明體”。“謝”是南朝齊詩人謝眺。他曾任宣城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他的詩多描寫自然景色,善於熔裁,風格清俊,也注重聲律,在“永明體”作家中成就較高。

注⑤四聲八病,是詩歌聲律術語。“四聲”是漢語字音的四種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八病”是律詩創作中運用四聲不當而出現的八種弊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 ? 。據說是由南朝沈約、王融、謝眺創議提出的。“四聲八病”的提出,促使詩人更加自覺地注意詩歌的聲律,為五言詩向格律嚴整的律詩過渡奠定了基礎,但亦有其片面性,鍾嶸等人批評它會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 ( 《詩品》 ) ;宋.嚴羽認為“作詩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 《滄浪詩話》)

注⑥剛柔清濁,靡不畢究,“剛”,堅硬;“柔”,軟弱;“清”,清澈;“濁”,渾濁。全句的意思是指李百藥強調按四聲八病作詩,剛柔清濁要涇渭分明,不能含糊,儘管很小的毛病,也要認真追究。
作者: 大秦天王姚興 2007-2-24 18:50   回復此發言
--------------------------------------------------------------------------------

《詩話》《詩話》

2 陳白沙《詩話》箋注(上)
注⑦薛收,王通的弟子。

注⑧《詩》,以及下文的“三百篇”,都是指《詩經》。

注⑨三綱;封建社會中三種主要的道德關係,即“君臣、父子、夫婦”,而且是“君為臣綱、父為了綱、大為妻綱”。

注⑩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儒家川以配合“三綱”,作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道德教條。

注⑩李、杜:指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

注⑩黃、陳:指北宋詩人黃庭堅陳師道。他們都出自蘇軾門下。黃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能詩能詞工書:陳則是江西詩派代表作家之一。作詩愛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已” ( 陳師道的字 ) 之稱。

注⑩天和:自然的和氣。“發乎天和”,就是說,作詩要抒發自然的和氣。

夫詩,小用之則小,大用之則大。可以動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和上下,可以格①鳥獸,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皇王帝霸之褒貶,雪月風花②之品題,一而已矣,小技云乎哉 ?

—— ( 同上 )

注釋:
注①格,感通也。“可以格鳥獸”者,即可以感通鳥獸也。

注②雪月風花:也作“風花雪月”。這裡泛指四時景色。這則詩話,是針對宋儒中有人貶低詩歌的社會功能而發的。理學家程頤就說過:“某 ( 指他自己 ) 素不作詩,亦非是禁止不作,但不欲為此等閒言語。且如今言能詩者無,如杜甫,如云:‘穿花蚨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如此閒言語,道出做甚……” ( 《二程遺書》 ) 這方面,陳白沙在《夕惕齋詩集後序》中還有精闢的論述。

故七情①之發,發而為詩,雖匹夫匹婦,胸中自有全經②,此《風雅》③之淵源也。而詩家者流,矜奇眩能④,迷失本真,乃至旬鍛月煉,以求知於世,尚可謂之詩乎?

——《夕惕齋詩集後序》

《詩話》《詩話》

注釋:

釋題:《夕惕齋詩集》是少參任君先公的詩集,任君公差廣東,過訪白沙,求陳白沙替他先公的詩集寫序於卷末,故又稱“後序”。

注①七情,即儒家指的“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

注②全經,“全”是完全;“經”是常行的義理、法制、原則等。

注③《風雅》 ,即《詩經》中的《國風》和《大雅》、《小雅》。

注④矜其眩能,是“誇耀出奇和才能”也。

晉魏以降,古詩①變為近體②,作者莫盛於唐,然已恨其拘聲律③工對偶④,窮年卒歲,為江山草木、雲煙魚鳥粉飾文貌⑤,蓋亦無補於世焉。若李、杜者,雄崎其間⑥,號稱大家,然語其至則未也。

—— ( 同上 )

注釋:

注①古詩,產生於漢魏時代的詩歌體裁,又稱“古體詩”、“古風”,它不求對仗,平仄靈活,每篇句數不限。唐以前有其體無其名,至唐代,格律詩興起,為了區別兩種不同的詩體,乃稱格律詩為“近體詩”,非格律為“古體詩”。

注②近體,即“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格律詩”。這是一種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則的詩體,且有絕句、律詩、排律之分。它形成並極盛於唐代,唐以後也久行不衰。

