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第6版)》

《生理學(第6版)》

《生理學(第6版)》內容包括:全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類系列教材之一。《生理學》第六版的修訂工作,繼續保留了第五版的框架結構,強調“為基層、社區和農村培養醫學人才”的基本定位,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適應當前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突出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應性。根據近年來收集到的對第五版《生理學》教材的意見和對新一版教材修訂的建議,第六版教材內容作了適當的更新與調整,例如第二章細胞的基本功能增添了新的知識點。第六章消化吸收的編寫體例作了較大的修改。第十二章生殖增加了性成熟和性行為等新的內容。適合於搞職高專學生使用。

推薦

《生理學(第6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生命的基本特徵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
三、生殖
四、適應性
第二節人體與環境
一、人體與外環境
二、內環境及其穩態
第三節人體功能的調節
一、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方式
二、人體功能調節的控制系統
第二章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一、單純擴散
二、易化擴散
三、主動轉運
四、出胞和入胞
第二節細胞的信號轉導功能
一、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二、離子通道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三、酶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第三節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
二、動作電位
第四節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神經一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二、骨骼肌的興奮一收縮耦聯
三、骨骼肌的收縮機制
四、骨骼肌的收縮效能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章血液
第一節血液的組成及理化性質
一、血液的組成
二、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節血細胞
一、紅細胞
二、白細胞
三、血小板
第三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四節血型與輸血
一、血型
二、輸血
第四章血液循環
第一節心臟的功能
一、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
二、心電圖
三、心臟的生理學特性
四、心臟的射血功能
第二節血管生理
一、主要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徵
二、血流動力學及其研究的內容
三、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四、微循環
五、組織液與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六、靜脈血壓和靜脈血流
第三節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四節器官循環
一、冠脈循環
二、肺循環
三、腦循環
第五章呼吸
第一節肺通氣
一、肺通氣的動力
二、肺通氣的阻力
三、肺通氣功能的評價
第二節呼吸氣體的交換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氣體交換的過程
三、影響氣體交換的因素
第三節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一、氧的運輸
二、二氧化碳的運輸
第四節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與呼吸節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性調節
三、特殊環境下的呼吸生理
第六章消化與吸收
第一節概述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三、消化器官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
四、胃腸激素
第二節消化
一、口腔內消化
二、胃內消化
三、小腸內消化
四、大腸內消化
第三節吸收
一、吸收部位及機制
二、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四節社會、心理因素對消化功能的影響
第七章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一節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謝的測定
三、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
四、基礎代謝
第二節體溫
一、人的正常體溫及生理變動
二、人體的產熱和散熱
三、體溫調節
四、溫度習服
第八章腎的排泄功能
第一節腎的結構和血液循環特點
一、腎的結構特點
二、腎血液循環的特點及調節
第二節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一、濾過膜及其通透性
二、有效濾過壓
三、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第三節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
一、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第四節尿的濃縮和稀釋作用
一、尿濃縮和稀釋的基本過程
二、腎髓質滲透壓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第五節尿生成的調節
一、體液調節
二、神經調節
三、腎內自身調節
第六節血漿清除率
一、血漿清除率的測定
二、血漿清除率測定的意義
第七節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二、排尿
第九章感覺器官的功能
第一節概述
一、感受器與感覺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節視覺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與視覺有關的幾種生理現象
……
第十章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十一章內分泌
第十二章生殖
參考文獻
索引

