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終結》

《童年的終結》

《童年的終結》(Childhood’s End,1953)是一部“近未來”科幻小說,偏重於哲理的思索,探討了人類文明的走向,並且帶有神秘主義的情調。《洛杉磯時報》評論它為“令人敬畏的邏輯,無懈可擊的情節,為未來的驚人預見性”。《童年的終結》位列“永恆經典”(All 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童年的終結》童年的終結

外星人來到地球,給人類帶來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最初的全球恐慌之後,人類欣喜地接受了來自外星文明的厚贈。戰爭消失了,瘟疫消失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切災難都不復存在。
但是,人類的社會、國家、民族等諸般價值觀念也被徹底顛覆。幾個世紀之後,人類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他們已經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人類”。
是福是禍?外星人的目的何在?人類這一物種是否已經走到盡頭?
人類也許仍將延續。但是,它的童年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簡介

阿瑟·C·克拉克(ArthurC.Clarke)是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作品以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漢筆法著稱。於1986年被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在世界科幻史中,他與羅伯特·海因菜因、艾薩克·阿西莫夫並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2008年3月克拉克因呼吸衰竭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家中去世,享年90年。他的離世,標誌著科幻創作黃金時代的正式落幕。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網際網路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
克拉克的代表作品有《童年的終結》、《城市與星》、“拉瑪系列”、“奧德賽系列”等。這些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不衰。

