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電影]

《風吹麥浪》[電影]
《風吹麥浪》[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描述愛爾蘭內戰的史詩巨片《風吹麥浪》,被國際影評人形容是英國大導演肯洛區作品中最富“詩意”的一部電影,和過去他為中低層民眾喉舌、畫面晦暗沉重的電影特質相當不同。

基本信息

簡介

風吹麥浪風吹麥浪

英國導演肯•洛奇執導的電影《風吹麥浪》,通過一對愛爾蘭兄弟投身民族解放運動的故事,表現了上世紀20年代愛爾蘭悲壯的獨立歷史,用詩意卻滿懷傷痛的影像語言,為一段滿懷激情與理想的時代寫下蒼涼動人的安魂曲。

劇情簡介

《風吹麥浪》劇照《風吹麥浪》劇照

《風吹麥浪》延續了《土地與自由》的主題,並在它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刻的挖掘和戲劇化的表現。
戴米恩和泰迪是一對生長在愛爾蘭的兄弟。他們一同拿起武器,反抗大英帝國統治者的殘暴壓迫。他們把對方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隨時願意為保護對方而犧牲。然而當他們的鬥爭取得了成果,大英帝國統治者決定在愛爾蘭推行“相對獨立制”,不放棄對北愛爾蘭的統治時,兄弟倆的立場發生了分歧。泰迪認同這樣的結果,並且加入了政府治安軍。而戴米恩則認為新的政府會淪為大英帝國的走狗,只有絕對的獨立,才是他們當初以生命為代價追求的真正自由。最終,兄弟成了敵人。
一向擅長通過平凡的生活細節來表現底層人道德困惑的編劇拉弗蒂,通過本片展現了他繼承先人莎士比亞衣缽,構建史詩的卓越才能。這一對兄弟的故事,戲劇性地展現了人類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斷遇到的困惑和無奈——在前進的道路上發生分歧,無法說服別人贊同自己的觀點時,暴力是最簡單直接的解決辦法。人類歷史的演進,不是由理性做出選擇,而是由暴力寫就的。

影片反響

導演肯洛區導演肯洛區

描述愛爾蘭內戰的史詩巨片《風吹麥浪》, 被國際影評人形容是英國大導演肯洛區作品中最富“詩意”的一部電影,和過去他為中低層民眾喉舌、畫面晦暗沉重的電影特質相當不同。
不過,肯洛區還是肯洛區,《風吹麥浪》電影才開演不到10分鐘,瞬間便轉入英軍強殺愛爾蘭人的畫面,之後的畫面更不斷地震撼著觀眾…。英軍綁殺愛爾蘭人後的滿手血紅,對映著影片一開始見到、賞心悅目的翠綠,令人分外撼動!之後又見英軍俘虜了游擊隊領袖泰迪,對其施以活拔十指指甲的殘忍酷刑。
這些英軍屠殺愛爾蘭人、肆虐愛爾蘭人的暴行…和對待愛爾蘭囚犯的酷刑,都震撼了英國保守派的媒體。
也因此,當《風吹麥浪》在今年坎坎城展上首映時,雖然感動了不少觀眾,卻也引發了英國媒體的競相討伐,不等影展結束,就將原本對肯洛區的期待轉成了辱罵,說這位英國大導演出賣英國,甚至說他污衊英軍、扭曲歷史。這使得肯洛區不勝感慨,才會在最後獲得金棕櫚大獎時說出:“一但我們敢於說出歷史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當下的真相。”這句撼動全世界人心的經典名言。

