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細胞學診斷(第2版)》

《疑難病細胞學診斷(第2版)》

由叢玉隆等編著的《疑難病細胞學診斷(第2版》第2版延續了第1版的編寫思路和風格,遵循“新穎、實用、全面、準確、創新”的宗旨,更新了第1版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本版總病例數達到189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疑難病細胞學診斷(第2版》總共分為“貧血、髓系腫瘤、淋系腫瘤、其他血細胞形態、體液細胞學”五部分,從最新的“現代細胞學"理念審視和評述這些病例的診斷。另外,本版對各附錄內容進行了更新、充實和修訂,以便於讀者學習和了解多種常用的細胞學診斷、檢測技術,以及新的“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WHO分類及其標準”。

編輯推薦

由叢玉隆等編著的《疑難病細胞學診斷(第2版》延續第1版的思路和風格以外,遵循“新穎、實用、全面、準確、創新”的宗旨,更新了第1版三分之二的病例,新增了一百餘個病例。從最新的“現代細胞學”理念重新審視和評述這些病例的診斷。本書總共分為“貧血、髓系腫瘤、淋系腫瘤、其他血細胞形態、體液細胞學”五部分。

作者簡介

李順義,男,1935年1月生。曾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主任,河北醫科大學實驗診斷教研室主任;主任檢驗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四屆常委,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血液學與體液學專業委員會顧問,中華檢驗醫學雜誌資深編委,河北省醫學會理事,河北省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六、七屆主任委員,河北醫藥雜誌編委,河北醫科大學學報編委。現任河北省醫學會檢驗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血液學與體液學學組顧問。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中國血細胞診斷學》《實用血液學圖譜》《疑難病細胞學診斷》,參編《現代血細胞學圖譜》、《血液學體液學檢驗與臨床釋疑》及《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等,獲河北省衛生廳科技成果一、二等獎4項。叢玉隆,我國著名的實驗診斷學家,文職將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全軍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軍總醫院保健專家組成員。1985年以來,先後擔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五屆、第六屆主委,第七屆前任主委,《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第五、六屆總編輯,中國醫師協會委員,檢驗醫師分會第一、二屆會長,全國醫學實驗室及體外標準委員會現任第三、四屆主委,中國認證認可委員會醫學分技術委員會第一、二屆主委。解放軍醫學科委會委員,檢驗醫學委員會第七、八屆主委,解放軍醫學計量委員會常委、標準物質委員會主委。
迄今以主要完成人身份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部(軍)科技(醫療)、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6項;省部(軍)科技(醫療)、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8項;教學成果獎3項;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總後勤部系統優秀教師、獲中華醫學“林宗楊”教育獎。發表各類學術文章260多篇。以第一主編撰寫專注23部,作為總主編組織編寫的大型系列叢書《檢驗與臨床》已出版25部分冊,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出版圖書。第一主編的《實用檢驗醫學》、《中國血細胞診斷學》、《疑難病細胞學診斷》、《實用實驗室管理學》等大型專業書籍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好評。盧興國,男,浙江寧波人。從事醫學檢驗,專職血液形態學診斷、血液病理學診斷和止血血栓學檢驗與研究37年。先後發表論文170餘篇(SCI雜誌發表6篇);組織並主講血液形態學學習班和研討班25期;出版主編著作10部,合編或參編(包括副主編)著作7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4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二等獎2項。現任浙江檢驗醫學雜誌常務編委,中國微循環學會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血液學體液學專業學組成員,中華醫學雜誌和中華檢驗雜誌專家,杭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等。