內容梗概

地球及其統治者
在被稱作“小火星”的阿姆斯特朗基地,莫安博士站在火山坑邊放眼遠眺,凝固的熔岩像浩瀚的大海。初升的陽光映出岩縫間裊裊騰起的蒸氣,恍惚之間他覺得自己和同伴已經身在火星!突然,有人指著天空驚叫,他抬起頭,高高的雲層之上,一群熠熠生輝的龐大飛船飛來,相形之下,即將登錄火星的那艘飛船就像是原始的獨木舟。
這一刻,人類不再孤獨……
聯合國秘書長斯妥格恩一動不動地俯視窗外。一群人正手舞旗幟,昂首闊步地朝聯合國大廈走來,憤怒的口號蓋過了車輛的噪音。卡瑞林,高空旗艦里的那位地球統治者,現在可能正在怡然自得地觀望是事態的發展,如果不是他的敦促,與自由團領袖紐因萊特的會談也不可能舉行。
會談中,維因萊特表情嚴肅:“大多數人好像樂意讓那些外來統治者管理我們的世界,我們目的就是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反對成立屈從於外星人的傀儡聯邦!”信任卡瑞林的斯妥格恩嘆了口氣,反問道:“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和平和繁榮,你能否認嗎?”“沒錯,但他們也剝奪了我們的自由。”過了會兒,斯妥格恩說“三天后,我與卡瑞林見面時,我會向他轉達你的抗議,雖然不會有任何作用。”“還有一點,”維因萊特慢慢說道,“我們最討厭他們神神秘秘的樣子,沒人見過他的面,這怎能不讓我們懷疑他的動機。”斯妥格恩沉默了。
沒有人會忘記艦艇從天而降的情形。卡瑞林通過無線電波向全世界作了自我介紹。他的演講彰顯了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毫無疑問,他們對地球所知不少。演講一結束,所有國家都明白他們風雨飄搖中的主權從此沒有了,人類將失去對國際事務的最高決定權。有一個大國不甘心被鉗制,便試著發射一枚核子彈,爆炸之後,那艘艦艇毫髮未損。也有一些國家消極抵抗,卡瑞林就任其發展,後來那些國家意識到拒絕合作受到損失的只能是自己,也就放棄了。
一晃,五年過去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些外星人的存在。外星人來到地球後,通過秘書長發布命令。自從有了這些命令,人們的許多陋習、罪惡都消失了,人們開始走向幸福。但是,沒人知道他們的真實目的,也沒人知道他們要把人類引向何處。但人們依舊翹首以盼,默默等待著外星人從飛船上走下來。而這,斯妥格恩也知道,就是一切麻煩的根源。
像往常一樣,斯妥格恩由一艘銀色的小飛船載入艦艇。在那間熟悉的會議室里,除了牆上的螢幕和桌椅,別無他物。螢幕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嗨,雷克,我想聽聽你對維因萊特的打算。”“自由團本身不構成威脅,不過,世界聯邦政策已經出台一個月了,你應該考慮下公眾的情緒,該露面了。”卡瑞林嘆了口氣。“人們不了解你,自然就煩惱不斷,謠言不斷。”“雷克,不露面確實帶來了很多麻煩,我和你一樣遺憾,儘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這樣做。”
會談結束後的斯妥格恩倍感疲憊。又是一個難眠之夜,他仰望夜空。再過四個月,就要退休了,離發現那個大螢幕後面秘密的時間不多了。直到此時,他才敢承認那些外星人的神秘感也在折磨著自己……
當他迷迷糊糊的醒來,黑暗中傳來問候的聲音“秘書長先生,真高興看到您醒了。”“我這是在哪裡?”他生氣的問。“別激動,先吃飯吧,我叫喬”那個黑影答道。他跟著喬,周圍像是個廢棄的礦井。“你們怎樣綁架我的?”“你吸入空調吹出的毒氣後被麻醉了。我們要利用你逼卡瑞林露面。”
四天后,斯妥格恩見到了喬的頭兒。“你知道那些外星人究竟是什麼人或什麼東西嗎?”斯妥格恩差點笑了出來,“我和你們一樣,也想弄個明白。”他們又問了一些問題,最終卻發現沒有任何頭緒。對方沉思著說:“也許可以設計一種儀器讓你帶上,說不定會有新發現。”“我不會幫助他的敵人。雖然我不知道他的計畫是什麼,但我相信對人類有利。”“有何依據?”斯托格斯回想起以往的歲月:“舉他們最仁慈的措施為例,只要看看他們到地球頭一個月頒布的禁殺動物的命令就行了。”突然,那些綁匪都不動了,愣愣的。一個聲音響起,“雷克,我們該走了。”他抬頭,看到空中飄浮著一個金屬圓球。“很抱歉沒早點來救你,要知道,讓他們所有的頭兒都露面有多重要。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他們行動,就會暴露和出賣自己的同志,所以他們現在只能中立。”斯妥格恩有點怒氣難消,他覺得自己就像誘餌一樣被人利用,即使他理解卡瑞爾的用意。此刻,一個新的計畫在他腦中形成,也許,真的能設計一個儀器……
這是和卡瑞林的最後一次會談了。卡瑞林像往常一樣侃侃而談:“建立世界聯邦只是第一步,然後是緩慢的鞏固期,五十年後,我們會與你們見面。遺憾的是那時你已經不在世上了。”斯妥格恩睜大了眼睛,想像著未來,想像著自己看不見的那一天。他回過神,毫不猶豫的取出朋友設計的閃光燈,抵在了那塊玻璃上。光線照在那把巨大的椅子上,但卡瑞林早不在了。他呆呆的立著。卡瑞林到地球後,是否會站在自己的墓前,看望他的第一位人類朋友呢?
黃金時代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收音機里上百種語言同時播送著這個訊息。《這一天終於來到了!》——上千種報紙標題醒目。“這一天終於來到了!”攝影師們等候在卡瑞林飛船即將降臨的空地旁,一遍又一遍的查看自己的攝像機。飛船像雪花一樣飄然落下,伸出寬寬的、亮閃閃的舷梯。卡瑞林出現了,現場少數幾個人昏倒了,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想起了那個恐怖的古老傳說。沒錯,背上一雙肉質的翅膀,頭上一對小犄角,身後一根帶刺的尾巴,傳說中魔鬼的描述變成了現實。
