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量度經》

《造像量度經》

《造像量度經》本經是佛在將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之前,因舍利弗的請問而說的。但漢譯藏經中有關佛升忉利天的記載,都沒有提到說《造像量度經》之事。而且還說當時優填王要造佛像,所有名工巧匠皆以佛像難以摹擬而感到困難,似乎並無這樣一部可以依據的經典。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本經是佛在將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之前,因舍利弗的請問而說的。但漢譯藏經中有關佛升忉利天的記載,都沒有提到說《造像量度經》之事。而且還說當時優填王要造佛像,所有名工巧匠皆以佛像難以摹擬而感到困難,似乎並無這樣一部可以依據的經典。

簡介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一卷,是說明造佛像法度的經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從藏文譯本重譯為漢文,並作了《造像量度經引》、《經解》和《續補》,編在經文的前後,合為一部。
經的序分

本經當是後世所撰(本書在藏文大藏經中只收在論藏中,可見古來藏族學者也不確定本經為佛所說)。此經梵本現存,日本榊亮三郎曾為校刊,並加以研究(見《藝文》第七卷三號又第九卷三號)。藏文譯本只收載在北京版丹珠爾中,未題譯者名字,工布查布說是達磨多囉和查巴建參共譯。工布查布譯漢所用藏文本得自洮州(現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禪定寺崇梵靜覺國師。據清《洮州廳志》卷十六說,禪定寺主僧池蓮,卓尼族土司之後,康熙四十九年(1680)來朝,封為崇梵靜覺國師。工布得經本,當在此時。
(1)、《經引》

總敘梵藏流傳造像經過,並說到中國佛像有漢、梵二式,即在彌波羅國匠師阿尼哥以前的造像稱為漢式,阿尼哥傳來的造像稱為梵式。由於歷代未譯造像經傳,以致漫無準則,現因靜覺國師的鼓勵乃編譯此書。
《經引》之後(據通行本)附圖十幅。第一幅是釋迦佛的裸體坐像,裸體像上有按量度劃出的線格,第二幅是著衣坐像(這兩幅是化身佛的通式),第三幅是無量壽佛的坐像(報身佛的通式),第四幅是文殊菩薩像(菩薩天男相的通式),第五幅是多囉菩薩像(佛母天女像的通式),第六幅是佛游化乞食之像(佛菩薩立像的通式,也有線格),第七幅是諸菩薩在佛旁列立像(脅侍菩薩的通式),第八幅是不動明王像(忿怒相的通式),第九幅是如來滿月面和菩薩雞子面,第十幅是佛母芝麻面和明王四方面(與第九幅同為造像面部量度的通式,有線格)。此十幅圖像是工布查布在得經文的同時,得自崇梵靜覺國師,乃藏文經原本所未載。這些畫像的面貌衣褶紋都帶漢畫風格,或出於後人所補。
(2)、《造像量度經》

可分序、正、流通三分。序分長行二百十一字,流通分長行三十字,正宗分為五言四句頌文三十九頌(藏文只三十八頌),說明造佛像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初半頌說全身高度,次半頌說肉髻及髮際以上的高度,次一頌說面部長度,次一頌說下頦量度,次三頌說唇齒量度,次一頌半說鼻的量度,次二頌半說眼的量度,次半頌說印堂(安白毫之地)量度,次半頌說眉的量度,次三頌半說耳的量度,次二頌說頭部闊度和周圍,次半頌說頸的闊度和周圍,次八頌半說手臂指掌的量度,次五頌說軀幹各部的量度,次八頌半說股以下至足底的量度。這些頌文中有時也附帶說明形狀和色彩,如說目如蓮花,口如頻婆果等。
經中所說長度,主要是相對的長度,就是以造像大小為比例的長度。以佛立像全身(從肉髻頂到足底)的高度的十分之一為一搩(即張開手指從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長度),亦稱為一面(即面部從髮際到頦下邊的長度),一搩的十二分之一為一指(即一個手指的闊度)。一指的八分之一為一麥。佛像全身高一百二十指,平舒二手兩中指尖的距離亦一百二十指。此就平面繪畫像而言,若立體胎偶像,在凹凸處酌加長度計算,縱廣皆一百二十五指。
(3)、《造像量度經解》

