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貝卡》[1940年電影]

《麗貝卡》[1940年電影]
《麗貝卡》[1940年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全片以女主角“我”的第一身份觀點描寫年輕姑娘嫁入豪門之後,發現丈夫德文特的前妻麗貝卡的陰魂籠罩著整座曼德麗大廈,神秘的女管家丹佛絲也像幽靈般在她身旁出沒。為了討好丈夫德文特,女主角故意在盛大舞會上穿了麗貝卡畫像上的衣服亮相,不料因而揭發了多年前的一宗謎離命案。

基本信息

劇情

《麗貝卡》《麗貝卡》

在法國南部海濱的一座懸崖上,一個古怪、憂傷,精神恍惚但是很有魅力的男人來回徘徊著。一聲驚叫打斷了他的沉思,來到附近畫畫的一個年輕女子懷疑這位先生有自殺的傾向而上前喝止。這個魯莽的舉動倒讓兩人很快結識,甚至很快成為一對親密的戀人。這位英俊瀟灑的貴族富豪叫梅西·文德斯,幾年前的喪妻令他沉痛不已,而那個年輕女子只是一個貼身使女。他們開始在外面約會,但每次年輕的姑娘問起德文特久負盛名的曼德利莊園時,文德斯先生總是顯得憂鬱而沉默。

文德斯先生逐漸愛上了這個天真、善良的姑娘,就在她要隨主人離去的時候,他向她正式求婚。很快,梅西·文德斯帶著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自己在英國的莊園

莊園裡嚴厲的管家丹弗斯夫人明顯流露出對新夫人的厭惡和對前任文德斯夫人麗貝卡的崇拜,麗貝卡雖然死了,卻又仿佛無處不在,影響著莊園裡的一切,到處都是帶有里貝卡名字縮寫的物品。新的女主人嘗試著熟悉新環境,卻一次次碰壁,所有這些痛苦經歷似乎都在給她一個暗示:她的丈夫將永遠——而且只愛麗貝卡。她的猜疑、梅西的沉默,在這對新婚夫婦之間劃下了越來越深的裂痕。

但是過去發生的事並沒有這么簡單,逝去的麗貝卡仿佛隱藏著很多的秘密,而遠遠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聖潔、美麗。終於,為了挽回新婚妻子的心,梅西承認是他殺死了麗貝卡,並把麗貝卡沉屍大海。

就在這時,麗貝卡的屍體被人發現,她的死因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經過調查,最終還是真相大白:麗貝卡是自殺死的,卻把一切布置得象是被梅西親手殺死的樣子來報復他。

