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麥的婦女》

《篩麥的婦女》

作品名稱:《篩麥的婦女》。又稱《篩谷婦》,《篩谷》時期︰1853-1854年。創作者︰谷斯塔夫·庫爾貝(法國)。規格︰131cm×167cm。材料︰布油彩。存藏處︰南特美術館藏。

作品簡介

《篩麥的婦女》庫爾貝
布面油彩畫《篩麥的婦女》是18世紀法國寫實繪畫大師谷斯塔夫·庫爾貝的作品。庫爾貝總是以俯視的高傲神態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十分關心社會,對被壓迫者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他通過藝術,不加人工修飾再現他周圍的現實生活。他一生中畫過許多婦女的形象,而以這幅篩谷女子最樸實、最能體現他的美學思想。

圖中的焦點是穿紅衣跪著篩麥的年輕婦女,她幾乎占據了整個構圖的中心,作者以高超的寫實技巧,選擇獨特的背影表現方式,去描繪她那毫無修飾的自然身姿,著實耐人尋味。紅衣婦人的頭向前微俯著,裸露出潔淨修長的頸項,緊身衣裹著的背影豐滿而健壯,手臂圓潤而結實。她那正在篩麥優美的姿態,充滿了青春的力量,給人以健美的感覺,可以想像這是一位健康而美麗的農村姑娘。

畫作賞析

《篩麥的婦女》《篩麥的婦女》
中國人早已習慣了這種題材的繪畫。從50年代起西洋畫法就很受蘇聯的影響,那么畫風也就傾向是社會主義現實派了。但是細細看來,你就會發現這位法國十九世紀寫實派畫家的畫和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歌頌人民勞動的畫不同,不僅是不同,而是同樣題材的畫,其實完全不同的表達。是的,在這你看到的無非是在勞動的婦女,但是你看到的不是她們的勞動生活受到了藝術的謳歌。而在蘇聯,或是我們的繪畫中,常常表達了勞動者對自己所過生活的熱愛,他們的神色和表情都會有放射出滿意,歡快的光芒,畫中所用的顏色也會把環境和景色理想化,廣播出一個信息:“新生活多美好”。強老師的部落格中曾有這么一張畫,而且這種畫還常常讓人物帶上一張報紙,一本書等等,信息是上層建築和勞動是不分家的。

在這幅畫上去找這些特點嗎?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表情不占任何地位,三個人物中只有一個能看到臉部表情,而且她並不象在集中勞動,而是在夢幻之中,正在篩麥子的那個女孩從解剖學角度來看並不象在用力,而更是在象在擺舞蹈造型。那個處在背景陰影下的男孩的作用只是讓整個畫面結構達成平衡。雖然畫的是個勞動場面,但整個畫面是處在靜態的。整幅畫

《篩麥的婦女》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賽場
中找不到任何表達人物心情,生活的信息。畫家眼裡看到的不是勞動,而是姿態,藝術不是為了體現生活,而是來讓平凡的日常場景通過精神的力量獲得升華。這個精神的力量來源於藝術家的思維和心靈。藝術高於生活,藝術不來源生活。藝術不是生活的奴隸,寫實不是物體單純的影象。藝術也不用服務生活,更不是服務社會。藝術的存在表明了我們的精神高於肉體,即使是在已經沒有神話和幻想的十九世紀,藝術家們的精神使得他們能把普通生活創造成新的神話,這個勞動場景通過Courbet的鍛造又給我們的幻想打開了門窗,日常的生活動作經過這樣的凝固的得到了古典氣息,似乎成了荷馬史詩中的勞動場景,由此產生了時間的差距,脫離了Courbet的時代,雖然人物的衣飾是他同時代的。正是能把和同時代的事物得到距離,才能使其得到精神的升華。這,也是歐洲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目的。

表現主題

《篩麥的婦女》介紹庫爾貝的書籍
畫家在作品中展示了勞動婦女的形象,由於高超的寫實技巧,使這一形象產生了令人嚮往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畫家重點描繪了跪著篩谷的女子形象,從她圓潤的手臂、豐滿健壯的背影,可以想像這是一位健康美麗的農村姑娘,她那優美的姿態,給人以健美的感覺。她幾乎占據中心位置,成為畫面焦點。篩谷婦是一種樸實的靈感,以背影去描繪她,更顯得耐人尋味。

作品風格

《篩麥的婦女》《篩麥的婦女》
《篩谷的婦女》是傳統寫實作品。
傳統寫實主要指現實主義藝術觀念的寫實繪畫。傳統寫實油畫,一方面,以其惟妙惟肖地再現客觀物象的精湛技巧,在某些題材內容表現上所奏的功效,加上某些人們的懷古情緒,從而順向傳統古典畫風。 另一方面,由於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企圖用畫筆描繪現實人生,因而即使在現代新派畫風流行的西方,傳統的繪畫寫實形式,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藝術家借鑑古典繪畫及印象派繪畫各大師的技巧,進行現代現實生活的表現。但這並不是作傳統繪畫形式的簡單因襲和翻板,而是在題材內容、畫面表現上,體現作者的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時代精神。

繪畫中的現實主義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精神層面,一是技法層面。就精神的層面而言,它要求藝術作品必須真實地反映生活,不是反映生活的表象,而是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要能夠反映出生活內在的、帶有規律性的本質的東西。從技法,即技巧、技藝的層面來說,現實主義要求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描寫生活,要求細節的真實。在精神層面強調的典型化,使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區別開來;在技藝層面強調的按生活本來樣子描寫”,強調的“細節真實”,又使它與浪漫主義以及現代主義諸流派區別開來。

