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寫於1879年,它通過海爾茂與娜拉夫妻之間的矛盾衝突,描寫了女主人公娜拉從信賴丈夫到與丈夫決裂,最後終於脫離“玩偶”家庭的自我覺醒的過程,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熱情歌頌了婦女的解放。作品從家庭夫婦之間的矛盾衝突來揭示社會矛盾,對娜拉和海爾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作品之中。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玩偶之家》是19世紀挪威最偉大的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會問題劇及社會心理劇。作於1879年。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家庭,美麗活潑,天真熱情。她熱烈而真誠地愛著自己的丈夫海爾茂。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舉債,又熬夜抄寫檔案,掙錢、省錢,偷偷還債。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為丈夫而死。但她的丈夫(過去的銀行職員,現在的銀行經理),卻是個虛偽自私的資產階級市儈,他平時管她叫“小鳥兒”、“小松鼠兒”,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舉債,危及自己的社會名聲和地位時,便一反常態,大罵她是“犯罪女人”,還揚言要剝奪他教育子女的權利,要對她進行法律、宗教制裁。後來,當債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據時,他又轉變態度,表示要永遠愛她和保護她。

經此轉折,娜拉終於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處境,發現自己不過是丈夫的“玩偶”,於是對保護這家庭關係的資產階級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嚴重懷疑和激烈批判,並毅然離開了這個“玩偶之家”。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對社會的背叛和棄家出走,被譽為婦女解放的“獨立宣言”。然而,在素把婦女當作玩偶的社會裡,娜拉真能求得獨立解放嗎?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處?

作者簡介

《玩偶之家》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會問題劇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一生共寫劇本26部。《覬覦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劇作,大多以歷史題材表現愛國主義思想,浪漫色彩濃郁;中期創作就有意識地揭示當時的各種社會問題,有《培爾•金特》、《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國民公敵》等劇作。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通過娜拉形象的塑造,提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倫理和婦女地位等社會問題,對現實的批判深刻有力。晚期的《野鴨》、《羅斯莫莊》、《海上夫人》、《咱們死人再生時》等劇作轉向心理描寫和精神分析,象徵主義色彩濃厚。其劇作以鮮明的主題、生動的情節、嚴謹的結構、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對世界近現代戲劇的發展有廣泛、深刻的影響。 

人物評價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對社會的背叛和棄家出走,被譽為婦女解放的“獨立宣言”。然而,在素把婦女當作玩偶的社會裡,娜拉真能求得獨立解放嗎?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處?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後怎樣?》一文中說:“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其實也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這確實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
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個未經世故開鑿的青年婦女,一貫被人喚作“小鳥兒”、“小松鼠兒”,實際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堅強,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負重,甚至準備犧牲自己的名譽。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經瞞著他向人借了一筆債;同時想給垂危的父親省卻煩惱,又冒名簽了一個字。就是由於這件合情合理的行為,資產階級的“不講理的法律”卻逼得她走投無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後,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濟、承擔危局的時刻,她卻發現自己為之作出犧牲的丈夫竟是一個虛偽而卑劣的市儈。她終於覺醒過來,認識到自己婚前不過是父親的玩偶,婚後不過是丈夫的玩偶,從來就沒有獨立的人格。於是,她毅然決然拋棄丈夫和孩子,從囚籠似的家庭出走了。

易卜生出生於一個以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國家,周圍瀰漫著小資產階級社會所固有的以妥協、投機為能事的市儈氣息。對這一類庸俗、虛偽的政治和政治家,他是深惡痛絕的,甚至如他自己所說,不惜與之“處於公開的戰爭狀態”。但是,這裡也相應地產生了挪威小資產者易卜生的悲觀主義。弗朗茨•梅林在一篇關於這位劇作家的評論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樣偉大,他畢竟是個資產階級詩人;他既是悲觀主義者,並且必然是悲觀主義者,他對於本階級的沒落便看不見、也不能看見任何解救辦法。”這位劇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頌“人的精神的反叛”,把具有這種反叛精神的主人公當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他限於環境和階階,看不見革命的政治和政治家,更不信仰他根本無從接觸的社會主義革命,因此也就不能在堅實的歷史基礎和生活基礎上為他的主人公開闢真正的出路。

