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奴淚》

《農奴淚》

由西藏自治區山南乃東縣克松村農民業餘文藝隊創作演出的話劇《農奴淚》,以20世紀20年代初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伊始的三十多年間西藏山南克松莊園的赤來多吉祖孫三代的命運為主線,展現了廣大農奴親歷的血淚歷史。

基本資料

《農奴淚》:農奴淚》:
這台由雪域高原一個村級農民業餘文藝隊自編自演的9場話劇,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現了西藏由農奴制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跨越,揭示了反動的農奴制的崩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但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同時也具有西藏古典文化的底蘊。

時代背景

《農奴淚》:《農奴淚》:
舊時代的西藏,封建三大領主(原地方政府、貴族和寺廟上層)實行最反動、最野蠻、最黑暗的“政教合一”統治。占總人口95%以上的廣大農奴不僅無償勞役,還要承受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此外,三大領主遍設監獄,動用抽筋、割鼻、剜眼、挖心、剝皮、餵毒蠍、開胸腹、露五臟等慘絕人寰的酷刑,令人髮指。 昔日的克松莊園,今日的克松村農奴的後裔們,以他們父輩親身的血淚經歷為素材,以他們飽滿的政治熱情為動力,創作演出了大型話劇《農奴淚》,歌頌了中國共產黨解放西藏,使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做主人,真正獲得了自由和尊嚴,獲得了做人的基本權利。

表揚形式

由西藏自治區山南乃東縣克松村農民業餘文藝隊創作演出的話劇《農奴淚》,以20世紀20年代初至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伊始的三十多年間西藏山南克松莊園的赤來多吉祖孫三代的命運為主線,展現了廣大農奴親歷的血淚歷史。

基本劇情

《農奴淚》:《農奴淚》:
農奴赤來多吉和妻子嘎奪生的大兒子達娃8歲就到地里幹活,成為農奴。管家為防止農奴偷青稞,便在青稞堆上做了記號,但記號卻被飛來的烏鴉彈掉了,管家誣陷並毒打赤來多吉。傷好後的赤來多吉在田間幹活飢餓難挨,偷吃了老爺家的狗食,被管家戴上鐐銬,又遭毒打,然後關進木籠。赤來多吉憤怒地朝老爺的臉上吐口水,老爺發怒,將赤來多吉活活打死,嘎奪被逼瘋,一家人陷入絕境,兒孫們發誓要報仇雪恨,不料被老爺知道,遂把他們都抓起來,並給大兒子達娃套上枷鎖,在他的指尖上插竹籤。管家又將小兒子薩波也套上枷鎖,痛打50鞭子,薩波倒在血泊中死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薩波之妻康珠與女兒拉甲勇敢地與管家搏鬥。為了尋找出路,康珠決心投奔解放軍。康珠參軍後又回到家鄉,帶來了解放軍進軍西藏的驚人訊息。不久,西藏軍區宣布逮捕老爺、管家,雪域高原終於迎來了民主改革
劇中的農奴之家共六口人,兩個被打死,一個被逼瘋,這一事實充分展示了西藏農奴制的罪惡。劇中的赤來多吉、嘎奪、達娃、康珠等正面人物刻畫和塑造得都比較豐滿。他們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貴族老爺及其幫凶最後被逮捕,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大快人心。

劇情評價

全劇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現西藏由農奴制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跨越,揭示了反動的農奴制的崩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台九場話劇的每一場開始,都有一位“老者”出現。我的理解是這位“老者”作為當年農奴制的經歷者和見證人,由他來介紹每一場戲的劇情,不但增加了親切感,也幫助觀眾了解劇中將要發生的事情。這種“講解人”的身份是吸收“蘭面具戲”(即“藏戲”)中“由一個劇情講解人一段一段誦念劇情”的傳統。克松村農民業餘文藝隊在創作上向文化積澱深厚的藏戲學習借鑑,使這台話劇不但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同時也具有西藏古典文化的底蘊。這是這個村級農民業餘文藝團體的匠心所在,值得充分肯定。

西藏話劇與歌劇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藏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使西藏文化成為人民的文化,並為西藏文化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