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之戰》

《垂暮之戰》

《垂暮之戰》由美國著名科幻出版社Tor出版,作者約翰.斯卡爾齊。

基本信息

簡介

《垂暮之戰》《垂暮之戰》

七十五歲,已是垂暮之年,有人竟參軍入伍,他們是什麼人?

“只招收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徵兵廣告中竟列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條件,這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一群“老兵”,除了當炮灰以外,還能做什麼?

可是,在資源匱乏、競爭激烈的未來世界,正是這些老人成了人類抗擊外星人、捍衛殖民地的精銳……

講述未來太空殖民政府徵召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參軍,並以此來抵抗外星人、捍衛殖民地。整本小說想像豐富,敘事幽默,讀來朗朗上口,難得的一本沒那么晦澀的科幻小說!

作者約翰.斯卡爾齊,處女作《垂暮之戰》由美國著名科幻出版社Tor出版,隨即獲2005年度雨果獎最佳長篇提名,斯卡爾齊本人也因此榮膺2006年度約翰·W·坎貝爾獎最佳新人獎。

作者簡介

JohnScalzi(1969年——至今)

斯卡爾齊1991年大學畢業,一直都是靠寫文為生,最初給地方性報紙寫影評,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幽默作家,自1996年起成為了美國線上的在家辦公的寫手和編輯,在1998年又搖身一變,成為了全職自由撰稿人和作家。

在科幻創作上,斯卡爾齊可算是一位草根作家:《老人的戰爭》最初是在他的Blog上連載,然後被慧眼識珠的美國幻想文學專業出版社Tor的資深編輯PatrickNielsenHayden發現,然後才有了出版的機會。作為一位部落格主,斯卡爾齊的身上有著一股難以掩蓋的草根氣質,有過不少率真至極的舉動,譬如他曾經旗幟鮮明地對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SFWA)的領導班子選舉表示過抗議,因為這項選舉和本朝選舉國家主席等崗位一樣,都是只有一位候選人的“選舉”;

斯卡爾齊反對當時的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主席,因為那人近年來沒有創作過任何科幻奇幻作品,因為那人寫出來的東西真不咋樣;然而揭開表象,斯卡爾齊其實是對死氣沉沉的協會表示不滿,希望能給協會和美國幻想文學界帶來一些變革。星雲獎是SFWA主辦的,但比起雨果獎,近年來的星雲獎獲獎作品真是比較“體虛”,我本人認為是評獎程式上有太多的問題,初名單上作品數量過多,導致最終評選前很少有會員閱讀過所有全部作品,評獎的導向性過去“曲高”,致使獲獎作品“和寡”。

斯卡爾齊以《老人的戰爭》而一炮打紅,目前出版有該系列的作品:

長篇小說:

《老人的戰爭》OldMan'sWar,2005中文版:

《垂暮之戰》,2008,四川科技

幽靈兵團》TheGhostBrigades,2006中文版:《幽靈旅》,2008,四川科技

《最後的殖民地》TheLastColony,2007

《佐伊的故事》Zoe'sTale,2008

中篇小說:

《薩根日記》TheSaganDiary,2007

文摘

Alan解釋“或然宇宙”時說到,“用物理學術語來說,這叫可接受假設。既然在最微觀的水平,存在著量子回響,並且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即使許多事可能尚未發生過,但是,除了變化的,其他的事情都一樣,每一個宇宙寧願讓所有小機率事件都極少發生,尤其是在亞原子水平。”
“什麼叫宇宙‘寧願‘?“Ed問。
”你數學知識不夠。“Alan說。
”不夠,真不夠。“Ed無奈地把視線轉到一邊。
哈哈,看75歲老頭耍嘴皮別有一番感覺啊。其實文中各類幽默之處隨處可見,有外星電視台”煎炸烹飪人類的幾種做法“的早餐節目,也有如小人國的外星種族(摩天大樓也只有10米左右,與他們戰爭就是練街舞,腳法很重要,我踩……),佩服斯卡齊的文筆!

至於想像力方面絕對是一場饕餮大餐,光各類外星種族就有十來種(基本上都通過戰爭來側面描寫形貌、社會組織等),科技方面有《阿凡達》中出現的”靈魂附體“,甚至還有自創人格靈魂(具體描述還得等我看完《幽靈軍團》),以及快速肉體復原和如《星船傘兵》一樣壯麗的戰爭場面。

書評

1.人類殖民地之間的異化寫的不夠深入。文中只略微提到母星地球科技已遠遠落後於殖民中心鳳凰系。其實就如劉慈欣在《漂流地球》中所說的,一艘漂流飛船,內有大概一個城市的人口量,在經過幾個世紀的太空漂流後,艦船社會的組織結構、文化形態以及世界觀將大大迥異於原生地球。何況在遲暮戰爭中由於太空躍遷技術的進步,人類殖民地已有上千個之多!文中提到殖民地622星球上有種真菌能進入人體內部分泌酸液,將內臟融化從而獲取養分,構想一下,經過當地殖民政府的努力研究,人類和星球上這種無處不在的真菌形成共生關係,是不是人類會演變成人形“口水”(星際蟲族兵種之一)?或者想書中提到的CovaBanda星球,人類被該星球上的病毒感染,導致人類長出兩翼,並形成一種暴力人格。在構想一下,如果這種暴力人格形成之後,“異人”理智還是很清醒的話,那還能算是人類嗎?又或者如安德系列的《死者代言人》裡面描述的,一種空氣中蘊含的病毒導致當地文明種族是一種如地球飛蛾一樣,在不同生命階段有多種形態,而且之間的區別有如動植物之間的區別。到這時,各殖民地人類到底是屬於異族還是異種?可惜遲暮戰爭只是簡單的把這類異形全部抹除。

