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

《論語注》

《論語注》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避難印度的大吉嶺時所撰,該書完成於公元1902年,刊刻於1917年。在這部書中,康有為融通古今,兼攝中外,陶鑄涵泳,以今文經學為枝幹,以西學為花果,以期收到“化古昔為今務”的政治功效,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

基本信息

清代康有為為儒家哲學著作《論語》所作的註解,共二十卷。
論語注》除有小序外,共包括二十卷,逐卷對《論語》進行註疏,內容依次為《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在註疏體例上,《論語注》每一卷先在開頭解題,然後註明《論語》原文中共幾章,再對每一章抄錄原文後進行詳細註解。註解時往往先解釋個別字詞的意思,然後引證前代儒學諸家如鄭玄、朱熹的註疏闡釋句義,然後再以大量筆力由此闡發開去,洋洋灑灑,發表自己的議論,頗有借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之勢,這些議論往往結合時事,有的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集解》
《論語譯註》
《讀四書大全說》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論語:儒者的諍言》
《論語集注》
《論語新探》
《論語新解》
《孔子與中國之道》
《孔子:即凡而聖》
《論語的哲學詮釋》
《孔子大辭典》
《孔子集語》
《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論語今譯》
《論語別裁》
《論語之謎》
《北宋儒術治國政治研究》
《孔子集語校補》
《孔子哲學思微》
《論語今讀》
《定州漢墓竹簡》
《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
《論語註譯》
《論語通譯》
《論語述何》
《論語正義》
《論語註疏》
《論語注》
《孔子編年》
《孔子說·孟子說》
《論語集釋》
《論語疏證》
《聖算知天命論語新解》
《論語趣談》
《我與<論語>:桃花源遊記》
《論語札記》
《孔子批判論語譯說》
《孔子論學》
《論語與現代管理》
《儒家者言釋文》
《孔門弟子研究》
《論語菁華》
《孔門弟子研究資料》
《孔子弟子資料彙編》
《儒學十三經》
《孔子文化大全圖書總目》
《孔子資料彙編》
《論語章句集注》
《四書訓義》
《孔子和他的追隨者》
《孔子思想研究》
《孔子弟子考》
《老莊語錄·孔子語錄·孟子語錄》
《孔子家語疏證》
《孔子論語年譜》
《孔子門人考》
《論語直譯》
《孔子年譜綱目》
《至聖先師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輯注》
《論語會箋》
《論語辨》
《孔學新論》
《論語源流考述》
《論語·孟子》
《元代論語學考述》
《論語新校釋》
《論語集解義疏》
《論語古注輯考》
《論語漢宋集解》
《論語解注合編》
《論語今註今譯》
《論語今注》
《論語著述考》
《論語論著目錄》
《論語之研究》
《唐抄本鄭氏注論語集成》
《論語思想史》
《論論會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