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電視劇]

《長征》[電視劇]
《長征》[電視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征》由唐國強、金韜、陸濤、舒崇福等人導演,以長征為背景,歌頌了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基本信息

劇片簡介

劇名:長征劇名:長征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以特有的精神魅力,不僅在中國人民心中產生了無窮盡的力量,而且成為突破時代和國界的神話,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20世紀30年代,內戰的烏雲籠罩著中華大地。。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不顧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三省、進犯華北的事實,為徹底消滅中國工農紅軍,親自部署、指揮第五次“圍剿”,企圖把新生的紅色政權消滅在搖籃中。此時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拋棄毛澤東的“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積極防禦戰略,與敵人進行陣地戰,拼消耗,使紅軍雖遭受慘重損失卻沒能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影片全劇24集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主要演員

演員表

共產黨陣營

毛澤東 唐國強 (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毛之父,毛澤民的哥哥,賀子珍之夫)

周恩來劉勁(中共中央常委兼中革軍委副主席)

朱德王伍福 (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

洛甫鄭強 (真名張聞天,中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

博古 張世會 (真名秦邦憲 ,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

王稼祥張琳

陳雲楊俊勇

劉少奇郭連文

鄧發金韜

劉伯承張再新(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因頂撞中央機關被免職)

葉劍英馬銘 (中央紅軍代總參謀長)

彭德懷姚居德 (紅三軍團軍團長)

聶榮臻馬剛 (紅一軍團政委)

徐向前李渝勤 (紅四軍團軍團長)

賀子珍王亞軍 (毛澤東之妻,毛毛之母)

鄧穎超黃薇(周恩來之妻)

康克清周美臣 (朱德之妻)

蔡暢李芮

劉英陳一芳 (洛浦(張聞天)之妻,任第三梯隊政治部主任、中央隊秘書長)

鄧小平安榮生 (中共中央秘書長)

胡班長張會倉 (毛澤東警衛班班長)

甘人劉勇

林彪姜峰 (紅一軍團軍團長)

楊尚昆隋杼洋(紅三軍團政委)

陳昌浩楊猛 (紅四軍團政委)

張國燾繩中

李先念高勇

周團長張浩(中紅央紅軍團長,阿玉之夫)

陳賡許毛毛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

鄧萍劉禹佟(紅三軍團參謀長)

阿玉 孫亞萍 (中共贛南遊擊隊隊長,周團長之妻)

楊成武姜曉

劉富冉平生

凱豐劉景范

瞿秋白齊丕國 (中華蘇維埃人民政府教育委員)

徐特立侯正民

謝覺哉劉厚恩

董必武邢楓

林伯渠李廣野

肖月華馬桐林(李德之妻,“少共”中央文書科文書,婦女隊宣傳員,後隨中央總衛生部,看護,進貴州後,被編入幹部休養連第二班,過草地後被分配到幹部團政治部成員,)

陳毅黃鵬 (中共中央政府留守處主任)

任弼時王健 (中軍政委員會主席)

賀龍司馬雲青 (紅2軍團軍團長兼紅2軍軍長)

肖華任國振

小魏李彬

角色 演員

李德(奧托布勞恩) 謝爾蓋•格奧爾吉/耶維奇•邦達列夫(共產國際派到共產黨的軍事顧問)

傅連瞕熊勇 (中央紅軍醫院院長)

賀怡周虹蕾(毛澤潭之妻,賀子珍的妹妹)

毛澤民文潤生 (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銀行行長兼蘇區鎢礦的總經理,毛澤東的弟弟)

毛 毛尹逸塵(毛澤東、賀子珍之子)

王志紅姚遙

黃秘書孫磊岩

關向應寒光

楊振德胡麗芳(鄧穎超的母親,周恩來的婆婆)

洛桑楊洪濤

廖承志殷浩

王震彭子瀚

吳亮平解修明 (中華蘇維埃人民政府經濟部部長)

何長工吳國平 (中央紅軍贛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肖克易磊

武修全熊勇 (李德的翻譯)

李世紀楊得志

楊立三郭永順

潘漢年蔣雲龍(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程子華高高

李特施化林

小李王春 (彭德懷的警衛員,犧牲)

韓東山張春

何叔衡李燕平 (中共一大代表)

陳樹湘王基明

小葉丹張治中

老婦人李秀明

老表姜世民

小頭領賈小

國民黨陣營

蔣介石陳道明 (國民黨政府委員長)

