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凶記》

《狂凶記》

本片為緊張大師希區柯克闊別英國二十年後重回故鄉執導的懸疑謀殺片。故事發生在當代的倫敦,一名患有燥狂症的男子專門用領帶勒弊一個又一個的普通婦女,無辜男子約翰芬治被誣陷為殺人兇手,他只好設法逃避警方的逮捕,並且要趕在兇手瑞殺人之前先找到兇手,如此才能洗刷自己的冤屈?

基本信息

影片劇情

理察是一名飛行員,退伍後,他在一家酒吧打工,認識了同事芭芭拉(安娜·瑪西 Anna Massey 飾)並與之相愛。

性格粗暴的理察同老闆發生口角後被開除,身無分文的的只得投奔前妻布倫達(Barbara Leigh-Hunt 飾)。布倫達經營著一家婚姻介紹所,她友善的接待了理察並偷偷的在他口袋裡塞了一些錢。

沒想到幾天后,布倫達在介紹所中被她與理察共同的朋友鮑伯(巴里·福斯特 Barry Foster 飾)玷污並用領帶勒死,原來鮑伯就是倫敦臭名昭著的領帶勒殺狂魔。

布倫達死了,理察成了最大的嫌疑人。為了將更大的罪嫌推到理察身上,鮑伯又趁機殺死芭芭拉,一時間理察成為了全城通緝的對象,最終落網。

負責此案的奧克斯福德(埃里克·麥克文 Alec McCowen 飾)覺得事有蹊蹺,經過夫人的提點,他發現真正的罪犯已經露出了馬腳。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Sergeant Spearman 麥可·貝茨 ----
Spectator at Opening Rally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
Hetty Porter 比莉·懷特勞 ----
Anna Massey 安娜·瑪西 ----
Brenda Margaret Blaney Barbara Leigh-Hunt ----
Felix Forsythe Bernard Cribbins ----
Mrs. Oxford 薇薇·莫昌特 ----
Monica Barling 吉恩·馬修 ----
Johnny Porter Clive Swift ----
Sir George John Boxer ----
Mrs. Davison Madge Ryan ----
Neville Salt George Tovey ----
Gladys Elsie Randolph ----
Hotel Porter Jimmy Gardner ----
Solicitor in Pub Gerald Sim ----
Doctor in Pub Noel Johnson ----

職員表

▪製作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William Hill

▪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副導演(助理):Colin M. Brewer

▪編劇:安東尼·沙弗尼;Arthur La Bern

▪攝影:吉爾伯特·泰勒;Leonard J. South

▪配樂:Ron Goodwin

▪剪輯:John Jympson

▪選角導演:Sally Nicholl

▪藝術指導:西德·凱恩

▪美術設計:Robert W. Laing

影片製作

本片根據阿瑟·拉伯奧的小說改編,這是導演自1950年拍攝《慾海驚魂》(Stage Fright)之後拍攝的第一部英國影片。影片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詳盡細膩地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導演運用鏡頭的攝影效果,襯託了緊張懸念。影片的結構安排和攝影技巧體現了導演積極提倡,並身體力行的“畫面內的蒙太奇”的導演體系。導演在拍攝時年事已高,有些力不從心的徵兆,但是影片上映後獲得巨大成功。導演的確功力非凡,對電影的熱情不變。導演在影片3分6秒出現在畫面里,扮演一個沒有給演講者鼓掌的聽眾。

影片簡介

《狂凶記》《狂凶記》

緊張大師希契.科克闊別英國二十年後重回故鄉執導的懸疑謀殺片。故事發生在當代的倫敦,一名患有燥狂症的男子專門用領帶勒弊一個又一個的普通婦女,無辜男子約翰芬治被誣陷為殺人兇手,他只好設法逃避警方的逮捕,並且要趕在兇手瑞殺人之前先找到兇手,如此才能洗刷自己的冤屈。全片節奏緊湊,只有主人翁有如在蜘蛛網上掙扎的蒼蠅,令人從他身上臭到導演嘲弄命運的黑色幽默感。片中好幾段鏡頭運動有大膽設計,反映出希翁的老當益壯,而扮演兇手的巴里.福克斯特和無辜的喬恩.芬治均有精彩演出。緊張大師希契.科克闊別英國二十年後重回故鄉執導的懸疑謀殺片。