此系參考藏文丹珠爾(北京版)中關於造像的其他三種著作。一、《佛說造像量度疏》,二、《繪畫量度》(一稱《阿思陀仙子像傳》,包含三品二百八十四頌),三、《造像量度》(一稱《[我*頁]怛辣仙子像傳》,包含一百二十七頌,說明七搩至十搩的各種造像量度),以及《時輪大教王經》、《戒生大教王經》等,對《造像量度經》逐段加以解釋和補充,並且附帶說明了報身佛像的莊嚴和各種不同的座位。它引用了《繪畫量度》所說的絕對長度,即以八微塵為一發梢,八發梢為一蟣,八蟣為一芥子,八芥子為一麥,八麥為一指。此一指即通常人一指的闊度。如依此量度造十搩高的佛像,它的身量就略與通常人相同。
(4)、《造像量度經續補》

內容分九段:
1、菩薩像(即十搩度像),附秘密部多面廣臂造像法,以十一面千臂觀音像為例,詳細說明諸面的排列、量度、色彩和表情,諸臂的排列、量度、手印和所持的法器。
2、九搩度(像),初地菩薩以下世出世間聖像的量度,高廣各九搩。如與佛像同在一處,此類像的高度即為佛像高度的十分之九。如單獨造即以所造像自身高度的九分之一為一搩。此類像中包含獨覺、阿羅漢、佛母等像。
3、八搩度(像),為一切忿怒像的量度,包含忿怒明王和忿怒像的護法神。至於密部輪圍本尊像,仍套用十搩度。
4、護法像,此為男女諸神之像,分九搩度、八搩度、六搩度三類。據說此格局分法諸家互有不同,且多訛傳,故在本書中就諸錯誤加以糾正。
5、威儀式,說明五方佛、八大菩薩、十二緣覺、十八阿羅漢等各各的手印和法器。次說明聲聞、阿羅漢、輪王身量皆九搩,庶人身量豎三搩半、橫四搩、縱廣不等。次說明各種坐式和各種莊嚴。
6、妄造誡,說明造像不合量度的過患和補救的方法。以上六段,多采自《繪畫量度》及《造像量度》二書。
7、徙靈略,是改造舊像之前將舊像的靈光請離開舊像的儀軌
8、裝藏略,是裝藏的方法,包含裝藏用的五大陀羅尼,五處種子字,五處應安的梵書咒文,五寶、五甘露、五藥、五穀、五香的用法,楟木的采?⒅圃旌桶滄啊D┖蟾槳蠶穹?請靈光安住像內的儀軌)。
9、造像福,說明造像的福德,廣引唐提雲般若譯《大乘造像功德經》文。造像量度,見於記載的,三國時的曹不興已經精確地掌握了佛像人體比例。可見造像量度的知識久已為內地的造像家所掌握運用。但師資集承一直都是口傳心受,沒有成文的典籍。藏文丹珠爾關於造像的四種著作,是古代造像技術的重要記錄。工布查布很善巧的把它們的重要內容譯纂出來,特別是《造像量度經》的頌文,譯筆非常流利謹慎,比藏文更為簡潔明顯。這是漢文大藏經中比較晚出的一部經典,也是關於古代造像藝術的唯一參考書。

內容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古人為了求得一個統一的佛的標準像,在雕塑佛像時,用手指量度佛像的各個部位的指數,這故事演繹成《佛說造像量度經》
1、《佛說造像量度經》的作者介紹
《佛說造像量度經》的作者為舍利弗。舍利弗“自幼形貌端嚴,及長,修習諸技藝,通曉《四吠陀》。年十六即能挫伏他人之論議,諸族弟悉皆歸伏”,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閣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佛說造像量度經》為梵文,在中國不易普及,做佛像藝匠都是師傅傳徒弟,口授心記,並不完全知道《經》的要旨。清乾隆七年(1742年),《佛說造像量度經》被譯成漢文,譯者為工布查布,又稱袞布扎布公,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歿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終年60歲。清代著名史學家、語言學家、佛經翻譯家。蒙古烏珠穆沁部人,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二十三代後裔。

