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吾洋

東吾洋,位於霞浦縣東部,古稱東港洋。傳說宋代朱熹流寓武曲,登五路亭,俯瞰江中,指橫臥出口海面的東安島形似臥虎,故稱洋為“東虎洋”,因方言“虎”與“吾”音同,幾經流衍,遂成今名。此洋四面環山,腹大口小,總面積170平方公里。

東吾洋,位於霞浦縣東部,古稱東港洋。傳說宋代朱熹流寓武曲,登五路亭,俯瞰江中,指橫臥出口海面的東安島形似臥虎,故稱洋為“東虎洋”,因方言“虎”與“吾”音同,幾經流衍,遂成今名。此洋四面環山,腹大口小,總面積170平方公里。沿岸村落相望,如明珠環嵌在洋的四周。竹江島突出於洋西北海中。海中有沙徑七里許,退潮時可沿沙徑直達西岸的小馬村。清代鄉人鄭志鰲獨資修造石砌汐路。島上有天后宮,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島風景極佳,清道光間贈奉政大夫的張光孝有《竹江十景詠》。島上有明時修復的鑼鼓井,久旱不涸。井分上、下兩口,相距不遠,以石投之,上井響鑼聲,下井響鼓聲,故名。東吾洋東北岸有洪山,原名高平山,距縣城15公里。相傳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煉丹,故名。此山海拔605米,素稱“州南第一山”。山巔有5洞、2崖、12石以及蒼鷹岩、海中泉、雙牛臥江、白龍潭、虎跳坑、蛇捕燕等12個景點。其中海眼洞,洞內三室相連,深達50米。室內的通天眼,為一小孔,微弱的陽光從孔中射入,亮若晨星。洞中有琴聲仙泉,泉眼在岩石之下,泉水不知何來,也不知流往何處。而水質清冽,點點滴滴,如珠落玉盤,聲音悅耳,仿佛鳴琴。山東隅有一蓮花坪。古代此地建有蓮花寺,後廢。1981年復建此寺。寺旁有蓮泉,即使在乾旱季節,也有泉水流出。四周古木參天,松青竹翠,環境十分幽雅,人稱洪山景觀是“山上有山,洞中有洞,崖上有崖,景中有景。”山下有竹坑裡石洞,中可坐數十人,山泉流而成澗,此洞是清代隱士王賡讀書處。東吾洋西岸有白鷺村,村後有片楓林。夜間有成群白鷺棲於林間,村亦以此得名。西行6公里,有小洪山,亦稱紅山。此山屹立於官井洋之北,林茂草碧,風格特具。山上有一池,人稱天池。雖旱不涸,俗又稱龍潭。天將雨,池中則有濃霧湧起,民間以此預測天氣之陰晴。山巔有一石洞,叫梨花洞,中可容數十人,其深莫測。其北有黑雲洞,由於有大量蝙蝠棲息其中,故又稱“蝙蝠岩”。 東吾洋有“藍色寶庫”之稱。洋中風恬浪靜,水質潔淨,餌料豐富,盛產大黃魚、長毛對蝦、蛤蜊、海帶等,人稱天然魚庫。沿岸盛產優質小核荔枝,更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