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滿朝聖路》

《花滿朝聖路》

由冰心圖書獎得主華姿的寫作的《花滿朝聖路》,是在城市喧囂越演越烈的時候,借宗教情懷撫慰都市心靈,用最純的文學抵抗幾近瘋狂的快餐文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花滿朝聖路》《花滿朝聖路》
作者: 華姿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8-1
字數: 198000
版次: 1
頁數: 284
印刷時間: 2005/08/0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5431042

內容簡介

愛與寬容的宣言,城市人的心靈讀本。
這本由冰心圖書獎得主華姿的寫作的《花滿朝聖路》,是在城市喧囂越演越烈的時候,借宗教情懷撫慰都市心靈,用最純的文學抵抗幾近瘋狂的快餐文學。
在快餐文學大行其道、低俗文字充斥文壇的當下,由長江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花滿朝聖路》是一本有關愛與寬容的散文,作家華姿用純粹的文字讓湖泊、土地、花草樹木等自然萬物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哲思,宣揚愛的廣泛、寬容的可貴和悲憫的意義。華姿以愛為基點,在充滿喧囂的城市之外為我們構築了一片心靈的棲居地,埋藏在地里的種子是微笑、光明、摯愛、體恤、敬畏、謙恭和神聖。正如著名作家劉醒龍所言:“華姿用她的文字散布寬厚,宣揚達觀,標記靈性。在那些看似省人省世的背後,是一個不凡的書寫者,重新回到普通人位置,與越來越猖獗的物慾橫流所進行的個人阻渡。”
《花滿朝聖路》剛一面市,就得到了眾多圈內名家的好評。寫作史詩巨著《聖天門口》的劉醒龍稱它“是一部不同凡響的書”。“華姿的文字中處處透視一種特別的品質。”“華姿作為一個視文字如生命的書寫者,像呈獻一樣鄭重拿出來的這些文字,讓文學重新回到令人肅然起敬的境界。”
著名作家鄧一光說“有幸讀到《花滿朝聖路》這樣純粹乾淨的心靈筆記,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福祉。”“華姿在《花滿朝聖路》中構築了一條前往心靈世界和完成心靈生活的道路,這條道路是用領悟、微笑、摯愛、敬畏、謙恭的五彩石鋪就成的,那是一條人類久違了的道路。”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陳應松對該書的評價是:“在當今文壇,她的筆是如此的虔敬、篤誠、安寧、深邃,她對人類所有終極問題如死亡、罪惡、愛、悲痛、憂傷的探尋已經達到了我們無法想像的深度。”“華姿卻是一個例外,她的文字的潔淨和寧靜仿佛是由大自然的朝露夕嵐漂洗過的,並且有一股子濃烈的植物和大地的氣息。這種氣息具有神性。”
詩人譚延桐則認為,“華姿的散文至少在中國是一流的。如果把魯迅文學獎給她,肯定會增添這個文學獎的聲望和重量,魯迅也肯定會深感欣慰。”
美籍華人、汽車科學家張海燕博士的評價是:我讀完了華姿的《上帝的禮物》,極受感動。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傑作。《花滿朝聖路》的大部分篇章我也讀了,也是非常感人。華姿能夠把散文寫的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這是極需功力的。但比這些更動人的是華姿愛上帝和愛靈魂的心,這樣的心乃是蒙福的見證。願華姿能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為真理而寫作,只寫真理和真理在她這個獨特的,被上帝祝福的生命里所引發的情感,把她以後半輩子的寫作奉獻給真理!
旅美女作家寧子說:讀到華姿《花滿朝聖路》,真是很高興。我喜歡華姿的心境,喜歡她對事物的感受,也喜歡她自然舒展而不張揚的文字風格。
華姿曾獲冰心圖書獎、長江文藝散文獎和其他散文獎,並被《青春》雜誌評為“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所著散文《兩代人的熱愛》曾被權威機構和專家推薦為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並被第五屆“新加坡”四地中學生讀書徵文活動指定為必讀參考書。