2、工布查布漢譯的《佛說造像量度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諸菩薩聲聞弟子,一切人天龍神,無量眷屬大眾俱。正乃世尊,因為母說法,將升忉利天土時也。爾時賢者舍利弗,向佛敬禮而作是言:“世尊不住斯間,若有善人不勝懷慕,思睹世尊,願造容像者,則其法如何為之?”佛言:“善哉舍利弗!我今暫升天土,未鏇斯間,或示無餘涅槃之後,若有善人,思睹瞻仰,及為自他利益作福田故,願造容像者,則須遵準量度法為之。如來身縱廣相稱!如尼拘囉陀樹,滿自一尋,今其體肢大小節分,豎橫制度,起從頂髻,略說與汝,諦聽,善思念之。”於是世尊即說《伽陀》曰: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髮際亦如此。面輪豎縱度,帶半十二指。分三為額鼻,及頦俱得一。下分四指半,頦身只二指。廣向十六足,深分徑四指。上唇長二指,寬有其半矣。中顯頻婆形,邊角各一指。口長度四指,賢者須要知。此《伽陀》共一百五十六句。伽陀是梵語,譯成漢文為《偈》,偈文義詳辭約,學者容易掌握。

佛寺在中國遍布城鄉,有佛寺必有佛像,而佛像之雕塑亦必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用手指量度佛像,比用尺寸量度,要簡易些,邊雕塑,邊用手指量。這種奇妙的辦法,只有佛想得出。後人雕塑佛像,用佛自己說的話來量度,是不會離經叛道的。工布查布為求得佛像的一致性,於清乾隆六年開始編纂解釋佛像經,至十三年完成,請和碩莊親王愛月居士作序刊印。工布查布對中國的雕塑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像經成為後世雕塑家之必讀物,一卷在手,按圖索佛,“雖不中,不遠矣”!

探討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一)造佛像之始
佛陀要帶領諸大阿羅漢弟子飛升至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前,曾經交代人
間的弟子,於這三個月中,要勤修佛法,勇猛精進。平時在僧團中,弟子
們清晨四點就必須起床,去拜見佛陀,可是這次佛陀只帶羅漢弟子飛往玉
皇天宮,這趟飛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以及未證得阿羅漢果的佛弟子,
是沒有神足通來凌空飛行跟著去的。
舉個例子,聽說我們小小的TAIWAN,人口只有二千一百萬,但
許多狂禪、病禪、修行妄想症、附佛外道者都稱自己證阿羅漢果,且妄稱成佛、活佛、自在佛、無上師、菩薩轉世的邪師魔眾估計就有兩萬人之眾,怎么不飛呀!飛給眾人看看。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假佛假菩薩出入都坐勞
斯萊斯或高級轎車,手中都戴名貴勞力士,騙吃騙喝,蠱惑因一時不察之信眾,他日人身報盡,必如射箭般直入無間阿鼻大地獄。言歸正傳,這次佛陀至忉利天弘法三個月,而人間的佛弟子每天一大清早,本來都要去禮拜佛的,可是佛不在人間,卻又實在太想念佛陀了,於是有些弟子就以泥土來塑佛之形像。這時,也是佛在家弟子的優陀延國王,渴仰思佛心切,於是發願要造佛像。身為國王當然是很有錢的,這時在天界的毗首羯磨天王,感到了人間佛弟子思慕佛陀的心靈,於是化成一工匠來到人間,此工匠乃是打造佛像的高手。於是種種的善因具足後,工匠於佛誕之日開始建造佛像,不久後便完工了。當佛像打造完成之後,此佛像大放光明,大地六種震動,此時佛陀在忉利天宮的殊勝法會上,很讚嘆優陀延國王發心造佛像,而佛在會上諸天眾、龍天護法以及諸天天主說:“若人以土木膠漆金銀銅鐵、繒彩香石,來雕刻、鑄造、打造、或彩畫、針繡佛之形像,就算是極小的佛像,如小指頭一般,只要塑造的如法,則其功德甚大。”“而造佛之功德,能得種種福,滅種種罪,不生邊地亦不投生至下賤貧窮之處,且永不墮入三惡道苦報,常生人天,受勝妙樂。”這時佛陀展現大神通大神變,化作三道以種種珍寶妙寶所成之天梯,從天而降,並率領眾弟子、菩薩、天眾沿著天梯而下。