不過,正如卡瑞林的估計的那樣,人類的震驚很快過去。一般人雖然不願看見他們,但也感激他們對地球的貢獻。在他們的帶領下,人類已經進入了烏托邦時代。無知、疾病、貧窮、恐懼統統消失,戰爭也猶如被黎明趕走的噩夢被人們漸漸淡忘。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生產高度自動化,所有日常消費品全部免費。這是一個一體的世界,沒有人不能在24小時內到達地球的另一邊。但讓人吃驚的是科學的衰退。無數科學家樂於收集各種資料,卻沒有理論家去找出發現之間的關係。各種爭端和衝突消失了,藝術也走向衰亡,始終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但除了少數哲學家,沒人擔心這樣的現狀,人類沉迷於眼前的自由和各種樂趣。
又是一個黃金時代的好天氣,魯柏特家附近停滿了小飛機,他的新太太梅婭站在涼爽的門廳里迎接客人。魯柏特總是愛搞些驚喜,客人中竟然有個外星人——瑞沙。“你怎么會有外星人朋友?”喬治纏著魯柏特不放。“我有占卜、巫術、心靈感應等模糊學科研究,以及精神物理學名目下記錄的各類玄妙現象的所有重要書籍。而他對此很感興趣。”喬治厭惡的聳聳肩,“他們怎么對這種無聊的東西感興趣?”“你這個不可救藥的唯物主義者,簡就和你不一樣。”
聚會進入尾聲後,魯柏特揭開桌面上的塑膠蓋板,露出堆得密密層層的滾珠,滾珠上面有個小碟子。他像是要給大家一個驚喜,驕傲的說“我嘗試了幾乎所有的東西,最後才選中了它。把手指放在碟子上,碟子自己就會移動。”摩擦力很小的桌子四周每隔一定間距就擺放著一些卡片,上面寫著字母、數字,“是”和“否”。“像巫師的把戲”喬治咕噥著。可簡似乎真的相信心靈感應和預見力,對此很感興趣。“把手放到碟子上時,儘管我們想著儘量不去影響它的運動,但我們的潛意識卻在起作用。很多時候,人們得到的答案總是一群人中已經有人知道或者猜到的,雖然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現在,我想再做做這個實驗。”“你是誰?”魯柏特問,碟子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桌上快速移動,拼寫出“我是一切”。“露絲最愛什麼顏色?”“紅色”,碟子回答的很乾脆。他們一連問了十幾個問題,就好像在和一個目標明確、思想獨立的頭腦進行對話。梅婭的弟弟揚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外星人的太陽是哪顆星?”碟子動了起來,“NGS549672”。他們迷惑的看著這個結果,突然,喬治叫了起來:“簡暈倒了!”
“那個昏倒的人怎么回事?”卡瑞林平淡的問。瑞沙答道:“最讓人興奮的就是這點。關於星球位置的信息是從簡的大腦中傳送來的,但她年齡太大,不可能是主要的信息媒介,應該是某個和她關係密切的人。結論不言而喻,她是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卡瑞林從高空俯視著自己管理的世界,想著將來要發生的事。現在是黃金歲月,但是,金黃也是日落的顏色,只有他才能聽到冬天第一場暴風雪的呼嘯聲已經近了。
末代人類
外星人領導下的世界是太平的,但失去了特色。人們像海綿一樣被動的接受信息,卻失去了創造性的思維,文化已經死掉了。於是,人們修建了新雅典城,想建立一個擁有自己藝術傳統的獨立穩定的文化社區。喬治、簡以及他們的孩子傑弗和安就住在這裡。傑弗是個普通的孩子,和其他男孩一樣精力旺盛、好奇心強,但是在搬到新雅典城幾周后他開始經常做奇怪的夢,在夢中到達陌生的世界。“山很高,燃燒著,發出藍色的火焰。太陽很大,是漂亮的藍色。”傑弗這樣描述夢。安開始怪異現象的時間比他晚,她閉著眼睛,卻能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一天,簡發現安的撥浪鼓懸浮在半空中不停的敲打,安躺在搖床上,一臉沉靜和滿足的笑容。
面對孩子的異常,無奈的喬治只能去找瑞沙。“在某種事宜的情況下,人的大腦可以和其他人的大腦融合,共享知識。這種能力的最高形式通常不受時空限制。傑弗可以看到其他世界,雖然未出世,但簡在那次聚會中依舊捕捉到了他的思想,從而知道我們從何而來”,瑞沙說,“宇宙中一些生命很早就發現了這種能力,它們等著你們去加入,現在時候就要到了。”“那你們是來乾什麼的?”瑞沙苦笑道:“我們按照上面的指示照顧你們,就像接生婆幫忙把新的東西帶到世界上。”喬治無奈的看著瑞沙:“那我們該怎么辦?”瑞沙柔聲道:“多和他們待在一起,很快他們就不再屬於你們了。”
漸漸,傑弗再也分不清夢境和現實,他和安以各自神秘的方式照料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補充營養。冰櫃里的事物持續不斷的消失,而她躺在搖床上一動不動。一個又一個小時,他們變得越來越陌生,對父母視而不見,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他們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雙目緊閉,好像在傾聽其他人無法聽到的聲音。很快,這種症狀像瘟疫一樣傳染了整個人類,十歲以下的孩子變得和他們一樣。人類的文明到此結束,短短几天,人類沒有了未來。
隨後,卡瑞林發表了最後一次講話。“我們拯救你們於自我毀滅之中,帶領你們走向一條我們自己不可能走的道路……轉變已經開始,你們的後代已經完全改變,他們將共同構成一個新的個體,就像一個個細胞構成你們的身體一樣,他們不再具有人的特性。他們的能力正在甦醒,我將把他們帶走。而你們的未來由你們在剩下的歲月里自己決定。”
卡瑞林把飛船停靠在岸邊,孩子們一動不動地站著,沒有對家的留念,也沒有和其他夥伴談話的興致。他們已經不是人類的孩子,也沒人知道他們會變成什麼。這次注定了是永別。喬治和簡目送著鏇梯上的孩子,淚眼模糊,總也看不清孩子們的臉。不知道此刻孩子們是否還記得這個地方,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的父母。
也許是因為內心的傷痛,人類再也沒有生育,任由時間把他們帶往終結的盡頭。而這些遠去的孩子在此後的歲月中又被投放在早已空無一人的地球。他們的能力越來越強,可以改變山川河流,可以改變月亮運行的角度。直到有一天,地平線上燃起一根火柱,大風颳起大團沙塵,超智慧的生命帶著極光色的風暴將他們帶走……

