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間內肌

肋間內肌

肋間肌分肋間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s)和肋間內肌(Internal intercostals),前者肌纖維由後上至前下走向,後者肌纖維由前上至後下。肋間內肌使肋骨下降,下降以後胸腔體積就縮小

聯繫上下肋骨間的骨骼肌。共11對,在肋骨隙內,居深層,肌纖維斜行,方向與肋間外肌相反,從上一肋骨近胸骨處斜向下一肋骨近脊椎處。當收縮時,胸骨下降,肋骨向下斜並向內側鏇轉,使胸廓前後徑和左右徑縮短,產生呼氣效應。

概況

12對肋參與圍成胸廓,肋與肋之間的間隙為肋間隙。隙內有肋間肌、血管、神經和結締組織膜等結構。肋間隙的寬窄不一,上部肋間隙較寬,下部者較窄;肋間隙前部較寬,後部較窄,但可隨體位變化而改變。肋彎曲而有彈性,第5~8肋曲度大,易發生骨折。骨折斷端如向內移位,可刺破胸膜和肋間血管神經,甚至刺破肺而引起血胸、氣胸或肺不張。
1.肋間肌位於相鄰二肋之間。
肋間外肌:位於肋間隙淺層,從肋結節至肋骨前端接肋間外膜。後者向內側至胸骨側緣。肌纖維斜向前下。
肋間內肌:位於肋間外肌深面,肌纖維斜向前上。自胸骨側緣向後至肋角處接肋間內膜,後者向內側與脊柱相連。肋骨切除術時,應沿肋緣順肋間內、外肌纖維方向剝離骨膜,即沿肋下緣從前向後,沿肋上緣從後向前剝離。
肋間最內肌:位於肋間內肌深面,肌纖維方向與肋間內肌相同,二肌間有肋間血管神經通過。該肌薄弱不完整,僅存在於肋間隙中1/3部,而前、後部無此肌,故肋間血管神經亘接與其內面的胸內筋膜相貼,當胸膜感染時,可刺激神經引起肋間神經痛。
2.血管和神經肋間隙內有肋間後血管和肋間神經。第1、2肋間隙的動脈來自鎖骨下動脈的分支,第3~11肋間隙者來自肋間後動脈。助問活動脈起自胸主動脈,有同名靜脈和肋間神經伴行。三者並行於肋間隙內,在肋角內側血管神經無一定的排列順序。在肋角附近,肋間血管神經均發一較小的下支沿了位肋骨上緣向前,本乾又稱上支,循肋溝前行。在肋角前方三者排列順序自上面下為靜脈、動脈、神經。肋間後動脈的上、下支於肋間隙前部與胸廓內動脈的肋間前支吻合,下三對肋間後動脈不分上、下支。肋間後靜脈前端與胸廓內靜脈交通,後端注入奇靜脈、半奇靜脈或副半奇靜脈。
肋間神經:共11對,在相應肋向隙內沿肋溝前行,至腋前線附近發出外側皮支。第2肋間神經外側皮支較粗大,稱肋間臂神經,橫經腋窩,分布於腋窩和臂內側皮膚,乳腺癌根治術應注意保護。肋間神經本平繼續前行,上6對至胸骨側緣、下5對和肋下神經經肋弓前面至白線附近淺出,易名為前皮支。手術時應注意保護跨越肋弓的肋間神經,以免損傷導致腹前外側肌癱瘓和皮膚感覺障礙。根據肋間血管神經行經肋間隙的部位,胸膜腔穿刺宜在肋角外側進針,稍靠但不宜緊靠肋骨上緣;在肋間隙前部進針,應在肋間隙中部穿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