此刻佛的光芒,威德熾盛,光明奕赫,如滿月在空,眾星拱繞,且大梵天王手執大白傘蓋隨侍在佛陀的右邊,而玉皇大帝持白金光色的拂侍奉在佛陀的左邊。此時於虛空中天樂妙音齊鳴,天雨妙花如白雪般從天而降,此天花為玉帝所供養的,晶瑩剔透,觸地即化,花香無比,人間希有啊!而四大天王及諸龍天護法也獻種種的大供養。就在佛陀率領諸天眾返回人間時,優陀延王以及其他邦城的國王也都來到了從天而降的寶梯前,恭迎佛陀聖駕。且優陀延王將佛像獻給了佛陀,此時驚人的一幕發生了,佛像雙手合十動了起來,這以金銀琉璃所打造的佛像,於佛陀尊駕前,向佛頂禮三拜,在場的人間佛弟子都驚嘆不已!這時佛陀對著佛像說:“汝於未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子,以咐囑汝。”佛又告優陀延王曰:“汝於我法中,初為軌則,更無有人,與汝等者,令諸眾生,得大信利,已獲福德,廣大善根。”上述就是佛像最初出現人間的真實故事,所以現今我們在家中禮拜的佛堂、壇城、佛菩薩聖像,要如法才好,因為見佛像如見“佛”啊!

(二)佛說造像量度經簡介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佛說造像量度經”是收錄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卷,密教部四的藏經。
人們都知道中國清朝時的政府分為六個部門,其中就設有工部,而工
部的職責主要就是掌管全中國的重大土木、水利、宮庭建築、大建設工程
等等。清朝的建築土木工程也是中國歷代朝中最精藝的,尤其北京的首府紫禁城,遠自明朝永樂帝就已開始建造皇城,到了清朝乾隆期間,方建立
了今日紫禁城的雄偉浩大氣派之基礎。

而清朝的武功與治事,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是最盛世的朝代,尤其在開拓邊疆這方面的暄赫成就,實比歷史上為人盛稱的漢、唐、元、明各盛世有過之而無不及。且於乾隆年間,清朝政府也集全國之財力、人力來收錄編輯佛教的大藏經。清朝的國教應當算是佛教了,而西藏密宗黃教的歷代大領袖|嘉瓦、班禪與朝廷的關係亦良好友善,且亦有許多清代朝中大臣以及親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大清朝內閣,掌譯番蒙諸文西番學總管儀賓|工布查布編譯的“佛說造像量度經”,就是奉皇上之召而傾心盡力之作。為什麼清乾隆要譯這部“佛說造像量度經”呢?主要是因佛教自東漢明帝永平七年(西元六十四年)傳入中國以來,人們所造的佛像,不論大大小小,這近一千多年來之無數佛菩薩聖像,其尺寸比例大小都不盡如法,所以清朝中皇親國戚以及大臣工匠等(佛教徒)便發心整理造佛像的標準方法與技術。法身如來自廣大劫來,天上人間,龍宮魔窟,胎卵濕化,鱗甲羽毛,塵塵剎剎,無徑不入。故佛顯示三十二圓滿相、八十種隨形好,使有情眾生,心明自性,體證金剛本身。