讀後感

人類的未來,哲理的思索——《童年的終結》讀後感
《霜與火》訴說的是時間和生命,《走進靈光》中涌動的是超越了宗教的自我精神和追求,《環形世界》架構的是高明的科技世界,而《童年的終結》編織的則是複雜的哲理思索,關於戰爭,關於烏托邦,更多的是關於人類文明的未來。
普通大眾往往是不關注於人類命運的,他們的精神和靈魂都聚焦在每日的柴米油鹽,物質的利益,工作的前途等細碎而狹窄的空間裡。而偉大的哲人、作家則以敏銳的視野,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反思過去,展望未來,探討人類文明將去往何方。對於科幻小說而言,作為科技和未來雙重入侵現實的敘事性文本,未來是其永恆的主題。
對於未來,樂觀的人對科技進步懷抱信心。在他們創造的世界裡,科技高度發達,飛行器在空中穿梭,高樓插入雲端,各種智慧型產品充斥著生活,人類智慧的觸角甚至蔓延到各個殖民星球的角落。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克拉克的大多數作品就屬於這一類,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科技和理智的讚頌,流露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即便是未來的生活中出現坎坷和災難,他們也堅信人類能夠克服重重障礙,走向幸福的彼端。劉慈欣也坦承自己是個“技術樂觀主義者”,他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雖然他的《流浪地球》、《三體》等作品中都表現出未來的動盪不安,但是,他堅信,人類的未來是光明的。
與此相反,悲觀的人看到的是各種社會矛盾、人類的異化乃至文明的終結。其中,一部分作品不厭其煩的講述著大災難的主題,《2012世界末日》、《後天》、《深淵》、《太陽浩劫》、《慧星撞地球》……地震、火山爆發、慧星撞地球等各類毀滅性災難,猶如上帝的末日審判,為人類的文明劃上一個悲哀的句點。這種對災難的不遺餘力的展示,不單單是簡單的驚悚娛樂,也反應出自古以來人們對未來的惶恐和憂慮,透露出人類悲觀的末世情感。另外一類悲觀的作品則偏愛描寫反烏托邦的題材,在他們的筆下,科技的進步不僅沒有給人來帶來福音,反而把人類帶入絕望、破裂的深淵。《我們》、《1984》、《發條橙》、《機器人夢見電子羊》等作品悲劇性的描述了人類社會的異化,展現出尖銳、壓抑、破碎的社會。
對於人類文明的走向,《童年的終結》並沒有直接剪取未來的圖景,而是呈現出發展的脈絡。作品以冷戰過後滿目瘡痍的地球為背景,在外星人降臨之前,人類的社會處於第一個階段,到處充斥著犯罪、腐敗、政府間的矛盾、戰爭等一些列問題。但作者並沒有對此進行濃墨重彩的描述亦或尖銳辛辣的抨擊,而是採取蜻蜓點水似的帶過,或是不經意的提及。他就像一個不動聲色的旁觀者,冷靜的勾勒出社會的粗糙線條,而那簡約的描述之後則承載著厚重的現實。
外星人管理地球之後,“人們的很多陋習、荒誕事以及罪惡都消失了”,“無知、疾病、貧窮、恐懼統統消失了”。人類文明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科技發達,生活便利,物資富足,“機器人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種消費品”,“沒有人不能在二十四小時內到達地球的另一邊”,“教育比以前更徹底,時間也更長了。幾乎沒有人會在二十歲錢離開大學……畢業後還會不時修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充實自己”。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烏托邦的時代。
但是,福兮禍之所伏,在高度發達的階段,隨之而來的卻是科學和文藝的衰退。人們不再專心於研究基礎科學,各種爭端和衝突消失後,藝術也走向衰亡。這個社會有不計其數的技師,卻沒有科學的開拓者。這個文明有無數的表演家,卻沒有產生過任何杰出作品。人們沉迷於新的自由和眼前的各種樂趣,失去了創造力和個性。
隨後,在克拉克的思考中,人類要突破現有的限制,避開衰退的絕路便要進入第三個文明階段——超智慧。超智慧是一種頗有神秘主義的形態,不再稱之為人類,他們消除了自身個性,共同構成一個新的個體,就像一個個細胞構成身體一樣。也許個體非常弱小,但他們合為一體的智慧卻具有讓河流改道,讓月球轉變角度的強大力量。進入這個階段以後,人類一分為二,一類進化為超智慧,就像《2001太空漫遊》的星孩一樣,擁有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另一類則保存自我的個性,但最終面臨的卻是個體消亡和文明的終結。也許面對人類一支的消失,我們有些許的無奈和感傷,但是克拉克卻以飽滿的熱情和內心熾烈的期待盼望著人類進入到超智慧的高級階段,他的心中溢滿了“成就感、圓滿感”。
從科幻回到現實,沒有人真正知道人類終將走向何方?我們惟有堅定的走下去,把握今天,而光明的未來,其實就在前方。

