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風

基本信息

詞目

下風

拼音

xià fēng

釋義

1. 指風向的下方。
莊子·天運》:“蟲,雄鳴於 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
2. 指低下的地位(一般指臣子之位)。
(1)《左傳·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2)《莊子. 漁父》: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
(3)《 漢書. 鄒陽傳》: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惡臣國而樂吳民也,竊高下風之行,尤說(音悅)大王之義。
(4)《漢書. 賈誼傳. 服鳥賦》: 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
(5)《 西京雜記.卷五. 遺公孫賢良書鄒長倩)》(或參見《 文苑.卷十》):竊在下風,以俟嘉譽。
(6)《 晉書》:弘實闇劣,過蒙國恩,願與使君共戴盟主,雁行下風,掃除凶寇,救蒼生之倒懸,反北辰於太極。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1. [leeward]∶風所吹向的那個方向
不要在下風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險了
2.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比喻處於下位,卑位
【詳細解釋
1. 風所吹向的那一方。
(1)《孫子·火攻》:“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2)晉 葛洪抱朴子·博喻》:“靈鳳振響於朝陽,未有惠物之益,而莫不澄聽於下風焉。”
(3)宋 朱弁《曲洧舊聞》卷五:“松之有利於世者甚博……其根皮食之膚革香,久則香聞下風數十步外。”
(4)清 李漁《蜃中樓·望洋》:“又何曾嘗看些碗旁邊瓊漿滋味,聞著些下風頭溫香氣息。”
2. 比喻處於下位,卑位。有時作謙辭。
(1)《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羣臣敢在下風。’”
(2)《南齊書·安陸昭王緬傳》:“ 竟陵王 子良 與 緬 書曰:‘竊承下風,數十年來未有此政。’”
(3)宋 葉適《樂清縣學三賢祠堂記》:“自 紹興 庚辰至 乾道 辛卯,公名節為世第一,士無不趨下風者。”
(4)明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 唐 詩類有委曲可喜之處,惟 杜子美 頓挫起伏變化不測,可駭可愕,蓋其音響與格律正相稱,回視諸作,皆在下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