注③聲律,“聲”是漢字的平、上、去、入四聲;

“律”是近體詩的規則。

注④對偶,亦叫“對仗”。以其如古代帝王儀仗兩兩相對而得名。律詩中的三與四,五與六句必需對仗,排律除起聯和結聯 ( 即開頭和結尾兩句 ) 外,其餘都要對仗。上句叫“出句”,下旬叫“對句”。對仗的一般規律是詞性相同,平仄對立,出句與對句的字不能重複,意思也不能相同。

注⑤文貌,本是指禮文儀節。《苟子.禮論》 :“故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愛敬之至矣,禮節文貌之盛矣。”而陳白沙所指的則是“外表的華美”。他在這裡批評那些不惜一切去為江山草木、雲煙魚鳥粉裝、打扮表面華麗的詩人。

注⑥雄峙,“雄”,事物之特出者,傑出之人,勢盛之家,強大之國,皆謂之雄;“峙”聳立也。

先儒君子類以小技目之,然非詩之病也。彼用之而小,此用之而大,存乎人。天道①不言,四時行。百物生,焉往而非詩之妙用 ? 會而通之,一真自如。故能樞機造化②,開闔萬象③,不離乎人倫日用而見鳶飛魚躍④之機。若是者,可以輔相皇極⑤,可以左右《六經》⑥,而教無窮⑦,小技云乎哉 ?
作者: 大秦天王姚興 2007-2-24 18:50   回復此發言
--------------------------------------------------------------------------------
3 陳白沙《詩話》箋注(上)
—二 ( 同上 )

注釋:

注①天道,亦叫“天理”,指自然規律。

注②樞機造化,“樞”,本是門戶的轉軸,“樞機”,指事物運動的關鍵;“造化”,創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界。

注③開闔萬象,“開”,開啟:“闔”,同合,關閉;“萬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現象。“開闔萬象”者,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的一開一合。

注④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語出《詩.大雅.早麓》:“鳶飛戾 ( 到達 ) 天,魚躍於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

注⑤輔相皇極,“皇”,皇帝、·君主;“極”,屋極,位於最高正中處。《書.洪範》:“皇極,皇建其有極。”孑 L 穎達疏:“皇,大也,極,中也;施政教,治下民,當使大得其中,無有邪僻。”“輔相皇極”,就是“輔助皇帝、君主施政教、治下民,大得其中”。注⑥ 《六經》 ,是《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的總稱。

注⑦而教無窮,“教”,指詩教,“無窮”,無窮無盡,沒有完結。陳白沙所指的是詩的社會效果及其生命力。以此駁斥那些認為“詩是小技”的人。

今之名能詩者,如吹竹彈絲①,敲金擊石②,調其宮商③,高者為《霓裳羽衣》④、《白雪陽春》⑤,稱寡和,雖非《韶(音只)》⑥之正,亦足動人聽聞,是亦詩也。吾敢置不足於人哉⑦ ?

—— ( 同上 )

注釋:

注①吹竹彈絲,“竹”是管樂,“絲”是弦樂,“吹竹彈絲”,是管弦樂合奏,形容具有美妙的音樂性的詩賦。

注②敲金擊石,也作“戛玉敲金”,是擊打金屬器和玉石樂器,注一是吹、彈樂,此處是敲、擊樂,彼此義同。

注③宮商:我國古代音樂的聲調、音階,分“宮、商、角、變微 ( 讀止 ) 、徵、羽、變宮”七調。

注④ 《霓裳羽衣》,這是唐代一支精美的舞曲。一說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另說是唐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初名《婆羅門曲》 ,經玄宗潤色並制歌詞,後改川此名。

注⑤《白雪陽春》,也作《陽春白雪》。古代楚國歌曲名,當時認為是較高級的音樂。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 ( 楚國首都 )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 p 日春白雪》,國中和者不過數十人。”這就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下旬“稱寡和”亦即是和寡。

注⑥《韶罐》:也作《韶漫》 ( 讀擴 ) ,據鄭玄註:“韶為舜樂,罐為湯樂。”

注⑦吾敢置不足於人哉 ? “置”,安放也。全句說:難道我敢把這類能詩的人安放到不足取的位置上嗎 ?