最後,丹弗斯夫人在絕望中點起大火,與曼德利莊園一起化為灰燼……

演員介紹

《麗貝卡》《麗貝卡》
勞倫斯·奧利弗早年喪母,這一事件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並在他的性格上深深的刻下了憂鬱的烙印。勞倫斯十五歲的時候便登台演出,因為嶄露出的表演天才被鼓勵送往表演學校深造。1929年他開始在百老匯的舞台上演出,這個黑髮,英俊憂鬱的年輕人直入靈魂的表演很快便在紐約和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緊接著,勞倫斯開始涉足電影表演。在好萊塢拍了幾部電影后,他回到英國倫敦,拍了《英倫戰火》《X 女士的離婚》等片,並在這期間認識了費雯麗,從而開始了兩個人長達二十年的愛情長跑。1939年他攜費雯麗重返好萊塢,並在此後拍了希區柯克的《麗貝卡》和《傲慢與偏見》等經典影片。這此後勞倫斯的表演事業逐漸步入巔峰,開始逐漸把一些英國的經典之作搬上銀幕。在1948年的不朽之作《哈姆雷特》里,勞倫斯用一種弗洛伊德式的心理演繹重新詮釋了這個經典角色,大獲成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此後更有《亨利五世》《奧賽羅》《理查三世》《呼嘯山莊》《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一系列經典的誕生。他本人的方向也越拓越寬,開始涉足導演、製片等角色。這種多層面的角色讓他自己感到很快樂,他曾經說過:“一個人成長後就會喜歡挑戰”。
瓊·芳登
瓊·芳登瓊·芳登
英文名:JoanFontaine
出生日期:1917年10月22日出生於日本東京
國籍:英國人
職業:電影演員
星座:天秤座
奧斯卡成就:第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演出作品:
1941《深閨疑雲》
1940《呂貝卡》(《蝴蝶夢》)
1944《簡愛》《巫山雲》《滴仙怨》《十日談》《海底航行記》 《女王》
簡介:
瓊·芳登原名瓊·比沃爾·哈維蘭德。十幾歲時,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組織下,她開始以瓊·伯菲爾德的藝名走上舞台。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藝名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在兩年多的舞台生涯之後,她以瓊·芳登的藝名再次出現在一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中,其中尚值得一提的是與弗瑞德·艾斯泰爾合演的《受傷的閨女》和與小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合演的《古廟戰茄聲》。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憑藉兩部希區柯克電影進入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全盛期――“蝴蝶夢”(Rebecca,1940)和《恆久的寧芙》,使芳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之後又是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最終把芳登送上了奧斯卡的最高領獎台。
生平介紹
自英美電影問世以來,恐怕再也沒有哪位女演員能比瓊·芳登更擅於扮演拘謹、羞澀、多疑的女性角色。瓊·芳登從影三十年內,基本上都是塑造這一類形象,但她以出神人化的演技把自己和角色完全融為一體,故好萊塢星群奪目的強光始終掩蓋不了瓊·芳登靜靜地閃放著的獨特的光輝。
瓊·芳登的姐姐奧利維·德·哈弗蘭也是一個電影演員。瓊·芳登原名碧薇兒·德·哈弗蘭,公元1917年10月22日生於日本東京。父母都是英國人。母親莉琳·洛茜是位舞台演員。瓊·芳登出生後不久,雙親離婚,她隨母親來到美國。八歲時,母親改嫁。過了兒年,她為了尋找生父,隻身到了東京,在聖心女子學院學習。回到美國後,她對戲劇產生了興趣,加入一個叫“桑·霍斯”的小劇團。當時她的妹妹奧麗薇婭·德·哈維蘭已小有名氣,但瓊·芳登並不沽名借光,反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瓊·聖約翰、瓊·伯考爾德這樣一些藝名(直到1937年才改用繼父的姓“芳登”)。1935年,她被米高梅公司看中,應邀參加了影片《牽制男人》的拍攝,扮演一個與女主人公爭風吃醋的年輕女郎。後來,她轉入雷電華公司,演拍了一些二流的歌舞片。漸漸嶄露頭角。
但當時,“歌舞皇后”琴逑·羅吉絲紅得發紫,瓊·芳登在歌舞片領域裡怎能再得到發展?正當她苦惱於自己的前途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她結識美國頭號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那是在一次宴會上。她與身邊一位胖胖的、戴金絲邊眼鏡的陌生男人交談,講到小說《麗貝卡》,瓊·芳登認為它很適合拍成電影。正巧此人就是買下此書拍片權的塞爾茲尼克。他問她是否願意扮演《麗貝卡》的女主角。瓊·芳登似乎還缺乏信心,故顯得拘謹不安,塞爾茲尼克仔細一看,那副神態不正是片中女主角所具有的嗎?於是當場拍板,聘請她出演《蝴蝶夢》。
在《蝴蝶夢》拍攝期間,導演希區柯克給了這位新秀很多指點,終於使她成功地塑造出那個無名女主角“我”的樸實、拘謹、缺乏經驗而又軟弱可欺的形象。瓊·芳登首次被提名奧斯卡獎。從此她在好萊塢的地位堅挺了。
四五十年代是這位影后的鼎盛時期。除了《蝴蝶夢》、《深閨疑雲》外,她還拍了不少佳作,如《簡愛》、《巫山雲》、《滴仙怨》、《十日談》等。所扮演的角色仍以靦腆、拘謹、緊張、不安的英國式少婦為主,而表演風格一如既往:恬淡雋永,泉水般清澈冷峻。這雖過於定型,但在當時好萊塢頗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態。
 