晏道剛任程偉

陳誠趙毅維 (國民黨北路前敵總指揮,二級上將)

賀國光陳天陸(國民黨南昌行營軍事廳長,中將)

宋美齡陳肖依

楊永泰曹培昌(國民黨南昌行營政治廳廳長)

熊式輝顏世魁 (國民黨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營辦公室主任,中將)

王家烈鄭玉

薛岳師小紅 (國民黨追剿前敵總指揮,中將)

郭勛祺杜江寧

龍雲鄭天庸

劉湘周藝華(四川省主席兼川軍總司令)

何鍵潘虹 (國民黨追剿軍總司令,二級上將)

劉斐楊新州

楊森朱曉春

吳忠信李嘉彬

劉建緒趙雍

劉半仙胡沛

萬淑芬張蕾

吳奇偉方坤

周渾元孫珩

賴執中張小龍

賴妻董凡

劉文輝蘆勇

白軍官李抗蝕

俘虜黃小偉

故事梗概

劇照劇照

20世紀30年代,烏雲籠罩著中華大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蔣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相繼對中央蘇區發動了四次軍事圍剿,均遭到了慘重失敗。

蔣介石為徹底消滅中國工農紅軍,遂又親自部署了第五次圍剿,待到1934年4月,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成了蔣介石的進攻重鎮。時任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的博古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不顧朱德、毛澤東等同志的反對,調紅一、三軍團會同原駐守廣昌的紅九軍團共九個師的兵力,在廣昌以陣地戰與蔣介石的數十萬大軍拼消耗,致使廣昌保衛戰死傷紅軍過萬人。

1935年4月28日廣昌陷落於蔣介石之手,中央蘇區的北大門被打破。然而,李德、博古並未吸取教訓,仍然按此辦法布置了建寧保衛戰,結果使中央蘇區的東大門也告失守。

面對中央蘇區逐漸縮小的危局,共產國際同意中央紅軍突圍轉移,並組成李德、博古、周恩來“三人團”,負責實施突圍、轉移的具體計畫。

毛澤東為使紅軍主力能夠安全轉移,受周恩來委託,自薦在於都地區進行考察,為黨中央及主力紅軍選擇轉移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毛澤東堅決反對不讓女同志隨軍轉移的決定,並為瞿秋白等人隨軍轉移請命。但毛澤東的努力沒有成功,瞿秋白等懷著複雜的心情與轉移的紅軍依依惜別。陳毅因身負重傷被留下任中央留守處主任。

1934年10月,大隊紅軍從於都出發,渡過於都河,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通過了敵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鎖線。與此同時,紅六軍團紅二軍團勝利會師,完成了突圍西征的任務。博古和李德過高地估計了紅軍的軍事力量,依然按紅六軍團渡湘江的路線前進。結果演出了血戰湘江的悲劇!鮮血染紅了江水。

中央紅軍在搶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後僅剩三萬多人。紅軍指戰員在慘痛的失敗面前思索著,希望毛澤東出來指揮紅軍。在蔣介石企圖在湘西實現他的“口袋戰”時,中央紅軍突然揮師西去,相繼攻占通道、黎平,並召開了重要會議。

根據黎平會議決議,中央紅軍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在遵義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清算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軍事路線,並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因土城戰役失利,當機立斷,提出迅速結束土城戰役,出敵不意地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去。當國民黨追兵趕到赤水河邊,只有望著洶湧的赤水河興嘆!

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交界處的雞鳴三省稍事休息;於2月9日到達扎西地區集中,進行精簡整編。接著揮師東進,二渡赤水河,攻戰婁山關,再克遵義,擊潰黔軍王家烈八個團,重創吳奇偉兩個師,俘敵三千餘人,取得長征以來第一個重大勝利,毛澤東吟出"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絕句。接著,毛澤東指揮紅軍實行大迂迴、運動戰,使紅軍勝利完成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的戰略行動,終於突破了強大敵軍的重圍,為中央紅軍北上爭取了主動。為使紅軍順利通過彝區,中革軍委組成先遣隊,劉伯承任司令。毛澤東叮囑劉伯承"先遣隊不是打仗,而是宣傳黨的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與彝民達到友好。"為了完全徹底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儘快通過彝族區,劉伯承與彝族頭領小葉丹結盟,使中央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十紅四團飛奪瀘定橋,為紅軍過大渡河開闢了前進的通路。中央政治局在5月31日召開會議,商定兵分三路奪取天全、蘆山,實現同紅四方面軍會師。6月12日我英勇的紅軍翻越積雪千年的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合。6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朱總司令等中央首長率中央紅軍勝利翻越夾金山,震天動地的歡呼聲響遍了達維鎮。兩大主力會師後,黨中央決定北進。