古云:“從來修佛果者,六度為先。成佛因者,造像第一。”而“佛說造像量度經”乃佛大弟子舍利弗之所請問,而由佛陀親自宣說的,其中所言,從佛頂至佛足,分寸節度,都有法則與規定,且其縱橫大小,毫釐不差,如經、如教、如法,雕塑佛像是不可以隨便的。佛像或畫像如造得好,則修佛之人、佛弟子不論親見、或聞、觸、憶念者,都具無量功德,且因佛菩薩聖像的流傳人間,凡得見聞者,只要機緣成熟的話,悉能消除無量的身心災障,而令佛弟子發大菩提心,引入無漏之境。這種大功德利益,實在如同佛陀住世的時候一樣。現今台灣禮拜阿彌陀佛的人很多,我們常常看到有站立之阿彌陀佛像,其左手於胸前捧一蓮花,而右手向下伸作接引相,這時許多佛教徒都以為這是“阿彌陀佛接引像”。其實大家都弄錯了,這本來應該是本師 釋迦牟尼佛左手捧著
“缽”,右手向下手心向前,是世尊游化乞食之相,但今天卻被換上了“蓮花”,而成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弟子、往生西方之相,奇奇奇!但只要是佛像各種比例尺寸如法合宜,也算是有功德,不必太過惶恐。
三)防邪!防魔!防煞!小心喔!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造佛像是要遵從佛陀所親說而“精確量度”的,否則造像者(指佛具店、雕刻師、鑄造師、工匠等)會遭受因果業報的,如佛像中的眼、鼻、手指太短,或額顱、耳葉、胸膛狹窄,則造像之人出門必有不測,常遭大禍永不安寧。如果所造的佛像縱橫比例不等或佛像肢根有歪斜,則造像的人,來生會感招肢體殘缺、隱疾、鼻塌嘴歪之苦報。又如果佛像該圓滿之處不圓滿者,以及其餘小處不合尺寸者,則造畫佛像者必遭失物破財,其子孫後代都會敗壞。所以造佛像的工廠、佛具店、雕刻廠、鑄造廠、個人工作室等,造畫佛像時可要謹慎小心喔!而因不知情供到有問題的佛像的讀者,那就更要小心了。依“造像量度經”中所說:“量度不準像,正神不受寓,反別邪魔鬼,為所依而住,駁善助不祥,任意縱其欲。”也就是說,中國民間許多木刻或鑄造之佛像,因不如法,度量不精準,故龍天護法不願護持,正神、鬥神、天兵天將也不願守護,這時天地間有太多的邪妖、邪魔、邪靈、邪仙、邪魅會跑進
“像”中,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地區有幾千座的大廟,以及數萬座道壇、道宮,會有一大堆仙佛降!無極老母降!濟佛降!觀音菩薩降!佛祖降!彌勒祖師降!神仙老虎狗降!阿貓阿狗降!等等。

而台灣地區數以萬計的佛具店,其所造的佛教聖像中,大多是木刻的,且以佛祖、觀音媽彌勒佛(以中國的布袋大肚和尚為主)及藥師佛較多,其他則是道教的聖像。但問題就是出在這些刻造佛像的工匠,幾乎都是以師父帶徒弟的方式來傳授其刻佛像之技藝,大多不如法,尺寸不合,把莊嚴的佛菩薩聖像,雕刻成像道教的鬼神一樣。有一些工匠師父更誇張!說什麼xx神、xx仙佛託夢現景給他,要他照夢裡所見的佛像,依樣畫葫蘆般的塑造。套一句臨濟禪師(西元七八七年)的話:“此乃狐、靈、精、魅在作怪是也。”要小心喔!當家中的佛像、塑像、畫像被邪靈妖魔所依附時,那可就雞犬不寧了。因為這些假佛菩薩,實是鬼魅精靈,貪慾執著很深,所以你初一、十五都必須供三牲三禮葷食,不像正信的佛教徒都以鮮花素果、或素食來供佛。而這些假菩薩之邪魔,也會增長供奉之人的欲望,越供家裡越亂,骨肉親情越不合。那貪瞠痴慢疑五毒越重,則修佛之人的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必黏著你過著悽慘的一生。