關於片名

《風吹麥浪》《風吹麥浪》

電影的片名,來自愛爾蘭的著名民謠:While soft the wind blew down the glade, 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聽起來是多么優雅美艷的一番鄉原風光。有一個在英格蘭北方念書的網友曾經向我提起他的感受: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人比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更加愛國了。按照Loach的說法,愛爾蘭到處都是當地的“史學家”。這種感情是源於凱爾特民族對於土地的執著,《飄》(Gone With The Wind)中女主角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愛爾蘭漢子,他對土地的愛也被繼承到了大女兒身上,為了自己的農場,Scarlett可以不顧一切。而本片中有許多的故事都發生在圖中女主角Sinead家門口的這片場地上,這座平凡的農舍不停遭遇著各種洗劫,但即便是房屋已經被燒毀得一無所有,Sinead的祖母卻依然固執,不願意離開這片土壤。

影片立意

《風吹麥浪》里的戰爭並不浪漫,也很難說得上悲壯,它的主人公既不是在恐懼里苟活的“鋼琴師”,也不是大英雄,滿腔的熱血讓他們捲入到了這場戰爭中,又逐漸在反抗的道路上走向了迷茫。Damien因為信仰社會主義而宣誓效忠於共和國政府,可是隨著和平條約的簽訂,後者卻背棄了這一信念。而Teddy起初是一個激進的反抗者,最後反而變成了壓迫者。作為著名左派活動家,Loach的個人立場顯而易見。電影中引用了James Connolly的講演:“除非你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你的一切努力都將化為烏有”。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新的註腳。
現如今,關於戰爭的影片,倘若沒有什麼新鮮的立意,就可能顯得陳詞濫調,很難再引起人的太多興趣。《風吹麥浪》是一部十分冷峻的電影,沒有太多的修飾和渲染,角度非常尖銳,也不乏客觀思考。觀看這部影片,我仿佛時而置身於戰爭之中,時而又抽身出電影之外,身臨其境,又留有許多思考空間。而正如片名所示,在這個悲劇時世之中,愛爾蘭的鄉村風光卻依然如詩如畫。儘管我們並沒有看到金黃色的大麥,不過當清風穿過瀰漫的薄霧,吹動山巒間的綠草翻起陣陣波浪,還是很好的契合了歌曲中,那種優雅,屈辱,而慘烈的意境。

影片角色

《風吹麥浪》里的各個角色,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夠戲劇魅力,其實影片對於立場衝突和情感的描繪非常細緻,兩段式的劃分也頗具深意,兄弟倆的兩條看似相悖而馳的人生道路,命運卻又有著驚人的類似。影片的最後一場戲,當Sinead向Teddy說出“我永遠都不會再見到你”的時候,剛好呼應了前半段的結尾,只是此時,可能面臨“so much blood, means so little”的人物,已經由Damien變成了Teddy。Damien臨死前的遺言說,“我曾經不想卷進這場戰爭,卻卷進來了,現在我想脫身,卻做不到了”。理想的破滅所伴隨的卻是親人之間的自相殘殺,顯得猶未殘忍。影片中的人物就好似被歷史無情嘲弄的弱小者,反抗著自己的命運,擁抱著自己的理想,最終卻只能成為那顆隨波逐流的棋子。戰爭吞噬了人性,也以自己的瘋狂反襯著人性的彌足珍貴。

所獲獎項

2004年,坎城電影節已經給肯·羅奇頒發了近似於“終身成就獎”的三十周年特別評審會獎。兩年後,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們毫不吝惜地將電影最高獎金棕櫚獎頒給肯·羅奇的《風吹麥浪》,再度對他的藝術成就給予了無上的讚譽。

