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學》

《物候學》

《物候學》(竺可楨、宛敏渭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此書為科普讀物,已經6次出版,發行20多萬冊,新版本為“中國科普佳作精選”系列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本書通俗易懂,是中國少有的由科學家親自寫的科普讀物。本書對北京的物候記載尤為詳細。目錄:總序;一,什麼是物候學;二;中國古代的物候知識;三,世界各國物候學的發展;四,物候學的定律;五,預告農時的方法;六,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動力;六,中國發展物候學的展望。

定義

《物候學》《物候學》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農作物)、動物和環境條件(氣候、水文、土壤條件)的周期變化之間相互關 系的科學。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農作物)、動物和環境條件(氣候、水文、土壤條件)的周期變化之間相互關
《物候學》系的科學物候的東西差異,主要由於氣候的大陸性強弱不同。

唐代錢起的詩《贈闕下裴舍人》:“二月黃鶯飛上林”。黃鶯是候鳥,農曆四月才能到黃河中下游。唐代二月的長安不會有黃鶯。這個錯誤產生的原因在於《禮記·月令》“仲春倉庚鳴”的注中誤以倉庚作黃鶯,錢起因之而誤。

從這個例子要注意的是,從詩詞中用關鍵字的方式來搜尋史料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這種可能錯誤的情況。因為詩文往往用典故,而這些典故可能是由來已久的錯誤。若單是望文生義,則最容易出這樣的錯誤。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愛國教育家,當代聞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代物候學的每一個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他始終從科學的視角,關注著中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先覺先行者。

竺可楨竺可楨

竺可楨,又名紹榮,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上虞。竺可楨1910年公費留美,入伊利斯諾大學農學院學習。1913年夏畢業後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地理系專攻氣象,1918年以題為《遠東颱風的新分類》(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EAST)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7年任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建國前他先後執教於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1933年4月,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發出成立中國地理學會的倡議,學會於翌年成立。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直至1949年,為了婉拒蔣介石赴台灣的邀請,而辭去了浙大的所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他擔任中國科學院第一任副院長,同時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並於1962年光榮地參加中國共產黨。

30部必讀的科普經典

那些具有極高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科普經典,濃縮了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歷程,涉及了當今科學的基本問題和最新進展,凝聚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智力成果,回答了我們普遍關注的科學命題,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