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十大謎案破解》

慈禧太后是中國晚清史上爭議最大、謎案最多、評價最難的一個赫赫有名的世界級的歷史人物。慈禧的一生是和晚清社會相始終的。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近代的一些隨筆札記及野史稗乘,對慈禧其人其事有種種聳人聽聞、離奇古怪的說法。慈禧的身上便籠罩了許許多多的難解之謎,《慈禧十大謎案破解》有慈禧是內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肅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鹹豐帝寵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發動宮廷政變的?慈禧是怎樣逼死嘉順皇后的?慈禧毒死了慈安嗎?慈禧是如何巧斗奕的?慈禧與李連英有染嗎?慈禧的兒媳珍妃到底是怎樣死亡的?慈禧害死了光緒帝嗎?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謎案。

基本信息

簡介

《慈禧十大謎案破解》慈禧十大謎案破解

慈禧太后所遇到的是中國幾千年未遇到的大變局。她所處的時代正是列強環伺、威逼蠶食中國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走向世界的時代。她所經歷的晚清社會,幾乎、相當於中國近代史。

可以說,慈禧的一生是和晚清社會相始終的。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近代的一些隨筆札記及野史稗乘,對慈禧其人其事有種種聳人聽聞、離奇古怪的說法。慈禧的身上便籠罩了許許多多的難解之謎。諸如:慈禧是內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肅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鹹豐帝寵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發動宮廷政變的?慈禧是怎樣逼死嘉順皇后的?慈禧毒死了慈安嗎?慈禧是如何巧斗奕的?慈禧與李連英有染嗎?慈禧的兒媳珍妃到底是怎樣死亡的?慈禧害死了光緒帝嗎?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謎案,大體上有十大謎案。

引言

慈禧太后是中國晚清史上爭議最大、謎案最多、評價最難的一個赫赫有名的世界級的歷史人物。
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於北京,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病逝,活了74歲。慈禧太后經歷了鹹豐、同治、光緒三朝,立過同治帝載淳(6歲即位)、光緒帝載湉(4歲即位)、宣統帝溥儀(3歲即位)三個小皇帝。
在同治、光緒兩朝,她曾三次垂簾聽政。第一次垂簾是鹹豐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計13年;第二次垂簾是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緒十五年(1889),計15年;第三次垂簾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計10年。她垂簾聽政總共38年的時間。另外10年,她雖然名義上歸政光緒帝,實際上仍然把持朝政。重大問題的決策,仍要由她作出,實質是不垂簾的垂簾。
事實上,慈禧太后統治中國48年,幾乎長達半個世紀。
慈禧太后所遇到的是中國幾千年未遇到的大變局。她所處的時代正是列強環伺、威逼蠶食中國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奮起抗爭、走向世界的時代。她所經歷的晚清社會,幾乎相當於中國近代史。她親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重大歷史事件。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瘋狂焚毀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大肆搶掠北京城,慈禧太后也都是親歷過的。

書摘

山西說
慈禧出生地山西長治說,是長治當地人士提出來的,是近年的新說法。他們對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提出了一整套說法。他們認為,慈禧不是滿族人,而是漢族人。他們出版了一本書《慈禧童年考》。細閱該書,發現他們對慈禧的出生地,提出了二說。雖然都是長治縣,但卻在不同的村莊。

第一說是長治縣西坡村。
據他們說,慈禧是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出生的。出生地在山西省潞安府(今長治市)長治縣西坡村。慈禧名王小慊,屬羊。其祖父名王會聽,祖母陳氏。父親王增昌,母親李氏,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王小慊還有一個舅舅,兩個姨媽。她家很窮,地少,人多,靠打短工度日。道光十八年(1838),母親李氏因病去世。年景不好,王小慊無人照看,其父王增昌將王小慊賣給了潞安府某人,後來又輾轉賣給了潞安府知府。大約過了七八年,傳說潞安府知府有一個丫環,十一二歲,長得如花似玉,兩個腳心上還各長了一個痦子。知府夫人覺得,此後其人必會大富大貴,就把她認為義女。訊息傳到西坡村,王小慊的祖母陳氏聽說了。老人心想,我的孫女腳上也長了兩個痦子,況且,也應該是十一二歲了。就讓小兒子王增鴻到潞安府去打聽。幾經周折,也沒有打聽到實信。其祖母陳氏帶著遺憾,在鹹豐四年(1854)去世了。

