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

《歷史的教訓》

《歷史的教訓》,是美國著名學者、終身哲學教授、普利茲獎(1968年)和自由勳章(1977年)獲得者威爾·杜蘭特及其夫人阿里爾·杜蘭特的代表作。該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巨觀總體思考。是舉世公認的傳世經典。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歷史的教訓》《歷史的教訓》

《歷史的教訓》。本書是美國著名學者、終身哲學教授、普利茲獎(1968年)和自由勳章(1977年)獲得者威爾·杜蘭特及其夫人阿里爾·杜蘭特的代表作。在撰寫《歷史的教訓》之前,杜蘭特夫婦花了50年時間寫作《世界文明史》,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學歷史教育藝術音樂等諸多領域,是舉世公認的傳世經典。

因為《世界文明史》卷帙浩繁,為了方便一般讀者閱讀,杜蘭特夫婦在此巨著的基礎上,於1968年寫作了《歷史的教訓》一書,濃縮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華。

該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詳細說明了地理條件、經濟狀況、種族優劣、人類本性、宗教活動、社會主義、政府、戰爭、道德、盛衰定律、生物進化等在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並總結出歷史留給人們的巨大精神遺產,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巨觀總體思考。

簡要

《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的代表作。它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作者對人類歷史的巨觀總體思考。該書共分十三章,包括“猶豫”、“歷史與地球”、“生物學與歷史”、“種族與歷史”、“性格與歷史”、“道德與歷史”、“宗教與歷史”、“經濟與歷史”、“社會主義與歷史”、“政府與歷史”、“歷史與戰爭”、“增長與衰退”和“真有進步嗎?”全書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種因素與歷史的關係,博古通今,卓見迭出,引人入勝。它縱覽人性改變國運的痕跡,洞察財富聚斂分流的軌跡,沉思道德塑造社會的力量,字裡行間到處閃耀著哲學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部值得人們靜下心來深思細品的佳作,可以給改革中的國人以深深的啟迪。

獲獎

作者因此而榮獲1968年的“普利茲獎”和1977年的“自由勳章獎”。

評價

倪玉平(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人是歷史的產物。汲取歷史智慧,總結經驗教訓,指引未來道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學家,都在為這一目標而辛勤耕耘。《歷史的教訓》一書正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的代表作,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巨觀總體思考。《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的代表作,通過提綱挈領的線條,勾勒了歷史與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關係,體現了他們對人類歷史的巨觀總體思考。

《歷史的教訓》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種因素與歷史的關係,博古通今,新見迭出,引人入勝,可以說,書中到處閃耀著歷史學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作品。

任建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腐敗現象在人類社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歷史。腐敗雖然有著複雜多樣的原因,但深層的原因卻主要是根植於人性,更具體地說,是人性中的消極層面,特別是人性中的自私、貪婪、欲望、好色、妒忌、攀比等等。人性變化極其緩慢的特點可能就是導致腐敗現象十分頑固,人類社會難以在短期內將其徹底剷除的主要原因。考察迄今為止的人類文明史,腐敗、貪污、賄賂總是延綿不絕。與腐敗現象關係密切的社會風氣(杜蘭特夫婦使用“風尚”一詞,見第169頁)也是時好時壞,並未顯示出向好的趨勢。正是從這個層面來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敗具有長期性、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王岐山書記強調應重視從人類文明史視角來看待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在黨風廉政建設上不能犯急性病(在2014年12月26日專家座談會上講話的一個要點)等,是很有道理的。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通過閱讀這部論著,令人在學思踐悟中沉思歷史,在國家興衰沉浮中沉思文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獲得啟迪。

郭小凌(首都博物館館長、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這本書篇幅不大,卻是作者長期讀史、治史經驗的積累與萃取。與其說它是一本歷史經驗談,不如說是對人類史的哲學思考……它試圖通過對人類各種歷史問題的討論與個人的結論性認識,為古希臘人歸納的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認識你自己提供一些可資參考的解釋與說明,提供一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啟示。
書名《歷史的教訓》隱含鑑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許多教訓都是歷史經驗的總結,通過格言、定律式的語言高度概括呈現出來。

馮克利(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小平時代》譯者)

喜歡從歷史中尋找真理的人,讀杜蘭特這本小書難說會有多少愉悅,它與當下的相關性也只能見仁見智。讀史者若毫釐必較,則歷史難有蓋棺之論,史實愈明,往往義理愈晦。《歷史的教訓》這種大敘事的筆法,將影響歷史的自然與人文諸端一一羅列,重在提示問題而不是給出一定答案。

精彩觀點摘錄

1.我們並不知道人類的全部歷史,在蘇美爾人埃及人之前,很可能就已經存在過許許多多的文明。我們只不過是剛剛開始進行發掘!我們必須從局部知識入手,而且必須暫時接受所有的可能性。

2.歷史嘲笑一切試圖強迫將其納入理論範式和邏輯規範的舉動;歷史是對我們概括化的大反動,它打破了全部的規則。

3.人類歷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間,而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要學會謙遜。

4.由於技術的發展,地理因素的影響變小了。地形的特徵和輪廓,或許會為農業、礦業或商業的發展提供機會,但只有富於想像力和主動性的領導者,以及堅韌勤勉的追隨者,才能將可能變為現實;而且只有類似的組合(就像今天的以色列那樣),才能克服成千上萬的自然艱險,創造出一種文化。

