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

《靠山》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各地電視台迅速行動,通過各種途徑支援抗震救災,電視劇頻道也緊急調整劇目編排,在這特殊時期,由大舜天成文化傳播與濟南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聯合攝製的26集電視連續劇《靠山》,因展現了軍民團結一心,風雨同舟,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而被各地方台紛紛搬上螢屏,並均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該劇的女一號,則由素有“四大青衣”之稱的擔綱。《靠山》講述了從抗戰時期到改革開放新時期間,跌宕起伏的殘酷戰爭以及不同人物之間的命運,從樸實的平民視角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初期到新時期的幾個不同歷史階段的軍民魚水情,以真切質樸的百姓目光審視和洞悉戰爭,反映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人民解放,軍隊是靠山,國家強盛,軍民團結是靠山的樸素道理。

基本信息

劇情梗概

(圖)《靠山》《靠山》

《靠山》通過山東革命老區海龍鎮鐵匠鋪韓大娘一家和二徒弟林成鋒、大徒弟孟德彰等三代人與以八路軍崔洪年團長為代表的人民軍隊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曆程,展示了軍民團結一心,風雨同舟,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從中闡述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國家要強盛,軍民團結是靠山。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國防建設,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證。

(圖)《靠山》《靠山》

該劇以全新的視角,立足於國際大背景和未來軍事鬥爭的思考,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特點,通過解決國防建設中的幾個重大問題,深化了人民戰爭的思想,提出了新的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這對於加強軍隊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著名影視藝人高曙光飾演男一號林成鋒,李琳飾演韓雅蘭。

1942年,日本鬼子實施鐵壁合圍,對山東人民進行慘絕人寰的屠殺,在團長崔洪年的帶領下,八路軍捨生忘死營救百姓,與山東人民結下骨肉深情韓鐵匠祖傳的青龍刀不幸落入日寇手中,韓鐵匠捨身護刀,與寶刀同歸於盡。臨終留下遺言,希望徒弟們團結一心,共同打出寶刀,報效國家鐵匠鋪大徒弟林成鋒,在八路軍團長崔洪年的影響感召下,走進了革命隊伍,而師弟孟德彰則參加了國軍,兩個人選擇的道路不同,卻同時愛著師妹韓雅蘭。三人在一系列感情糾葛、愛恨情仇中,最終卻與真愛失之交臂。

(圖)《靠山》《靠山》

師娘韓大娘積極擁軍,為了救八路軍的孩子小魯生,忍痛捨棄了自己的親骨肉。當崔洪年得知魯生是自己的兒子時,決定把孩子留給韓大娘,並默默保守這個秘密幾十年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省軍區司令林成鋒與已經成為企業家的孟德彰、以及副市長的韓雅蘭在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同國家利益發生矛盾的情況下,產生了激烈的衝撞。通過預備役的組建以及地下人防工程、望海樓的拆除、大型機械運輸等國防建設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圓滿解決,展現了老區人民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居安思危,增強國防觀念,繼續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無私的奉獻。

(圖)《靠山》《靠山》

最終在韓大娘的主持下韓家師兄妹合力打出寶刀,完成了師傅的遺願。

影片看點

(圖)《靠山》李琳飾演韓雅蘭

人物都有真實原型

電視劇《靠山》從抗日戰爭寫起,一直寫到上世紀90年代初,謳歌了自抗日戰爭以來不同歷史時期山東軍民的魚水深情,以真實的事例、感人的故事生動詮釋了“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國家要強盛,軍民團結是靠山”的深刻主題,編劇孫曉介紹說,最開初,電視劇的主題是想表達一種和平時期要居安思危的觀念,“但是自2005年啟動以後,我們走訪了濟南軍區轄區內的多支部隊,到革命老區臨沂等地方採訪,同時研討了諸多題材的劇情內容,並調動了我們各自的生活積累,結果創作主題自然而然轉到表現‘軍民魚水情’上來。”

整部電視劇的創作都有原型可循。編劇陳志斌說:“《靠山》中的原型部隊,就是現在的濟南軍區的鐵軍部隊。而電視劇雖然人物眾多,相互之間也有著各種各樣的複雜聯繫,但這些看似特戲劇化的情節、特別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其實也同樣都有原型。”

劇中,韓大娘為救助革命的後代,在敵人面前毅然捨棄自己唯一的兒子,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有些部隊戰士的孩子,因為父母要跟隨部隊作戰,就寄養在老百姓家裡。孫曉說,這樣的故事,在採訪中,他們聽到許許多多的真實事例。據了解,濟南軍區一位將軍級的領導,經歷就跟劇中的小魯生非常相似。“這位將軍就是軍人後代,前不久,他在莒南縣找到了自己當年出生、成長的地方,那老房子都還在。當時,有一位小姑娘還看到過他出生的情景。現在,那位小姑娘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回憶起來,大家都感慨不已。”