十大謎案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謎案,大體上有十大謎案。
第一個謎案是慈禧究竟出生何地之謎;(慈禧到底是內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肅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
第二個謎案是慈禧得到鹹豐寵幸之謎;(她是怎樣從第五級的貴人升為第二級的貴妃的?)
第三個謎案是慈禧成功地發動辛酉政變之謎;
第四個謎案是慈禧的寵監安得海伏誅之謎;
第五個謎案是同治皇帝死亡原因之謎;
第六個謎案是慈安太后突然死亡之謎;
第七個謎案是慈禧與恭親王奕的關係之謎;
第八個謎案是慈禧的兒媳珍妃的死亡之謎;
第九個謎案是慈禧與太監李連英的關係之謎;
第十個謎案是慈禧的侄兒光緒帝的死亡之謎。
總之,概括地說,這十件謎案是慈禧太后和一個親王、二個太監、三個后妃的關係之謎。也可以說,是一個女人(慈禧太后那拉氏)與一個男人(恭親王奕)、二個閹人(太監安得海和李連英)、三個女人(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珍妃他他拉氏)之間的故事之謎。
這些謎案,有的被當成定論,經文學家巧筆虛構,編成小說戲劇影視作品,廣為流傳,遂相沿成習,以至真偽莫辨。現在有的戲說慈禧,把某些情節編得更是神乎其神。個別說法甚至被某些歷史學家接受,並加以引用,而成為難以澄清的歷史偽案。
其實,關於慈禧的許多傳聞都不是信史。多年來,人們有意無意地對慈禧進行了妖魔化、臉譜化、隨意化。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往慈禧身上扔髒物、潑污水、畫鬼臉,而不受輿論的制約。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習慣的思維定式。說慈禧的壞話,不受輿論的譴責,反而得到人們的讚譽。於是,慈禧不僅政治上一無是處,就是生活上也是一塌糊塗。搞垮一個人最好的手法是從生活上搞垮他,這是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
本書力圖破解這十大謎案,在諸多細節上還慈禧一個歷史的真面貌。

慈禧的簡歷

慈禧慈禧

第一,18歲進入宮廷。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後來抬入鑲黃旗。北京人。曾祖父吉郎阿任從五品的戶部員外郎(副局級),祖父景瑞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正局級),父親惠征任正四品的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略高於正局級)。他們擔任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局級幹部,也算是中高級官員了。慈禧的前三代是清朝的官員,家庭生活很好。慈禧出生在三代為官的滿族官宦家庭中,可以說,她原是一位官宦家庭中養尊處優的小姐。
鹹豐元年(1851),那拉氏已是17歲的大姑娘了,出落得俊美可愛,嬌媚迷人。恰在這一年,皇太后為鹹豐帝挑選秀女。經層層篩選,她被選中了。同時被選中的還有後來成為皇后的鈕祜祿氏,鈕祜祿氏15歲。當時,鈕鈷祿氏被選為嬪,比那拉氏高一級。那拉氏被選為貴人。
鹹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為蘭貴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歲的那拉氏正式進宮,住在長春宮。鹹豐四年(1854),晉封懿嬪。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皇子載淳,晉封懿妃。鹹豐七年(1857)正月,晉封懿貴妃。此時的那拉氏才23歲。
慈禧太后喜歡人家稱她為"老佛爺"。
第二,27歲垂簾聽政。鹹豐十年(1860)六月英法聯軍侵犯天津,進逼北京。八月七日,鹹豐帝偕后妃逃往熱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鹹豐帝病死。6歲的載淳即位。尊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尊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不久,又加上徽號,稱鈕祜祿氏為慈安太后,稱那拉氏為慈禧太后。因慈安居於北京皇宮東六宮的鐘粹宮,慈禧居於西六宮的長春宮,所以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慈禧太后為西太后。光緒帝稱慈禧太后為"皇爸爸"。后妃及宮人稱慈禧太后為"老祖宗"、"老佛爺"。
鹹豐帝臨死前,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肅順等八大臣為顧命大臣。但是,八大臣剛愎自用,大權獨攬,排斥兩宮太后和小皇帝載淳。兩宮太后,主要是慈禧,同恭親王奕等聯合起來,發動了辛酉政變,實現了兩宮太后的垂簾聽政。
此後,慈禧依靠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殘酷地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第三,41歲二次垂簾。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同治帝舉行親政大典。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1888年,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親政近兩年時間。同治帝死,慈禧指定4歲的載湉即位,是謂光緒帝。兩宮太后第二次垂簾,是時慈禧太后41歲。載湉是醇親王奕的兒子。醇親王奕是鹹豐帝的七弟。醇親王奕的妻子是慈禧的妹妹葉赫那拉氏。即是說,慈禧是光緒帝的大娘兼大姨,光緒帝是慈禧的侄兒兼外甥。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45歲的慈安突然病逝。慈禧皇權獨控,成為名副其實的太上女皇。
第四,55歲撤簾歸政。光緒十四年(1888)十月初五日,由慈禧作主,將自己的胞弟副都統桂祥之女指定為光緒的皇后,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同時入選,封瑾嬪、珍嬪。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大婚禮成。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慈禧撤簾歸政,光緒帝舉行親政大典。
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60歲生日,準備在頤和園大規模地進行慶祝。光緒二十年五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有人建議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點景,將壽銀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非常生氣,說:"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即是說:"誰叫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後來,在旅順、大連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慈禧在寧壽宮度過了她的60歲生日。
第五,64歲三次垂簾。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日),光緒帝宣布變法維新。慈禧最初是不反對變法的,但當變法觸及後黨集團的利益時,慈禧便發動了政變,血腥地鎮壓了戊戌變法。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9月21日),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諭旨,實行"訓政",實則是第三次垂簾,此時慈禧64歲。
此後,慈禧利用義和團進攻列強,給列強侵略中國以口實。
慈禧出逃西安,以後迴鑾北京,被迫實行新政。

