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世表

三代世表

三代世表寫於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十三,史記共有十表,三代世表為首表,其簡要記載了黃帝,舜,禹,契,后稷上古傳說的五位帝王的世系、人物和史事。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司馬遷司馬遷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或前135年—?)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談,學問廣博。

漢武帝即位,談為太史令。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馬談在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繼續自己的事業,撰寫史書

3年後,司馬遷繼父任太史令,開始在國家藏書處“金匱石室”閱讀,整理歷史資料。20歲時,遊歷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河南等地,

併到廬山和會稽考察傳說中的“禹疏九河”等遺蹟,經沅水湘水流域,憑弔屈原沉水的汨羅江,在曲阜,參觀了孔子的“廟堂車服禮器”。

長安後任郎中。35歲時二次出遊,廣泛地接近下層人民。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孤軍深入匈奴,敗降,

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於無奈,意在待機報答漢朝,因此觸怒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為完成《史記》,隱忍苟活。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人稱《太史公書》。

史記簡介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8年的時間所寫成的。全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三代世表
作者:司馬遷
出自:《史記》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作品原文

史記史記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鹹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張夫子問褚先生曰:“詩言契、后稷皆無父而生。今案諸傳記鹹言有父,父皆黃帝子也,得無與詩謬秋?”
案:嚳是黃帝曾孫,而契、□是玄孫,故云也。
褚先生曰:“不然。詩言契生於卵,后稷人夡者,欲見其有天命精誠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須人而生,柰何無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無父,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堯知契、稷皆賢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後十餘世至湯,王天下。堯知后稷子孫之後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後世且千歲,至文王而有天下。詩傳曰:‘湯之先為契,無父而生。契母與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銜卵墮之,契母得,故含之,誤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賢,堯立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茲;茲,益大也。詩人美而頌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者質,殷號也。文王之先為后稷,后稷亦無父而生。后稷母為姜嫄,出見大人跡而履踐之,知於身,則生后稷。姜嫄以為無父,賤而□之道中,牛羊避不踐也。抱之山中,山者養之。又捐之大澤,鳥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長之。堯知其賢才,立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詩人美而頌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堯命契為子氏,為有湯也。命后稷為姬氏,為有文王也。
大王命季歷,明天瑞也。太伯之吳,遂生源也。天命難言,非聖人莫能見。舜、禹、契、后稷皆黃帝子孫也。黃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澤深後世,故其子孫皆復立為天子,是天之報有德也。人不知,以為泛從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無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黃帝後世何王天下之久遠邪?”
曰:“傳雲天下之君王為萬夫之黔首請贖民之命者帝,有福萬世。黃帝是也。五政明則修禮義,因天時舉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黃帝後世也,至今在漢西南五千里,常來朝降,輸獻於漢,非以其先之有德,澤流後世邪?行道德豈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舉而觀之。漢大將軍霍子孟名光者,亦黃帝後世也。此可為博聞遠見者言,固難為淺聞者說也。何以言之?古諸侯以國為姓。霍者,國名也。武王封弟叔處於霍,後世晉獻公滅霍公,後世為庶民,往來居平陽。平陽在河東,河東晉地,分為韂國。以詩言之,亦可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無父而生。以三代世傳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黃帝曾孫。黃帝終始傳曰:‘漢興百有餘年,有人不短不長,出之鄉,持天下之政,時有嬰兒主,欲行車。’霍將軍者,本居平陽。臣為郎時,與方士考功會旗亭下,為臣言。豈不偉哉!”

作品譯文

太史公說五帝生於三代,商以前很多事跡沒有記載,已經很難考證記錄了。孔子依據有限的史籍和文獻編著《春秋》紀元,《尚書》記錄亦不齊全,連年歲也沒有所以也無法參考和記錄。
太史公從牒譜上看黃帝以來有年代的記敘,和黃帝考察那些年曆、譜牒和五德終始循環轉換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全都不一樣,孔子沒有論列那些年月,難道是沒有道理的嗎!於是,我利用《五帝系諜》、《尚書》編列的世系,記載黃帝以來到共和這一時期,撰成《三代世表》。
《詩經》里說契;后稷沒有父親,現在又傳說他們的父親是黃帝,難道《詩經》是謬記?不得而知。但是諸先生說《詩經》說契是蛋生,這是想表示天命精誠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須靠人產生,怎么會沒有父親就誕生呢!有人說有父親,有人說沒有,兩種說法,有人相信,有人懷疑。
堯知曉契和后稷都是當世賢人為天生,所以給契七十里地為封邑,傳了十餘世後至湯,湯得天下為商。堯知曉后稷的子孫也必得天下,因而給后稷百里地為封邑。千年後,果然后稷的子孫文王有得天下,是為周。《詩傳》說湯的先祖沒有父親,契母和他的姐妹到玄丘水洗澡,有燕雀攜卵掉下,契母好奇誤食而生契。契生來就賢,堯封他為司徒,專司土地疆域管理。堯賜契姓子,子就是慈,是就是慢慢生長強大的意思。詩人稱頌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文王先祖后稷也沒有父親,他的母親叫姜嫄,他出門遇巨人腳印踐踩後生下后稷,姜嫄嫌棄此子無父,棄之於路,有牛羊過也避而不踐踏他。棄之於荒山,而有山里人或者禽獸餵養他。棄之於江湖中有鵬鳥張翅為鋪墊不致他淹死,並餵養他食物。姜嫄非常奇怪,認為他是上天之子,於是把他養大.堯知曉后稷賢就啟用他為大司農,主管農業,勸課農桑。堯賜他姓姬,是本德意思。詩人稱頌他“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當初生的這個人加以磨練有所成就。)
孔子說:往昔堯賜契姓子,後有商湯。賜后稷為姬後有文王建周。大王受天命傳位季歷,是為祥瑞,太伯建吳是后稷子孫繁衍的源本也。天命是很難說的,非聖人難以預見。舜;禹;契;后稷都是皇帝的子孫,皇帝順應天命而治理天下,恩德澤被後世。所以其子孫紛紛復為天子而擁有天下,這是上天的安排回報他的恩德。世人不知道,以為凡夫市井走卒也能受天命,凡夫俗子憑什麼能無故擁有天下?受天命呢?
黃帝後裔稱王天下為什麼那么長久呢?
諸先生說:《詩傳》說天下的君主是人民的領袖,延續人民生命的人稱帝。福蔭萬世,皇帝就是這樣的人。施五政以定禮儀,順應天命而起兵討伐勝利者為王,福蔭千世,就是蜀王。蜀王亦是黃帝的後裔,現在還在大漢西南五千里地的地方,稱降於大漢,常來朝賀獻貢。不是因為其祖先的恩德嗎?行道布德是不可敷衍的,為人君主稱王天下的人要自查反省。大將軍霍光也是皇帝的後裔,這些事情只能和博聞遠見的人討論,很難和見識淺短的人說,為什麼這樣說呢?古時候各諸侯都是以封地為姓,霍就是國名,周武王封他弟弟叔處為霍國國君,後來 晉獻公滅掉霍國,他的後裔就成為庶民了。居住於平陽,而平陽在河東,河東晉地分為衛國,《詩經》里說也可以為周的後裔。周的帝王是后稷的後裔,后稷是沒有父親的,三代以來的傳說后稷的父親是高辛(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黃帝終始傳》說大漢興起百年後,有不高不矮,出自白燕之鄉的人把持天下。而此時天子年幼,此人命帝車倒退。霍光本居於平陽白燕,當時我任郎官,與方士考功相會於旗樓下他們對我說起這事,難道不是壯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