宋歐陽文忠公①最愛唐人《游寺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②又愛一《送別詩》“曉日都門道,微涼草樹秋。”③云:“修平生欲道此語,道不得。”④朱文公謂:“今人都不識此等好處是如何。”⑤二公最知詩者也。後人誠未易及。如此兩聯,予始因歐公嘆賞之至,欲求見其所以妙如歐公之意了不可得,褊 ( 遍 ) 問諸朋友無知者。徐取魏、晉⑥以下諸名家所作,凡為前輩點出者,反覆玩味,久之若粗有得焉。間舉以告今之善言詩者,亦但見其唯唯於吾所已言者而已。吾所不言者,彼未必知也。夫然後嘆歐公之絕識去今之人遠甚,而信丈公之言不誣也。噫 ! 詩可易言哉 !

——《論詩不易》

74

注釋:

注①歐陽文忠公,即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諡文忠。

注②此聯出自唐代詩人常建之題為《題破 lII 寺後禪院》的五律中。全詩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 ( 一作竹 ) 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通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聲。”

注③出處不詳。

注④歐陽修的原話是:“吾嘗愛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始知造意者為難工也。宋青州,得一 11J 齋,不平生想見而不能道以言者,乃為已有。於是益欲希其仿佛,竟爾莫獲一言。”
作者: 大秦天王姚興 2007-2-24 18:50   回復此發言
--------------------------------------------------------------------------------
4 陳白沙《詩話》箋注(上)
( 《唐詩紀事》卷三十一 )

注⑤朱文公,是南宋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諡文。

注⑥魏,古朝代名。公元 220 年曹操的大兒子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漢末建安 ( 獻帝的年號 ) 至魏的一段時期,詩歌的成就十分顯著,而且辭情慷慨,語言剛健,文學史上有“建安風骨”之譽,其代表作家有孔融、陳琳、王粲、徐斡、阮踽、應埸、劉楨等人,號稱“建安七子”。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是建安文壇的皎皎者。

晉,分西晉、東晉,合稱“兩晉”。公元 265 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 316 年,西·晉為匈奴所滅, 317 年,司馬睿在建康 ( 今江蘇南京 ) 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從西晉建立到東晉滅亡的一百五十多年間,詩歌的風力雖已逐步減弱,但仍然聽到建安時期的餘音,產生一大批如嵇康、阮籍、傅玄、張華、陸機、潘岳、左思、劉琨、郭璞、陶淵明等傑出詩人。詩之發,率情為之,是亦不可苟也已,不可偽也已。

—— 《澹齋先生輓詩序》 ( 注 )

釋題:

澹齋先生名梁繼灝,字行素,今江門市江海區沼頭村人,是陳白沙青年時代的老師。

昔之論詩者曰:“詩有別材,非關書也;①詩有別趣,非關理也。”②又曰:“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③夫詩必如是,然後可以言妙。

—— 《跋沈氏新藏考亭真跡卷後》

注釋:

釋題:沈氏乃明成化年間朝廷派駐各省的一位高級官吏,名字不詳;“考亭”在今福建省建陽縣西南,相傳五代南唐時黃子棱築以望其父 ( 考 ) 墓,名“望考亭”,簡稱“考亭”,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徙居於此,建“滄洲精舍”,集生徒講學。宋理宗為了崇祀朱熹,於淳(礻右)四年 (1244) 賜名“考亭書院”,故亦稱朱熹為“考亭”,其理學門派稱“考亭學派”。

注①材,指體裁、題材;書,指儒家經典《大學》

《中庸》、《論語》、《孟子》等 ( 合稱 《四書》) ‘。

注②趣,指意趣、情趣等藝術美感:理,指經過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或思維活動產生出來的理論。

注③羚羊掛角:語出宋.陸佃《埤堆.釋獸》:“羚羊似羊而大,角有圓繞蹙文,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語曰

‘羚羊掛角',此之謂也。”即是說,羚羊夜眠,把角掛到樹上,以防禍患,後以“羚羊掛角”比喻詩的意境高超神妙。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說:“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近代之詩,遠宗唐,近法宋,非唐非宋,名曰“俗作”。 ( 注 )

—— ( 同上 )

注釋:

俗作,指以高雅相對的平庸、鄙俗的詩作。作詩當雅健①第一,豈俗與弱。予嘗愛看子美②、後山③等詩,蓋喜其雅健也。若論道理,隨人深淺,但須筆下發得精神,可一唱三嘆④,聞者便自鼓舞,方是到也。

——《次王半 III 詩韻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