進入六十年代後,由於一直沒有如意的角色,瓊·芳登只拍了《海底航行記》、《女王》等少數幾部影片。後因疾病纏身,息影引退,但作為名人仍活躍於社交界。1981年深秋,她懷著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感情,曾專程來華訪問。

幕後製作

《麗貝卡》《麗貝卡》

本片是塞爾茲尼克公司1940年出品的一部電影。應該說這部《麗貝卡》既是希區柯克中早期電影最典型、最傑出的代表,也是為希區柯克帶來更光明前途的里程碑式作品。全片氣氛詭異迷人,是懸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藝片,片中希區柯克出色地營造了陰暗壓抑的曼德利莊園景象,古堡廢墟一般荒寂的建築、開闊大廳里的一條狗、幽靈般出沒面無表情的女管家,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永恆的記憶。該本於1980年和1997年兩度搬上電視螢幕。影片根據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達夫尼·杜·莫麗葉的暢銷懸疑小說《麗貝卡》改編而成,榮獲了1940年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大獎,也為希區柯克奠定了他在好萊塢的大師地位。他所執導的《電話謀殺案》《精神病患者》《39級台階》 等影片都已成為電影史上不可抹殺的經典。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勞倫斯·奧利弗和瓊·芳登也因此片雙雙榮獲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其中女主角瓊·芳登在希區柯克的指導下,以其敏感而微妙、毫不造作的演出,一舉登上明星寶座,後憑影片《深閨疑雲》榮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紐約電影評論家最佳女主角獎、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演技獎等多項大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后,更是惟一憑藉希區柯克影片而獲得此等殊榮的演員。

影片的男主角更是由英國集著名舞台演員、電影明星、編劇、導演和製片人於一身的勞倫斯·奧利弗出演,他因飾演了一系列成功的莎劇角色,被人們稱為“當代對莎士比亞作品貢獻最大的人”。不僅如此,他更是一位多次受到奧斯卡榮譽輝映的大明星,他曾11次被奧斯卡提名,1次獲獎。由於他對世界電影和舞台的特殊貢獻,1944 年和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授予他奧斯卡特別獎,1947年,被封為英國第一位演員騎士,1970年又賜封為男爵,1978年4月9日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再次給他頒發了一個特別榮譽獎,以表彰他“畢生對電影藝術的貢獻”。1981年,英國女王又以個人名義向他授予榮譽勳章,使他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的貴族影星。勞倫斯·奧利弗在影片《麗貝卡》中成功地扮演了被死去的妻子麗貝卡折磨的德文特的形象,他在片中的精彩演繹非常生動感人。

花絮

導演希區柯克在片中出現過一次,他從一個電話亭邊經過,當喬治·桑德斯在裡邊打了那個致使的電話之後·希區柯克多年以年就想要拍攝這部電影,但當時沒有足夠的錢支付小說的改編著作權。這是希區柯克根據Daphne Du Maurier的小說改編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牙買加客棧》 (1933年)。·為了保持原著小說中的黑暗氣氛,希區柯克堅持把這部電影拍成黑白片。·由於《麗貝卡》在西班牙上映取得的巨大成功,瓊·芳登在劇中穿過的那種短上衣被叫做了“麗貝卡”,“麗貝卡”這個詞在西班牙至今仍然被用來特指這種類型的衣服。

