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丸

上清丸

上清丸,清熱散風,解毒,通便。用於頭暈耳鳴,目赤,鼻竇炎,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每服1丸,噙口中,徐徐化下。【方劑主治】火刑金燥,熱極生風,痰凝喘嗽,口燥舌乾,咽喉腫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藥物組成】薄荷1兩,柴胡1兩,蔓荊子5錢,白芷5錢,蘇葉2兩,陳皮1兩,半夏1兩,甘草1兩,桔梗3兩,黃芩2兩,麥冬3兩,天門冬3兩。【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功能主治

清熱散風,解毒,通便。用於頭暈耳鳴,目赤,鼻竇炎,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

口服,水丸一次6克,一日1~2次。

基本內容

上清丸 上清丸

【來源】《古今醫鑒》卷九。

【組成】薄荷葉90克 硼砂15克 天花粉30克夭竺黃15克 風化消 百藥煎 防風 孩兒茶各30克 桔梗21克 甘草3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1丸,噙口中,徐徐化下。

【主治】口舌痛生瘡。

上清丸

【藥物組成】薄荷葉4兩,粉甘草1兩,官硼砂5錢,嫩桔梗1兩。

【處方來源】《活人方》卷一。

【方劑主治】火刑金燥,熱極生風,痰凝喘嗽,口燥舌乾,咽喉腫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製備方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大丸。

【用法用量】分為數份,不拘時,噙化口中。

上清丸

【方劑名稱】上清丸

【藥物組成】薄荷1兩,柴胡1兩,蔓荊子5錢,白芷5錢,蘇葉2兩,陳皮1兩,半夏1兩,甘草1兩,桔梗3兩,黃芩2兩,麥冬3兩,天門冬3兩。

【處方來源】《石室秘錄》卷三。

【方劑主治】強弱之人,感中風邪,上焦有風火者。

【製備方法】上各為末,水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錢,飽食後服。

上清丸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芎500克 連翹3千克 白芷3千克 防風1千克 大黃6千克 菊花3千克 薄荷500克 桔梗1千克 黃柏2千克 黃芩5千克 梔子(炒)1千克 荊芥5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扮,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

【功用】清熱散風,消腫止痛。

【主治】肺胃積熱,風火牙疼,頭目眩暈,大便秘結,小便赤黃。

【禁忌】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服藥後大便次數每日2到3次者,應減量;每日3次以上者,應停用並向醫師諮詢。

4.服藥3天后或服藥期間症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解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