作品背景

易卜生的整個創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紀後半葉。在他的筆下,歐洲資產階級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亞莫里哀筆下顯得更腐爛、更醜惡,也更令人憎恨,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筆鋒飽含著憤激的熱情,戳穿了資產階級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關係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和荒謬。《玩偶之家》就是對於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婚姻關係、對於資產階級的男權中心思想的一篇義正辭嚴的控訴書。

作品主題

劇本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結構嚴密、情節集中,矛盾的發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條不紊。作者把劇情安排在聖誕節前後三天之內,藉以突出節日的歡樂氣氛和家庭悲劇之間的對比;以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因被海爾茂辭退,便利用借據來要挾娜拉為他保住職位為主線,引出人物之間各種矛盾的交錯展開,讓女主人公在短短三天中,經歷了一場激烈而複雜的內心鬥爭:從平靜到混亂,從幻想到破裂,最後完成自我覺醒,從而取得了極為強烈的戲劇效果。

作品思想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精彩片段
它通過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為決裂的過程,探討了資產階級的婚姻問題,暴露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而向資產階級社會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戰,激勵人們尤其是婦女為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為爭取自由平等而鬥爭。娜拉與丈夫已結婚八年,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然而在家庭中仍然是玩偶的地位,起初她並不自知,易卜生在此著重描寫了她的覺醒和“精神反叛”,她終於逐漸認識到自己可悲的社會地位:結婚前屬於父親的,結婚後屬於丈夫的,“像要飯的叫化子,要一口吃一口”;她再也不願意處於奴隸的地位,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而勇敢地出走了,她要到社會中去弄清楚“究竟是社會正確還是我正確”。可以這么說,娜拉從幼稚的和諧到複雜的矛盾,從耽於幻想到幻想破滅,從安於玩偶之家到堅決出走的過程是婦女覺醒的苦難的歷程,當然出走了的娜拉走向何方,她未來的生活道路在哪裡,連易卜生也無法回答,但易卜生對婦女解放的心理過程的刻畫其意義已十分重大。

作品從家庭夫婦之間的矛盾衝突來揭示社會矛盾,對娜拉和海爾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作品之中。

作品評價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
娜拉身上更為可貴的品質,就是倔強,不肯向惡勢力屈服。從外表看,人們以為她是個無憂無慮的人,其實這是誤會。她對林丹太太說:“你們都以為在這煩惱世界裡,我沒經過什麼煩惱事?”實際不是這樣,她也有“煩惱事”,如家庭經濟困難,要借錢為丈夫治病,借了錢要想盡辦法還債等等,但她從不垂頭喪氣。還是很積極、樂觀。債主柯洛克斯太利用她的借據上的假簽字,對她進行威脅、恐嚇,她沒有絲毫軟弱的表現。為了救丈夫的命去借債,債主威逼她,她仍然不把事情告訴丈夫,自己堅定地準備承擔一切責任,為了保全丈夫的名譽,甚至決定自殺,所有這些都是娜拉倔強性格的表現。娜拉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終同海爾茂決裂,脫離“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礎。如果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即使認識了丈夫的惡劣品質,要採取與丈夫斷絕關係的行動,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娜拉毅然決然地同海爾茂決裂,更主要的是有她的思想基礎。現實生活教育了她,使她不僅認清了海爾茂的醜惡靈魂,而且也認識了現實社會的不合理。娜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道德、宗教、法律等問題的看法,跟一般資產階級庸人如海爾茂之流的見解是不相同的。“醒悟”後的娜拉,對資本主義社會持敵視態度。當海爾茂說她“你不了解咱們的社會”時,她激昂地回答說:“究竟是社會正確還是我正確!”“我知道大多數人贊成你的話,並且書本里也這么說。可是從今以後我不能相信大多數人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里的話。”對於麻痹人民的精神鴉片———宗教,娜拉更不會把它放在眼裡,她宣稱:“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麼。”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惡痛絕。“國家的法律跟我心裡想的不一樣..我不信世界上有這種不講理的法律。”娜拉的言語顯示了她是一個具有民主思想傾向的婦女。她同海爾茂決裂的行動是她用民主思想進行反抗的必然結果,儘管娜拉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作者通過塑造娜拉這一鮮明的婦女形象,表達了中小資產階級婦女要求自由獨立,維護人格尊嚴等思想願望,並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表現了某種程度的懷疑、否定和批判。 

