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詩選》

《普希金詩選》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歷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高爾基),“青銅騎士”。普希金一生共寫了八百多首抒情詩,本書從他的不同的創作階段中精選了二百首,它們多是俄國文壇流傳百世的精品。同時我們還從近二百年來一代代畫家為普希金的詩篇所作的大量插圖中精選了大小插圖十餘幅,其中包括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等人的傑作。我們相信,經典作品配以精美插圖,定會給讀者帶來無盡的藝術享受。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一七九九年六月六日,生於莫斯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崇尚法國文化,伯父是詩人,家裡有一個藏書很多的圖書館。當時俄國著名的詩人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等又常來他家做客。因此,他幼年時期即受到文學的,特別是詩的薰陶。因家裡聘有一名法國教師,他八歲時就能用法文寫詩。一八一一至一八一七年,他被送到當時沙皇專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彼得堡皇村學校讀書。他的真正的詩歌活動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一八一二年拿破崙的入侵和俄軍反攻的勝利,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感。一八一四年寫的《皇村回憶》得到大詩人傑爾查文的賞識,使他一躍躋身詩壇。一八一七年他從皇村學校畢業,以十品文官銜去外交部任職。俄國當時仍然是一個封建農奴制的國家,但是,由於進步的貴族知識分子反對暴政、爭取自由的活動,俄羅斯開始進入一個民族覺醒時期。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普希金在學校時即深受一些教授、校內外知識分子自由思想的影響,思想上、精神上已和當時這種進步運動合流。一八一七年寫出的氣勢磅礴的《自由頌》,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廣為流傳並引起思想界的極大重視。而以《自由頌》為代表的詩篇卻觸怒了沙皇。一八二0至一八二四年,詩人被流放到俄國南方。一八二四年七月,又被流放到他母親的田莊——北方的普斯科夫城附近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而這時期詩人的名聲與影響卻與日俱增。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十二月黨人起義被殘酷鎮壓。一八二五年末,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病逝,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欺騙輿論,於一八二六年九月“赦免”了詩人,把他召回莫斯科,但卻一直把他置於憲兵的監視之下。一八三一年二月普希金和岡察洛娃結婚,五月遷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供職。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普希金博覽群書。他廣泛地閱讀了文藝復興時期、啟蒙運動時期大師們的作品,又把本國前輩大詩人看作自己的老師,因此,他繼往開來,汲取一切先行者思想和詩藝上的長處,融會貫通,獨闢蹊徑,“走自己的路”。除了早期詩作還有些前人的影子以外,他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立足於現實生活,從民間文學汲取營養,不斷擴大語言的領域,運用各種詩韻,不斷豐富和發展俄羅斯詩園。他把俄羅斯詩歌中已有的書信體、浪漫曲、哀詩體、對話體等體裁形式,在新的時代的背景上,發展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他還寫了不少富有西歐和東方色彩的仿希臘詩、仿但丁詩、仿歌德詩、仿哈菲茲詩、仿古蘭經詩等,從橫的方面向世界延伸開去,進一步使俄羅斯詩園蕩漾著世界詩園的氣息。普希金的詩,簡潔、準確、質樸、流暢、優美、和諧、豐滿、完整。音樂性更是他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有的評論家直接將他的詩稱作語言的音樂,將詩人稱作語言音樂家,說他的詩歌的描寫力和音樂性獲得了人世間藝術很少達到的統一。

內容簡介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這本《普希金詩選》所收的抒情詩和長詩以及兩首體童話,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普希金文集》七卷集第一、二、三、四卷,都是他的重要詩作。所選作品按寫作年代排列,既突出不同時期的特點,也顯示詩人創作發展的幾個時期的軌跡——少年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現實主義時期。這樣,普希金整個詩歌創作的輪廓就一目了解了。這本《詩選》還曾以人民文學出版社世界學名著文庫的叢書形式和單行本形式出版。

愛情的主題在普希金的抒情詩和長詩里,占有一個很大的分量。年輕的時候,他就把愛情看成一種神聖的感情。一八一四年他宣稱:“當你陶醉於熱烈的愛情,徹不可將愛情的繆斯遺忘;/世上沒有比愛情更幸福的了:一邊愛,一邊把愛情歌唱”(《致巴丘什科夫》)。一八一六年更進一步:“愛情對我的折磨我很珍重,縱然死,也讓我愛著死去!”(《心愿》)因此,他的愛情詩總是那樣纏綿細膩。一見傾心的愛慕、長相思的痛苦、嫉妒的折磨、欲言又止的羞怯、絕望中的傾吐、回憶中的甜蜜等常人會有的感情,都恰如其分地化作他優美動人的詩句。一八二五年寫的膾炙人口的《致克恩》(“我記得那美妙的瞬間”)一詩,常常作為他的愛情詩的代表為我國讀者反覆誦讀。在愛里,他盡情地攝取人間的美;在愛里,他真誠地尋找自己坎坷生涯的慰藉;在愛里,他不斷地汲取創作的動力、生活的勇氣。實際上,自由愛情友誼、大自然,在普希金的詩里,經常是同時出現的,並構成了詩人創作的整體。

作者簡介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他諸體皆擅,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他在其並不太長的創作生涯中,為我們留下了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文論、史著等大量文學遺產,而在這一切之中,最為後人所喜愛、所傳頌的,首先又是他的抒情詩作。

藝術特色

《普希金詩選》《普希金詩選》
普希金詩歌的藝術特色首先是真誠。別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詩的特徵之一,那使他和與真誠密切相聯繫,普希金詩歌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自然樸素優雅。普希金真正地把它們統一在一起,這就是普希金的高超之處。普希金的秘訣在於,他的情感“不僅是人的感情,而且是作為藝術家的人的情感”,這樣,詩的品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決於藝術家情感和思想的品味了,或者說取決於詩人的思想和藝術的素質了。別林斯基認為:“在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詩比作因感情和思想而變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奪去這雙眼睛變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們只是美麗的眼睛,卻不再是神氣秀美的眼睛了。”

普希金的詩歌在語言上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和獨特的音韻美。普希金的詩從一開始就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簡練。這也許是他的自然樸素之風相聯繫的。果戈里談到普希金的詩時指出:“這裡沒有華麗的詞藻,這裡只有;沒有任何虛有其表的炫耀。一切都簡樸,一切都雍容大方,一切都充滿含而不露的決不會突然宣洩而出的光彩;一切都符合純正的詩所永遠具有的言簡意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