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論壇》

《鄉鎮論壇》

《鄉鎮論壇》雜誌1989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主辦。它是我國目前惟一一份直接面向農村基層,以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為主要讀者對象,以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重點報導內容的時政類刊物。期刊創刊以來,《鄉鎮論壇》獲得了多項榮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鄉鎮論壇鄉鎮論壇

《鄉鎮論壇》雜誌1989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主管,是我國目前惟一直接面向農村基層,以鄉村幹部農民民眾為主要讀者對象,以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重點報導內容的時政類刊物。《鄉鎮論壇》期刊創刊以來獲得了多項榮譽。1996年在新聞出版署舉辦的“首屆優秀社科期刊”評選中獲獎;1998年至2005年,連續三屆被新聞出版署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並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2年,成為中國期刊方陣里的“雙獎期刊”。2004年,榮獲期刊協會評選的“農村類期刊綜合排名第一名”。《鄉鎮論壇》月發行量80多萬份,是中國農村第一大時政類期刊,是引領中國農村期刊風尚的旗艦式期刊。

歷史與特色

面向農村基層的綜合信息平台

《鄉鎮論壇》聚焦農村的熱點和難點,融指導性、知識性、實用性於一體,實際實在、實話實說,形式活潑多樣,從雜誌封面到雜誌內容都飄逸著濃郁鄉土氣息。它是指導農村基層工作的權威性期刊,是觀察農村、了解農村的視窗,是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工作上的助手、生活中的朋友”。從刊載的文章內容來看,每期都以相當大的篇幅用於傳達中央有關村民自治的方針政策、法規檔案,傳播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實踐中積累和創造的先進經驗和做法,介紹中央和部委領導以及有關專家學者針對村民自治中的某一方面問題所發表的權威言論、重要觀點,請專家有針對性地解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實際問題等等。作為另一方面的重要內容,《鄉鎮論壇》每期都刊載一定數量的文章,直接由鄉村幹部談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體會,相互交流經驗,為鄉村幹部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此外,《鄉鎮論壇》刊載的大量文章,涉及到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的方方面面,如法律、經濟、文化等等,突出了涵蓋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和優勢。因此,《鄉鎮論壇》被廣大鄉村幹部及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我們鄉村的百科全書”。目前該雜誌開設的主要欄目有:本刊特稿、鄉村組織、鄉村經濟、鄉村工作、百姓關注、致富技術、鄉村法制、鄉村文苑、教育天地、環球瞭望等等。可以說,經過十餘年的持續努力,《鄉鎮論壇》已經被打造成一個面向農村基層的綜合信息平台。

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喉舌和陣地

《鄉鎮論壇》是我國目前惟一一份以村級民主制度建設為重點報導內容的時政類刊物,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喉舌和輿論陣地。雜誌率先推出和報導了“萊西經驗”、“梨樹經驗”等村級民主制度建設的典型經驗,有力推動了《村委會組織法》的實施。1990年3月,經報請中央同意,江澤民總書記的《把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成為有活力、有權威、有效能的政權》一文在《鄉鎮論壇》首次發表,引起巨大的反響。《鄉鎮論壇》還發表過李鵬、彭真、宋平、薄一波、姜春雲等其他中央高層領導,以及民政部、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等部門領導人有關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村民自治的講話和文章。《鄉鎮論壇》的名牌欄目“村治諮詢”被數以千計的村委會主任譽為“我們村委會主任的尚方寶劍”。“村治諮詢”里所回答的問題針對性強,具有可操作性,極大地幫助了廣大村委會主任的工作,保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村委會組織法》在廣大鄉村的順利實施。許多村委會主任和村民在村委會選舉的現場打電話給《鄉鎮論壇》,急切地想讓《鄉鎮論壇》幫他們解決正在選舉中的疑難問題。《鄉鎮論壇》已經成為農民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專家和顧問。