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娜拉要真正解放自己,當然不能一走了之。婦女解放的著急當然不在於僅僅擺脫或打倒海爾茂之流及其男權中心的婚姻關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一語中的地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因為“男子在婚姻上的統治是他的經濟統治的簡單的後果,它將自然地隨著後者的消失而消失。”娜拉在覺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爾茂,正由於海爾茂首先在經濟上統治了她。

因此,娜拉要掙脫海爾茂的控制,決不能單憑一點反叛精神,而必須首先在經濟爭取獨立的人格。她所代表的資產階級婦女的解放,必須以社會經濟關係的徹底變革為前提。她所夢想的“奇蹟中的奇蹟”,即她和海爾茂都“改變到咱們在一起兒過日子真正象夫妻”,也只有在通過改造社會環境而改造人的社會主義社會才有可能。在世界文學史上,易卜生曾經被稱為“一個偉大的問號”。這個“問號”至今仍然發人深省,促使人們思考: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基礎被摧毀之後,還應當怎樣進一步消除和肅清易卜生在《玩偶之家》等劇中所痛斥的資產階級的傳統道德、市儈意識及其流毒。在這個意義上,易卜生的戲劇對於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無產階級,正是一宗寶貴的精神財富。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關婦女問題的傑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藝術成就的作品。劇本描寫女主人公娜拉為了替丈夫治病,偽造父親的簽名向人借錢。8年後,剛當上銀行經理的丈夫海爾茂決定解僱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正是當年的債主,債主寫信給海爾茂發出威脅。海爾茂知道後,深怕此事影響其前程和名譽,怒斥娜拉是“撒謊的下賤女人”,壞了他“一生的幸福”。當債主在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柯洛克斯泰的舊情人)的感化下主動退回借據後,海爾茂又對妻子裝出一副笑臉,稱她是自己的“小鳥兒”、“小寶貝”,宣稱自己已經“寬恕”了妻子。但娜拉已看透了海爾茂的極端自私和虛偽,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他的玩偶,不再信任他,果斷勇敢地離開了這個“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

易卜生通過娜拉覺醒、出走的故事,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法律、宗教、道德、愛情、婚姻等的虛偽和不合理,提出了婦女從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的問題。娜拉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女子,為了不讓病中的父親和丈夫擔心,偽造父親的簽名借錢為丈夫治病,多年以來默默地忍受困苦,以丈夫的愛好為愛好,以丈夫的歡樂為歡樂,自以為丈夫是愛她的,自以為是幸福的,滿足於當丈夫的“小寶貝”。當債主發出威脅的時候,娜拉等待發生“奇蹟”:她的丈夫會勇敢地挺起寬闊的胸膛保護自己。但是奇蹟沒有發生,娜拉徹底失望了。海爾茂在家中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在社會上是資產階級道德、法律和宗教的維護者。從表面上看,海爾茂是個“正人君人”、“模範丈夫”,似乎很愛妻子,實際上他只是把娜拉當作一件裝飾品,一件私有財產,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譽地位。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海爾茂為了表白自己對妻子的“愛”,甚至聲稱希望發生一場巨大的災難以使他有機會顯示出“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劇作揭露了資產階級婚姻的虛偽性,肯定了娜拉的出走,具有進步的社會意義。事實上,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娜拉在出走之後,完全能夠像林丹太太那樣靠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但怎樣才能使婦女獲得真正的解放,易卜生並不清楚。他在劇中只是提出了問題,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道路。而當他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如《海上夫人》),他的方案卻是錯誤而不切實際的。

《玩偶之家》話劇近年演出情況

中國國家話劇院
2006年9月 導演:劉曉江 主演:李建義 阿格尼特·荷蘭德(挪威)

