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漢墓竹簡》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抄寫於西漢,是目前能夠見到的最早的《論語》抄本原件,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論語》抄本。這部《論語》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抄本,不僅各篇的分章與今本多有不同,在文字上同今本的差異達七百多處,是研究儒家學說和古代文字演變的新材料,值得重視。
單承彬〈定州漢墓竹簡本《論語》性質考辨〉,將定州40號漢墓出土的簡本《論語》和《說文解字》中《論語》引文、《論語》鄭注本、東漢熹平石經本《論語》進行對比較後,指出定州本不僅與許慎所見魯壁古文存在明顯差異,而且與鄭玄用作校本的《古文論語》也顯然不同,應該屬於今文《魯論》系統;從與熹平石經比勘的結果看,它和漢代有重大影響的《張侯論》也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可能出自不同的師傳家法。
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和定縣博物館在河北定縣40號漢墓(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發掘出大批竹簡。該墓位於定縣城關西南四公里處的八角廊村。大約在西漢末年該墓曾被盜掘過,但由於盜掘者在墓中引起大火,盜墓人驚駭逃出,致使該墓中的一些重要文物得以保存。這批竹簡雖因過火炭化,卻避免了腐朽,同時也因盜擾火燒,使竹簡又受到了嚴重的損壞。竹簡出土時已經散亂殘斷,炭化後的簡文墨字已多不清晰。此外在出土竹簡的槨室東側附近尚存有絹帛炭灰、書刀、長方形研墨石板、滴水小銅壺等,估計當時墓中可能還存放有帛書等。
該墓竹簡出土後於1974年6月送至北京保護整理。1976年6月,文物出版社邀請當時的馬王堆帛書整理組成員協助整理定縣竹簡(編號、寫釋文)。1976年7月,唐山發生大地震,整理工作被迫停止。地震中,竹簡雖經精心照管,但在轉移中封存的盛簡木箱被不知情者搬倒,使竹簡又一次散亂,並遭到一定的損毀。地震後於1980年4月,由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出面召集,由李學勤先生主持負責,定縣竹簡的整理工作才又得以繼續。經過整理,發現這批竹簡內容多為先秦文獻,極其珍貴。其中有《論語》620枚簡,多為殘簡。簡長16·2厘米,寬0·7厘米。每簡約書19~21字不等。竹簡兩端和中簡各有一道編繩,出土時尚保留有連綴的痕跡。
殘簡的釋文共有7,576字,不足今本《論語》的二分之一。其中殘存文字最少的為《學而》篇,僅有20字;殘存文字最多的為《衛靈公》篇,有694字,可達今本本篇的77%。簡本《論語》與今本《論語》在篇章的分合上也多有不同:如簡本《鄉黨》“食不厭精”至“鄉人飲酒”,今本分為二、三、五章的都有,而簡本僅為一章;“雷風烈必變”與“升車”,今本分為兩章,而簡本也只是一章。《陽貨》“子貢曰君子有惡乎”今本別為一章,而簡本則同上面“子路曰”合為一章。特別是《堯曰》篇,今本為三章,而簡本則為兩章;今本的第三章在簡本中用兩個小圓點與上間隔,用兩行小字抄寫在下面,好像是附加的一些內容。在題寫章節與字數的殘簡中,正有一枚記《堯曰》篇“凡二章,凡三百廿二字“,則知簡本《堯曰》只有兩章,與今本不同。
此外各章文字與今本也有不少出入。簡本《論語》雖是殘本,因中山懷王劉修死於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所以它是公元前55年以前的抄本,當時世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論語》存在,因此簡本《論語》的出土為研究《論語》的版本流傳提供了新的材料。
關於該墓葬及出土文物情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撰寫了《河北定縣40號漢墓發掘簡報》發表在1981年第8期《文物》雜誌上。同期《文物》雜誌還刊登了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河北省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縣漢墓竹簡整理組聯合撰寫的《定縣40號漢墓出土竹簡簡介》一文,對該墓出土的竹簡的形制、內容做了大致的介紹,同時還刊布了簡文中《儒家者言》的釋文。199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定縣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合編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一書。書中對出土簡本《論語》的版本、文句也做簡單的介紹,同時還對《論語》的全部釋文做了簡單的注釋和校勘。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集解》
《論語譯註》
《讀四書大全說》
《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
《論語:儒者的諍言》
《論語集注》
《論語新探》
《論語新解》
《孔子與中國之道》
《孔子:即凡而聖》
《論語的哲學詮釋》
《孔子大辭典》
《孔子集語》
《敦煌論語集解校證》
《論語今譯》
《論語別裁》
《論語之謎》
《北宋儒術治國政治研究》
《孔子集語校補》
《孔子哲學思微》
《論語今讀》
《定州漢墓竹簡》
《論語學的形成發展與中衰--漢魏六朝隋唐論語學研究》
《論語註譯》
《論語通譯》
《論語述何》
《論語正義》
《論語註疏》
《論語注》
《孔子編年》
《孔子說·孟子說》
《論語集釋》
《論語疏證》
《聖算知天命論語新解》
《論語趣談》
《我與<論語>:桃花源遊記》
《論語札記》
《孔子批判論語譯說》
《孔子論學》
《論語與現代管理》
《儒家者言釋文》
《孔門弟子研究》
《論語菁華》
《孔門弟子研究資料》
《孔子弟子資料彙編》
《儒學十三經》
《孔子文化大全圖書總目》
《孔子資料彙編》
《論語章句集注》
《四書訓義》
《孔子和他的追隨者》
《孔子思想研究》
《孔子弟子考》
《老莊語錄·孔子語錄·孟子語錄》
《孔子家語疏證》
《孔子論語年譜》
《孔子門人考》
《論語直譯》
《孔子年譜綱目》
《至聖先師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
《孔子年譜輯注》
《論語會箋》
《論語辨》
《孔學新論》
《論語源流考述》
《論語·孟子》
《元代論語學考述》
《論語新校釋》
《論語集解義疏》
《論語古注輯考》
《論語漢宋集解》
《論語解注合編》
《論語今註今譯》
《論語今注》
《論語著述考》
《論語論著目錄》
《論語之研究》
《唐抄本鄭氏注論語集成》
《論語思想史》
《論論會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