為了北上抗日,毛澤東跟隨部隊向荒無人煙的大草地行進。英勇的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忍飢挨餓,終於勝利地走出草地。但也有不少的紅軍指戰員永遠地留在了草地上。接著,我紅一、四方面軍共同發起包座戰役,並取得了勝利。張國燾堅持南下,率右路軍再次穿過草地。黨中央於9月12日開完俄界會議後,毛澤東就隨一軍團前進。為打通北去陝、甘的大門探路。9月16日臘子口戰役打響。9月17日晨,終於占領了天險臘子口。進住哈達鋪的紅軍受到了熱烈歡迎。

10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騎著馬走進吳起鎮,這一天被正式定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的日子。就在中央紅軍與西北紅軍實現會師的同時,我英勇無敵的紅四方面軍二過草地以後,被迫在川康邊發起一個又一個戰役,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八萬銳減到四萬。廣大的指戰員逐漸認清了張國燾南下路線的錯誤,要求北上同中央會合!接著,在甘孜實現了紅二、紅四兩大紅軍的會師。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終於在會寧、將台堡和興隆鎮相繼勝利會師!從此,這支偉大的軍隊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肩負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歷史使命,建立了新中國。同時,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集體。

劇片看點

唐國強飾演毛澤東唐國強飾演毛澤東

看點一:偉人形象 形神兼備

《長征》一劇中領袖人物形象的品格,與同類題材相比有了新的突破,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成功地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那種大智大勇、非同凡響的氣魄,從歷史事件的思維升華到對人生、對世界富有哲理的感悟。劇中主要角色都是由觀眾熟悉的演員扮演,也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唐國強擔任該劇的副導演並出演毛澤東,看過樣片的專家們認為,他在此片中的表演比拍《開國領袖毛澤東》時又有超越。劇中扮演周恩來的劉勁、扮演朱德的王伍福以及扮演蔣介石的陳道明都很出色。唐國強說,今年此劇參加電視劇評獎,希望為劉勁申報最佳男主角獎而不是最佳男配角獎。他們那形似和神似兼備的表演,都將給觀眾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

這是繼影片《長征》、電視連續劇《開國領袖毛澤東》之後,飾演毛澤東的唐國強、飾演周恩來的劉勁、飾演朱德的王伍福又聚集在一起搭戲。

看點二:長征》力求對歷史負責

以前銀幕上反映長征的作品不少,如《萬水千山》《突破烏江》《四渡赤水》《遵義會議》《姐妹》《長征》……但由於篇幅容量所限,大抵只取某個階段、某場戰役、某個角度,力求以一斑窺全豹。而這次拍攝24集的連續劇,則全景式地再現了長征這一人類的壯舉;不僅描寫了國共兩黨間的鬥爭,而且描寫了中國共產黨內部、國民黨內部以及紅軍與自然界的鬥爭。值得關注的是,劇中生動表現了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是如何在鬥爭實踐中自然形成的。這在以前反映長征的作品中都是從未涉及的;即使出現內部的意見分歧,也都寫到團一級為止,而這次則直接寫到了最高統帥部。

編劇王朝柱介紹說:“連續劇《長征》應該展現一個了不起的政治舞台,方方面面的政治家、包括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和國民黨的領導人,都在這個特定的政治舞台上進行較量。長征不單單是走過367天、行程25000里;它折射出的是中國5000年的文明和思想。”

幕後製作

以“長征”精神拍《長征》

作為向建黨80周年獻禮的諸多影視作品中的大戲,《長征》將那一段難忘的歷史真實重現於螢幕上。

中央電視台台長趙化勇對這部26集的獻禮大戲的評價是:一流的策劃,一流的劇本,一流的演員,一流的攝製人員,一流的作品。

總導演金韜介紹:“劇組走過了四川、江西、貴州、陝北等地,走過了雪山草地,駐紮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上,拍戲在4800米的雪山。紅軍走過的主要地方,劇組都走過了。這部26集的電視劇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現了紅軍長征的整個過程,藝術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我黨第一代領導人形象。”