在電視劇里,女主角王雅蘭最後嫁給了殘疾軍人向光明,這到底是愛情還是親情還是同情?這樣一個人物的故事和結局,是想告訴觀眾什麼?編劇陳志斌說:“這些問題從劇本創作開始,就一直在爭論中。各方面的說法好像都有道理。拿時下一些流行的觀點看,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因為現在有些年輕人都在追求‘閃婚’了,他們怎么會理解這樣一種精神。但是我們最後還是忠實於我們了解到的當時的事實,忠實於自己的感情,作出了自己的選擇:那些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革命老區的婦女,她們確實如此地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革命和人民軍隊,一直到今天,我們這些後來人也沒有權利、用任何一種方式否認她們,這實際上是人們經歷過苦難之後的一種生存方式,只是她更高尚,更偉大。”

(圖)《靠山》高曙光飾林成鋒

演員都挺投入

著名導演趙鐳執導,著名演員高曙光、李琳、蔣愷等領銜主演,杜志國郭凱敏也加盟。在談起演員們的表現,幾位曾在現場觀看過拍攝的編劇感嘆:“演員們都很投入。”

高曙光在裡面出演男主角林成鋒。林成鋒這個人物形象,原在鐵匠鋪里當學徒,後來成為八路軍戰士,然後歷任團長師長軍長、省軍區政委,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指揮員,也是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以國家安全、軍隊和國防建設為己任的高級將領。

孫曉介紹說:“高曙光出身於軍人世家,也非常想演一位特有陽剛之氣的軍人形象。拿到這個本子後,他看了非常高興,不僅僅是圓了演軍人的夢,對角色也非常滿意,所以表演時也是特別認真,特別投入。從電視劇中就能看出來,他的每一句台詞都很用心、用力。高曙光自己說,他的父親作為一位老軍人,看了他演的這個軍人形象也非常滿意,還不多見地特意表揚了他。”

劇中的女主角韓雅蘭由李琳飾演。出演過《歷史的天空》《范府大院》等多部電視劇的李琳,直言出演這個由鐵匠女兒成長為領導幹部的角色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與角色更吻合,李琳甚至要求可以不化妝上鏡,較好地把一位女市長的精明幹練表現出來。無論是表演還是敬業精神,李琳都獲得了大家一致讚揚。

媒體報導

由濟南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出品的26集軍事題材電視劇《靠山》,在全國部分電視台播出後獲得高度評價,收視率居全國衛視收視率第四名。該劇主創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亮劍》《狼毒花》等軍旅電視劇表現的人物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相比,《靠山》表現的是軍民關係和山東老區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主題、主人公並不“新鮮”,但一樣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該劇編劇之一的陳志斌,將《靠山》的成功總結為,“這是一部有情感的軍旅題材電視劇”。

(圖)《靠山》《靠山》劇照

高曙光李琳領銜軍旅大戲

26集軍事題材電視劇《靠山》由高曙光、李琳領銜主演。該劇編劇之一的孫曉介紹,在創作該劇之前,主創人員曾經深入到濟南軍區的部隊採訪,並在山東的革命老區深入調查了相當長時間,那種紅嫂用乳汁救活小戰士、老區人民為救革命子女捨棄自己子女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但在電視劇創作過程中,這些故事都成了背景,沒有被重點描述。

《靠山》的故事跨度超過半個世紀:海龍鎮韓鐵匠一家是老實本分的手藝人,日寇的侵略使這個家庭發生災難性的變化。韓鐵匠祖傳的青龍刀不幸落入日寇手中,韓鐵匠捨身護刀,與寶刀同歸於盡。臨終留下遺言,希望徒弟們團結一心,共同打出寶刀,報效國家。鐵匠鋪的二徒弟林成鋒,在八路軍團長崔洪年的影響感召下,走進了革命隊伍,而師哥孟德彰則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兩人都抱有抗日救國的信念,但選擇的道路不同,又同時愛著師妹韓雅蘭。在一系列感情糾葛、愛恨情仇中,最終卻與真愛失之交臂。

(圖)《靠山》《靠山》劇照

情感電視劇是“良藥”

該劇編劇之一的陳志斌說:“有些作品是飯後的咖啡,讓人越喝越有味道。有些作品卻是人的心靈受到創傷之後急需尋找的良藥,而藥是不能隨便吃的,人們在健康的時候肯定是想不到它的。”《靠山》播出後,有評論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靠山》就是那種類似於“良藥”的作品。前段時間,電視劇《靠山》的部分主創人員跟隨濟南軍區鐵軍前往四川抗震救災前線。他們回來後告訴陳志斌,前線的軍民看了電視劇之後,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強了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信心,“因為《靠山》也講述了災難”。

陳志斌說,主創人員把《靠山》定位為有情感的軍旅電視劇,主創人員選擇了通過戰爭的災難、政治的災難、自然的災難來表達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和情感。“劇中受到過種種磨難的孟德彰,一次次地跌倒,又爬了起來,最後觀眾看到的是勝利者的笑容。這種非常理想化的結局,並不一定是最好的藝術構思,卻是最好的心理補償。經歷磨難之後的人們,需要鼓勵,需要加油。從這一點上說,《靠山》是一部磨難啟示錄,從中可以領悟人生,面對命運。”陳志斌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