5.是人類,而非地球,創造了文明。

6.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我們接受了這些可能性,並用帕斯卡的話來反駁宇宙:“當宇宙壓碎人類的時候,人類仍然要比殺死他的宇宙高貴。因為人類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而宇宙對自己的勝利卻一無所知。”

7.地形的特徵和輪廓,或許會為農業、礦業或商業的發展提供機會,但只有富於想像力和主動性的領導者,以及堅韌勤勉的追隨者,才能將可能變為現實。

8.生物學的法則同樣也是歷史的基本教訓。我們受進化過程的支配,也受到生物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法則的考驗。如果我們當中有人避免了這種競爭與考驗,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種群保護了我們,但這個種群自身也必須經受生存的考驗。所以,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即是競爭。

9.我們好勇鬥狠、貪得無厭、利慾薰心,因為我們的血液中流淌著千萬年前的故事,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不得不去追捕、戰鬥、殺戮,而且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捕獲其他野獸,不得不暴飲暴食。戰爭即是一個國家覓食的方式。戰爭促成國家間的合作,只是因為戰爭是競爭的最終極形式。除非我們的各個國家變成一個大而有效的保護性群體,否則國家之間勢必將繼續上演狩獵時期個人和家庭的行為。

10.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二個教訓是,生命即是選擇。在為食物、配偶和權力的競爭中,有的生物成功了,有的生物失敗了。為生存而戰的過程中,有的人在應付生存的各種考驗時,擁有比其他人更好的稟賦。

11.文明的興起、成功、衰落和消失,依賴於人種的固有特質。

12.不是種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民族:地理、經濟和政治環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創造了人類形態。

13.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這是我們共同的遺產和債務;受過教育的心靈,都會善待每位男女,不論他們的地位多么低下,因為每一個人,都對所屬種族的文明做出過創造性的貢獻。

14.社會的基礎,不在於人的理想,而在於人性。人性的構成可以改寫國家的構成。

15.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性又改變了多少呢?從理論上講,是一定會有所改變的,自然選擇就已經假定了它既會作用於生理變化,也會作用於心理變化。然而,就已知的歷史來說,人類的行為卻又並未發生多大的改變。

16.社會進化,是習慣與創新相互作用的過程。

17.在實際的歷史進程中,二者(模仿與創新)又是合作相依的。由於順從的天性與爭強好勝的個人相結合,才能使一個社會有秩序地運行,所以模仿的多數遵循著少數人的創新,而創新的少數人又遵循著原創性的個人,以便通過新的方式去適應環境與生存的要求。

18.那些抗拒改變的保守派,與提出改變的激進派具有同等價值——甚至可能更有價值,因為根須深厚比枝葉繁茂更加重要。新的觀念應該被聽取,因為少數新觀念可能有用。但新觀念必須經過異議、反對以及輕蔑的研磨,這也是對的。這是新觀念被允許進入人類賽場之前必須存在的預賽。老年人抵制年輕人,與年輕人刺激老年人,都是對的。經過這樣的對抗,就像兩性衝突和階級鬥爭一樣,才能產生充滿張力的創造性力量,才能帶來富有活力的發展,才能產生整體隱而不彰的基本統一與運動。

19.我們必須再次提醒自己,通常所記載的歷史(“悔罪的記錄”)與日常生活的歷史大不相同,歷史學家記錄了那些特殊的事件,因為它是有趣的,因為它是特殊的。

20.人類歷史從根本上說,仍然是一個個人和群體中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它從不優待善心,它充滿了不幸,最終的考驗全看生存能力。

21.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這種(財富的)集中程度可能會達到一個臨界點,眾多窮人數量上的力量與少數富人能力上的力量勢均力敵,此時不穩定的平衡便會造成危險局勢。歷史對此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或者是通過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財富;或者是通過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強行分配貧困。

22.財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藉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緩解。就此而論,所有的經濟史都是這個社會有機體緩慢的心臟跳動,財富的集中和強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縮與擴張運動。

23.因為人類熱愛自由,而在一個社會裡,個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為規範約束的,所以約束是自由的基本條件;把自由搞成絕對的,它就會在混亂中死去。因此,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秩序;有組織地集中使用暴力,是無數私人手中的破壞性暴力之外唯一的選擇。

24.與過去斷然決裂,會導致狂熱的行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橫禍和毀滅。個人的明智,來自於他記憶的連續性,團體的明智則需要其傳統的延續。

25.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對心靈的啟蒙和個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個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學家和聖人。

26.歷史一再重演,但只是在大的方面與大的事件上是這樣的。

27.歷史本身之所以能大體上重複著,是因為人類天性的改變像地質改變那樣緩慢悠然,在面對經常發生的狀況,以及像飢餓、危險以及性愛一樣的刺激時,總是準備用最古老典型的方法去應對。

28.文明使人類的靈魂世代相傳。人的生命通過傳宗接代而超越了死亡,一個有生命的文化也會超越時空、漂洋過海,將它的遺產傳遞給繼承人。

29.從歷史的過程中,我們認為,人類的本性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所有的技術成就,都不得不被看成是用新方法完成舊目標——取得財貨,追求異性(或者同性),在競爭中取勝,發動戰爭。

30.歷史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以至於只要在事例中加以選擇,就可以為任何歷史結論找到證據。

31.歷史首先是這一遺產的創造和記錄;進步就是遺產的不斷豐富、保存、傳播和利用。對我們而言,研究歷史不僅僅在於對人類的愚蠢和罪惡給以警示,也是要鼓勵人類銘記有價值的先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