創作背景

《篩麥的婦女》庫爾貝
19世紀40年代的法國,出現了一批重視如實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畫家,後來被稱為“現實主義”畫派。他們主張藝術應以實際生活為基礎,以自然為範本,畫家應該走出畫室去表現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歌頌勞動,讚美自然,將勞動者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他們不屑於那些古書堆里的老題材,不用那些神奇的幻想,不願被關在畫室里。他們將樸素之美作為創作的最高目標,掀起了美術史上繼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後的現實主義思潮。
《篩麥的婦女》介紹作者的書
1854年,庫爾貝創作了這幅《篩麥的婦女》(又名《篩麥》)。這是他繼1849年創作《石工》後的又一幅表現普通勞動者的樸素、勤勞品質的作品。“勞動著是美麗的”,這是所有人看到這張作品時的最深刻感受。畫面表現了麥場上兩個勞動著的普通農村婦女和一個男孩的形象。在畫面的左邊一個農婦穿著灰色的裙子,靠在麥包上,無精打采地揀著麥子。在畫面的右邊一個男孩正低著頭查看木櫃。在畫面的中間一個年輕健壯的農村姑娘正在篩著的麥子,身體成優美的S形。整幅畫無論從構圖、色彩還是人物表情刻畫上看,突出表現了農村姑娘的形象。雖然主要人物的臉是背對著觀眾的,但從她色彩鮮艷的紅色連衣裙,潔白而圓潤的手臂和豐滿健壯的身影中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村姑娘。她沒有向觀眾展示的臉龐,卻留給觀眾們無限遐想的空間。
《篩麥的婦女》其他作品
正如庫爾貝自己所說的“藝術應放在較低的水平上”,《篩麥子的女子》是樸素美的典型表現,這幅畫的產生標誌著現實主義畫家開始找到了現實主義創作的源泉。為現實主義藝術在以後的發展創造了很好開端,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庫爾貝一生命運多舛,不僅是因為他爭強好勝,同時是因為他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他同情受壓迫的人民,願為爭取人民的平等自由而戰鬥。1871年,庫爾貝含冤被捕,1873,被迫逃亡瑞士,1877年,58歲的庫爾貝含恨去世。但就在這樣苦難不堪的日子裡,庫爾貝仍堅持著創作,如《蘋果與石榴》《希雍城堡》等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

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原則是對那些只沉迷於古代宗教神話傳說,毫無生氣的、頹廢的官方學院派藝術的挑戰。他的革命號召和高超的藝術,使現實主義美術思潮得到了世界美術的肯定。

影響

《篩麥的婦女》《篩麥的婦女》
繪畫中的現實主義,早在17世紀荷蘭小畫派的作品中即已嶄露頭角。但是,就其審美特徵而言,荷蘭畫家更注重表現生活中幽默、快樂的情趣,以投合新興市民階層的口味。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是19世紀中葉法國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產物。社會上嚴重的兩極分化、貧富不均和政治腐敗的現象,使藝術家更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在思辯方式和認識方法上,他是18世紀百科全書派辯證經驗論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他要求藝術家揭示事物的本質方面,而不僅僅停留在一成不變的形式模式上。因此,庫爾貝不無尖刻嘲諷之意地稱古典主義為“裝腔作勢”,稱浪漫主義為“無病呻吟”,倒也恰到好處。法國評論家認為: “沒有庫爾貝,就沒有馬奈;沒有馬奈,便沒有印象主義。”庫爾貝在發現生活中平凡的美和樸實的外光技巧方面給予以後的青年畫家們的重要影響,證明這一論斷是確鑿無疑的。

作者簡介

《篩麥的婦女》庫爾貝全集
庫爾貝 1819年 6月10日生於奧爾南一個農場主家庭,1877年12月31日卒於瑞士的拉圖爾德佩。他早年學過法律,以後改學美術。1839年他到巴黎,除曾向幾個畫家學畫外,把主要精力用於觀察社會生活,並研究和臨摹一些美術館中的名畫,包括卡拉瓦喬、里韋拉,J.de、蘇爾瓦蘭,F.de、委拉斯貴支等的油畫。

1841年,他的父親送他到巴黎念大學,要他學習法律,但他卻立志做一名畫家,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學習。當他23歲時就已掌握了自己風格的主要因素。在古代大師中,他最欣賞17世紀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技巧,專心地臨摹過不少收藏在羅浮宮的委拉斯貴支的作品。

由於革命思想家普魯東和詩人波特萊爾的影響,庫爾貝在1848年就積極投身法國社會

《篩麥的婦女》《篩麥的婦女》

的革命運動。1855年木板枷畫展的反傳統精神,使他贏得了一大批激進的青年畫家的擁戴。1872年,庫爾貝又投身偉大的巴黎公社運動,擔任公社委員和美術家聯合會主席,熱情為公社繪製旗幟、徽章和各種宣傳品。巴黎公社失敗後,庫爾貝被捕入獄,在獄中所畫的《戴貝雷帽系紅領帶的庫爾貝》 ,表現了他這個時期的革命風貌。1873年,經友人保釋,庫爾貝出獄,隨即流亡瑞士,1877年12月31日在瑞士的洛桑逝世。

參考文獻

1.《世界美術欣賞》

2.《從莫奈到畢卡索》

世界名畫欣賞

許多世界名畫、名著,從未有機會有時間目睹他們的風采。本任務就是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和描述世界著名的一些名畫。看著那些先輩們留下來的繪畫作品,品味著生命般鮮活的色彩,宛若徜徉在溢滿陽春氣息的後花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