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是2006年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愛滋病防控中的生命倫理難題及公共政策研究——以雲南調查研究為例”的最終成果。

基本信息

簡介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包括序言、研究報告和諮詢報告三個組成部分。是“昆明理工大學生命倫理學創新團隊”繼《護衛生命的尊嚴——現代生物技術中的倫理問題研究》(200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之後推出的又一學術專著。該書稿從防控愛滋病的實踐環節——宣傳教育、行為干預、檢測監測、治療救助、道德環境建設中梳理出我國防艾戰線仍然存在的主要難題,如:公眾對愛滋病治療效果及預後改善缺乏知曉;雲南和全國都面臨愛滋病經性傳播加速擴散的高風險;禁毒與防艾之間的合作障礙並未完全消除;對迅速發展的商業性性交易缺乏治理良策;愛滋病檢測人數少成為突破現有成效的“瓶頸”;就全國情況來看,對愛滋病的社會歧視還比較嚴重;部分愛滋病患者的救治權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現行愛滋病救助政策範圍窄、標準低等等。本書稿運用以生命倫理學為主,法學、社會學為輔的學科理論和方法,分別對這些難題進行專項研究,結合國外先進經驗和我國國情,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在專項研究之後,還提煉出兩個基本認識,其一,公共健康與人權保護之間的矛盾構成愛滋病防控中的價值論焦點;其二,貧困、城鄉差距、某些民族習俗在愛滋病問題的形成過程中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愛滋病的社會預防應擴及到更為廣泛的社會改革與發展層面。當前,在中國,愛滋病問題並不新鮮,但卻依然沉重。愛滋病是在1985年傳人中國的。在過去的25年中,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走向富強的步伐,愛滋病在這片廣袤的熱土上經歷了從境外傳人(1985年)、擴散(1989年始)、快速增長(1995年始),直至2007年傳播有所減慢的大致歷程。這一歷程生動地反映出一個快速走向現代化的大國,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時所表現出的彷徨、挫折,最終在披荊斬棘中前行,以顯著成績贏得世界尊重的歷史軌跡。

基本資料

作者:韓躍紅等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8494

出版時間:2011-06-01

版次:1

頁數:375

目錄

序言
第一章愛滋病及其防控概述
第二章愛滋病宣傳教育中的生命倫理難題及政策建議
第三章愛滋病行為干預中的生命倫理難題及政策建議
第四章愛滋病檢測中的生命倫理難題及政策建議
第五章愛滋病治療、救助中的生命倫理難題及政策建議
第六章防控愛滋病的道德環境
第七章愛滋病防控中的價值論焦點
第八章愛滋病問題形成的社會因素及社會預防
後記

書摘

構建良好的防控愛滋病道德環境
(一)最佳化防艾道德環境之理念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必然有其所遵從的先進的價值理念,先進的價值理念是先進的社會道德規範形成的基礎,並影響著其道德環境內所有道德主體的道德意識、道德評價和道德行為等。反之,一個惡劣的道德環境之價值理念必然是落後的、混亂的,該道德環境所產生的道德壓力也是負面的和不統一的,不能把道德主體的道德行為有效地引導到促進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上來。因此,要構建良好的防治愛滋病的道德環境,首先必須建立進步的即代表先進道德發展方向的價值理念。在本章中,針對我國當前防艾道德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強調“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公正”和“寬容”四個價值理念對於構建良好的防控愛滋病道德環境的基礎作用和價值指導意義。
1,以人為本:防控愛滋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人為本,是在對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理性思考基礎上而得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歷史上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就有“民為邦本”的思想。我國“民本”思想萌芽於殷周,形成於春秋戰國,發展於漢唐,成熟於明清,傳承幾千年,可謂源遠流長。“民本”思想的內容豐富,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天”與“人”的關係,“重人事,輕神道”;二是“民”與“國”的關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三是“民”與“君”的關係,“民重君輕,民主君客”。這些方面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重視民眾的作用,維護民眾的利益。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相統一的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它科學地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為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奠定了基礎。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書籍(四)