追求一個“真”字

《長征》的總導演金韜這樣說,其實像《長征》這樣一部戲,省事也能拍,不用跑到雪山草地、不用吃那么多苦也能拍,但全劇組主創人員之所以從一開始就堅持要重走長征路,克服了那么多困難去拍戲,就是因為對長征有著深切的感情,大家都想真實地把長征這一壯舉反映到螢屏上。

為了找到情感共鳴,《長征》劇組轉戰全國九個省市自治區實景拍攝。其中爬上海拔4800米的大雪山和人跡罕至的大草地,拍攝場景600余次,大部分主創人員都不同程度地受過傷、染過病。

為了搶季節,劇組是反向走完長征路的。為此飾演偉人毛澤東的演員唐國強吃了不少苦,劇情需要先減肥後增肥,唐國強又演毛澤東,又擔任導演還要時時忍受高山反應的襲擊和減肥帶來的體虛,拍攝過程中,他連連感嘆:“偉人不好當呀!”

金導稱,長征劇組行程上萬里,場景多且都分散在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演員三天不洗臉已不是什麼稀罕事兒。為了營造當年紅軍的艱難氛圍,拍攝中需增加暴風雨的效果,往往需要加上鼓風機,在紅原潮濕寒冷的深秋,雨淋在身上再加上鼓風機,演員一場戲下來不是發燒就是暈倒。一些女演員身體不適,也要經受這樣的折磨。雖然現場拍攝採取了一些措施,用塑膠布套住身體,用膠布一層層纏緊然後再穿戲服,但是在泥水中不斷滾爬,膠布移了位,冰冷刺骨的泥水直往身體裡灌。

擔任此劇化裝的是被稱為“中國影視化妝史”之稱的72歲高齡的化妝大師王希鍾老先生,他也隨劇組爬雪山、過草地,寸步不落,令全劇組動容。金導說:“所有參加了《長征》一劇拍攝的工作人員都會因參加《長征》拍攝而在自己的影視生涯中留下最光彩、難忘的一頁。”

社會反響

《長征》收視創紀錄 《長征》收視創紀錄

《長征》收視創紀錄

2001年,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24集電視連續劇《長征》,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央電視台前日提供給記者的收視紀錄,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分別為17.9%、4.26%和9.26%,其中北京地區的收視率創下了同類題材的最高紀錄。

老紅軍:真實地再現了歷史

當年曾是毛澤東機要員的戴鏡圓老人,親歷過長征的全過程。電視劇《長征》播出前,老人興奮地參加了劇組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老人說:“劇中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領袖的形象,讓我想起了在主席身邊的日子。感謝劇組為我們拍了這樣的電視劇。”謝覺哉的夫人王定國看了電視劇後說:“長征對我們來說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現在中國強盛了,但如果想要在世界之林屹立起來,就要發揚長征精神。”

西藏來電:邀導演再走長征路

電視劇剛播出幾天,導演金韜就接到了來自西藏阿壩地區觀眾的來電,他們對導演說:“當初你們來拍戲,我們只感覺到你們是那樣的認真,沒想到這部電視劇拍得那么感人,真實地再現了藏族同胞對紅軍的支持。我們對紅軍的感情永遠說不完,我們誠懇地邀請你們再來西藏,再走長征路。”

觀眾為《長征》校對

觀眾對電視劇《長征》給予相當大的肯定,認為這部電視劇真正起到了對那段歷史的再現,氣氛營造得非常到位,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製作都具有一定的藝術水準。還有一些觀眾看得非常細緻,一個片斷,一個動作,甚至背景中模糊不清的字都逃不過觀眾的眼睛。比如:畫面中有一段主席吃麵條的戲,觀眾發現劇中的麵條那樣白,一看就知道是龍鬚麵,可當時紅軍生活非常艱苦,哪有那么好的麵條可吃?像這樣的問題觀眾發現了不少。

家長:希望“央視”重播《長征》

一位學生家長給“央視”觀眾聯絡處打來電話,她說:“《長征》播出正是學生臨近高考的日子,我不敢讓孩子看。可這是一部極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讓孩子了解長征,了解這段歷史。所以我希望中央電視台能在學生放假時重播這部電視劇。”

“央視”已經做出決定,為了能讓孩子不再錯過受教育的機會,定於8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重播《長征》,播出前還請導演金韜與編劇王朝柱做引導性的闡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