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鍋[菜餚]

三下鍋[菜餚]

三下鍋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菜餚名,一是指戲曲術語“三下鍋”。三下鍋由於燒制的時間較長,因此需將所有材料先炸過,如此燒煮時,材料才不至於太過糊爛,味道也比較香。冬菇泡軟、瀝乾,切成片;大白菜洗淨,瀝乾;胡蘿蔔、白蘿蔔去皮,切片;竹筍去皮、切片。鍋中倒入1杯油燒熱,放入大白菜及胡蘿蔔、白蘿蔔略為油炸後撈起,鍋中再放入筍片、冬菇炸10秒鐘,撈起備用。蔬菜炸過再入鍋燒煮,更為入味。

基本信息

做法

原料

三下鍋三下鍋

大白菜1/4棵

胡蘿蔔、白蘿蔔各20克

乾辣椒6個

五花肉片、竹筍各50克

冬菇3朵

輔料

A料:辣豆瓣醬1小匙

B料:米酒1/2小匙

高湯1碗

糖、雞精各1/4小匙

C料:澱粉水1小匙

主要做法

冬菇泡軟、瀝乾,切成片;大白菜洗淨,瀝乾;胡蘿蔔、白蘿蔔去皮,切片;竹筍去皮、切片。

鍋中倒入1杯油燒熱,放入大白菜及胡蘿蔔、白蘿蔔略為油炸後撈起,鍋中再放入筍片、冬菇炸10秒鐘,撈起備用。

倒出炸油,鍋中留1小匙油燒熱,放入乾辣椒和A料一起爆香,加入B料煮開,再加入炸過的大白菜、筍片、冬菇、胡蘿蔔、白蘿蔔及五花肉片大火煮開,改小火燜燒5~6分鐘,加C料勾薄芡即可。

做法步驟

三下鍋三下鍋

1. 將土豆切大塊,炒鍋開火倒油,待七成熱時,倒油鍋里炸,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

2. 豆腐切大塊,等土豆撈出後,再一塊塊的放入鍋中炸,炸至金黃色翻面,撈出。

3. 炸好的豆腐控油,外皮會變得比較脆。

4. 豬五花肉切片,裹乾澱粉;

5. 豆腐炸好後,再放入五花肉炸,翻面,待肉變得比較酥後撈出,

6. 酥肉撈出控油;

7. 皮扎是用粉條煮過蒸熟的,只有老家才有這個,沒有的話可以用粉條代替

8. 皮扎切三厘米左右的大塊;

9. 大海帶洗淨;

10. 海帶切三厘米左右的菱形塊;

11. 把熱油倒出來留著以後炒菜用,切蔥姜嗆鍋,倒水燒開放剛才炸好的材料,然後再倒入料酒、生抽和老抽適量。

12. 這道菜里還有肉丸子,這次沒有做,是從家裡帶的,下次我會把做丸子的過程補上,

13. 燉幾分鐘後撒鹽,丸子可以超市買點現成的放進去,因為丸子煮久了會太軟,所以需要土豆熟的時候再放,大概再煮五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吃的時候可以上面撒點香菜,點上幾滴香油,味道更好。

注意事項

三下鍋由於燒制的時間較長,因此需將所有材料先炸過,如此燒煮時,材料才不至於太過糊爛,味道也比較香。蔬菜炸過再入鍋燒煮,更為入味。

1.蔬菜配合豬肉烹煮,相當符合營養原則。

2.乾辣椒用量宜酌減,以免刺激性太強,有礙健康。

營養價值

三下鍋三下鍋
白菜:大白菜是現今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美食,大白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C和鈣、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豐富。對於護膚、養顏、防止女性乳腺癌、潤腸排毒、促進人體對動物蛋白的吸收等,都有極大功效。我國中醫還認為大白菜能養胃生津、除煩解渴、利尿通便、清熱解毒。多食大白菜,還能預防和治療便秘,預防痔瘡及結腸癌等。

胡蘿蔔:胡蘿蔔能提供豐富的維A,可促進機體正常生長繁殖、維持上皮組織、防止呼吸道感染與保持視力正常、治療夜盲症和眼乾燥症等功能。同時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並可減輕癌症病人的化療反應,對多種臟器有保護作用。婦女進食胡蘿蔔可以降低卵巢癌的發病率。另外胡蘿蔔內所含的琥珀酸鉀,有助於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對防治高血壓有一定效果。胡蘿蔔素可清除致人衰老的自由基,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維C等也有潤皮膚、抗衰老的作用。另外它的芳香氣味是揮髮油造成的,能增進消化,並有殺菌作用。

白蘿蔔:白蘿蔔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美食,含有豐富的維A、維C、澱粉酶、氧化酶、錳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從而起到抗癌作用。對於胸悶氣喘,食慾減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療作用。

豬肉(瘦):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精肉相對其它部位的豬肉,其含有豐富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較少,一般人群均可適量食用。

胡蘿蔔:酒與胡蘿蔔不宜同食,會造成大量胡蘿蔔素與酒精一同進入人體,而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導致肝病;

另外蘿蔔主瀉、胡蘿蔔為補,所以二者最好不要同食。

白蘿蔔:白蘿蔔忌與胡蘿蔔、橘子、柿子、人參、西洋參同食。

豬肉(瘦):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里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鈣磷最佳比為1:1到1:1.5之間,此時互相促進吸收。

相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於朝政腐敗,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不斷大肆襲擾,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都慘敗告終。尚書張經上奏朝廷,請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準奏,派經略使胡宗憲督辦。永定衛茅崗土司覃堯之與兒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鶴峰、永順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鶴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時值陰曆年關,覃堯之深知一去難返,決定與親人過最後一個年,於是下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因時間緊,來不及作許多菜,就來 個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燉,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這道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士兵上前線後,很快打敗倭寇,收復失地,世宗親賜匾額,上書“東南戰功第—”。志書記下了這段歷史:“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除夕,倭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

所含營養素

·熱量(795.40千卡)·蛋白質(21.06克)·脂肪(70.22克)·碳水化合物(33.84克)·膳食纖維(12.32克)·膽固醇(78.90毫克)·維生素A(615.05微克)·胡蘿蔔素(3507.00微克)·硫胺素(0.50毫克)·核黃素(0.28毫克)·尼克酸(4.86毫克)·維生素C(118.50毫克)·維生素E(2528.48毫克)·鈣(218.00毫克)·磷(268.35毫克)·鉀(613.05毫克)·鈉(5043.30毫克)·鎂(92.60毫克)·鐵(5.84毫克)·鋅(4.43毫克)·硒(6.40微克)·銅(0.43毫克)·錳(3.15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