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子與聖安妮》

《聖母子與聖安妮》

《聖母子與聖安妮》高約168.4厘米,長129.9厘米,背面由4塊白楊木板組合而成,並由2根橫樑固定。畫的整個畫面洋溢著聖家族天倫之樂的歡快情緒。畫面構圖的嚴密和人物神態的和諧都是前所未見,被譽為藝術奇蹟。

基本信息

簡介

聖母子與聖安妮》高約168.4厘米,長129.9厘米,背面由4塊白楊木板組合而成,並由2根橫樑固定。此前,這幅畫一直收藏在羅浮宮博物館,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賞。

賞析

達·芬奇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達·芬奇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

在這裡,畫家讓聖母馬利亞坐在她母親的膝上,外祖母聖安妮雖然也很年輕,但仍感到聖母的身軀太大些,她難以承受如此重量。可是聖安妮臉上展現的笑容,是對著眼前那個頑皮的小外孫--耶穌(耶穌正從母親的手中掙脫下來,想要騎在羔羊身上)而發出的,馬利亞倒象坐在安樂椅上那樣,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穌。這種情緒傳遞是不很協調的,人物儘管處理得緊湊,卻並不顯得自然生動。

聖家族這一類聖經題材,在宗教壁畫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異,畫家們各有自己的表現特色。達·芬奇在這一幅油畫上的重點是放在聖安妮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繪她的臉部表情。儘管這裡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為達·芬奇的現實主義的美學最高理想,他幾乎象對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謎一樣地去追求它。

畫家33歲時客居米蘭,用蛋彩繪製這幅聖母畫,用岩洞作聖母子的環境,有畫中景和畫外意:聖母子在大天使護衛下暫歇於岩洞,有一種安全感;選擇岩洞作背景,起源於達文西記憶中的古佛羅倫斯採石場馬雅諾,岩洞的深意,在於宗教傳說中聖者誕生的洞穴,內涵黑暗和光明,即指上帝的光輝是以聖母子為載體轉化為人和他的苦難,讓神聖的光明穿破黑暗,照亮世界。這幅畫的人物組合為主體金字塔構圖,畫家運用明暗畫法塑造形體、渲染人物形象的情感和畫面氣氛。芬奇尤為擅長通過畫中人物的軀體動作姿態的多樣變化,表現人的不同心靈和情感,約翰在祈禱,耶穌在為約翰祝福,天使在指示約翰,聖母伸出手作出撫愛姿態,這些人物動作、手勢都反映出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狀態。由於畫家繼承和發展了馬薩喬創立的明暗畫法,並運用這種畫法描繪岩洞聖母,這使整個畫面上洋溢著空氣和空間的深度感。作為畫家兼科學家的達文西所描繪的岩洞,人們能從岩石的結構看出岩洞形成的時期。可見畫家創作的科學態度,這正體現文藝復興盛期美術創作的特點。

背面發現三幅素描

第一幅素描是一個馬頭,位於左邊的第二塊木板,高約18厘米,長10厘米,素描中馬鬃毛散亂,口鼻大張,仿佛咬住了什麼東西,整幅構圖不禁讓人想起達·芬奇創作的一幅壁畫《安吉里之戰》,後者取材於15世紀佛羅倫斯米蘭之間的戰爭,其中就有兩匹戰馬互相撕咬的情景。
第二幅素描位於左邊的第三塊木板上,畫的是一個頭骨的側面,其中包括眼眶的空洞、一部分鼻腔和半個下頜骨,而且還有牙齒。
比起前兩幅素描,第三幅素描顯得十分模糊,它位於最靠右邊的木板,畫的是聖嬰的半身像。圖中的聖嬰頭轉向右側,正在與懷中的小羊羔玩耍,這幅素描與《聖母子與聖安妮》中的聖嬰形象非常接近,仿佛是正面油畫的草稿。

意義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具有非常的意義,因為極少有畫家在畫的背面作畫,而對達·芬奇的作品來說更是絕無僅有。他們表示將繼續對該畫進行研究,以判斷這三幅素描是否真的出自達·芬奇之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