新世紀邁上新台階

《鄉鎮論壇》不僅贏得了廣大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的歡迎,它還以其正確的政治導向、過硬的編校質量和巨大的發行數量贏得了期刊界同行和上級領導的讚譽,同時也獲得了新的發展壯大的契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批准,2001年《鄉鎮論壇》分出一部分員工編輯出版了面向城市社區讀者的《社區》雜誌;同時,經新聞出版署批准,《鄉鎮論壇》改為半月刊。在改為半月刊之後,《鄉鎮論壇▪上半月版》保持創刊十幾年來的風格不變,《鄉鎮論壇▪下半月版》則以文摘為主,廣集博採中外書籍報刊精華,融世間真情、人生感悟、鄉村紀實、官場寫真於一體,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是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增長才幹的理想讀物。《鄉鎮論壇▪下半月版》面世不久,就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月發行近20萬冊。《鄉鎮論壇》的上半月版和下半月版互補互動,這對進一步搞好為廣大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的服務、以及拓展《鄉鎮論壇》市場空間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社區》雜誌的創辦和開辦《鄉鎮論壇》下半月版,是《鄉鎮論壇》在邁入新世紀門檻後的兩件值得記載的大事,它標誌著《鄉鎮論壇》事業的發展又邁上了新的台階。

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創刊十幾年來,截止2002年5月中旬,《鄉鎮論壇》已連續出版178期,累計發表文章達1400萬字左右。此外,《鄉鎮論壇》還編輯出版了大量為鄉村幹部和農民朋友服務的書籍。《鄉鎮論壇》創刊以來,發行量一路扶搖直上,目前月發行量達80萬冊左右,年發行量達千萬冊之巨,居國內各類涉農期刊之首,是目前中國農村最大的時政類期刊。刊物讀者達七八百萬,輻射全國農村鄉、鎮、村的80%左右,在廣大鄉村有著持久長遠的影響,是名副其實的農村期刊之林中的“大哥大”。《鄉鎮論壇》在海內外的影響與日俱增。它通過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向美、英、日、印度、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發行。經常有外國友人慕名來訪。它刊載的文章不時被海內外轉載。國外的專家學者稱《鄉鎮論壇》是“了解中國村級民主制度建設的一扇重要視窗”。目前,《鄉鎮論壇》既是鄉村幹部和農民朋友了解包括村民自治在內的各種信息的好幫手,也是承載各類涉農廣告的大媒體,不少農資產品都是通過《鄉鎮論壇》這個信息載體走向農村千家萬戶的。

創刊十餘載屢獲殊榮

創刊以來,《鄉鎮論壇》獲得了多項榮譽。1996年,新聞出版署首次舉行優秀期刊評選活動,《鄉鎮論壇》在數千家期刊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首屆優秀社科期刊”;1998年,新聞出版署啟動“百刊工程”,旨在打造一批中國期刊的名牌和精品,經過一道又一道嚴格的篩選程式,《鄉鎮論壇》依靠強大的實力,得以和《求是》等老牌的知名期刊一起,昂首進入“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的行列。2000年,第二屆“百刊工程”啟動,《鄉鎮論壇》一路闖關,勝利蟬聯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的光榮稱號;與此同時,《鄉鎮論壇》在期刊評比中還獲得了“首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2年,新聞出版總署著手營造中國期刊方陣,以此作為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給新聞出版事業帶來的嚴峻挑戰的重要舉措,《鄉鎮論壇》成為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里的“雙獎期刊”。

傾情於“三農” 服務於“三農”

