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子》

《聖母子》

1600-1601年間,卡拉瓦喬為聖馬利亞·戴列·波波羅教堂的切拉齊小禮拜堂完成了兩幅大畫。

基本數據

名稱:聖母子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1600-1601年
作者:卡拉瓦喬
屬地:聖馬利亞·戴列·波波羅教堂

簡介

《聖 母子》《聖 母子》

1600-1601年間,卡拉瓦喬為聖馬利亞·戴列·波波羅教堂的切拉齊小禮拜堂完成了兩幅大畫。據一位寫過他的傳記的學院派畫家喬凡尼·貝爾奧涅回憶,最初這兩幅畫未獲滿意。他不得不賣掉,在這座小禮拜堂內又畫了兩幅新畫(賣掉的兩幅現在已無從尋覓)。這兩幅畫就是《使徒彼得的死難《使徒保羅改宗》(這兩幅畫在風格上與《召喚使徒馬太》《基督下葬》十分接近)。《聖母子》是在完成這兩幅畫的同時完成的。

卡拉瓦喬的聖母子形象構思獨特,毫無宗教氣息。就世俗化的程度看,他的聖母比拉斐爾的聖母更甚。這一幅就是明顯的一例。聖母與聖嬰的形象是當代人生活中常見的典型。宗教題材與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從文藝復興開始至卡拉瓦喬時期,已發展到了極點。畫上的聖母頭上的靈光幾乎是難辨的。畫家為了增強一種凡人的美,儘可能減少宗教的程式化。

已如前述,卡拉瓦喬性格急躁,遇事欠於忍讓,這對他的事業來說往往頻添麻煩與坎坷。在他初出茅廬時,卡拉瓦喬做過宗教壁畫家切扎里·德·阿爾皮諾的助手。出師之後,卡拉瓦喬的藝術聲望雖高,但社會地位仍不如那位阿爾皮諾。阿爾皮諾榮獲了騎士勳章。一天,卡拉瓦喬得知阿爾皮諾貶抑了他,他堅決要求與阿爾皮諾決鬥。後者拒絕了他,理由是他不願與一個地位與他不相等人的人決鬥,以免有辱於他的身份。卡拉瓦喬也常常因受辱或侮辱別人而引起人事上的訴訟。這些事說明卡拉瓦喬儘管在藝術上敢於尋求真理,而在生活上與性格上,他是個失敗者。他不善於與人周鏇,以致影響了他的藝術的發展。

聖母子的寫照

本來是宗教畫中最普遍的題材,但是這幅瑪利亞在這幅圓形的木版畫中,成了一位世俗的母親。在畫的背景中所出現的,也不是莊嚴的宗教場景,而是日常生活。背景描繪的是瑪利亞的誕生:右邊深處樓梯上是瑪利亞的雙親正在告別;左邊的中景,是瑪利亞降生,人們紛紛前來探望。這一切,包括聖母拖著幼兒耶穌在內,都不過是當時佛羅倫斯世俗生活的這種由宗教走向世俗的傾向,一方面固然是新時代的理想使然,另一方面與作者的身世、觀念也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菲利普.利比(1406-1469),出生於佛羅倫斯的卡爾來教堂,但自幼就失去了雙親,成為孤兒。

1421年15歲時進了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士。據說他早年曾經從安其利柯(當時著名的僧侶畫家)學畫,後來畫了《卡爾米萊會的教義準則》、《達尼契奧的聖母子》、《阿萊達都可亞的聖母子》、《聖母戴冠》等作品,可見他畫過不止一次的聖母子,但那些畫裡帶有明顯的馬薩喬式的造型特點,對宗教也還是比較虔誠,也顯然留下了安其利柯的影響。不過,到了1452年以後,他的生活、觀念和作品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在生活上,1452年到1464年,他奉命到普拉托大教堂去進行壁畫繪製工作。其時,他的宗教信仰已經有了“雜質”,而且與一位年輕的修女魯庫勒齊亞.布蒂發生了愛情。這一戀愛事件終於鬧大,利比被控告,說他犯有誘拐婦女罪。後來由於梅第奇家族的關係,他終於被教皇赦罪而且獲得了與布蒂正式結為夫妻的允許。

這一生活變動反映了在利比的心中實際上閃動著異教的色彩,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具有更多的現實的世俗精神。另一方面,他常常將這種世俗情感表現在筆下的流利的線條中,確立了用線條表達的抒情主義畫風。這種畫風在這幅《聖母子》中就明顯地得到了表現。首先,這幅作於1452年以後的《聖母子》,聖母的形象充滿青春的魅力,容貌美麗。後世的研究家們雖然難以考證這幅畫中的聖母的模特兒是利比的當時的情人,即其後來的妻子,但可能留下他妻子的形象是研究家們一致認可的。其次,背景的刻劃,富有生氣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再加上遠近的結構,衣褶的細膩的節奏,使這幅畫充分證明利比不愧為當時善於靈活動用線條描繪的一代名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