穿幫鏡頭

在吃飯那場戲中,德文特夫人敲擊一個花瓶,她的襯衣領口是鬆開的,但在緊接著的下一個鏡頭,她的領口卻扣得很嚴實。·從海灘上走回來的鏡頭中,背景明顯移動得比角色更快。

在第二任德文特夫人與梅西結婚的時候,他給了她一大束鮮花。她重複著“太可愛了”,但當她說第二次的時候,她的嘴唇並沒有動。

關於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這個名字再也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他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藉以使銀幕下的觀眾“身臨其境”,參與到劇情中去,因此他所控制的不僅是影片,還有觀眾的注意力,他因而成為始終把觀眾放在第一位的娛樂片高手;他對人類本性與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練的視覺化銀幕表達,又使他的影片升華為獨一無二、不可效仿的藝術經典;同時,還沒有哪一個導演像他駕馭驚險片那樣主宰過某一類型的電影,於是擅長在銀幕上“驚嚇”觀眾的希區柯克名正言順地攬下“恐怖大師”頭銜。他的主要作品有《房客》、《一個知道太多的人》、《三十九級台階》、《蝴蝶夢》、《愛德華大夫》、《後窗》、《眩暈》、《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群鳥》、《狂凶記》等。1968年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希區柯克一項特別榮譽獎歐文·撒爾伯格獎,1979年美國電影研究院為他頒發“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晉封希區柯克為爵士。許多導演認為:“希區柯克就像是一本語法書,書中包括了所有你將要學習的東西。”總之,他是世界上對電影這門藝術影響最大的少數幾位導演之一。
生平
1899年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1910年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1913年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1914年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1915年希區柯克從春天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1919年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1920年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1921年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1922年希區柯克師從於美國導演喬治.菲茨莫里斯,並且向其他的美國電影技術人員學習。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號)的影片。
1923年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麥可·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1924年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髮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1925年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1926年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1927年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1928年執導影片《香檳》和《孟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1929年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1930年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裘諾與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分導演工作。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1932年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職務。1933年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麥可·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1934年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1935年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間諜末日》。1936年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契約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1937年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1938年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契約。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1939年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1941年執導影片《深閨疑雲》。1942年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1943年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1944年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1945年執導影片《美人計》。1946年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1947年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事案件》。1948年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形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羯星座下》。1949年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1952年執導影片《我懺悔》。1953年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1954年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1955年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導完成電視片《報復》。1956年執導影片《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1957年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1959年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畫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1963年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1964年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係。1965年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採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1966年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1968年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1969年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1972年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1975年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1978年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1979年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漸衰退,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1980年1月1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竭,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演員表

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Olivier....GeorgeFortescuMaximillian'Maxim'deWinter
 
瓊·芳登JoanFontaine....TheSecondMrs.deWinter
喬治·桑德斯GeorgeSanders....JackFavell
朱迪絲·安德森JudithAnderson....Mrs.Danvers
NigelBruce....MajorGilesLacy
ReginaldDenny....FrankCrawley
 
C.AubreySmith....ColonelJulyan
 
格拉黛絲·庫珀GladysCooper....BeatriceLacy
FlorenceBates....Mrs.EdytheVanHopper
MelvilleCooper....Coroner
LeoG.Carroll....Dr.Baker
李奧納多·凱瑞LeonardCarey....Ben
LumsdenHare....Tabbs
EdwardFielding....frith
ForresterHarvey....Chalcroft
PhilipWinter....Robert
BillyBevan....Policeman(uncredited)
EgonBrecher....Hoteldeskclerk(uncredited)
GinoCorrado....Hotelmanager(uncredited)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Manoutsidephonebooth(uncredited)
LeylandHodgson....Mullen(chauffeur)(uncredited)
AlphonseMartell....HotelHeadwaiter(uncredited)
WilliamH.O'Brien....HotelWaiter(uncredited)
RonaldR.Rondell....HotelDiningRoomGuest(uncredited)
EdithSharpe....Bitpart(uncredited)