更糟的是因邪魔入侵在這些佛堂家中或道場中,則修禪***之人,幻聽幻覺四起,氣動靈動隨之而來,邪功氣功打通任督二脈、比手印等等外道邪功邪法都紛紛出籠了。此乃修佛之人,天大的災難,日後永墮魔界地獄,痛苦難當。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地區有多達兩、三萬妄稱自己是佛、阿羅漢、無上師、活佛、自在佛的精神異常宗教狂熱分子。
(四)佛像製作之注意事項

現今有許多私人藝術塑像工作室,或水晶琉璃的工作坊,或一些地下工廠等,也都有打造佛像或項鍊,或手環,或什麼守護大菩薩等,光看其每天在報紙上以全版的廣告吹噓,實在是把佛像當作商品炒作販賣,這就有很多可議之處了。有些所謂的藝術家,塑造許多佛像,且公開展覽,或許師兄師姊們也看過這些藝廊或琉璃工作室的參展品,有些是具有藝術上的美感,但很糟的是,有時這些塑造者,只造出佛的頭、或半身像、或佛手、或佛的側面像等,這事相當嚴重,此乃犯了毀佛、謗佛之重罪,佛像出現在世間,當以三十二圓滿相,或立、或坐、或臥皆可,但是絕不可缺頭、缺手、缺足等,這是要承擔嚴重的因果業報啊,來生要下地獄、或生貧賤命、或得缺手斷腳、五不全、琛⒀弁崢諦薄⑷北腔橢啾ò。≡煜裾咔腖偎倬。

妄造佛像的過錯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若不具尺寸之過惡如何。則出戒大教王經曰。口面(一○自人中根至頦尖為口面)頸(二)及腨(三)俱長為極惡(言三處皆過量分也)主人失本業。被遣外流落。腮邊(一)胸膺(二)脅(三)齊塌愈甚忌(言三處皆不盈滿也)常遇破敗難。所為不適意。額顱(一)鼻(二)乳瓶(三)並歪是大過。奉者不長久。爭訟被令墮。脊旁(一)胯(二)股肉(三)皆平不盈報。或損壽命限。恆逢盜賊惱。頂蓋(一)背光(二)座(三)鹹小狹窄愆。恩人多負義。福衰壽不堅(以上乃三會成咎所謂極惡也。若犯其一二雖不為極惡。亦是大過)眼耳鼻嘴唇額頦腮等處。不明或不正定遭種種辜。反目急喘狀。猶如驚動勢飄蕩離故鄉。所作常不利。手印幖幟錯。憂愁相纏綿。別有宜戒者。一一叵盡言。智者須謹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鹵。

欽遵準量度[我*頁]恆辣(二合)子仙所作像傳曰。造像慎忌三病俱湊之過。(一)鼻(二)手指(三)俱短。或口面(一)[孛*頁]頸(二)足腨(三)皆長。或額顱(一)耳葉(二)胸膛(三)俱狹窄也(一本胸膛作鼻子)犯則必出不測之大禍。而永不寧。豎橫不等者。主田蠶被災。身體肢根中有歪斜。則子弟多出僂攣躄缺之殘疾。塌出謬愎。一切相中眼目最為要。股根瘦者。[乃/女]胎多廢半途圓處不圓。滿處不滿者。果谷屢不收。其餘小處不合尺寸。則失物破財。像有拆斷。則嗣族衰敗。裂文應起盜賊。又阿思陀(二合)仙子像傳雲。量度不準像。正神不受寓。反別邪魔鬼。為所依而住。駁善助不祥。任意縱其欲。云云。所以是等之形像。宜重修理。或改造。先作阿哩伽(二合)儀軌。徙靈光。乃擇日而塑像。所有舊像木偶者。淨綿或淨布纏繞。以淨香油合密漬之。以火然化。而沈其灰於清淵。石泥等胎者。曠野淨處。掘地仞許深窖。而謹藏之。若系金銀銅鐵等像。則可鎔化。仍複合用於新像胚質。主掌是事者。乃已獲仙位之人方可。若凡夫為之。則恐不利於本身也(上一則亦出[我*頁]怛辣二合子仙像傳。所言已獲仙位之人者。謂實受灌頂而究竟修練。咒數圓滿者。乃指持明士人也。中土少有。或番僧中得之。若必用中土僧人。亦須道高德重。民贍神欽之士。若凡夫不能感動鬼神。所以或恐招禍也)右論特為佛菩薩之像。而他像次之。其所說罪辜之事。則明知故犯為極惡。不知而犯者。亦以為大過。其於過惡相反。即是吉利(譬如豎橫平等。田蠶多收之類)當其善惡果報者。像前事奉持明人為上首。而功德主與工人次之。以及鄰里鄉黨。俱有沾蒙也。近時有工家稱梵式宗。乃其所為佛像。輒作長頸縮腮。狹胸寬目。所為羅漢像。眼目與佛相同處頗多。蓋流源疏闊。失迷口傳之故耳。