作者簡介

《花滿朝聖路》
華姿湖北天門人,198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於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現在湖北省作家協會少兒創作委員會任職。1986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女詩人,中國知名散文女作家,武漢市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散文創作委員會副主任。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其詩歌和散文詩在當時的大學生中具有廣泛影響,也寫散文和小說。後來全心從事純粹的散文寫作。主要作品有詩和散文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月亮灣的女兒》、《感激青春》和《一隻手的低語》等,散文隨筆集《自潔的洗濯》、《只能是愛》、《向一根樹枝詢問命運》、《兩代人的熱愛》以及長篇系列散文《一個人的田野》長篇散文體傳記《無界限的愛》等。現為湖北電視台《電視時代》雜誌社編輯部主任。

目錄

塵囂中的微笑
喜悅是生命的黃金
理想的別墅
是否詩意地安居
不比一株蒲公英更寂寞
把死亡變成一個慶典
在地的黃金
回憶東湖
我們的湖泊
鳥的平原
美麗楊家溪
綠色到了夏天就成熟
草長在武漢的近郊
郊外的夜晚
蚯蚓也做光明的夢
傾心於你的純淨
你在那兒嗎
草怎么長在路上
她們的饑渴
她們的孤獨
她們的寬恕
她們的微笑
愛是永無止息
向一根樹枝詢問傳動
在蕭瑟里守望
給他們我未曾得到的幸福
擦洗扶桑的葉子
火絨草
讓甘露在生命里凝結
僅接受陽光的供養
每一種盛開
與自身和解
像夢安歇在睡眠里
內心的密室
請讓我為你的孩子
草自青,花自開
痛苦成就喜悅
尋找的甘露
洗滌生命
它是流淌,也是開花
再讀《創世記》

書摘插圖

其實,衣服穿舊一點,食物吃簡單一點,是不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快樂的。要使一個孩子不再歡笑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剝奪他的自由。而有時候,使一個成年人不快樂的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內心的那隻野獸——貪慾,醒過來了。它像一隻吼叫的獅子,在人內心的原野上,遍地遊走。即便是普天之下已有的和現有的一切黃金,都很難使一顆貪婪的靈魂安息片刻。因此,在應該快樂的地方哭泣,也是一種罪。因為這哭泣表明了一種抱怨,一種貪心。
喜悅是生命的黃金(節選)
棉花開了一朵
母親說,有一次父親看田回來,一走上台坡就說:“棉花開了一朵。”
母親說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聲音里透著無限無限的歡喜。他好像不是從棉花田裡回來,而是從一條喜悅之路上歸來,並得到了意外的賞賜和恩典。這種喜悅,也許會受到別人的嘲笑。但我卻被這種喜悅所震動。我想,這是那些對生命沒有貪慾終生持守寧靜質樸的人才會有的喜悅;這是那些對滋生萬物的土地充滿感恩和讚美的人才會有的喜悅。他是一個窮人,但這種知足感恩的品質,卻使他富有。這喜悅,就是那使他富有的黃金。同時,這是那些生活在田野上的人才會有的喜悅。一個從來沒有在田野上生活過的人,是很難分享這種喜悅的。
一粒種子,在秋天被風吹進野地。一整個冬天,種子都在田野的深處冬眠,靜靜地,沒有一絲聲響。春天來了,種子拱破地皮,非常努力地長成一株清新的紅花益母草。到了夏天,紅花益母開了花。蝴蝶飛來,棲在花上。秋天到來時,這朵花變成了一枚果實。不久,這枚果實被一隻,或者一隻野兔,吃進肚子裡。最後,萬物蕭瑟的冬天終於來了,這隻羊或者這隻野兔,要被更兇猛的動物吃掉。但這更兇猛的動物,最終要變成田野上的一抔泥土,被一粒種子和一株草所吃。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田野上,在一年之內,憑藉四季的更替來完成。
如果你不能理解一粒種子在田野上經歷的秋冬春夏,不能理解一個生命的全然完成,你就很難理解田野的那種神秘、美和力量,那個在更高的背景下遠遠高於人的神聖法則。你就更難理解那種只有在田野上才能產生的感恩和喜悅。它散發著陽光的清香,泥土的清香,草木莊稼的清香,河流湖泊的清香,風的清香以及四季的清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