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報》

《西安日報》

《西安日報》是中共西安市委機關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國最早的機關報之一。覆蓋西安市各級政府、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

基本信息

概述

《西安日報》《西安日報》
《西安日報》是中共西安市委機關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國最早的機關報之一。覆蓋西安市各級政府、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

歷史沿革

1953年,西安曾被列為中央直轄市。為了更好地反映市區的工業建設和其他建設的工作狀況,中共西安市委在原西安工商報紙《經濟快報》的基礎上創辦了西安日報,於7月1日正式出刊,時為四開小報。

1956年7月1日,為適應形勢發展和滿足讀者的需求,西安日報將四開改為對開。

1962年2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大城市提倡辦晚報的精神,西安日報易名為西安晚報,成為國內創辦最早、屈指可數的城市晚報之一。可惜適逢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晚報被迫改出四開小報。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西安晚報陷入混亂被迫停刊。1969年6月16日,為適應文革時期的形勢需要,由西安市革命委員會直接領導,又恢復出刊了四開四版的西安日報。

1981年1月1日,從新時期的宣傳需要出發,報紙急需轉型,西安日報再次改為西安晚報。1984年7月1日,為增加信息量,晚報從四開小報擴大為對開四版大報。

1994年,改革開放在報界形成風起雲湧之勢,為了在競爭中求發展,中共西安市委決定恢復西安日報,同時繼續辦好西安晚報。1994年元月1日,對開的西安日報作為市委機關報正式出刊至今。原來對開的西安晚報作為市委領導下的黨報,則根據市場需要一擴再擴,擴展到十二個版。

1953年西安日報創刊時日發行量只有8000份;1959年達49050份;1981年達207647份;現在兩報總發量達36萬餘份。報紙發行量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壯大而上升。

經歷46年的艱苦奮鬥歷程,西安日報已由1953年創刊時的四開小報,發展成為省內外有影響的大報。職工人數從1953年創業時的80餘人,擴展到如今在崗的439人。其中198名編採人員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者達188人,具備正高、副高技術職稱者達30餘人,具備中級技術職稱者達90餘人。編採人員業已扔掉紙、筆,改換為一人一機的電腦寫作。報紙印刷也早告別了火與鉛的時代,運用現代化的雷射照片、彩色膠印,躍入國內報業印刷的先進行列。

改革開放二十年,是西安日報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二十年。西安日報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扮演好黨報、機關報“角色”的同時,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已逐步完成了從功能的單一到功能多樣,從傳播者本位到讀者本位,從宣傳本位到新聞本位,從計畫經濟到引入市場機制等方面的轉型。置身於越演越烈的報業競爭中,西安日報正在不斷開拓、積極奮進,走向美好的未來

資訊視窗 西部先鋒

《西安日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政治家辦報的正確方針,堅持權威、親民、創新的辦報理念,追求豐富快捷的新聞,發布權威準確的觀點,弘揚主流媒體聲音,是西安地區最具權威性、最具公信力的平面媒體。

2007年7月1日,《西安日報》再次改版,以大氣、厚重、時尚的風格展現在讀者面前。《西安日報》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服務大局中,將以更權威的時政新聞、更及時的時評觀察、更專業的經濟新聞、更深入的調查訪談,繼續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永葆黨報的先進性;《西安日報》堅持“三貼近”,注重把體現黨的主張同反映人民民眾的心聲相統一,把服務市民民眾與滿足不同層次相統一,努力向讀者展示黨報最美、最好的一面,不斷提高黨報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提供權威、準確、有價值的主流新聞,是黨報承擔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以強烈的責任感,塑造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媒體形象是《西安日報》公信力、影響力之根本。《西安日報》在不斷記錄西安、演繹西安、推介西安的過程中,將以旗幟鮮明的黨報優勢去影響西安。《西安日報》影響西安,就是要更好地履行黨報職責,積極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建設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發展目標,營造輿論強勢;《西安日報》影響西安,就是要始終站在西安發展的潮頭,用創新的精神做好新聞宣傳、發布權威資訊、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讓讀者更加熱愛我們這座城市;《西安日報》影響西安,就是要更加關注民眾的切身利益,聯繫民眾身邊的實際,有效傳遞社情民意,增強黨報的親和力,讓黨報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

日報相關

社長:郝小奇 總編輯:李穎科 執行總編:宋若虹

國內統一刊號:CN61-0058  郵發代號:51-10  新聞熱線:87632815  廣告諮詢:876131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