2.星際戰爭或者說文明衝突如何避免。題名中就有戰爭,當然絕大部分就是有關星際戰爭了。書中給的戰爭緣由都可簡單規劃為移民政府與當地文明種族之間的資源爭奪戰(有少部分是因為人類是外星人可口的食物……),至於外交手段的嘗試和反戰的思考文中都很少涉及。甚至有點戲謔的講到一個士兵因嘗試外交手段而被虐殺的故事,雖說當時行為對於一個士兵來說是有點愚蠢,但這種努力實在是不能以如此輕佻諷刺語氣述說。

如著名影評人看電影所說:對戰爭的反思分成三個等級:一種是單純以畫面的血腥和殘酷來喚起人們對戰爭的憎惡,大量的平庸之作屬於此列;稍高一個層次的是以戰爭中人的處境來反射意識形態的荒誕,同時諷刺現實政治,以德·帕爾瑪的《越戰創傷》和庫布里克的《全金屬外殼》為代表;更高一個層次的是刻畫戰爭對人的心靈的扭曲,但這種心理刻畫必須具有真實的厚度,比如《獵鹿人》 。還有一種屬於第三等級同時又超越第三等級,比如《現代啟示錄》,戰爭不僅扭曲心靈,戰爭也使人洞見到人之存在處境根本的虛無性,就像庫爾茲上校所說的“恐懼!恐懼!”,電影的意義已不再局限於戰爭了。而本書對戰爭的思考也就僅止於第一層了。

《垂暮之戰》這篇小說人物還存在一個立場問題。像小說一開始,作者顯然是想借人物之口交代背景,可是,幾個七十多歲的老傢伙圍坐在一起,滿腹狐疑地討論著殖民軍的技術及其對地球的技術封鎖,並一口一個“他們”,你敢去猜測他們和這支軍隊的關係嗎?你能想像這是殖民軍的新兵嗎?殖民軍是什麼,他們對地球技術封鎖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的大本營在哪?小說一開始就提出的疑問,一直到篇末也沒有解答。倒是那些奇怪的新兵,可以為了戰友去死,這么感人,這變化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他們”變成“我們”的心理定位是在什麼時候完成的?前一段還對殖民軍疑慮重重,後一段就為之去戰鬥,這不是太假了嗎?另外,老年人加入軍隊的目的是變得年輕,可我真的想,如果他們改變了心意會怎樣?他們一個個聰明、忠誠、勇敢。真的沒有人會背叛,沒有然打退堂鼓,尤其是心愿達成以後?所以說,這是一個太過理想化的故事,理想得讓人失望。

盤點科幻書籍

科幻的定義眾說紛雲,莫衷一是,尺度差異極大,比較接近的是:“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展對人類影響。”
《百萬年之舟》
《地球上的綠色山丘》
《浪漫服務公司》
《飛翔吧!大清帝國》
《廢園天使》
《0000年的母系氏族》
《衛斯理作品集》
《太陽的金色蘋果》
《365夜科幻故事》
《小靈通漫遊未來》
《冒牌大英雄5:機甲騎士》
《齋藤家的核彈頭》
《彩圖科幻百科》
《天使微積分》
《玩具修理者》
《三尖樹時代》
《為和平而戰》
《他,來自火星》
《貴族們的遊戲》
《潘多拉星球生存手冊:阿凡達官方資料》
《垂暮之戰》
《鯢魚之亂》
《星新一微型小說選》
《銀河系公民》
《出賣月亮的人》
《2010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集》
《時空旅行社》
《恐龍文明三部曲:遠望、化石獵人、異族》
《被毀滅的人》
《宇宙墓碑》
《環形世界》
《海伯利安》
《蝴蝶風暴》
《愛因斯坦赤道》
《提升之戰》
《新幻界壹周年精選集》
《米與鹽的年代》
《萊博維茨的讚歌》
《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漫畫限量典藏版》
《星潮:中國新生代更新代科幻名家新作選》
《王晉康科幻小說精選》
《弗諾·文奇科幻小說選》
《索拉利斯星·K星異客》
《意外的時間機器》
《衛斯理全集》
《阿西莫夫科幻小說》
《你一生的故事》
《第五類接觸:世界科幻文學簡史》
《實時放逐》
《極地惡靈》
《蟻巢里的甲蟲》
《末日奇點:鋼鐵朝陽》
《人類曾經被毀滅》
《彩虹盡頭》
《安德的影子》
《宇宙過河卒》
《嚴厲的月亮》
《群星,我的歸宿》
《球狀閃電》
《完美的真空》
《計算中的上帝》
《死者代言人》
《基地前傳2·邁向基地》
《黑暗的左手》
《童年的終結》
《基本上無害》
《中國式青春》
《時間足夠你愛》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拜拜,多謝你們的魚》
《星空的旋律》
《科幻文學論綱》
《迷霧之國:有關於查林傑教授的一切》
《銀河系漫遊指南》[科幻小說]
《圖夫航行記》
《臉上的門,口中的燈》
《海伯利安的隕落》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麼》
《流浪瑪厄斯》
《光逝》
《趁生命氣息逗留》
《閃光的生命》
《神經浪遊者》
《魔鬼積木白堊紀往事》
《天淵》
《海底兩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