觀眾評價

關於戰爭,總覺得的女性不是站在最近的距離,而這場在麥浪中顛覆了戰爭含義的戰爭卻拉近了每一個性別的人類。
電影的背景和尼爾.喬丹導演的《麥可.柯林斯》如出一轍,甚至採用了同一段有關邱吉爾的黑白影像片段,而尼爾.喬丹導演的另一部電影《普羅托早餐》的主演斯里安.墨菲也是本片的主演。斯里安.墨菲,總能在限定的地點和時間之內把魔方的每一面變成相同的顏色,從《28天之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普羅托早餐》到《風吹麥浪》,手法敏捷,每一步毫無差池,極富邏輯。
達米恩,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在與英軍負隅頑抗的游擊之後,獲得了妥協式的勝利。這種勝利對於個人還交代的過去,對於一個渴望獨立自治的國家是一種侮辱。達米恩,選擇繼續戰鬥,繼續在麥浪之中翻雲覆雨。於是,這場戰爭從結尾又走到了開頭,一路上,連細節都驚人的相似。
這是怎樣一種戰爭,讓我告訴你。一行幾十人,在鄉間山嶺的連綿麥浪之中匍匐,隱藏,暗號是揮手,武器靠挾持對方將領,擊斃敵人後繳獲。和煦陽光,綠色植物鋪滿圍牆,穿戴著雪白圍裙和頭巾的女傭帶路,扛槍的三五個共和軍魚貫而入英軍將領的書房,這是戰爭的一部分,奇異且真實。導演的旨意在於抨擊英軍當年對愛爾蘭民眾的迫害,明顯地不是以中立的角度切入,這樣更好,已經厭煩了不偏不倚地陷在安全港之中呈現出來的作品了。
用一種與成規天然相反的方式解釋這場勉強被稱為“戰爭”的對抗,仍然思考戰爭的原因,戰爭的方式和戰爭所帶來的結果。麥浪之中貌似溫和的戰爭,實際在向人們訴說---戰爭無法摧毀脆弱與妥協---不用腥風血雨的方式,用軟碰軟,依然迂迴沒有出路。
置身戰爭之外,看戰爭,怎樣也看不到要害;評論戰爭,怎樣也談不到要害;但思考戰爭,總會得出自己對戰爭的隻言片語。即使是偏頗的,也屬於我,屬於看完《風吹麥浪》之後的我。
如果看到本片的電影類型劃分為---戰爭,可以轉過身去,表示不認同,至少我是這么做的。

關於導演

肯·羅奇肯·羅奇

肯·羅奇KenLoach

男,

生於1936年6月17日,英國

星座:雙子座

生平:

出生於1936年,從小因為戰爭而常常搬家。25歲由空軍退役後,進牛津攻讀法律,卻因為認識了一幫喜歡戲劇的朋友而當上了演員。肯的事業開始於戲劇製作,並創作了一系列“周三劇場”,包括最著名的“Cathycomehome”無情的抨擊了英國的福利系統。1960及1970年代,肯·洛奇成為著名的電視導演,替BBC拍攝電視劇集,逐漸發展出他充滿社會意識的寫實主義風格。
1967年,他導演了第一部電影作品《可憐的母牛》,隨後1969年的作品《小孩與鷹》被認為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在幾十年後的作品諸如《神秘的備忘錄》(1990),《底層生活》(1991),《瓢蟲,瓢蟲》(1994)中他仍舊保持著高度的社會學意識,最近幾年他因為其兩部作品《我的名字是喬》(1998)和《甜蜜十六歲》(2002)而受到影評界的褒獎。2006年的作品《風吹稻浪》更勇奪第59屆嘎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圖片注釋:2006年5月28日,法國坎城。59屆坎城電影節,英國導演肯·洛奇(Ken Loach)憑藉《風吹稻浪》摘得“金棕櫚”獎,頒獎嘉賓是艾曼紐·貝阿(Emmanuelle Beart)。圖片注釋:2006年5月28日,法國坎城。59屆坎城電影節,英國導演肯·洛奇(Ken Loach)憑藉《風吹稻浪》摘得“金棕櫚”獎,頒獎嘉賓是艾曼紐·貝阿(Emmanuelle Beart)。
在他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別具一格的視覺風格,自覺求新求變的電影製作理念,還有力圖還原生活原貌的寫實主義追求。實際上,早在拉斯·馮提爾掀起DOGMA95運動很久之前,肯·洛奇就已經通過他的影片實踐著自然主義的美學原則了。通過使用手提攝影和儘量簡潔的鏡頭語言,以及避免採用那些非自然化的、在他看來有欺騙性質的電影手法,他的影片呈現出簡單樸實卻富有力度的風格。這不僅使演員的表演看起來更加真實,弱化了虛構效果和人工痕跡,也使觀眾為影片中展現的生命本身和人物關係所吸引。
肯·洛奇也是世界各大電影節的常客,他的電影生涯被一連串燦爛奪目的獎盃所點綴。包括:坎城電影節6次金棕櫚大獎提名(不包括本屆坎城電影節)、4次評審會大獎和3次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多次英國學院獎提名;1996年《土地與自由》(LandAndFreedom)贏得愷撒獎最佳外語片。1994年,他還獲頒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圖片注釋:2006年5月28日,法國坎城。59屆坎城電影節,英國導演肯·洛奇(KenLoach)憑藉《風吹稻浪》摘得“金棕櫚”獎,頒獎嘉賓是艾曼紐·貝阿(EmmanuelleBeart)。