《鄉鎮論壇》雜誌情系鄉村民眾,紮根鄉村沃土,是一本反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期刊,“三農”問題一直是這本雜誌關注的焦點。在創刊以來的十餘年間,根據“三農”問題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和農村幹部民眾的不同需求,《鄉鎮論壇》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三農、服務三農的重大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一)開拓性地組織評選活動。創刊初期,《鄉鎮論壇》曾組織了首屆“鄉鎮十顆星”的評選、“1992年農村十大新聞人物”的評選活動,這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這也使《鄉鎮論壇》的名字迅速深入到全國的鄉鎮和村莊。
(二)萬村扶貧贈刊。1994年,配合國務院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畫”,《鄉鎮論壇》發大志願,作大功德,積極開展了“萬村贈刊扶貧”活動,出資350萬元,決定7年內向1萬個以上的貧困村贈送雜誌,贏得了廣大農村幹部民眾和中央領導的稱讚,中宣部領導稱讚此舉為“文化扶貧的壯舉”。
(三)發起組織“百名博士百村行”。1996年,《鄉鎮論壇》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發起了“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動,組織了近200名博士研究生,送知識、送科技到農家,受到了中央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在中南海與博士代表和《鄉鎮論壇》負責人座談,並稱讚這次活動組織得好、形式好、效果好。與此同時,《鄉鎮論壇》還出資50萬元,設立了“中國博士生農村問題研究基金”,專門資助高級知識分子研究農村問題。為使這項活動走向縱深,1997年,《鄉鎮論壇》又組織北京、香港的大學生赴老區扶貧。中央高層領導稱讚“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動“代表了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一個方向”。此後,全國各地有許多院校也紛紛效仿“百名博士百村行”,舉辦“百名博士百企行”等活動。
(四)大規模地組織動員本刊讀者積極參與《村民委員會》的修訂工作。1998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公布於眾,向全國人民徵詢修改意見。《鄉鎮論壇》回響人大常委會的號召,當即投入很大精力向讀者徵詢村委會組織法修訂意見,在這次活動中,共收到全國各地廣大鄉村幹部、農民民眾的1700多份學習答卷和1400多份信件,接到200多個電話。就所徵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鄉鎮論壇》多次向全國人大以快報的形式作了匯報。全國人大在有關材料中指出,《鄉鎮論壇》為村委會組織法的修訂“立下了汗馬功勞”。村委會組織法正式頒布後,《鄉鎮論壇》又聯合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舉辦了學習村委會組織法的競賽活動,10萬多鄉村幹部和農民民眾參加了這一活動。
(五)資助災區的孩子讀書。1998年,長江下游和東北部分地區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成千上萬的災區學生能否重返校園繼續讀書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鄉鎮論壇》積極回響新聞出版社署的號召,拿出10萬元資助農村洪澇災區的孩子購買新學期的教科書。

精幹高效的編髮隊伍

《鄉鎮論壇》有一支精幹、靈活、高素質的編輯發行隊伍。編輯部工作人員職稱均為中級以上,學歷最低為碩士,最高為博士,他們熟悉鄉鎮工作,均有有關鄉鎮工作研究方面的論文、專著發表。發行人員不僅熟悉民政系統,而且還熟悉廣大的農村市場,其開拓精神令期刊發行同行刮目相看。
目前,《鄉鎮論壇》人正以更加豪邁的精神狀態,積極迎接WTO對農村期刊界的挑戰,力爭做大、做好農村期刊市場,以不辜負廣大鄉村幹部、農民朋友,以及上級領導對他們的期望。

演繹期刊界的蛇吞

以一個期刊社這樣的“小機構”為基本框架,以這個“小機構”特定的文化精神和運行機制、人力、財力為主體,接連進行出版資源整合,催生了一個集報紙、期刊、圖書三位一體的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這樣一種現象,也許可以概括為“蛇吞象”吧!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思考……

