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

本書是繼費正清《美國與中國》之後的又一部美國學者研究中國的重要學術著作。作者對中國的深度觀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美國中國學研究的水平。它從中國社會變革、政府管理體系、經濟發展,以及中國社會目前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進行了分析,這部在國際上影響極大的著作一直為美國各大學廣泛使用,是美國大學講授中國問題和美國人研究及了解中國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這部在國際上影響極大的著作是作者30多年來研究中國成果的結晶。它主要從四個方面對中國社會變革、政府管理體系、經濟發展,以及中國社會目前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本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李侃如博士所代表的第三代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看法(第一代以費正清為代表,第二代以鮑大可[A.DoakBarnett]為代表。第一、二代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大都已經謝世)。目前這一代人活躍在美國中國問題研究領域,他們的研究方法較為科學,中文較好,他們的看法對美國的對華政策有相當影響。了解他們對中國看法,有助於我們了解美國的對華政策,並會為我們對美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李侃如李侃如

李侃如(KennethLieberthal),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和商學院教授、威廉斯•戴維斯研究所中國項目主任,曾任柯林頓政府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亞洲事務的資深主任,參與並負責美國政府對華政策制定。李侃如博士長期從事中美關係和中國問題研究,對華態度友好,為中美關係的長期穩定做出過很大貢獻。他曾70多次來華訪問,多次受到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書籍目錄

李侃如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討論李侃如與中國政府官員會面討論

第一編遺產
第一章中華帝國的遺產
第二章民國時期
第二編1949年以後的政治與政策
第三章 毛澤東體系:理論與治理
第四章毛澤東時期
第五章改革時期
第三編政治制度
第六章政權組織及其影響:從外部的觀察
第七章政權組織及其影響:從內部觀察
第四編當前的挑戰
第八章經濟發展
第九章環境
第十章國家與社會
第十一章展望中國未來

文摘

20世紀70年代末,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中國開始了迄今為止任何社會主義國家曾試圖從事的影響最深遠、最為系統的改革。本章著重探討政治體制頂端的改革,這些改革最終下放了政治權力,同時加強並改變了經濟和社會的運轉方式。要了解中國的走向,必須要跟蹤了解遠比北京的政治更多的情況。
北京的政治考慮主導了整個80年代改革的步伐與進程。當中國進入90年代時,應對改革的預料之外的後果的需要越來越多地推動了政策的發展。鄧小平陳雲是90年代初的兩個重要人物,兩人都早在20年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在同代政治領導人中都有各自的盟友,也都有比他們年輕1020歲的追隨者。不論是鄧還是陳,都沒有想過要打擊對方,因此改革頭十年的政治進程是圍繞著他們在政策動議、政治權力及其追隨者的任免問題上的爭論展開的。鄧小平對於把中國引向新方向(下文將會說明)的專心致志,創造了發生重大變革而無民眾動盪的機會。陳雲對改革方向的起初支持和最終擔憂,則充分解釋了1978年到90年代初北京政策的重大搖擺。
在很多情況下,地方幹部甚至許多中國民眾利用來自北京的政治動議和領導人之間的政治分歧來“從底層”推進改革,當主要的改革者對由此產生的新情況表示認可時,它就成為全國性的政策。例如在19791984年從人民公社轉變為家庭承包時,這種情況在農村政策中出現。Kelliher(1992)。不過,每一次政治體制最上層的發展不論是以政策動議還是政治鬥爭的形式都給基層創造了靈活性和主動性的“空間”。——(鄧小平的改革動力)

書評

我相信,通過將這本在美國使用最為廣泛的論述當代中國的教科書呈獻給中國讀者,李侃如博士《治理中國》一書的中文版將對中美兩國的相互理解做出貢獻。對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我感到異常欣喜。——美國前總統 比爾•柯林頓
正如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持續增強那樣,李侃如博士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及所面臨問題的深刻和真實的分析,對於理解作為世界大國之一的中國將會產生的影響,也顯示出持續增長的重要性。——美國前國務卿 基辛格博士
李侃如博士的《治理中國》一書基於最新資料,對中國的決策機制、中國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以及這種制度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提供了鞭辟入裡的分析。——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塞繆爾•伯傑
李侃如博士是中國政治研究領域學識最淵博的美國學者。本書凝聚了他對中國政治近40年的研究和作為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專家三年的經歷。它公正、客觀而且全面,是美國使用最廣泛的介紹中國政治的教科書。它的最新修訂版著重增補了國際貿易和政治的新近變化,以及中國的變革。——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 傅高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