影片賞析

愛爾蘭不產水稻。有的是漫天蓋地的大麥。
肯·林奇這次交了份不錯的作業,他老了,所以面對歷史的時候,會真誠些。
愛爾蘭的風,每年吹過原野的時候,風中總是夾雜著從上古就傳下來的民謠。
可那些大麥下面躺倒的人聽不到。戴米恩聽不到。丹尼聽不到。
一九二〇年代愛爾蘭人反抗英國人殘暴統治的歷史,讓老林奇處理得那么詩意。
一群奮起反抗的青年,在英國人撤離之後分化成兩個陣營,一派擁護妥協政府,一派選擇繼續拿起槍,為真正的自由鬥爭下去。
戴米恩和泰迪,兄弟兩個人最後一分為二,泰迪命令手下的士兵處決弟弟戴米恩時淚流滿面,他那個時候可能想到了當初他們共同作戰過的愛爾蘭的濃霧瀰漫的原野。
可他想不到那場濃霧裡,更多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評審會把金棕櫚頒給老林奇,有人說是為了安慰這個行將就木的老頭,人家幾次提名,總不能讓人家夢斷坎城吧。
可我覺得值,至少在當年的電影中,我還沒有看到過比老林奇勁道的電影。
老人有老人的好。
就像一個世紀的歷史,雖說不太長,但是經過發酵,有著讓人慾哭無淚的酸。
戴米恩他們一直哼唱的歌,沒有英格蘭人的紳士,沒有蘇格蘭人的悠長,卻有著愛爾蘭人特有的深遠,歌聲在無垠的愛爾蘭大麥田上飄飄蕩蕩,讓人聽了,好像眼裡掉進了沙子,不能揉,揉了要流淚。
中國人早在很多年前就拍過這樣的電影。一個世紀過去了,當年拍那樣電影的人都已老去,多的是鏡頭裡鶯歌燕舞的小輩。
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放棄了話語權。
老林奇說,對著歷史說話,就是對著現實說話。
這個英國工人階級的兒子,向來都是用攝影機做武器。
可他老了。
給不了這個世界想要的幸福。
戴米恩給妻子的信里寫他渴望一個自由的世界。其實這世界哪有什麼自由。這個道理老林奇也懂,所以他讓曾經從英國人手裡逃出的戴米恩倒在哥哥的槍口下。
這個結局很好,很現實,卻悲情暗涌。
很久以前,常常和朋友拿《勇敢的心》開玩笑,說梅爾·吉布森得了中國樣板戲的真傳,煽情的功夫很是了得。同樣是反應民族獨立的電影,老林奇的《風吹麥浪》一直沒看,不是沒條件,怕老林奇一不小心,也中了同樣的毒。
好在老頭保住了晚節。一部電影,兩個小時,沒有平常人的硝煙瀰漫,詩意盎然之下沉重得讓人窒息。
“愛爾蘭的河水是鹹的,因為那是愛爾蘭人的眼淚。”
沒有多少人記得住那些很多年前迴蕩的往事。
只是大麥田上的風每年都刮。