土得掉渣與蛇吞象傳奇

如果不是特意提起,誰也不會把放在面前的這本紅色封面、從印製到內容都樸實無華的《鄉鎮論壇》雜誌,和那么多耀眼的光環聯繫在一起。初看上去,《鄉鎮論壇》確實土氣,用總編米有錄的話說,這是一本“土得掉渣”的雜誌。封面上大紅底色烘托著的那幅特寫照片以及封二雷打不動地刊登的“七彩人生”圖片,都是農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場景,雖然不加雕飾,但真實、親切,讓人愛不釋手;“本刊特稿”、“鄉村組織”、“百姓關注”、“實話實說”、“法律顧問”、“致富樣板”等欄目覆蓋了鄉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就是這樣一份“土得掉渣”的雜誌有著傳奇式的過去和正在上演的輝煌業績。讓我們回顧一下《鄉鎮論壇》三年中完成的漂亮的“兩級跳”:2001年4月,在中國社會出版社負債累累、官司纏身的情況下,民政部黨組決定將其與鄉鎮論壇雜誌社合併。為償還負債,《鄉鎮論壇》直接注入資金將近1000萬元,整合後的出版社兩年後扭虧為盈,2004年僅圖書銷售碼洋就突破1億元,而原出版社最高紀錄只有2500多萬元。2004年3月,在中國社會報社重重困難的情況下,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民政部黨組研究決定,將其與鄉鎮論壇雜誌社和中國社會出版社進行資源重組,成立了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整合後的中國社會新聞出版總社2005年銷售碼洋將近2個億,並一次投資2800多萬元購買了自己的辦公樓,結束了租房辦公的歷史。業界將這種由小機構為主體進行重組合併的現象稱為“蛇吞象”。如今的《鄉鎮論壇》期發量80萬份,在農村市場獨占鰲頭。2006年,總社又提出了銷售碼洋突破3億的奮鬥目標。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新聞出版署前副署長梁衡便讚譽《鄉鎮論壇》是“刊林中的一面旗幟”,他將《鄉鎮論壇》的發展概括為“鄉鎮論壇現象”,因為在農村刊物紛紛滑坡的情況下,《鄉鎮論壇》一枝獨秀,其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農民心中一顆星”。如果說上個世紀“鄉鎮論壇現象”更多地代表了一種文化現象的話,那么,進入新世紀,《鄉鎮論壇》所演繹的“蛇吞象”更多地代表了一種產業現象。不管是上世紀的“鄉鎮論壇現象”,還是新世紀作為延伸和發展的“蛇吞象”,在我國期刊界都是不多見的。探詢《鄉鎮論壇》的發展軌跡,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創新是《鄉鎮論壇》成長的永恆動力

創刊於1989年的《鄉鎮論壇》,起初只是民政部主管的一份不起眼的月刊,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她便踏上了一條載滿鮮花和榮耀的路途:1996年它被新聞出版署評為“首屆優秀社科期刊”;1998年至2001年,連續獲得首屆和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2000年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2年,又成為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里的“雙獎期刊”,同年獲得“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4年繼續在國家期刊獎評選中榜上有名。記者奇怪於《鄉鎮論壇》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王愛平社長告訴記者,這要歸因於我們多年來所形成的“鄉鎮論壇精神”,即“艱苦奮鬥、敬業、創新”的精神。雜誌剛剛創刊時,辦公用房設在租來的甘家口的兩層簡易樓里,當時全體工作人員不足20人,每個工作人員超負荷運轉,一身多職,一人多能。總編米有錄要求編輯記者,必須帶著感情來做這份事業。20世紀90年代雜誌社曾制定過一個近乎苛刻的招聘標準:應聘者無論學歷多高,必須是農民子弟或有過較長的農村閱歷。根據社裡的要求,編輯們每月都要下鄉調查採訪,用農民的精神和品質培育“鄉鎮論壇精神”。“鄉鎮論壇精神”的核心是“創新”。創新使《鄉鎮論壇》雜誌社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來調整思路,出奇制勝。1994年前後,困擾期刊界的一個難題是紙價上漲,針對這個問題,有的雜誌社通過提高雜誌定價來彌補損失,但《鄉鎮論壇》“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沒有提高定價,還出資200萬元在全國舉辦了“萬村扶貧贈刊”活動,從1994年開始到2000年,每年向1萬個以上的貧困村免費贈送全年雜誌。中宣部有關領導稱其為“文化扶貧的壯舉”,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負責同志認為“這一經驗值得推廣”。這一活動不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還擴大了雜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在無形中為推動雜誌發展打下了基礎。《鄉鎮論壇》雜誌的創新不僅體現在發展思路上,也體現在雜誌的內容上。內容創新的基本方向是,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使雜誌越來越貼近農村實際,越來越能滿足億萬農民的閱讀需要。比如,當國家推動建設法制社會的進程,農民法律意識、權益意識日益覺醒的時候,雜誌推出了“法律顧問”欄目,邀請來自相關部委和研究機構的法律專家為農民朋友指點迷津;當脫貧致富成為落後地區廣大農民民眾最強烈呼聲的時候,雜誌開闢了“致富樣板”,鼓舞他們脫貧致富的鬥志;當了解到越來越多的農民和鄉村幹部有在雜誌上發出自己聲音的需求時,編輯部及時調整了卷首語的表現形式,以“編輯部紀事”的方式及時傳達讀者的呼籲和要求。創新使《鄉鎮論壇》從農村沃野和人民大眾中獲得了日益強盛的活力。

