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巔峰》

《穿越巔峰》

穿越巔峰:青藏鐵路建設紀實,本書包括六章:一舉震驚寰宇;以人為本的“第三極”工程;凍土工程的博物館;跨越崑崙,跨越唐古拉;打造高原生態人文鐵路;世界屋脊上的“精神高原”。

基本信息

《穿越巔峰》《穿越巔峰》
穿越巔峰:青藏鐵路建設紀實,本書包括六章:一舉震驚寰宇;以人為本的“第三極”工程;凍土工程的博物館;跨越崑崙,跨越唐古拉;打造高原生態人文鐵路;世界屋脊上的“精神高”。

基本信息

作 者:王聖志

出版項:海南出版社 / 2004 原書

定價:¥19.60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21cm

ISBN號:75443136** / I253

關鍵字:報告文學-中國-現代

作者簡介

《穿越巔峰》王聖志
王聖志:新華社記者法學研究生
2002年以來,枕風臥雪青藏線,及時向外界播發最新的和最有價值的訊息,是國內惟一唱駐青藏鐵路一線且報導最多的記者。先後發表青藏鐵路報導300餘篇,11篇稿件獲新華社部級好稿。多篇內參得到中央領導批示,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了有價值的決策參考。

內容簡介

一位新華社記者,歷時兩載,奔波於雪域高原,見證人類鐵路建設史上最偉大的穿越。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史上最為複雜的一頁。

歷經幾十年的反覆論證:凝聚著新中國三代領導人的智慧和關懷;承載著幾代鐵路人的追求夢想

這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最偉大的穿越!

它橫跨世界屋脊,全長1110公里,其中960公里線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它戰勝了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築路難題。從此,占全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西藏,將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

這是一項注定要青藏高原艱難環境下造就英雄的工程。

這就是青藏鐵路,萬眾矚目,萬人景仰,功在今朝,澤流千古。

精彩片段

《穿越巔峰》青藏鐵路
這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最複雜的一頁。它是中國幾代科學家和鐵路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它在建國之初就被列入議事日程,五十年間,幾番“沉浮”,終於在2001年春天,成為震驚世界的壯舉。

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一次亘古未有的穿越,它渡通“世界屋”,飛架“極地”天塹,穿越960公里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跨越5072米的唐古拉山越嶺地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人類鐵路建設史上的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將在這次偉大穿越中破解;西藏這個占全國總面積八分之一的雪域高原,將在這次穿越中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1300年高原“苦旅”的滄桑,將在這次穿越中成為永恆的記憶。

這,就是青藏鐵路――“可與長城媲美的工程”。

一千年“苦旅”進藏路

《穿越巔峰》文成公主
1300年前,一位美麗的公主西出長安,沿河西走廊“絲綢之路”至鄯城(西寧),用了近三年的時間才抵達。這位偉大的女性――文成公主來到西藏,不僅為西藏人民帶來了漢族的先進文化,更帶來了漢族人民的友誼。在著名的拉薩大昭寺前,傳說當年文成公主親手栽下的“公主柳”依然枝繁葉茂。從高原各地來拉薩朝聖的信徒們,都忘不了在這棵“團結樹”上掛上潔白的哈達

文成公主走過的“唐蕃古道”,十幾個世紀以來成為內地進出西藏的主要通道。因交通困難,每馱茶從西寧運至拉薩,成本需30兩白銀。由此可見,那時的“青藏線”是漢藏交往的“熱線”。

然而,這是人類最艱難的旅行,它是用生命和鮮血奠基的歷險之路。途經之處,酷熱嚴寒冰雹雷電交替,穿山越嶺,荒漠遮眼,激流斷路,危道險徑無不俱備。西寧至拉薩約2000公里,沿途空氣稀薄,天氣多變,馬缺牧草地少燒柴;夏秋沼澤草灘,人馬困陷,河水泛濫,渡河艱難,又有瘴病傷人,非常人所能承受。

1930年,國民黨中央政府曾提出:“開發西北建設西北,到青海去”等口號,把交通建設列為一項重要工作,結果所修公路只能以先通行馬車為度。馬步芳用兩年多的時間由西寧向西修路,總算把青藏公路修到了青海湖畔的倒淌河。

1951年,西藏平解放後,國家曾動用40000多峰駱駝組成大型馱隊向西藏運輸貨物。由於自然條件險惡,每平均行進1公里,就要留下12具駱駝的屍體。1952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為護送十世班禪由青海西寧返回西藏,投入軍馬4500匹,駱駝3000峰,氂牛13500頭,騾子2500匹。在穿越青藏高原的行程中,有大批牲畜喪生。

《穿越巔峰》英勇頑強的戰士
1953年,慕生忠將軍在青海省格爾木插下了他的手杖,他在自己的鐵鎬把上用烙鐵烙上“慕生忠之墓”的字樣,如果死了,這鐵鎬把就是自己的墓碑。從這裡開始,人類開始修建了第一條穿越青藏高原的公路。

1953年12月,在當時青藏公路局副局長任啟明的帶領下,30多人、50多峰駱駝和一輛馬拉木車,從青海的香日德出發,在荒原踏勘前進,一直把木輪車推到那曲鎮,初步探明了築路路線。緊接著,運輸總隊又派人趕著兩輛膠輪馬車,重複進行踏勘。次年5月,青藏公路在崑崙山的雪水河艾芨里溝破土動工。汽車拉著大隊戰士,沿著馬車的車轍印,跟上修路。由格爾木至拉薩,漫長的青藏公路,一多半就是沿著馬拉木車的車轍印修建而成的。

1953年至1954年間,慕生忠將軍率領數萬名英勇頑強的戰士和民工,牽著一支浩浩蕩蕩的駝隊,穿越巍巍崑崙、風雪唐古拉,深入外國探險家斷言人類無法生存的可可西里,橫跨泥濘的沼澤和水流湍急的江河……憑著其簡陋的工具,用7個月零4天的時間,打通了號稱“世界屋脊蘇伊士運河”的青藏公路。

相關詞條

西藏話劇與歌劇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藏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使西藏文化成為人民的文化,並為西藏文化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