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故居

上海魯迅故居

上海魯迅故居在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原施高塔路130號),即大陸新村9號,是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群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陸銀行上海信託部投資,於民國20年(1931年)落成。魯迅故居是大陸新村132弄的最後第二幢,占地78平方米,建築面積222.72平方米。魯迅在民國22年4月11日以內山書店職員的名義遷入,民國25年10月19日在這裡逝世。魯迅逝世後,許廣平搬出,故居主人幾經變化。1950年1月恢復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曾先後住在虬江路景雲里和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並經常去內山書店,也多次去過虹口公園,甚至在魯迅逝世時就有人想過,要把虹口公園改名為魯迅公園。因此,後來將魯迅的墓從萬國公墓遷到了虹口公園內,1956年10月,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園內一座江南民房風格的魯迅紀念館建成,並於1988年,正式改名為“魯迅公園”。
魯迅故居位於山陰路132弄9號,是一幢紅磚紅瓦的3層樓房,為一代文化巨匠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在這裡,魯迅從事了大量創作,翻譯、編輯工作、還組織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左聯”活動,魯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築面積222.72平方米,屋內現陳列著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

內部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形復原;屋前有小花圃,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底層前間是客廳,中間1張西餐桌、5把椅子。沿西牆放有書櫥和瞿秋白留贈的書桌。南窗下是夫人許廣平的縫紉機。靠東牆是兒子海嬰的玩具櫥和小桌椅。後間是餐室,正中1張方桌,圍著4把椅子,西北牆角1隻雙層餐具櫥,東牆放著西式衣帽架。

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走上台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著西式餐桌。西牆放著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檯。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正中放著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隻烤花圓坐椅。西牆角是一隻雙層碗櫥和四隻圓凳,東牆放著衣帽架。這些簡樸用具,反映了當時魯迅全家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但對接濟他人,支持革命民眾團體,是非常慷慨的。在魯迅的日記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記載。

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書齋。朝南窗下放著書桌和陳舊的藤椅,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裡誕生。東面是張鐵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布置,沿西牆放著大衣櫃、茶几、兩把藤椅和1隻鏡台,鏡台上陳設著外國版畫。1幅海嬰出生後16日油畫像掛在靠北牆的五斗櫥的上端。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菸具和茶具。窗邊壁上的日曆維持著原狀.

三樓前間有陽台,是海嬰與褓姆的臥室,除1張大床外,室內陳設簡單。後間是客房,放著簡單的臥具、桌椅和書櫥,在這裡魯迅掩護過瞿秋白、馮雪峰等共產黨人。1936

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宋慶齡知道後,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後來魯訊就在這張鐵床上不幸逝世。梳妝檯上掛著一個舊時的日曆牌,日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鏡台上的鬧鐘指針對著5點25分,顯示著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魯迅故居內的家具,絕大部分是原物,魯迅逝世後,許廣平遷居淮海中路淮海坊時曾帶走。1950年恢復魯迅故居時由許廣平捐贈。

館名為已故周恩來總理親題。建築外形具有魯迅故鄉紹興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館內的1.7萬餘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鬥歷程,重點表現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編選歷史小說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在這裡先後編選他的歷史小說《故事新編》,和《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7本雜文集,翻譯了《表》、《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4本外國文學作品,編印出版了《木刻紀程》、《引玉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等中外版畫;編校出版了瞿秋白的譯文集《海上述林》上下卷。魯迅在這裡會見過瞿秋白茅盾馮雪峰A·史沫特萊內山完造等中外著名人士。因魯迅故居地為“越界築路”地區,具有半租界性質。魯迅以“租界”兩字的一半命名自己的書齋為“且介亭”。後間是貯藏室,有1隻瞿秋白留下的紅色破皮板箱,兩邊的木箱盛放著魯迅舉辦版畫展覽時的鏡框,1隻多層用品櫥,內有魯迅的修書工具、藥品和醫療器皿等各種什物。

歷史

魯迅故居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僑占住。抗戰勝利後,一度為茶葉專家吳覺農寓所的一部分。
1949年讓與民生實業公司,作為該公司投資的太平洋輪船公司的職工宿舍。
1950年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華東文化部籌建上海魯迅紀念館時,決定恢復魯迅故居。同年9月徵用了大陸新村9號,經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魯迅夫人許廣平(時為政務院副秘書長)來滬指導籌建。經多方調查核實,在許廣平指導下恢復。
1951年1月7日作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組成部分對外開放,1952年5月改為內部開放,1989年3月起對外開放。

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上海魯迅故居上海魯迅故居
從上海火車站乘輕軌虹口足球場下,再向東行300米左右即到;在附近有站點的公共汽車線路有:70、97、18、318、939、139、21、47等,通向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等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