奇蹟還因為她始終根植於鄉村沃土

農村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農民是我國消費能力最弱的一個群體,一份涉農期刊在中國經濟比較落後的地方,面對著中國消費能力最弱的一個讀者群,其發行量能夠達到80萬,實屬不易。《鄉鎮論壇》發掘農村市場生命力的關鍵又在何處?談起農村市場潛力這個話題,王傑秀副總編打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初期的《鄉鎮論壇》雖然級別小,但能量大、有前途,就像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一開始雖然力量薄弱但蘊藏的潛力無窮。農民消費能力很弱,但農村是個有潛力的市場,關鍵看你怎樣挖掘。”《鄉鎮論壇》創造的發行神話已經證明農村是一塊有待我們開發的寶地。記者奇怪於在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農民會自己出錢去買一本刊物。編輯部主任徐付群這樣告訴記者:“農民是窮,他們捨不得多花一分不該花的錢,但對他們真正有用的東西,農民還是願意花錢買的。”農村民主政治建設是農村工作的重頭戲,與農民利益切實相關,農民盼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鄉鎮論壇》抓住了農民這一需求,不但刊登一些農民自己反映的村治問題,而且一些領導人的重頭文章也時常見諸於刊端。1990年3月,該刊首發江澤民同志的《把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成為有活力、有權威、有效能的政權》一文,在隨後的幾年裡先後發表了李鵬等中央領導及30多位省市區黨政領導有關文章與談話,這對基層政權建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也讓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總編米有錄向記者講述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國務院一個有關農民承包土地的檔案頒發後,《鄉鎮論壇》及時將其刊登,一個山東老農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根據雜誌上刊登的內容找村里幹部講理,但村幹部說這是雜誌上登出來的,沒有法律效力,要看到真實的檔案。於是老農開始了北京之行,來到北京,他不會坐公交,也沒錢住旅店。那天晚上風雨交加,老農就在航天橋下住了一晚,第二天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編輯部。在編輯部的幫助下,老農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全社會普法的大環境下,農民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濃,他們需要了解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鄉鎮論壇》以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這些內容表現出來,博得了農民的喜愛。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有9億人口,農村市場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獨到之處,《鄉鎮論壇》在開闢農村市場中的經驗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使命和責任將使奇蹟得以延續