盤點科幻書籍

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百萬年之舟》
《地球上的綠色山丘》
《浪漫服務公司》
《飛翔吧!大清帝國》
《廢園天使》
《0000年的母系氏族》
《衛斯理作品集》
《太陽的金色蘋果》
《365夜科幻故事》
《小靈通漫遊未來》
《冒牌大英雄5:機甲騎士》
《齋藤家的核彈頭》
《彩圖科幻百科》
《天使微積分》
《玩具修理者》
《三尖樹時代》
《為和平而戰》
《他,來自火星》
《貴族們的遊戲》
《潘多拉星球生存手冊:阿凡達官方資料》
《垂暮之戰》
《鯢魚之亂》
《星新一微型小說選》
《銀河系公民》
《出賣月亮的人》
《201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時空旅行社》
《恐龍文明三部曲:遠望、化石獵人、異族》
《被毀滅的人》
《宇宙墓碑》
《環形世界》
《海伯利安》
《蝴蝶風暴》
《愛因斯坦赤道》
《提升之戰》
《新幻界壹周年精選集》
《米與鹽的年代》
《萊博維茨的讚歌》
《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漫畫限量典藏版》
《星潮:中國新生代更新代科幻名家新作選》
《王晉康科幻小說精選》
《弗諾·文奇科幻小說選》
《索拉利斯星·K星異客》
《意外的時間機器》
《衛斯理全集》
《阿西莫夫科幻小說》
《你一生的故事》
《第五類接觸:世界科幻文學簡史》
《實時放逐》
《極地惡靈》
《蟻巢里的甲蟲》
《末日奇點:鋼鐵朝陽》
《人類曾經被毀滅》
《彩虹盡頭》
《安德的影子》
《宇宙過河卒》
《嚴厲的月亮》
《群星,我的歸宿》
《球狀閃電》
《完美的真空》
《計算中的上帝》
《死者代言人》
《基地前傳2·邁向基地》
《黑暗的左手》
《童年的終結》
《基本上無害》
《中國式青春》
《時間足夠你愛》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拜拜,多謝你們的魚》
《星空的鏇律》
《科幻文學論綱》
《迷霧之國:有關於查林傑教授的一切》
《銀河系漫遊指南》[科幻小說]
《圖夫航行記》
《臉上的門,口中的燈》
《海伯利安的隕落》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麼》
《流浪瑪厄斯》
《光逝》
《趁生命氣息逗留》
《閃光的生命》
《神經浪遊者》
《魔鬼積木白堊紀往事》
《天淵》
《海底兩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