影片特色

《麗貝卡》《麗貝卡》
《蝴蝶夢》是英國導演A·希區柯克赴美後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萊塢顯示自己獨特才能的見面禮,也是希區柯克的成名代表作,根據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說改編。希西柯克善於製造懸念效果。它那高超的敘述手法,深深地吸引著觀眾,顯示了希區柯克深厚的藝術功底。
在《蝴蝶夢》中,他放棄了慣用的充滿緊張感的驚險樣式和剪輯技巧,著力刻畫人物的相互關係,通過運用移動攝影、小道具、畫外音及反應鏡頭製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個故事以緩緩的節奏展開,但常常插入奇筆,在場面調度上出其不意,嚇人一跳。例如丹佛斯太太的出場就是這樣處理,她所經過的路線從來不讓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令人害怕就在這裡,這就是懸念的魅力。影片採用了虛實相結合的方法,而虛寫占了很大的比重。呂蓓卡是一個核心人物,卻始終沒有出場,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出現。影片中的主人公“我”已經相當美了,而傳說呂蓓卡還要美,“我”無法與她相比。但是呂蓓卡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無從說起,影片就是讓觀眾去思索,去想像。
呂蓓卡雖然死了一年,但“我”卻無時無刻不感到她的存在。雖然處處皆無她,而她又無所不在。觀眾欲見其真面目的願望也就不斷增強。這種似無卻有,似有卻無的神秘感,正是懸念產生的基本條件。試想,這個無影的人控制著一切,她的形象究竟如何?觀眾是迫切想見到的。也許,《蝴蝶夢》的片名也正有這方面的寓意吧。
然而,虛寫畢竟無法充分地達到實感的效果。影片成功地藉助了呂蓓卡曾經住過的房子,用過的每一件東西,包括隨處可見的醒目的R字,以及每一個同她打過交道的人。每當談起她時,所喚起的某種感情各異的面部表情,都使我們實實在在地感覺她的存在。陰險的丹佛斯太太是呂蓓卡的化身,從她的影子、笑聲中,觀眾仿佛感到呂蓓卡依然存在和強大。影片就是這樣以虛達到了實的目的。
呂蓓卡與德溫特的夫妻感情究竟怎樣?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懸念是觀眾迫切所要知道的。在揭示這個影片的核心問題時,希區柯克運用巧妙的不露痕跡的手法把觀眾“欺騙”了。影片一開始,主人公“我”以及觀眾,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呂蓓卡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妻子,德溫特無時不在懷念著她;但當知道呂蓓卡是個“放蕩女人”的真相後,都無不為之“震驚”。而再回過去想一想情節發展又是絲絲入扣,合情合理,這正是“懸念大師”的特長。
影片基本上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術方法。借“我”的耳朵來聽的,鏡頭多取自“我”的視點,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蝴蝶夢》榮獲了194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兩項獎,但希區柯克本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褒揚。他在好萊塢從影40載,一直沒當選過最佳導演,而僅僅只的提名。希區柯克不僅是個導演,而且也有著"出鏡"的嗜好,他常常在自己的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本片,呂蓓卡與表兄在打公用電話時,亭子旁邊站著一個又矮又胖的男子,此人就是導演——希區柯克。
影片導演及大部分演員都是英國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紀初英國的莊園為舞台,因此影片充滿濃厚的英國色彩,風格典雅、莊重。希西柯克以後的創作以懸念片為主,《蝴蝶夢》正是他從英國風格轉向美國風格的作品。在該年度的奧斯卡獎評選中,它幾乎囊括所有主要獎,計有十一項的提名,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獎。