預防醫學是各大醫學院校所有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一個主要分支,是在“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指導下,研究外界環境因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是由環境與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和醫學統計學三大部分共同構成的一門完整的課程體系。
《中國人生理常數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公共衛生》
《干預模式的建立及過程評估》
《現代衛生化學》
《克山病診斷》
《消毒劑殺滅分枝桿菌實驗評價要求》
《實用醫學統計學》
《社會轉型期城市醫療救助的理論和經驗》
《科學健康觀與健康型社會》
《冬季性易發傳染病防治》
《中國社區衛生服務》
《食品營養與健康》
《百姓食品安全與營養指南》
《危險與拯救》
《特殊營養學》
《職業病危害的預防與控制》
《南京衛生改革與發展報告》
《衛生殺蟲技術》
《公共營養》
《B型肝炎自然療法》
《營養其實很簡單》
《飲水安全百問百答》
《碘缺乏病病區劃分》
《性傳播疾病防治》
《套用功能性食物延緩衰老》
《職業健康與安全》
《傳染病信息學:公共衛生症候群檢測與生物防禦》
《醫院感染防控指南》
《被忽視的熱帶病:全球影響與防治對策》
《性病防治培訓手冊》
《實驗室生物安全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職業健康安全與規範》
《暴力流行病學》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公安民警預防控制愛滋病教程》
《預防醫學導論》
《社區衛生與保潔》
《實用消毒技術》
《剷除煙害好處多》
《飲食營養與衛生安全》
《河南省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傳染病併發症鑑別診斷與治療》
《人體營養與保健學》
《校外青少年預防愛滋病同伴教育指導手冊》
《預防醫學實驗方法與技能》
《珠三角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機制研究》
《社會性別與服務對象滿意》
《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技術路線圖》
《預防醫學綜合實驗教程》
《感染病臨床處方手冊》
《衛生經濟倫理研究》
《流行病學與計算機套用》
《走進衛生日》
《季銨鹽類消毒劑衛生標準》
《預防醫學實驗指導》
《愛滋病防治工作經驗及工作方法與技巧》
《亞健康》
《全球健康管理——挑戰、應對和創新》
《預防醫學基礎》
《中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評估》
《甲型H1N1流感防控100問》
《甲型H1N1流感個人防護手冊》
《公共衛生學概論》
《衛生學實驗教程》
《衛生統計學:管理類專業》
《愛滋病證人》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
《衛生公共關係學》
《甲型H1N1流感影像學》
《乙型病毒性肝炎》
《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公共場所衛生與傳染病預防》
《血吸蟲病實用防治技術》
《現代流行病學詞典》
《中國區域衛生規劃實施效果評估》
《公共衛生案例教程》
《認識病毒防治疾病》
《鼠疫彙編》
《耐藥結核病防治手冊》
《B肝、肝硬化防治新策略》
《傳染病預防手冊》
《衛生服務管理——理論與實踐》
《人與動物共患病防治知識》
《亞健康必讀》
《有機溶劑職業危害知識問答》
《愛滋病綜合防控實踐探索》
《公共場所、化妝品、飲用水衛生監督》
《禽流感與人禽流感》
《傷寒、副傷寒防治手冊》
《因病相連:衛生治理與全球政治》
《食品營養與安全》
《疫苗可預防疾病監測手冊》
《愛滋病性病實驗室診斷手冊》
《實用傳染病學》
《親歷農村衛生六十年》
《中國傳統營養學》
《職業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診斷》
《職業性急性光氣中毒的診斷》
《職業性爆震聾的診斷》
《食品藥品安全與監管政策研究報告》
《衛生服務管理培訓指導手冊》
《新農村衛生健康手冊》
《衛生監督理論與實踐》
《生命倫理學維度:愛滋病防控難題與對策》
《神經流行病學》
《最新甲型H1N1流感防控必讀》
《消毒方法與套用》
《食品營養學》
《布魯氏菌病防治知識》
《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鑑》
《健康評估學習指導》
《健康體檢和常見疾病的檢驗結果解讀》
《緊急應變》
《血吸蟲病傳播的水文影響機制與風險評價方法》
《清末京津公共衛生機制演進研究》
《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
《傳染病科手冊》
《人體戰爭:構築堅不可催的防病抗病免疫系統》
《開發中國家改善公共衛生指南》
《布魯氏菌病》
《健康體檢》
《甲型H1N1流感中醫防治問答》
《人獸線蟲學》
《農村衛生事業理論與實踐》
《軍隊食品安全指南》
《農藥中毒救治新方法:有機磷農藥中毒理論與臨床》
《身邊的健康殺手——人獸共患病》
《中國貧困縣食物安全與脆弱性分析》
《有害生物防制手冊》
《湖北省第四次衛生服務調查報告》
《醫師人文與藝》
《皮膚、眼與骨毒理學》
《食品安全實驗——檢測技術與方法》
《流行性感冒》
《環境衛生與職業衛生學實習指導》
《全球健康國際衛生攻略》
《禁毒與預防愛滋病生命教育讀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