藏傳佛教

《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
“三經一疏”是現代學者對古代譯入的佛教四部造像典籍的總稱,它們分別為《佛說造像量度經》、《造像量度經》、《畫相》和《佛說造像量度經疏》。《佛說造像量度經》,又稱《佛身影像量相》、全稱《佛像加尼枸盧樹縱廣相稱十卡度量》,亦譯作《造像度量經》等。說佛以自己的手指為量度,一百二十餘指為身長,講述了自己的身段各部位、各器官的造型比例,故後世又稱《舍利弗問經》。《造像量度經》,全稱《開示佛像縱廣平等如無節樹相制名稱經》、又稱《佛像如尼枸盧樹縱廣相稱十柞度量經》,全書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後人所作經序,有清和碩莊親王愛月居士、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章嘉呼圖克圖、比丘定光界珠、楚黃嗣組沙門明鼎、慈善比丘本誠等,以及工布查布本人所撰寫的序。在這部分經序里,大家從各自角度,闡述了佛教造像的歷史沿革、功能、造像量度經的重要意義。

第二部分為正文,是講述佛、菩薩、諸天神、大聖、羅漢和人等身像的論著,全文共分六部分,即“十卡量度像相”,專講佛陀、大梵天、天母等身像尺度;“九卡量度相”專講大聖、羅漢、佛母等神形象的尺度和技法;“八卡量度像相”專講以威怒為特徵的各種護法神形象的尺度和技法;“七卡量度像相”專講金剛力士等威嚴形象的尺度和技法;“六卡量度像相”專講吉祥王菩薩一尊及侏儒類身像尺度的技法。

第三部分“迎送殘舊身像之儀軌”,是站在佛教立場上,對人物造像的審美要求,提出了具體標準,對所繪製佛像的不合標準者,對斷裂殘破佛像處理前所應做的宗教儀軌進行了論述。《畫相》,亦譯作《畫法論》、《畫論》、《梵天定書》、《繪畫人體量度論》、《繪畫量度經》等,是一部以轉輪王為例,講述天神以及各類世俗人物畫像的理論著作。《佛說造像量度經疏》,又稱《止貢佛所說身影像量譯》。是對《佛說造像量度經》的註疏和具體詮釋註解。

“三經一疏”以獨特的量度法自成體系,藏族傳統繪畫中的計算尺寸標準主要有“拓”(柞)、“縮”(指)、“剛巴”(中分)、“乃”(小分)四種大的計算尺度名稱。“柘”即一頭長或一掌之長,也叫“恰慶、協蔡、胎木”等;“縮”是一指寬,也即拓的十二分之一,又稱“恰窮”“恰禪”;“剛巴”是“縮”的四分之一。“乃”是“剛巴”的二分之一。藏傳畫師還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微塵、發尖、蟣子、虱子、青稞、手指、卡等作為量度人身各部位、各器官的單位。《三經一疏》對於色彩也有自己別開生面的認識。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並多用平塗法,在論述中以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物作比喻,給予形象地論述,如:“面龐潔白如明月”、“牙齒潔淨珍珠般”等。藏傳佛教藝術品的構思造型和色彩並不是完全可以由畫家主觀自由選擇的,而是宗教儀軌所要求的,圖像從屬於儀軌,同是一種虔誠的宗教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