李建義、荷蘭德
李建義、荷蘭德

上海戲劇學院
2008年12月導演:卓弈成 主演:王學明、李晨濤

福建人民藝術劇院
2010年11月導演:黃家斌 主演:于海闊、周楊
越南青少年歌舞劇團
2010年12月導演:黎雄 主演:陳梅卿等

玩偶之家》探討的問題

《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會問題劇”,易卜生在劇中主要提出、探討了以下問題:
首先,在資產階級家庭中,婦女處於什麼地位。從該劇中娜拉和海爾茂的關係能夠看出,海爾茂所代表的男權高居於女性之上。雖然海爾茂口口聲聲稱娜拉為“我的小鳥”、“小寶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並一再聲稱愛娜拉,但實際上他從未以平等的身份對待過妻子。女人在海爾茂所代表的男性權威面前不過是服從者。在經濟上,她們沒有獨立權,在生活中,她們也沒有取得與丈夫平等的地位。因此,女性並沒有獲得與男子平等的關係。那么,這種不平等用什麼包裹起來,從而使婦女誤以為進入了平等的時代,獲得了婦女在家庭中應有的地位呢?這恐怕是易卜生在表面問題之後隱藏著的更深層的問題。
其次,對資產階級社會擁有特權的男性自私、虛偽的本質的揭露。作家在此主要通過資本主義社會成功男性海爾茂的形象來揭露其本質的。娜拉偽造保人簽字暴露之前,海爾茂對她海誓山盟,可是,一當娜拉為了他而觸犯律法的行為給他帶來麻煩後,他立即便露出了他的本來面目。在開除柯洛克斯泰一事上,海爾茂的自私也得到充分的暴露。他解僱柯洛克斯泰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方與他是大學同學,對他的情況過於熟悉,影響他在其他人面前的威嚴,更重要的是,柯在業務上高出他,對他是個非常大的威脅。
第三,婦女的出路問題。1885年,易卜生曾作過一次演講,表示要為改造社會關係而努力,這社會關係包括婦女問題,即婦女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問題。娜拉在偽造保人簽字一事被丈夫知道後,終於認清了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在家庭中的地位,決計離家出走。她說,自己除了對丈夫和孩子負有責任外,還有別的同樣神聖的責任,就是“我對我自己的責任”。這番話可以看成是婦女獨立的宣言書。在這裡,易卜生認為,婦女問題的解決,首先是婦女必須認清自己在家庭、男女關係中的地位,然後必須為自己爭取作為人的權利而鬥爭。在娜拉身上,寄託了易卜生的希望,表達了易卜生對婦女出路的思考。
娜拉體現了當時女性擺脫家庭束縛,追求自由的思想,體現了女性主義運動的思易卜生曾對一個給他寫傳記的作者路德維希·帕薩爾格說:“我所創作的一切,即使不是我親自體驗的,也是與我經歷過的一切極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他的《玩偶之家》不是隨意虛構的,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易卜生有個名叫芳拉·基勒的朋友。她愛好文學,重感情,初期婚姻生活十分美滿。她丈夫基勒得了肺結核,醫生勸蘿拉讓她丈夫去南部歐洲療養,否則病情不但會加重,且有性命危險。娜拉瞞了丈夫向友人借了一筆錢,為了推遲債期又偽造了保人簽字,丈夫病治好後,知道真相,大發雷霆,譴責蘿拉的所作所為敗壞了他的名譽,毀了他的前途。蘿拉一片深情卻得到如此報應,她受不了這無情的打擊,精神失常。基勒同了婚,一度被親友們羨慕的家庭就此完結,易卜生根據蘿拉這個原型,用深刻尖銳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藝術技巧塑造了娜拉這個形象。她不僅僅是個有血有肉的現實社會中的人,而且是升華了的藝術形象。她善良卻堅強,不甘心從屬於他人,要做一個同男子平等的人。她認清了丈夫真面目後並沒有發瘋,而是衝出牢籠去尋求自由。
《玩偶之家》戳穿了資產階級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和家庭關係上的假象,揭露了在“幸福”、“美滿”等表面現象掩蓋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本質,並提出了婦女解放這樣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它是一篇抨擊資產階級男權中心思想的控訴書,是一篇婦女解放的宣言書。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揭露和批判了社會上的醜惡現實,把改造醜惡現實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少數人身上。娜拉出走就是反叛。他在作品中提出了問題,但是沒有指出正確的鬥爭道路。從他所處的階級地位和生活的社會環境來看,他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答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因為,“男子在婚姻上的統治是他的經濟統治的簡單的後果,它將自然地隨著後者的消失而消失。”魯迅也曾指出:“在家應該先獲得男女平均的分配。”娜拉要真正取得獨立光憑一點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經濟上取得獨立,才能爭取獨立的人格。不管怎么說,易卜生不愧為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戲劇大師。恩格斯給保·恩斯特的信里說:“易卜生的戲劇不管有怎樣的缺點,卻反映了一個即使是中小資產階級的但比起德國的來卻有天淵之別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還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創的和獨立的精神,即使在外國人看來往往有些奇怪。”