目錄

導讀一貧血
 病例1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CDA-I型)
 病例2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cDA-Ⅲ型)
 病例3B地中海貧血
 病例4巨幼細胞性貧血伴發溶血
 病例5繼發於淋巴瘤的溶血性貧血
 病例6間變性大細胞性淋巴瘤合併溶血危象
 病例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病例8骨髓移植後的純紅再障
 病例9急性造血功能停滯
 病例10急性造血功能停滯
 病例11神經性畏食症所致營養不良性造血衰竭
 病例12混合性營養性貧血
 病例13孕期營養性貧血
 病例14巨幼細胞貧血特殊包涵體
 病例15淋巴瘤化療後細胞巨幼變
 病例16雅克什貧血
 病例17炎症性貧血,強直性脊柱炎
 病例18全血細胞減少、發熱原因待查
導讀二髓系腫瘤
 病例19AML伴有t(8;21)(q22;q22),(AML1-ETO)多倍體
 病例20伴病態造血相關改變AML
 病例2l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
 病例22AA-PNH綜合徵轉變為AML.M2
 病例23過氧化物酶陰性的AML-M2
 病例24顆粒增多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病例25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AML-M2)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26伴嗜鹼性粒細胞增高的AML.M4Eo
 病例27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NUP98-HOXD13融合基因(+)
 病例28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STAT5h-RARa融合基因(+)
 病例29髓過氧化物酶、蘇丹黑B染色陰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病例30骨髓早期微小病變和復發(AML-M3)
 病例31急性粒單細胞白血病伴淋巴樣巨核細胞增多
 病例32急性紅白血病(AML-M6)
 病例33純紅系細胞白血病(FAB分型的AML-M6b)
 病例34急性全髓增殖症伴骨髓纖維化
 病例35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
 病例36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
 病例37粒細胞肉瘤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轉化的AML
 病例38粒細胞肉瘤/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病例39急性混合系列細胞白血病(髓淋雙系型)
 病例40急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
 病例4l淋巴細胞樣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病例42伴嗜鹼性粒細胞增多AML
 病例43伴肥大細胞增多AML
 病例44侵襲性肥大細胞增生症
 病例45肥大細胞白血病
 病例46低增生性AML伴骨髓纖維化
 病例47淋巴瘤1年後發生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病例48外周血白血病
 病例49雙重腫瘤(AML和骨髓轉移性癌)
 病例50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形態學改變預示加速期和急變期
 病例51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細胞變
 病例5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並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病例53血小板增多5年後演化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
 病例54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合併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55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並發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56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病例57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10年,原始細胞增高伴環形鐵粒幼細胞
 病例58幼粒細胞血象和骨髓印片殘留巨核細胞,特發性骨髓纖維化
 病例59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JMML)
 病例60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病例61MDs-MPN(aCML)
 病例62多系病態造血和環形鐵粒幼細胞的難治l生血細胞減少症(RcMD)
 病例63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
 病例64MDs-5q-綜合徵
 病例65以巨核細胞發育異常為主的5q-綜合徵
 病例66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不能分類型(MDs-u)
 病例67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骨髓衰竭
 病例68淋巴瘤繼發性MDS
 病例69MDS-RARS,巨脾、多發淋巴結腫大
導讀三淋系腫瘤
 病例70Ph+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伴嗜鹼顆粒增多、骨髓纖維化
 病例71ALL治療後形態學變異
 病例72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病例73顆粒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病例74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病例75伴幼淋巴細胞增多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PL)
 病例76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轉化Richter綜合徵
 病例77T幼淋巴細胞白血病(T-PLL)
 病例78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浸潤骨髓
 病例79毛細胞白血病變異型(HCL-V)
 病例80淋巴漿細胞淋巴瘤
 病例8l淋巴漿細胞淋巴瘤
 病例82脾性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血液、骨髓浸潤