基本信息

英文片名:
WindThatShakesTheBarley
更多外文片名:
LeVentselève.....(France)
Özgürlükrüzgari.....Turkey(Turkishtitle)
Anemoshoreveitokrithari,O.....Greece
Felkavaraszél.....Hungary
Frihetenspris.....Sweden
Ventselève,Le.....France
Ventocheaccarezzalerba,Il.....Italy
VentosdaLiberdade.....Brazil
Vientoqueagitalacebada,El.....Spain
Vindenderrysterkornet.....Denmark
Vindensomrysterkornet.....Norway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
Australia:MSweden:15UK:15France:USingapore:NC-16Germany:12Netherlands:16Portugal:M/16USA:NotRatedSwitzerland:14Ireland:15A
拍攝日期:2005年4月-2005年7月8日
攝影機:MoviecamCameras,ZeissLenses
攝製格式:35mm.....(FujiEterna500T8573,250D8563)
洗印格式:35mm

精彩對白

PAT:'We'vegottoshowthesebastards...drivethemout.'
帕特: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狗娘養的……要把他們趕出去。
DAMIEN:'HowmanyBritishsoldiersinthiscountry?'
達米安:這塊土地上有多少英國士兵?
TIM:'Toomany...'
提姆:太多了……
TEDDY:'Abouteightthousand'
泰迪:大約八千……
DAMIEN:'Tans?'
達米安:棕呢?
TEDDY:'Overathousand...'
泰迪:超過一千……
DAMIEN:'Andmachineguncorps,cavalry,artilleryunits,police...'
達米安:還有機關槍部隊,騎兵,炮兵,警察……
TEDDY:'Andmanymorebesides.What'syourpoint?'
泰迪:還有很多。你怎么想?
DAMIEN:'Sowhatareyougoingtodo?TakeontheBritishEmpirewithahurley...
stunthebastardsonebyone?!'
達米安:你能怎么?用球棒把英帝國幹掉……把那些狗娘養的一個一個打暈!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SixteenFilmsLtd.[英國]
BIMDistribuzione[義大利]
BórdScannánnahÉireann[愛爾蘭]
EMCProduktion
ElementFilms[愛爾蘭]
FilmCoop
FilmstiftungNordrhein-Westfalen[德國]
MatadorPictures
PathéDistribution[法國]
RegentCapital.....(inassociationwith)
TV3TelevisionNetworkIreland[愛爾蘭]
TornasolFilmsS.A.[西班牙]
UKFilmCouncil[英國]

發行公司:

DistributionCompany[阿根廷].....(2006)(Argentina)(theatrical)
Pathé[法國].....(2006)(France)(theatrical)
BirFilm[土耳其].....(2006)(Turkey)(allmedia)
A-FilmDistribution[荷蘭].....(2006)(Netherlands)(theatrical)
Cathay-KerisFilmsPte.Ltd.[新加坡].....(2007)(Singapore)(theatrical)
ChristalFilms[加拿大].....(2006)(Canada)(allmedia)
Cinequanon[日本].....(2006)(Japan)(theatrical)
DiaphanaFilms[法國].....(2006)(France)(theatrical)
GatenoFilms[秘魯].....(2006)(Peru)(allmedia)
IFCFirstTake.....(2007)(USA)(theatrical)
NeueVisionenFilmverleih[德國].....(2006)(Germany)(theatrical)
PathéDistributors.....(2006)(UK)(theatrical)
PathéInternational[法國].....(2006)(worldwide)(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CineImageFilmOpticalsLtd.[英國].....(digitalfrontandendtitles)(subtitles)
TeamFXLtd.[愛爾蘭]
Munky

其它公司:

CuttingEdge[英國].....negativecutting
BórdScannánnahÉireann[愛爾蘭].....funding
Malde&Co.[英國].....auditors
PinewoodStudiosLtd.[英國].....soundre-recording

