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鎮

海龍鎮

海龍鎮為消歧義詞。一般指地名。這裡介紹有:1、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龍鎮 2、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

基本信息

海龍鎮

1、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龍鎮

海龍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清初封禁為盛京皇家鮮圍場,清光緒五年(1879年)設總管衙門,下設兩翼,左翼朝陽鎮,右翼山城鎮。光緒六年(1880年)設通判撫民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升為海龍府。府治疆域,東至蛟河60公里,南至龍崗115公里,西至威遠堡門155公里開源縣界,北至葦子溝屯102.5公里,吉林伊通州界。縱長217.5公里,橫寬215公里。民國二年(1912年)改為縣治,設縣屬。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王大倫任第一任縣長。1956年縣屬遷至梅河口鎮。海龍鎮從總管衙門、海龍廳、海龍府、海龍縣四個不同建制時期,經歷了清代、偽滿洲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歷史階段,一直是周邊各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海龍鎮地處東經125°47′~58′,北緯42°33′~43′,位於梅河口市偏東方向20公里處,北與雙興鄉、牛心頂鎮接壤,南與新河鎮、義民鄉相連,西與灣龍鄉、李爐鄉相鄰,東與牛心頂鎮、朝陽鎮相望。總面積140平方公里,東西長17.5公里,南北寬12.5公里,有山地面積55,336畝,水域面積14,106畝,耕地面積111,463畝,合計180,905畝。山、水、田比例為3:1:6。 海龍鎮山環水抱,交通發達,瀋吉鐵路、國道202線貫穿腹地,海雙線、海福線、梅海中線、梅海南線,交織匯集於鎮內。大柳河、大沙河兩大水系交匯于海龍。灣龍河、鴨綠河等十幾條河流融匯於鎮內。占地1.6平方公里的梅河口市警官度假村點綴了海龍大地,為海龍和周邊鄉鎮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海龍鎮共有漢、回、滿、朝、蒙古五個民族,總人口46,185人,總戶數12,285戶,其中城鎮人口20,857人,6,239戶。下轄3個社區,14個居民委員會、17個行政村,116個農業生產組,構成了海龍鎮人民政府的管理框架。 1995年通化市政府確定海龍鎮為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11月22日,梅河口市城南鄉與海龍鎮合併。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 "十強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同年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中心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同時賦予了一系列權利和相關政策。為海龍鎮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鎮內現有聯通、移動電訊公司兩家,發射塔兩座,供電一處、變電兩處,完全可以滿足全鎮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市化肥廠、市釀酒廠、市美術印刷廠、通化市農科院、通化市第六人民醫院、精神病院、省東北煤田第二勘探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大小單位40餘家坐落在城區。為海龍鎮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巨大的推動力。鎮區社會事業設施比較齊全,有電視台、文化館、體育場、電影院、新華書店、保險公司、銀行和2所中學、14所國小、4所醫院、2所養老院、800餘家商業網點及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四季生態園,是周邊鄉鎮旅遊、度假、經商、辦企業的風水寶地。自然環境的客觀存在,為海龍鎮的經濟發展和騰飛創造了強有力的內在條件。 2006年黨委、政府帶領廣大黨員和全鎮人民奮力拚搏再創輝煌的重要歷史年份,鎮黨委在充分總結"十五"經驗教訓的同時,理清思路、高瞻遠矚,按著"三個代表"的要求,從鎮情出發,根據梅河口市十一五計畫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了海龍鎮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基本方略。根據規劃的總體部署,具體安排了2006年的全面工作,概括起來為“三大建設”、“十一項主要任務”,為海龍鎮的飛速發展繪製了宏偉的藍圖,它必將在海龍大地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2、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

海龍鎮位於紅花崗區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區6公里,東與董公寺鎮相接,西與金鼎山鎮為鄰,南連巷口鎮,北同高坪鎮交界,全鎮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總面積為43.5平方公里。轄4個村、84個村民組,總戶數4139戶,總人口15577人,其中農業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積8346畝,其中田6230畝,土2116畝。 鎮轄區內有遵義乳業和遵義師院兩個較大單位。轄區內有已建成大型水庫一座,總庫容2960萬m3,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水庫除了提高遵義市城區防洪標準外,還可為中心城區提供8.9萬m3/日的原水。全鎮有集體企業3個,私營企業190個,其中社會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67個。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所;加密電視,數字移動通訊、傳真業務已開通;電話裝機總容量達1000門以上,交通便捷,通訊發達。是遵義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 一、自然概況 海龍鎮位於東經1060,北緯270,地勢西北、西南、東北高,南與紅花崗區有中山相隔,中部較為平緩,東南面較低。主要盛產稻穀、折耳根、生薑等農產品,其海龍壩盛產遠近聞名的"海龍貢米"。 海龍鎮土壤以黃壤、石灰土和水稻土為主,耕作層厚,肥力高。耕地1366.34公頃,占全鎮土地的31.42%;園地161.64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3.72%;林地1273.00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29.28%;未利用土地1211.30公頃,占27.85%。 海龍湖水域面積達2平方公里,既是中心城區飲水源,也是風光迷人的遊覽區。海龍湖共有景源13個,其中人文景觀9個,自然景觀4個,27個景點,它以其秀麗的田園風光和海龍湖的湖光山色為特色。與古軍事城堡-海龍屯、黔北佛教聖地-金鼎山、原始森林-大、小板水連片形成金-大-海旅遊區。 二、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海龍鎮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但是,遵府通[2000]2號檔案的下發,凍結了海龍水庫周邊1公里範圍的土地,對該鎮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原有的鋁合金廠、鐵合金廠、聯合渣磚廠、化肥廠、永秀食品加工廠也由於政策、巨觀市場的影響而停產。雖然區委、區政府強調該鎮工作的重點是保持穩定,但如果經濟不能發展,不僅不利於穩定,還將影響到全鎮幹部職工的工作各級性和農民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市委、市政府至今沒有明確凍結區域的發展政策,而該鎮庫區周邊就有29個村民組,為解決庫區淹沒失地農民的出路問題,該鎮的初步線路是:第一,近期內加強失地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為他們實現再就業打下基礎;第二,在保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失地農民發展休閒旅遊、生態農業為輔、旅遊為主的觀光旅遊業,實現農民轉產和農民增收。當然,該鎮對待觀光旅遊的態度肯定是非常謹慎的,堅持的原則是:有序、適度地發展,條件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絕不一涌而上。為此,每個觀光接待點必須配備一套簡易的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以達到不污染庫區的目的。目前,龍泉村新河組的"四在農家"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通過"四在農家"活動,提高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步改掉了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的現象。但對於垃圾處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三次費用,鑒於該鎮財政收入增長困難,仍屬區補貼鎮,因此基本無力在垃圾處理上投入資金,以解決該鎮在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上的困難。 為搶抓機遇,加快海龍經濟發展,海龍鎮黨委、政府上下一心,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環境,以農業、畜牧業為基礎,以農副產品深加工和觀光農業開發為出發點,同時解決好發展與海龍水庫水質保護的矛盾,結合該鎮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適度、有序地開發部分觀光、休閒農業示範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