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建於1864年3月1日,時稱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為全國當時規模最大的西醫醫院,也是全國建院最早的西醫綜合性醫院之一。1877年更名為公濟醫院,1953年改名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醫院,1981年成為上海市紅十字醫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1992年通過國家衛生部評審,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十三次保持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1990年以來分別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醫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醫院現分設北部(虹口區海寧路100號)和南部(松江區新松江路650號),占地294,775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市占地面積最大的三甲綜合性醫院。全院在崗職工3768人,核定床位數1580張,實際開放床位2500張,臨床三級學科和醫技學科48個。2015年醫院門急診人次為355.9萬;出院人次10.4萬;住院手術人次7.4萬;平均住院日7.19天。醫院醫療技術實力雄厚,著名專家雲集,現擁有教育部重點學科1個(心血管病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8個(耳鼻喉科、眼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呼吸內科、腫瘤科、婦科、臨床藥學科),國家衛生部內鏡培訓基地4個(消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2個(上海市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視覺復明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醫學領先重點學科3個(眼科、泌尿外科、麻醉科),上海市重點實驗室2個(上海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骨腫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眼科與視覺科學系、病理學系也設在我院。

歷史沿革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前身是公濟醫院,創建於1864年,至今已走過一百四十多年曆程。
1863年由法國駐滬領事委託天主教江南教會籌備,籌資白銀5萬兩,租用外灘洋涇浜附近科爾貝爾路(今中山東二路22號新永安路口)樓房作院舍,1864年3月1日正式開張,定名"ShanghaiGeneralHospital",開設病房17間,床位35張,專供外國人治病。
1878年,醫院遷入乍浦路橋堍公共租界北蘇州路190號新造醫院,開放床位270張。1920年,公濟醫院又增建病房大樓。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公濟醫院整頓院務,發展業務,聘了一大批當時醫生出任各部主任。1947年春門診部樓竣工開業。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3日解放軍代表接管醫院。加強黨的領導,整頓思想,發展業務,公濟醫院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53年元旦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公濟醫院正式改名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醫院,門診經拓展達到1800平方米。1959年,租借北蘇州路410號河濱大樓。1960年,原位於武進路85號第五人民醫院移址閔行,該地劃歸我院,醫院面積進一步擴大,全院床位達到672張。
1964年更名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1981年成為上海市紅十字醫院,1992年醫院通過國家衛生部評審,成為全國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50年代就是上海醫科大學的教學基地,上醫大併入復旦後曾作為復旦大學市一臨床醫學院。2002年加盟交大,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改革開放後,醫院有了根本性的發展。1993年,武進路85號院址中外賓樓落成,全院床位增至1146張。1996年5月現在的門急診樓竣工開張,1997年5月醫技樓竣工投入使用。1996年醫院實行了院址的“三合一”—北蘇州路190號及北蘇州路410號的全部醫療科室全部遷入武進路85號現址,至此醫院的全面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06年以來,醫院在新任領導集體的帶領下,不斷創新,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2007年,醫院北部經過盤整,功能布局更加以人為本,院容院貌發生巨大改變。2006年10月,醫院南部(松江新院)作為上海市首家落戶郊區的三甲醫院正式運行,標誌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已形成南北聯動,錯位發展,立足市東區域和西南城郊,輻射江浙的新的發展局面。醫院正以嶄新的姿態,傳承百年老院的厚重與輝煌,繼續譜寫全新的歷史篇章。

名醫薈萃

醫院先後湧現出樂文照、任廷桂、林元英、胡懋廉、趙東生、謝桐、胡遠峰、張鏡人、蔡小蓀、劉國華、肖明第、彭志海、許迅、周新、夏術階、王椿、王秋根袁偉傑等蜚聲全國的著名學科創始人、學科帶頭人。

醫院醫、教、研實力雄厚。近五年來,醫院取得器官移植、視覺復明、心臟病急救等3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重點建設項目;市麻醉質量控制中心、市肝移植質量控制中心、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均設在我院。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成功實施了腎、肝、肝-腎、胰-腎、心臟、肺、人胎胰島細胞、成人胰島細胞、腎-成人胰島細胞、角膜、手指、造血幹細胞等十多種器官組織的移植。2001年至2005年底,共完成移植腎767例、肝456例、骨髓、心臟、肺、肝-腎、胰-腎、角膜等總數為1,501例,位列全市之首。

腎移植存活率接近歐美先進國家水平,腎移植組織配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肝移植手術總數已超過600例,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其質量居國內先進。2003年1月亞洲首例成人胰島細胞移植成功。2000年4月一例心臟移植手術,成為本市心臟移植存活時間最長者。普外科、心外科、心內科、血液科、放射科、腎內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婦產科、分子生物學科在國內也有很強的競爭力。

人才教育

醫院人才梯隊建設和科研教育成效顯著。現有博士後流動站15個,博士點27個,碩士點45個,擁有博導35名,碩導79名。並首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海外優秀青年合作基金、新世紀百千萬人培養計畫。首次在《自然》等雜誌發表論文,SCI收錄的論文50篇,為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前列、全國排名第九。獲國家級課題30項,市級課題66項,局級課題97項,獲得市以上科技獎22項。

特色診療中心

上海市視覺復明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器官移植臨床醫學中心

上海市心臟病急救中心

上海市妊娠糖尿病治療中心

創傷急救臨床醫療中心

上海市麻醉質量控制中心

婦產兒臨床醫療中心

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