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瀨聽猿》

這是一首寫景寄情的小詩。詩人野外獨佇,萬籟俱寂,四曠幽冥,不見月明風清,惟聞夜猿長鳴。噭噭,猿悲鳴之聲。溶溶,有人解為煙霧濃盛貌,不當。蓋霧若濃則必不見“山重沓”。“溶溶”原指水流動狀,此處當是指晨霧方起,淡淡飄忽欲合之狀。夜猿悲啼,常常令人聞之毛骨悚然,不勝淒涼哀傷之意。於此,古代詩人的描寫每每可見。如巴東漁者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如陳子昂《晚次樂鄉縣》:“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等等。所以,張九齡大有“林猿莫夜聽”(《湘中作》)的體驗和感慨,可謂說盡歷代詩人的共同心理感受。但在詩人沈約心中,卻獨獨喚起一種閒情雅趣。他仿佛要從這猿鳴噭噭之中,聆聽大自然的清音,欣賞大自然的野趣。因此,不知不覺,心馳神往,從“夜”至“晨”,時已天明。但見清晨濃霧瀰漫,水煙氤氳,而猿聲仍東唱西答,此起彼伏。詩人試圖找到猿的地方,可惜“不知聲遠近,惟見山重沓”。重山疊嶺,雲遮霧障,而悲猿之聲,忽遠忽近,東唱西答,絡繹不絕。於是,詩人一會兒傾聽東嶺的猿唱,一會兒靜聆西岩的猿答,節奏歡快,饒富深趣。

作品信息

【名稱】《石塘瀨聽猿
【年代】南朝
【作者】沈約
【體裁】五言詩

詩詞正文

噭噭夜猿鳴,
溶溶晨霧合。
不知聲遠近,
惟見山重沓。
既歡東嶺唱,
復佇西岩答。

作品注釋

 ①噭噭(jiào教):猿鳴聲。 
 ②溶溶:雲霧瀰漫的樣子。 
 ③重沓(tà踏):重疊。 
 ④“既歡”兩句是說:既高興地聽著東嶺的猿唱,又佇立靜聽著西岩的猿答。[2]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景寄情的小詩。詩人野外獨佇,萬籟俱寂,四曠幽冥,不見月明風清,惟聞夜猿長鳴。噭噭,猿悲鳴之聲。溶溶,有人解為煙霧濃盛貌,不當。蓋霧若濃則必不見“山重沓”。“溶溶”原指水流動狀,此處當是指晨霧方起,淡淡飄忽欲合之狀。夜猿悲啼,常常令人聞之毛骨悚然,不勝淒涼哀傷之意。於此,古代詩人的描寫每每可見。如巴東漁者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如陳子昂《晚次樂鄉縣》:“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等等。所以,張九齡大有“林猿莫夜聽”(《湘中作》)的體驗和感慨,可謂說盡歷代詩人的共同心理感受。但在詩人沈約心中,卻獨獨喚起一種閒情雅趣。他仿佛要從這猿鳴噭噭之中,聆聽大自然的清音,欣賞大自然的野趣。因此,不知不覺,心馳神往,從“夜”至“晨”,時已天明。但見清晨濃霧瀰漫,水煙氤氳,而猿聲仍東唱西答,此起彼伏。詩人試圖找到猿的地方,可惜“不知聲遠近,惟見山重沓”。重山疊嶺,雲遮霧障,而悲猿之聲,忽遠忽近,東唱西答,絡繹不絕。於是,詩人一會兒傾聽東嶺的猿唱,一會兒靜聆西岩的猿答,節奏歡快,饒富深趣。
人的視覺常受外界客觀條件的限制,或為高山所阻,或為雲霧所遮,不能暢其極至。而聽覺則可以超越這些限制,藉助想像的翅膀,飄颻到更廣闊的空間,任情自適。沈約似乎深諳此理。他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著重寫聽覺形象。詩題中的“聽”字正點明此旨。所以,此詩全從“聽”字落筆。首聯一句寫猿聲噭噭,是寫聽;二句寫晨霧溶溶,目不能遠視,惟聽覺可以遠接猿鳴之聲,這是從視覺的局限來加強、突出“聽猿”的效果,仍寫耳聆之狀。次聯仍承第二句寫法,雖寫到“惟見”山巒重沓,是眼見之景,但這仍是為“聽猿”張本,是從視覺襯寫聽覺,換了一個角度。末聯東嶺猿唱,西岩猿答,更是直接描寫“聽猿”的效果以及由此而生髮的無窮無盡的逸趣。如此寫來,亦聞亦見,虛實相間,便造就了一個無限渺遠的空間,詩的澹淡沖遠的境界隨之宛然若現,詩人雅愛自然、宅心高遠的形象亦呼之欲出了。所以詩中景,全從“聽”中繪來;詩中情,也全從“聽”中生來。景致幽雅,情趣盎然,是南北朝時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詩。[3]

作者簡介

沈約 (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宋征虜將軍沈林子之孫、淮南太守沈璞之子。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公元494年(齊隆昌元年)任東陽郡(陳代改為金華郡)太守時,建軍台玄暢樓(後改名八詠樓)。他提出詩歌創作“四聲八病”之說,是齊、梁文壇領袖。作詩精密工整,尤注重聲律、對仗。詩文之外,又長史學。其據舊版增改所撰《宋書》百卷,資料翔實,傳記評論,頗有識見。著有《齊記》、《四聲譜》、《梁武紀》、《梁儀注》、《沈約集》等。死後謚隱。明人張溥輯有《沈隱侯集》。

參考資料:

1.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24頁
2. 注釋資料來源
http://rwxy.tsinghua.edu.cn/rwfg/ydsm/ydsm-qw/j02/004.htm#389[①]
3.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24-1025頁
4. 作者圖文資料來源
http://www.jhwwh.com/newEbiz1/EbizPortalFG/portal/html/InfoContent3.html?InfoPublish_InfoID=c373e91b6df9346f8fef6b61920b9df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