 病例83脾性邊緣區淋巴瘤(sMzL)
 病例84單核樣B細胞淋巴瘤骨髓侵犯,淋巴瘤/白血病
 病例85淋巴瘤骨髓侵犯,繼發病態造血誤診為MDS
 病例86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細胞性
 病例87淋巴瘤細胞白血病
 病例88淋巴瘤白血病期
 病例89大B細胞淋巴瘤骨髓浸潤
 病例90彌散大B細胞淋巴瘤骨髓侵犯,淋巴瘤白血病,伴空泡增多
 病例91原發腹腔的Burkitt淋巴瘤
 病例92漿母細胞淋巴瘤骨髓侵犯,誤診為NK.T淋巴瘤
 病例93淋巴瘤化療後幼稚淋巴細胞增生
 病例94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95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96特殊形態的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97瘤細胞葡萄樣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98瘤細胞核呈花瓣樣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99瘤細胞吞噬血細胞現象的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100破碎細胞形態的漿細胞骨髓瘤
 病例101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成熟細胞型)
 病例102問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白血病期
 病例103NK/rr細胞淋巴瘤骨髓浸潤
 病例104NK/1r細胞淋巴瘤白血病(淋巴瘤Ⅳ期)
 病例105T-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
 病例106T-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幼稚型)
 病例107CD4+的yg-T變異型LGLL
 病例108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
導讀四其他血細胞形態
 病例109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病例110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病例lll惡性組織細胞病
 病例112成人戈謝病
 病例113尼曼-匹克病
 病例114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症
 病例115急性白血病細胞胞質中巨大包涵體
 病例116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巨大包涵體
 病例117骨髓瘤細胞針狀包涵體
 病例l18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巨噬細胞增生和噬血現象
 病例119噬血細胞綜合徵伴有紅細胞造血島
 病例120Cabot環的特殊形態
 病例12l骨髓壞死,急性白血病
 病例122骨髓壞死,胃低分化腺癌
 病例123神經母細胞瘤骨髓轉移
 病例124神經母細胞瘤骨髓轉移的凋亡細胞
 病例125骨髓轉移性腫瘤
 病例126骨髓轉移癌,印戒細胞
 病例127骨髓轉移性腫瘤繼發微血管溶血性貧血和骨髓纖維化
 病例128checlick-Higashi綜合徵的形態學變化
 病例129Checliak-Higashi綜合徵的白細胞特殊顆粒
 病例130Chediak-Higaslli綜合徵
 病例13lMayr-Hegglin異常
 病例132誤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眭紫癜的May-Hegglin異常
 病例133ITP治療13年,貧血、血小板減少加重
 病例134骨髓組織胞漿菌感染
 病例135骨髓組織胞漿菌感染
 病例136馬爾尼菲青黴菌感染
 病例137黑熱病
 病例138骨髓結核
導讀五體液細胞學
 病例147腦脊液檢出淋巴瘤細胞
 病例148腦脊液檢出新型隱球菌
 病例149腦囊蟲病腦脊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150胸腔積液檢出印戒細胞癌細胞
 病例151胸腔積液檢出癌細胞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152胸腔積液檢出癌細胞及膽固醇結晶
 病例153小兒胸腔積液檢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
 病例154胸腔積液檢出髓性白血病細胞
 病例155胸腔積液檢出白血病細胞
 病例156胸腔積液檢出幼紅、幼粒細胞
 病例157胸腔積液中檢出大量漿細胞
 病例158胸腔積液檢出T/NK淋巴瘤細胞
 病例159胸腔積液檢出卡氏肺孢子蟲
 病例160胸腔積液檢出狼瘡細胞
 病例16l胸腔積液檢出真菌
 病例162胸腔積液檢出朗罕細胞
 病例163腹水檢出癌細胞並見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164腹腔積液檢出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細胞
 病例165腹腔積液檢出Burkitt淋巴瘤細胞
 病例166腹腔積液檢出曲細胞樣淋巴細胞
 病例167腹腔積液檢出問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細胞
 病例168腹腔積液檢出淋巴瘤細胞
 病例169兒童腹(胸)腔積液檢出淋巴瘤細胞
 病例170腹腔積液檢出吞噬膽紅素結晶細胞
 病例171腹腔積液檢出噬菌細胞
 病例172腹膜透析液檢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173心包積液檢出白血病細胞
 病例174小兒心包積液檢出淋巴瘤細胞
 病例175心包積液檢出淋巴瘤細胞
 病例176心包積液檢出癌細胞
 病例177多漿膜腔積液檢出癌細胞
 病例178多漿膜腔積液檢出癌細胞
 病例179關節腔穿刺液檢出狼瘡細胞
 病例180痰液檢出未分化小細胞性癌細胞
 病例181痰液檢出真菌
 病例182痰液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病例183痰及肺泡灌洗液塗片檢出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病例184痰液和胃液查見含鐵血黃素細胞
 病例185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出含鐵血黃素細胞
 病例186肺泡灌洗液檢出癌細胞
 病例187肺泡灌洗液查見癌細胞
 病例188肺泡灌洗液查見卡氏肺孢子蟲
 病例189纖維支氣管刷片檢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
附錄1自動血細胞分析技術
附錄2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WHO新分類及其標準(2008)
附錄3血液形態學四片聯檢診斷模式
附錄4骨髓組織印片和切片細胞學檢查
附錄5細胞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技術
附錄6脫落細胞學檢查技術
附錄7白血病免疫學表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