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當代命運

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作者在赴浙江德清縣俞平伯博物館、蘇州曲園俞樾故居調研與訪談的基礎之上,通過對紅學大師俞平伯的家學、思想活動及其心態的分析,揭示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起源及其《紅樓夢》研究的主要觀點。第三部分兩個小人物對俞平伯的挑戰。

圖書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圖書簡介】 - 《紅樓夢》的當代命運
知人論世為我國政治文化的優良傳統:注重人物命運,解釋社會現象。 《紅樓夢》 研究不僅是現代中國學術的肇始,也是學術政治化的發端。本文通過對20世紀以來《紅樓夢》研究與批判的考疏與闡釋,梳理了建國以來《紅樓夢》研究政治批判的來龍去脈,揭示了幾代《紅樓夢》研究專家學術生命與政治命運的浮沉,分析了當代政治與社會、文化變遷的關係以及知識界和整個社會被強行納入政治體制與改造的過程,反映了當代知識政策與文化權力的運作機制。全文除導言作總體性概述外,共分七個部分展開論述:第一部分《紅樓夢》與紅學,敘述《紅樓夢》研究的學術源流,說明新舊紅學的代表性人物胡適與蔡元培的紅學論點與論爭,闡明毛澤東的紅學觀及其革命文藝觀的核心。以期揭示不同時期學術論爭的方式與後果的不同,不同觀點的學者不同的政治待遇和政治命運以及不同的結局。第二部分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作者在赴浙江德清縣俞平伯博物館、蘇州曲園俞樾故居調研與訪談的基礎之上,通過對紅學大師俞平伯的家學、思想活動及其心態的分析,揭示俞平伯研究《紅樓夢》的起源及其《紅樓夢》研究的主要觀點。第三部分兩個小人物對俞平伯的挑戰。1949年以後對《紅樓夢》詮釋的主導性觀點先是由“兩個小人物”李希凡、藍翎發表出來,後被毛澤東所充分肯定。本章在查閱檔案文獻及對李希凡等人深度訪談(inteztview in depth)的基礎之上,釐清了他們寫作《關於及其他》、《評》等文章的前前後後,主要觀點及文章發表的細節情況。第四部分毛澤東一封信的由來,對毛澤東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予以解讀與剖析,意在闡明毛澤東以批判新紅學為突破口的革命文化改造戰略。此後,新紅學影響式微,新紅學的創始人胡適成為政治與學術批判的靶子。革命紅學開始取得紅學研究的正統地位,但這一地位的獲取並非有賴於開放自由的學術論爭。第五部分《紅樓夢》研究問題批判會,對上世紀50年代《紅樓夢》研究批判的過程,各式人等的行為、心態予以全景式的描述與分析。通過對這些思想、心態和行為的剖析,來刻畫時代的影響,折射出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命運,他們在腥風苦雨中的沉浮與掙扎,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原生態,常常能映現出社會的本相與真實。第六部分文革與《紅樓夢》研究再批判,揭示了“文革”時期“評紅”運動的來龍去脈,紅學的階級鬥爭化,評紅運動的主力寫作組的運作模式以及左派紅學家的表演,非左派紅學家的遭遇。評紅文章皆從階級鬥爭論這一特定概念出發去尋覓論據,片面強調這一觀點,而並非從《紅樓夢》的客觀本體及其質的研究中具體研析而得出的結論,因而可稱之為政治紅學。它是建立於壓倒一切的“一元文化”的慣性之中,這種慣性來源於國家對公共空間和私人生活的全面掌控。制度是文化的凝聚與體現,以此折射出全能政治(totalism)的縮影與泛政治化的文化。 第七部分《紅樓夢》研究的學術回歸,意在揭示學術界以及當事人對革命紅學、極左文藝路線的反思以及自我的審視,這是1978年以來社會轉型的觀察點。在《紅樓夢》研究方面則從政治化的紅學逐步復位於“回歸文本”的前提下,將文本研究、文獻研究、文化研究相互融通,紅學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姿多彩的局面,從多方面將《紅樓夢》研究推向了新的平台。此種局面的出現,首先是淵源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的思想啟蒙與解放。結論部分一本書與一個時代的命運,意在揭示文化權力對社會變遷的支配與影響。全文透過對《紅樓夢》的當代命運這一典型案例的梳理與解讀,折射出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反映了文化權力與社會嬗變的知識譜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 《紅樓夢》的當代命運
陳輝,1971年5月生,江蘇東台人。199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1999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政治系,獲法學碩士。2003年11月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訪學研究。200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獲史學博士。現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青藍工程”南京師範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史、政治學與公共行政學。曾在《當代中國史研究》、《江海學刊》、《南京師範大學學報》、《中共黨史研究》、《百年潮》、《社會》、《理論導刊》、《現代管理科學》、《當代中國研究》(美國)、《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傳記文學》(台北)等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發表《廉政公署研究》、《我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回顧與思考》、《毛澤東晚年心態與評紅運動的興起》、《1952年中國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等學術論文20餘篇,並有多篇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參與寫作了《公務員制度創新與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建構與調諧》、《公共行政管理學新編》等著作4部。主持完成兩項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和一項南京師範大學青年科學基金社科重點項目。
【圖書目錄】 - 《紅樓夢》的當代命運
導言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概況
(一)關於1954年對俞平伯《紅樓夢》研究的批判與毛澤東的革命文化觀
(二)關於“評紅”運動
(三)關於“文革”後的《紅樓夢》研究
(四)關於對幾位重要人物的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紅樓夢》與紅學
第一節 紅學:關於一本書的學問
一、紅學的起源
二、紅學的流派
第二節 蔡元培與《紅樓夢》
一、蔡元培的紅學觀點
二、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第三節 胡適與《紅樓夢》
一、胡適的紅學觀點
二、胡適與周汝昌的紅學交往
(一)紅學結緣
(二)周汝昌的“紅”
(三)胡適之夠得上一個“大”字
第四節 紅學之爭終歸是學
一、蔡元培與胡適的紅學爭論
二、蔡、胡學術爭議的思考
三、魯迅與蔡、胡紅學之爭
(一)魯迅眼下的《紅樓夢》主題
(二)魯迅和胡適
第五節 毛澤東與《紅樓夢》
一、毛澤東的革命文藝觀
二、毛澤東論《紅樓夢》
第二章 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
第一節 德清俞氏
一、文化世家
二、江南才子
第二節 俞平伯與《紅樓夢》
一、研究的起源
二、紅學大師
第三章 兩個“小人物”對俞平伯的挑戰
第一節 “小人物”所寫的兩篇挑戰文章
一、問題的提出
二、從《關於及其他》到《評》
第二節 《文史哲》發表了“小人物”的論文
第四章 毛澤東一封信的由來
第一節 江青發現了“小人物”的文章
 ……
第五章 《紅樓夢》研究問題批判會
第六章 “文革”與《紅樓夢》研究再批判
第七章 冬去春回:《紅樓夢》研究的學術回歸
結語:一本書與一個時代的命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