當你翻閱《鄉鎮論壇》時,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份有著80萬份發行量的雜誌,其廣告卻少而又少。“農民由於文化素質較低,容易過分迷信書本上的東西,一些廣告宣傳很容易對農民造成誤導,從長遠來看,不利於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米有錄的回答讓我們感到《鄉鎮論壇》在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雜誌社對廣告的刊登做出了嚴格規定:任何廣告都要“詳細盤查”,反覆核實,寧缺勿濫。同時,為了避免廣大農民上當受騙,該刊多次登載了揭露虛假信息的專題報導,對各類地方小報甚至一些有名望的大報刊登載的“一本萬利”、“一夜暴富”的所謂致富信息一一分析揭露。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農民對知識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強烈。但這種渴求與當前農村文化貧瘠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很難想像,全國1/5的縣級圖書館竟然5年時間沒有購進過新書,縣城尚且如此,農村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為了儘快改變這種狀況,《鄉鎮論壇》在給讀者提供越來越豐富的精神食糧的同時,還經常組織一些文化扶貧活動。1996年7月,該刊獨家出資主辦了“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動,組織近200名博士為農民送知識和技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姜春雲在中南海與博士生代表和雜誌社負責人座談,評價這次活動組織得好,方式效果好。目前,為了配合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鄉鎮論壇》積極參與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民政部聯合組織的“農村圖書室援建工程”,目標是要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援建3~5萬個農村圖書室,並且為農村幹部民眾奉送“讀得懂,用得上”的文化大餐。我們期待著奇蹟的續演……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八)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
《現代物業》
《新財經》
《沿海企業與科技》
《銀行家》
《現代行銷》
《新經濟導刊》
《新行銷》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鄉鎮論壇》
《新財富》
《郵政研究》
《招商周刊》
《浙商》
《職業》
《致富時代》
《現代商業銀行》
《遠東經濟畫報》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運籌與管理》
《戰略與管理》
《消費》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浙江金融》
《新疆財經》
《新金融》
《新經濟》
《中國城市金融》
《中國城市經濟》
《中國儲運》
《預算管理與會計》
《現代審計與經濟》
《現代商業》
《新前程》
《新會計》
《信報財經月刊》
《浙江財稅與會計》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信息系統工程》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現代鄉鎮》
《浙江經濟》
《新疆財經大學學報》
《證券市場周刊》
《政策與管理》
《知識經濟》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
《職業圈》
《職業時空》
《冶金財會》
《中國保險》
《中國財經審計法規公報》
《冶金企業文化》
《新疆金融》
《消費導刊》
《銷售與市場》
《雲南稅務》
《現代郵政》
《展覽與專業市場信息》
《展望與決策》
《現代商業銀行導刊》
《新智慧》
《消費者》
《新疆價格信息》
《信息與經營》
《鄉鎮企業》
《沿海經濟》
《沿海經貿》
《新疆稅務》
《徵信》
《鄉鎮企業導報》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周刊》
《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報》
《新晉商》
《鄉鎮企業之家》
《新產品世界》
《銀行與經濟》
《新理財-公司理財》
《預算工作通訊》
《中等城市經濟》
《新理財-政府理財》
《中國保險年鑑》
《新農民》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中國財政》
《中國財政年鑑》
《中國產業與創業投資》
《粵港澳價格》
《新企業》
《中國城市年鑑》
《中國城鄉橋》
《雲南財政與會計》

經濟管理類期刊匯總

經濟管理類期刊是研究巨觀、微觀經濟理論、交流經濟管理的經驗,介紹經濟管理科學知識,報導國外經濟發展動態。按卷與期和(或)年與期的順序編號,意欲長期印行下去的連續出版物。

《南方農村》
《中國土地》
《致富之友》
《小康生活》
《農村經營管理》
《綠色中國》
《中國土地科學》
《飼料博覽(企業管理版)》
《航天工業管理》
《華北電業》
《水利經濟》
《投資北京》
《英才》
《現代企業》
《新資本》
《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世界經濟》
《經濟評論》
《青海農牧業》
《茶世界》
《農業質量標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
《林業經濟》
《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
《現代班組》
《汽車觀察》
《湖北電業》

《農業經濟》
《中國醫藥技術經濟與管理》
《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
《中國製衣》
《中國服飾》
《決策諮詢通訊》
《國際金融研究》
《青海金融》
《濟南金融》
《農金縱橫》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商用汽車新聞》
《玩具世界》
《冶金財會》
《上海工業》
《農村財政與財務》
《船舶物資與市場》
《石油化工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綠色財會》
《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能源基地建設》
《鄉鎮經濟》
《中國石化》
《中外玩具製造》
《農業經濟問題》
《農業技術經濟》
《國防科技工業》
《紡織服裝周刊》
《國際石油經濟》

《廣西糧食經濟》
《供電企業管理》
《建築管理現代化》
《工業設計》
《湖南菸草》
《中國藥物經濟學》
《江西農業經濟》
《中國煤炭工業》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電力技術經濟》
《化工管理》
《數字石油和化工》
《中國鋼鐵業》
《林業經濟問題》
《廣西菸草》
《農村財務會計》
《鄉鎮論壇》
《農業部北京農墾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生態經濟(學術版)》
《江蘇農村經濟》
《農場經濟管理》
《農村建設》
《山東農業(農村經濟版)》
《吉林農業農村經濟信息》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中國棉麻流通經濟》
《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版)》
《中國化妝品(行業)》
《山西農經》
《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經濟管理版)》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與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