相關介紹

《麗貝卡》作者杜莫里埃的傳奇人生
《麗貝卡》《麗貝卡》
美國著名導演希區柯克把達夫妮·杜莫里埃的小說《麗貝卡》改編拍攝成經典電影《蝴蝶夢》,使杜莫里埃筆下最令人難忘的角色——鬱鬱寡歡、美若天仙的麗貝卡更加聞名於世。美國《時代》周刊最近刊文介紹了真實的“麗貝卡”杜莫里埃的傳奇人生。
杜莫里埃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基茨·布朗寧在解釋《麗貝卡》的魅力時說:“媽媽說這部小說是一部有關妒忌的作品。但是,這是一部血腥恐怖的小說。她沒有寫很多對話,也沒有用大量的華麗詞句,她只是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在美國康沃爾一座渡口邊上的房子是杜莫里埃年輕時第一次到過的度假別墅,這座別墅使得她終生都喜歡康沃爾。後來,她又迷上了這座名叫曼納比利的房子,也就是小說《麗貝卡》中曼德利莊園的原型,並在這裡安家撫育子女。房屋內的牆上掛著杜莫里埃年輕時的畫像,她抬頭挺胸,眼睛注視著遠方。人們都認為這是一種傲慢姿態,但按她自己生前的說法,這是掩蓋膽怯的假面具。正因為如此,《麗貝卡》迷們都認為,小說中那個美麗、純潔、膽小怕事的女主人公德溫特太太的原型就是杜莫里埃本人。但是布朗寧說,她的母親更像那位任性有趣的麗貝卡,其影響即使在死後仍然籠罩著曼德利莊園。
在1957年寫給朋友莫琳·貝克-蒙頓的信中,杜莫里埃透露,她小說中的人物、事件和情節都來源於她的現實生活。在《麗貝卡》出版21年後,有人認為她就是麗貝卡的原型。對這種說法她調侃說:“沙灘上的木屋可能是我的小屋。麗貝卡的情人可能是我的書……莫佩爾(她對丈夫的愛稱)怒火中燒,可能會朝我開槍,就像馬克西姆朝麗貝卡開槍一樣。”
杜莫里埃生於1907年,是家中3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莫名其妙地失寵於當演員的母親繆麗爾,但卻是當演員經紀人的父親傑拉爾德·杜莫里埃的掌上明珠,父親經常表示,希望她是個男孩。杜莫里埃後來嫁給了英俊瀟灑的近衛團軍官湯米·布朗寧並一直忠誠於他,布朗寧1965年去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杜莫里埃就跟一名女教師有非常密切的情感關係,後來還保持多年的通信聯繫。在她死後發現的信件表明,杜莫里埃跟她美國出版人的夫人埃倫·道布爾迪有情感糾葛,跟男演員格特魯德·勞倫斯也保持著曖昧關係。據她的傳記作者瑪格麗特·福斯特說,杜莫里埃對女性暗生情愫,這種性取向折磨了她一輩子。但布朗寧認為,說“折磨”有點太誇張了,他認為母親只是想試驗一下各種不同的幻想罷了,“她喜歡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布朗寧還說,他的母親喜歡榮格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對他們的理論很感興趣。
希區柯克把《麗貝卡》改編拍攝成電影后,杜莫里埃跟扮演男主角馬克西姆的勞倫斯·奧利弗成了好朋友。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斷腸花》的主要演員理察·伯頓和奧利維婭·德哈維蘭也是她的好朋友。布朗寧說:“她喜歡各種演出應酬活動,但是回到曼納比利,她就成了另一個人,不與外界來往,專心致志寫作。”
在丈夫去世之後,杜莫里埃繼續從事寫作,但再也沒有寫出像早年那樣成功的作品。在生命的最後10年中,她再也找不到靈感了。布朗寧說:“她感到失去了生活的價值。”1989年,81歲的杜莫里埃拒絕吃飯,身體日漸衰弱,於4月16日晚上在睡夢中安詳地仙逝。
瑪格麗特·福斯特說,杜莫里埃最大的擔憂是對現實的擔憂。“她一生的工作就是要創造一個比她生活的世界更加激動和真實的世界。當她失去這種能力的時候,當現實最後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的生命就失去了價值,作者的死實際上是自我的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