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今注今譯》

《論語今注今譯》

《論語今注今譯》由國學大家毛子水註譯。全書體例為原文、今注、今譯、今釋依序排列,博採歷代注本,旁搜學界新知,是國學典籍的優良讀本。

基本信息

簡介

《論語今注今譯》論語今注今譯

本叢書由我國近現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雲五先生主編,嚴選國學各部經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學風嚴謹、學術縝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懷瑾、毛子水、楊亮功等學者進行註譯釋。是國學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學界讚譽,再版二十餘次。全書體例為原文、今注、今譯、今釋依序排列,博採歷代注本,旁搜學界新知,是國學典籍的優良讀本。本冊由國學大家毛子水註譯。

內容概述

本書從仁者愛人、為人知禮、學以致道、仁義之交、孝悌齊家、處世之道、君子境界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的思想精髓及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朝聞道,夕死可矣。”“德不孤,必有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儒家經典,讓《論語》指導現實人生!本書配以注釋,以饗廣大讀者。

凡例

一、這部書所用的《論語》經文,大體上是以漢唐石經為主而校以元翻廖本、邢疏本、皇疏本、正平本,以及釋文本和朱氏集注本的。這些本子裡的經文和這部書所用的經文有不同的地方,除非極不重要,都在注釋中記明。
二、若傳世經文顯然有錯誤而歷來學者有極合理的校議的,我們必於注中記出。(朱子集註記劉安世所見“他論”述而篇“加我數年”章的“五、十”作“卒”;金履祥以為當劉安世時,古來民間傳寫本或尚有存在的。我們現在想起來,金氏的推測,似難符合事實。劉氏所見,或由於一個學者或一個抄寫者的臆改,不見得真是“古本”。但以“五、十”為“卒”字的誤分,雖然證據不充足,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想法。朱子記下這個“異讀”,是有理由的。)若前人校議所不及而為我們所見到的,亦必於注中記出。
三、這部書的解釋名為“今注”,乃是因為所用的解釋都是現在所認為最講得通的。舊時解釋有合這個標準的,便直用舊解的原文。凡引用前人的文字,有刪節而沒有改動;偶有加字以連線文義的,則字外用〔〕為記。若採用的舊解文義太晦,讀者參看“今譯”,當可明了。若沒有合用的舊解,則所用的新解必是現代的語體文的。
四、集解和集注若義訓相同而都可採用,通常採用集解;若集解文義太不明晰,便採用集注。
五、書中引用何晏等的《論語》集解,原有姓氏的,悉標原氏,如“包曰”、“鄭曰”、“王曰”、“孔曰”等是,這些標記上,不再加“集解”二字。如原為何晏等所自注,則引文上只標“集解”二字。引皇侃《論語義疏》的,則標“皇疏”二字;引邢昺《論語註疏解經》的,則標“邢疏”二字;引朱熹《論語集注》的,則標“集注”二字(但有時亦稱為“朱注”);引劉寶楠、劉恭冕父子的《論語正義》的,則標“劉疏”二字。其餘引文,則標明書名或著者姓名,或兩樣並舉。但若於引《禮記》後即引鄭玄的《禮記注》,則只標“鄭注”;於引《說文解字》後即引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則只標“段注”。余例推。
六、書中所引的集解,是據天祿琳琅叢書印行的元翻廖本、學藝社影印的宋刊邢疏本、日本正平版刊行會印行的正平本或懷德堂印行的皇疏本的;集注則用吳志忠的刻本;劉疏則用同治丙寅的原刊本。其他所引,都用現時所能得的最可靠的版本。
七、所有可以了解的經文,注釋後另附語體的譯文。如經文為我們現在所不能全懂,或懂不得七八分的,則譯文從闕。

作者簡介

毛子水毛子水

毛子水(1893—1988),名準,字子水,浙江衢州人,著名學者,人稱五四時代“百科全書式學者”。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1919年,發起創辦《新潮》,並發表了《國故和科學的精神》論著,是當時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後去德國留學,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西南聯大史學系教授等。1949年去台灣,在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國文、《論語》、翻譯文學與中國科學史等課程,在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講授中文修辭討論、論孟訓詁討論等課程。1986年94歲時被台灣大學聘為名譽教授。著有《師友記》、《毛子水文存》、《子水文集》、《理想與現實》、《苟子訓解補正》、《論語今注今譯》等。

作者撰寫內容

這本《論語今注今譯》,於一九七五年出版。九年來雖重印過幾次,但內容並沒有很大的更動。去年秋天,出版者要將這書重新排印,囑毛子水加以修改。毛子水因而自行校訂一遍。除改正錯字外,有許多章節的注文和譯文乃是重寫的。毛子水在衰老的年齡中,得有機會改正這書里的誤謬,使更適於學子的閱讀,頗為欣喜;而這一生能為這樣一本書盡點心力,亦自慶幸。
毛子水很覺得毛子水這書中還有許多不妥當的地方。並世學人如肯不吝指教,使毛子水得以減少這本書中的錯誤,乃是毛子水所企望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