演職員表

演員表:

希里安·墨菲cillianMurphy.....Damien(attached)
利亞姆·坎寧安LiamCunningham.....Dan(attached)
吉拉德·科尼GerardKearney.....Dunica(attached)
RogerAllam.....SirJohnHamilton
DenisConway.....Priest
MylesHorgan.....Rory
帕德萊克·德蘭尼PadraicDelaney.....Teddy
GerardKearney.....Donnacha
KieranAherne.....Sweeney
LaurenceBarry.....Micheail
SabrinaBarry.....Julia
FrankBourke.....Leo
FergusBurke.....TheatreGoer
AntonyByrne.....TheInterrogator
TomCharnock.....SergeantatCottage
JohnCrean.....Chris
MáirtíndeCógáin.....Sean
KeithDunphy.....Terence
OrlaFitzgerald.....Sinead
KiernanHegarty.....Francis
BillHurst.....Major-BritishArmy
DamienKearney.....Finbar
FionaLawton.....Lily
MartinLucey.....Congo
NiallMcCarthy.....Extra
辛·麥金利SeanMcGinley.....Priest
SeamusMoynihan.....Policeman
MaryMurphy.....Bernadette
haneNott.....Ned
AidanO'Hare.....SteadyBoy
MaryO'Riordan.....Peggy
AlanReady.....SergeantatStation
WilliamRuane.....Gogan(attached)

職員表

製作人:
AndrewLowe.....executiveproducer
NigelThomas.....executiveproducer
RedmondMorris.....producer
RebeccaO'Brien.....producer
UlrichFelsberg.....executiveproducer
PaulTrijbits.....executiveproducer
原創音樂:
GeorgeFenton
攝影:
BarryAckroyd
剪輯:
JonathanMorris
選角導演:
OonaghKearney
藝術指導:
FergusClegg
美術設計:
MichaelHiggins
MarkLowry
服裝設計:
EimerNiMhaoldomhnaigh
副導演/助理導演:
DennisFitzpatrick.....traineeassistantdirector
DavidGilchrist.....firstassistantdirector
AdrienneGreenhalgh.....secondsecondassistantdirector
MichaelQueen.....secondassistantdirector
LauraTreacy.....traineeassistantdirector

上映日期

法國2006年5月18日
英國2006年6月23日
愛爾蘭2006年6月23日
澳大利亞2006年6月25日
法國2006年7月7日
克羅埃西亞 2006年7月17日
葡萄牙2006年7月27日
荷蘭2006年8月10日
法國2006年8月23日
泰國2006年8月24日
冰島2006年8月31日
比利時2006年9月6日
加拿大2006年9月7日
西班牙
Spain
2006年9月15日
瑞典
Sweden
2006年9月15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6年9月21日
以色列2006年9月2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6年9月28日
義大利
Italy
2006年10月
以色列
Israel
2006年10月12日
俄羅斯
Russia
2006年10月12日.....(limited)
德國
Germany
2006年10月13日.....(UnabhaengigesFilmFestOsnabrueck)
土耳其
Turkey
2006年10月20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6年11月3日.....(CinemanilaFilmFestival)
法國
France
2006年11月8日
希臘
Greece
2006年11月9日
義大利
2006年11月10日
台灣
Taiwan
2006年11月19日.....(TaipeiGoldenHorseFilmFestival)
日本
Japan
2006年11月25日
波蘭
Poland
2006年12月8日
台灣
Taiwan
2006年12月8日
德國
Germany
2006年12月28日
黎巴嫩
Lebanon
2007年2月8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7年2月21日
美國
USA
2007年3月16日.....(limited)
埃及
Egypt
2007年5月2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7年5月3日
墨西哥
Mexico
2007年5月13日.....(MuestraInternacionaldeCine)
匈牙利
Hungary
2007年5月24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