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灣

三沙灣

三沙灣,在寧德市東南部,距城30公里,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由城澳半島、官井洋、復鼎洋及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雞公山等19個島嶼組成。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10公尺以上等深水域173平方公里,可開發深水岸線72公里,均居世界首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三沙灣三沙灣
三沙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寧德市霞浦縣福安市、蕉城區和福州市羅源縣間。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25公里 。

地理特徵

水域面積405.86平方公里。海灣形似一個伸展的右手掌,四周群山環繞,海岸線曲折,灣內島嶼眾多。西北側有賽江、霍童溪、七都溪等中小河溪注入,東南有東沖半島與東中國海相隔。三沙灣灣內水域開闊,僅東南方經東衝口與東中國海相通,口門寬僅3公里,腹大口小,是個半封閉型的海灣 。灣內的三都澳為著名天然良港。

海域範圍

三沙灣海域主要由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管轄。截至2005年12月,在三沙灣內,不包括獨立的小礁石,不計過去是島嶼但在歷史上已經圍墾為陸地的流嶼、酒嶼、金蛇山、貴岐山、吉嶼等島嶼,共有島嶼126個。其中屬於寧德市蕉城區的25個,屬於福安市的25個,屬於霞浦縣的73個,屬於羅源縣的3個。在126個島嶼中,有居民島嶼17個。分別是蕉城區的三都島、青山島、斗帽島、雞公山、白匏島、鳥嶼、官滬島、橫嶼、雲淡島;福安市的六嶼、福嶼;霞浦縣的東安島、長腰島雷江島、大嶼、文岐島、竹江島。其中最大的島嶼是三都島,面積27.74平方千米,是三都鎮政府所在地。

三沙灣內主要有官井洋、東吾洋、覆鼎洋,以及三都澳、鱸門港、白馬港、鹽田港等水域。在東吾洋與官井洋連線處、溪南半島鑒江半島邊島嶼較多。作為旅遊開發的島嶼主要在三都澳附近,主要有斗帽島、三都島、青山島、雞公山、紗帽嶼、圓嶼等。三沙灣內還有一些明暗礁,如松岐白礁、七星白礁、漁潭白礁、甲杯礁、荷葉礁等。

重要港口

三都澳是位於寧德市蕉城區東南面的一個港口,距城區30公里。中國最好的深水良港,海域總面積714平方公里,主航道水深30—115米。口小腹大,處於中國海岸線中點,30萬噸船舶可全天候自由進港。

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這裡由三都、青山、斗帽、白匏、雞公山等5個單島和1個城澳半島、14個嶼、17個礁、5處灘涂以及官井洋、復鼎洋組成。島嶼連綴,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

三都澳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峰奇石怪,景色優美,素有“海上明珠”之稱,又被稱為“海上天湖” 。遨遊三都澳,可見到“金龜伏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古猿人”、“螺殼岩”等幾十處自然景觀,其中“螺殼岩”似一隻海螺,用伸出的螺鰍腹著於壁面,“海螺”殼內可同時鑽進五、六個人,透過“螺”殼的小孔,能觀賞到官井洋的景致。三都澳是世界八大黃魚產卵場中目前唯一保護下來的一個。這裡所產的大黃魚色佳味美。還有海藻、貝殼諸類,均為席上佳肴。

水產動物研究

餌料浮遊動物是海洋經濟水產動物直接或者間接的餌料,對它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根據2007年2、5、8、11月福建省三沙灣4個航次的調查資料,分析三沙灣餌料浮遊動物的生態特徵。共鑒定餌料浮遊動物82種(類);餌料浮遊動物生物量均值為94.52mg/m3,占浮遊動物總生物量的90.21%,生物量季節分布呈典型雙峰型:春、秋兩季高於夏、冬兩季,且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不同的平面分布特點;豐度的季節變化和平面分布特點與生物量的季節變化趨勢一致;分析結果顯示,水溫和不同流系是影響三沙灣餌料浮遊動物季節變化與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三沙灣餌料浮遊動物群落多樣性豐富,均勻度均較高,表現出較高的穩定性;小擬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是三沙灣的主要優勢種類。

旅遊特色

三都澳以其獨特的景致、秀美的風姿聞名遐邇,素有“海上明珠”之稱。澳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如“金龜馱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非洲大象”、“雞籠嶼”、“古猿人”、“筆架山”等栩栩如生。峰奇石怪,景色優美,每年吸引眾多遊人前去觀光。三都澳旅遊區景點多集中在三都澳東南部,可分為斗姥景區、福海關遺址景區、青山景區、筆架山景區和雞公山景區五個部分,此外還有海上漁城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三都軍港觀賞和海上景觀游賞等三大遊覽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