故事發生在當代的倫敦,一名患有燥狂症的男子專門用領帶勒弊一個又一個的普通婦女,無辜男子約翰芬治被誣陷為殺人兇手,他只好設法逃避警方的逮捕,並且要趕在兇手瑞殺人之前先找到兇手,如此才能洗刷自己的冤屈。全片節奏緊湊,只有主人翁有如在蜘蛛網上掙扎的蒼蠅,令人從他身上臭到導演嘲弄命運的黑色幽默感。片中好幾段鏡頭運動有大膽設計,反映出希翁的老當益壯,而扮演兇手的巴里.福克斯特和無辜的喬恩.芬治均有精彩演出。緊張大師希契.科克闊別英國二十年後重回故鄉執導的懸疑謀殺片。故事發生在當代的倫敦,一名患有燥狂症的男子專門用領帶勒弊一個又一個的普通婦女,無辜男子約翰芬治被誣陷為殺人兇手,他只好設法逃避警方的逮捕,並且要趕在兇手瑞殺人之前先找到兇手,如此才能洗刷自己的冤屈。全片節奏緊湊,只有主人翁有如在蜘蛛網上掙扎的蒼蠅,令人從他身上臭到導演嘲弄命運的黑色幽默感。片中好幾段鏡頭運動有大膽設計,反映出希翁的老當益壯,而扮演兇手的巴里.福克斯特和無辜的喬恩.芬治均有精彩演出。

獲獎情況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73

最佳原創配樂 (提名) Ron Goodwin

最佳導演 (提名)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最佳劇本 (提名) 安東尼·沙弗尼

最佳電影 - 戲劇 (提名)

金衛星獎(Satellite Award) 2005

衛星獎 (提名)

電影編劇協會獎,西班牙(CEC獎)1973

最佳外語片

上映信息

芬蘭 1972-12-31

西德 1972-12-22

挪威 1972-09-12

日本 1972-08-28

瑞典 1972-07-29

丹麥 1972-07-17

美國 1972-07-17

英國 1972-06-21

法國 1972-05-25

影片分級

芬蘭:K-16

加拿大:R

西班牙:13

冰島:16

澳大利亞:M

義大利:VM14

挪威:16

秘魯:14

新加坡:PG

瑞典:15

英國:X

美國:R

西德:16

英國:18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環球影業

發行公司

MCA環球家庭娛樂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環球影業(英國)有限公司

CIC Video Ltd.

CIC Vídeo

Universal Studios (UK) Ltd.

環球影業

美國廣播公司

CIC

CIC Video Ltd.

Universal Home Video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劇情概述

《狂凶記》《狂凶記》

一段時間以來,倫敦被“領帶兇殺”的恐怖氣氛所籠罩,人人驚慌,草木皆兵,警察在追查兇手。理察是退伍軍人,酗酒被老闆解僱,他去找已經分手的妻子布倫達,被拒之門外。他又碰見老友鮑伯,鮑伯對他深表同情。

鮑伯和他分手後,就化名羅賓遜闖入布倫達的住宅,姦殺了她,是用領帶將她勒死的。理察受到警察懷疑,女友芭芭拉幫助他躲開了警察的追蹤,到布爾頓約翰尼家住下。芭芭拉又被鮑伯姦殺,理察被檢察官奧科斯福德抓住。在送往監獄的途中,理察假裝摔倒受傷,送往醫院後逃跑。理察來到鮑伯的住所,看到床上有一具女屍,鮑伯在一邊喝得酩酊大醉。檢察官也跟蹤而來,明白了真正的殺人兇手是誰。