人物表

托伐·海爾茂。
娜拉──他的妻。
阮克醫生。
林丹太太。
尼爾·柯洛克斯泰。
海爾茂夫婦的三個孩子。
安娜──孩子們的保姆。
愛倫──女傭人。
腳夫。
事情發生在克立斯替阿尼遏①海爾茂家裡。
①克立斯阿尼遏是挪威首都的舊名,現在叫奧斯陸。

人物形象

娜拉
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現為無憂無慮、單純任性。從劇作開始她瞞著丈夫偷吃杏仁餅乾的細節中,就體現出她十足的孩子氣。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娜拉的形象不斷發生變化,最後在觀眾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堅定、意志堅強、吃苦耐勞的女性。在借債為丈夫治病,偽造保人簽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償還債務,在債權人的要挾和丈夫的管制夾縫中周鏇的過程中,她表現得鎮定、有主見,在還債過程中,她能夠吃苦受罪,這些顯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從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個善良、誠懇的女性。她偽造保人簽字是為了拯救丈夫的性命,對處於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盡全力給予幫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關係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標準,而這個標準又與無情的律法產生衝突,“父親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許女兒給他省去煩惱。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許老婆想辦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這樣不講理的法律。”而這種法律卻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維護的,是他所在的社會階層得以安定、平穩存在的保障。
在愛情觀念上,娜拉愛情的最高理想就是為所愛的人甘願捨棄一切,甚至生命。她主觀地把她與海爾茂的相愛想像成這種理想的實現。她對丈夫已無條件、無保留的付出實踐著愛情的理想。因此,當考慮到偽造保人簽字一事將要威脅到丈夫的前程時,她寧願自己承擔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殺。
正是因為娜拉的性格及觀念、理想與丈夫及其時代產生很大的差異,所以她才能有毅然離家出走的行為。離家出走顯示出娜拉堅決擺脫玩偶之家的決心。此前她瞞著丈夫借債治病的行為就是不自覺行使自主權利的表現,對男權法則已構成了侵犯;如今,她勇敢地在身後關閉玩偶之家的大門,是思想上自覺向男性權威的宣戰。她要以自己在社會上尋找到位置證明女性應有的權利,更證明女性具有行使權利的能力。
關於娜拉走後的命運怎樣的問題,一直是評論家和讀者們非常關心、時常探討的問題。其實,易卜生創作此劇的目的,不是要像社會學家那樣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而是要震撼人們的心靈,啟迪人們思考。
海爾茂
他是作為男權社會的典型人物出現的。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無可挑剔的人。他既不酗酒,也不賭博,更無尋花問柳的惡習,在家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在外是個奉公守法的公民、一個頗為“敬業”的職員。然而,撇開起形式上易於迷惑他人的舉動,他的自私、卑劣的品行無論在重大考驗面前還是面對生活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人都毫無遺漏地暴露出來。林丹太太多次來到他家,他便露出不耐煩的神色;與他們一家過從甚密的阮克醫生病入膏肓,並未引起他絲毫憐憫,他卻以儘快打發掉他以便與妻子獨享溫情為滿足;對妻子的態度前後不一致。生活安定時,他說:“我常常盼望有樁危險事情威脅你,好讓我拼著命,犧牲一切去救你”,但一旦妻子的所作所為對他的名譽、地位、利益構成威脅時,他便翻臉無情,根本不顧及妻子的行為完全是為了他。他的虛偽、自私、卑劣的市儈面目暴露無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