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這是一首悼亡詞。上片三句借月亮為喻,寫愛情的歡樂轉瞬即逝,恨多樂少。後兩句,寫假如愛情能象月亮那樣皎潔圓滿,付出再大的代價都願意。"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寫傷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簾間呢喃,反襯人去樓空,未亡人的孤寂。結語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把永恆的愛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這首詞把作者內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淒切,感人至深。

基本信息

原詞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注釋

昔:一夜, 《左傳》 :"為一昔之期。"
環:圓形玉璧。
:玉佩如環而有缺口。
若似二句:這兩句是說假如愛情能象月亮一樣長在長圓,那么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心甘情願。不辭冰雪為卿熱: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以是獲譏於世。"
無那:即無奈。奈何,急讀為那。塵緣:本佛語,佛教認為色、香、味、觸、法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源。這裡指人生或人間的情愛。這句是說沒想到人生如此短促。
燕子二句:這兩句是說人亡室在,雙燕歸來,依然呢喃於簾鉤之上,李賀《賈公閭貴婿曲》:"燕語踏簾鉤。"
唱罷秋墳: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句是說幽怨至死難消。
春叢:即花叢。梁簡文帝詩:"花樹含春叢。"雙棲蝶:古代傳說,晉會稽梁山伯與上虞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同學三年。後梁訪上虞,始知祝為女,求婚不得,憂疾而死。後祝適馬氏,過山伯墓,大號慟,墓忽開,祝身隨入,同化為蝴蝶。見《寧波府志·逸事》。

簡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上片三句借月亮為喻,寫愛情的歡樂轉瞬即逝,恨多樂少。後兩句,寫假如愛情能象月亮那樣皎潔園滿,付出再大的代價都願意。"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寫傷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簾間呢喃,反襯人去樓空,未亡人的孤寂。結語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把永恆的愛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這首詞把作者內心對愛妻的悲悼之情,盡情表露。不做作,無雕飾,纏綿淒切,感人至深。

詞牌簡介

《蝶戀花》 ,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名家解讀

【天上月】 作者:安意如
古人與自然親,今人寧與物質親。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對古人來說,可以親,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子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容若說“辛苦最憐天上月”。而現代天文學和航空的發展使人認識到月亮不過星際的一顆小行星,還是地球的衛星,看見月食只當是天文景觀,不會敲鑼打鼓的驚慌,相反倒很激動——等了這么多天終於看見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後我們對月亮的認識更加平實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礫,生物滅絕,根本沒有廣寒宮,沒有兔子和桂花樹,也沒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樹的吳剛。情意和思維變成剛正而有規律。失卻了古人仰視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樂。
你約會一個人,會用手機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牆而入,生怕驚動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寫好約信,低聲下氣地轉託紅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時,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怎樣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個人,對他說,今天晚上幾點,我們網上見,你開了視頻,從邀請到連線不過一分鐘,多么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鄰。只在你的彈指之間。你清晰的看見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有靈犀。
你想念家鄉和父母,如果時間來的及,你可以乘飛機回去看他們,再遠的地方,也不過數天時間。如果來不及,你可以打電話,中國電信會竭誠為你提供各種周全的服務,他們不怕你消費,而惟恐你不消費。記住。這是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如此,還需要和李白一樣發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感喟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神話被我們親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們遺失了。
西方哲學強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質統治的觀念,靈魂的不死不滅宛如虛無笑談,是與科學的概念不符的。於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將不具有任何意義,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寫:“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這樣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說,在今天的人看來,是憂美但不實的。你幾曾再見過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老婆對月吟詩,不要說死了的,活著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若你果如皎月照我餘生,我亦可不畏嚴寒,不辭辛苦地飛到那冰冷月宮,去溫暖你的身體。此一句,披肝瀝膽,情之所終至死不逾。千古情話也!
這樣的話,現代男子連發夢時都不會說。你在他枕邊吹氣,撥弄他的耳垂,追問他愛不愛你,通常得到的答覆是——別鬧了,明天還要上班。
是的,別鬧了!肯每個月按時交上家用的已屬珍稀物種,他為你,可能在朋友中間承擔了“氣管炎”的綽號。如是,該感激涕臨了。想他同你化蝶雙飛,共許來生么?塵緣易絕剛剛好。感謝老天幫忙讓我不用費心找藉口分手。
容若這闋《蝶戀花》悽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說,魏晉開始不絕於書,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無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過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嚮往之。
這樣的男人,雖然有時多愁善感的讓人發膩,卻不失為一個好男人。怪不得現時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當嫁納蘭君”的口號。容若是許仙式的男人。一個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年,給你講最好聽的話語來熨帖心靈。而你在他的護衛下,永遠都是枝頭上最鮮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見的明月光。惹到無數艷羨的目光。
——多么妄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