幕後花絮

《狂凶記》《狂凶記》

1972年,希區柯克由美國返回英國拍攝了《狂凶記》,這部影片和他60年代後期拍攝的一部在環球電影公司封殺的驚悚片《萬花筒》最初名字同名,然而故事卻大相逕庭,卻都是展現心理變態殺人狂謀殺女性的故事,到了晚期,希區柯克拍片數量逐年下降,但是他對詭異的性犯罪題材似乎一直饒有興趣,並且他一度想將“強姦”這一主題呈現在銀幕上(其實自《房客》以來,希區柯克的作品都朝著這樣的罪行前進著,他堅持將最醜陋大膽的畫面呈現於銀幕上,如《驚魂記》中的偷窺後謀殺、《艷賊》中的強暴、《萬花筒》中赤裸裸的強暴和謀殺等)。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拍攝於1968年的《萬花筒》,這部影片最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希區柯克對性和暴力的興趣。它的故事和手法受安東尼奧尼等歐洲導演及歐洲B級恐怖片的影響,希區想要拍攝一部完全充斥性和暴力的影片。在MCA(環球電影公司的母公司)的允許下,希區找來一個不知名的攝影師,抽出劇本中若干段落打算使用手提式攝影風格拍攝,用非常簡陋的設備拍成了一個40分鐘的樣片。但這完全嚇壞了MCA的高層,他們反對希區柯克拍出這種低俗的電影,隨即禁止其繼續拍攝,並禁止此片流通出去。而《狂凶記》對性和暴力的探究是與之一脈相承的。經常有觀眾會不解,為什麼一談到藝術,電影人就對性和暴力念念不忘?也許正是因為在性與暴力中體現了人性可以墮落和升華的最大可能。李安的《色,戒》便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典型。

自從1966年的《衝破鐵幕》之後,希區柯克決定不再用大牌明星,後來的《黃寶石》用的也是法國的幾位演員。這次的《狂凶記》裡面是清一色的英國二線演員,但在希區柯克的調控下,各個演員都很精彩。

希區柯克採用了大量的寫實手法,結構嚴謹、情節緊湊。電影中的謀殺場面亦是透過凌厲的剪輯和奇特的攝影,拍出了典型的希區柯克風格。片中的兩場戲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霍斯特強姦殺人的場景和他在裝著身體的土豆運輸車裡找尋死者手裡緊攥著的自己的領帶夾。尤其是後者,不僅用了一百一十八個鏡頭來展現犯罪的細節,主旨也和《驚魂記》中諾曼-貝茨將死者的車沉入湖底那場戲異曲同工,讓觀眾不由為反角捏了把冷汗,把立場站在了兇手的一邊。

希區柯克還再次將“無罪的人”和“有罪的人”混淆:無罪的人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而有罪的反派則是一個隱藏得性狂躁症患者,從而增加了電影的戲劇性,並對人性的複雜進行深入的展現。

希區柯克首次回到自己家鄉拍攝影片,廣受好評,尤其是年輕的電影觀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除去那部禁映的《萬花筒》外唯一一部出現裸露的電影,因為當時美國剛出台新的電影法,允許出現稍多的裸體鏡頭。這也是希區柯克唯一一部被美國劃為成人級別的影片。

《狂凶記》的成功,證明了垂暮之年的希區柯克寶刀未老,依舊保持著高超的控制力。

影評

《狂凶記》《狂凶記》

在有些過於莊嚴的開場音樂的反諷映襯下,影片一開場便進入了希區柯克式的驚悚加黑色幽默的主基調:一位先生神采飛揚的在泰晤士河畔向大家介紹著倫敦的市區美景,並不忘為政府的辛苦付出唱幾句讚歌。

聚攏在周圍民眾真的就馬上看到了此人所說的“令人過目不忘的景致”:河上飄著一具裸體女屍!從聳動的民眾的議論中得知,她是令人恐怖的“領帶系列謀殺案”新的受害者。鏡頭隨後一轉進入下個段落。男人在打著領帶……

希區柯克在這裡用了一個影評家大衛波德維爾稱之為古典影片中的“鉤子”技巧。它的作用是對觀眾心理進行引導:通過前面的對白加深你對於案件的性質的感知,而後面緊接著出現的畫面中正在打著領帶的男人就不可避免的被在潛意識中認為是兇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