序言

自全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生理學》第5版於2003年出版以來,已經使用五年多的時間,該教材基本框架結構合理,內容的深度、廣度與培養目標和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比較適應,獲得全國各高等學校的較好評價。隨著生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不斷發展,部分內容已顯陳舊,發現的錯漏之處也需要修訂和增補。根據2008年9月全國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主編人會議精神,開展《生理學》第6版的修訂工作。
《生理學》第6版的修訂工作,繼續保留第5版的框架結構,強調“為基層、社區和農村培養醫學人才”的基本定位,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色;適應當前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突出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
根據近年來收集到的對第5版《生理學》教材的意見和對新一版教材修訂的建議,我們對第6版教材內容作了適當更新,部分章節結構作出適當的調整,例如第二章“細胞的基本功能”中增添了新的知識點。第六章“消化與吸收”的編寫體例作了較大的修改。第十二章“生殖”中增加了性成熟和性行為等新內容。
本教材第5版的插圖質量高,繪製精細,具有立體感。第6版教材保留了大部分第5版的插圖,僅對其中部分插圖進行了修訂和改動。個別圖片是作者新增或重新繪製的。
本教材的編者來自全國各地十多所高等醫學院校第一線的骨幹教師。編寫過程中得到各參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濟寧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劉文彥教授擔任本書的學術秘書,劉文彥教授還承擔第十章“神經系統的功能”第1~3節的編寫工作。第十章第4~5節由大同大學醫學院楊靖輝副教授編寫。《生理學》第5版主編劉玲愛教授對新一版教材的編寫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無私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限於我們水平和認識上的差距,在教材的整體設計、內容編寫、文字處理等方面的錯漏和不妥之處,由主編和編寫者負責。懇請讀者在使用過程中不吝批評指正,以便於今後修訂和改正。

文摘

氣體是在大氣和肺泡之間的壓力差推動下進、出肺。通常情況下,大氣壓是個常數,因此,氣體能否進、出肺主要取決於肺內壓的變化。而肺內壓的變化主要由肺的張縮引起。肺位於密閉的胸廓中,通過呼吸道與外界相通。肺本身無主動擴張和回縮的能力,其容積大小完全依賴於胸廓容積的改變而變化。胸廓擴大則肺容積增大,使肺內壓下降;胸廓縮小則肺容積減小,使肺內壓升高。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間肌等構成,是一彈性體,它的擴大與縮小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造成的。由此可見,大氣與肺泡氣之間的壓力差是肺通氣的直接動力,而呼吸運動則是肺通氣的原動力。
(一)呼吸運動
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與縮小,稱為呼吸運動。參與呼吸運動的肌肉,統稱為呼吸肌。凡是使胸廓擴大,產生吸氣運動的肌肉稱為吸氣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間外肌;凡是使胸廓縮小,產生呼氣運動的肌肉稱為呼氣肌,主要有肋間內肌和腹壁肌群。此外,還有一些肌肉如斜角肌胸鎖乳突肌等只是在用力呼吸時才參與呼吸運動,稱為呼吸輔助肌。
呼吸運動包括吸氣運動和呼氣運動。當胸廓擴大時,帶動肺擴張,使肺容積增大,肺內壓下降,當肺內壓低於大氣壓時,外界氣體進入肺泡,形成吸氣運動;反之,當胸廓縮小時,肺回縮使肺容積減小,導致肺內壓升高,當肺內壓超過大氣壓時,肺泡氣被排出,形成呼氣運動。
1.吸氣運動平靜呼吸時,吸氣運動的產生主要由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引起。膈肌位於胸、腹腔之間,構成胸腔底部,呈穹隆狀向上隆起。當膈肌收縮時,穹隆部下降,使胸腔上下徑增大;肋間外肌肌纖維起自上一肋骨的下緣,斜向前下方行走,止於下一肋骨的上緣,當其收縮時,肋骨前端和胸骨上舉,並使肋弓稍外展,胸腔前後徑和左右徑均增大。因此,膈肌和肋間外肌收縮共同使胸腔容積增大,產生吸氣。由於胸腔呈圓錐形,下部容積比上部容積大得多,因此,膈肌稍下降,就可使胸腔和肺的容積顯著增大。平靜吸氣時,膈肌一般下降1~2cm;深吸氣時,可下移7~10cm。據測定,平靜吸氣時,由於膈肌下降而增加的胸腔容積相當於肺通氣總量的4/5,所以膈肌的舒縮在肺通氣中起重要作用。
2.呼氣運動平靜呼吸時,呼氣運動的產生是由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所引起。膈肌舒張時,腹腔臟器回位,使膈肌穹隆上移,胸腔上下徑減小,同時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和胸骨下降,胸腔前後徑和左右徑均減小,形成呼氣。

3.呼吸的類型根據參與呼吸運動的呼吸肌主次、多少和用力程度不同,將呼吸運動分為不同的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