後記

藉此機會談談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問題。從70年代末讀碩士研究生開始,就對研究慈禧太后產生了興趣。那時圍繞著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等問題,相繼發表了一些論文。後來就出版了有關慈禧太后的一些著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了4部關於慈禧太后的著作。它們是:《慈禧大傳》(1994年,遼瀋書社),《正說慈禧》(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慈禧畫傳》(2006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一個真實的慈禧太后》(2007年,團結出版社)。和慈禧太后有關的,還出版了關於光緒皇帝的2部著作:《光緒帝本傳》(1996年,遼寧古籍出版社),《正說光緒》(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不想為慈禧太后翻案,但是想實事求是地評價慈禧太后。在長期研究慈禧太后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對慈禧太后的評價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是將慈禧太后臉譜化、妖魔化和隨意化。對慈禧太后實行的是一點論,一棍子打死。從想當然的概念出發,歷史事實為先決的概念服務,往慈禧太后的身上潑了許多污泥濁水。想醜化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是從生活細節醜化他。譬如,說慈禧太后與假太監安得海有染,說慈禧太后與假太監李連英有染,說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說慈禧太后毒死了光緒皇帝,等等。但是,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當然,有些事是慈禧太后乾的,如逼死皇后阿魯特氏,害死珍妃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壞事都是她乾的。主張對慈禧太后也要兩點論。慈禧太后做過一些壞事,也做過一些好事。她做的壞事我們要批判,她做的好事我們要肯定。慈禧太后是一個很值得認真研究的世界級的歷史人物。對她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還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

徐徹:1939年生,1958年遼寧省實驗中學畢業。1967年吉林大學歷史系畢業。1981年獲吉林大學歷史學頂士學位。曾任遼寧古籍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編審。兼任遼寧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研究生答辯委員會主席,吉林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遼寧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遼寧師範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遼寧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張氏帥府博物倌張學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遼寧省歷史學會副會長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出版著作有《徐徹晚清史論》《慈禧大傳》《光緒帝本傳》《張作霖傳》《建儲爭鬥》《正說慈禧》《正說光緒》《慈禧畫傳》《一個真實的慈禧太后》《東北王張作霖畫傳》《一代梟雄張作霖》《趣談中國銅墨盒》《趣談中國神仙》《學習的藝術》等15部。主編著作有《文史辭書大系》《慈禧紀實叢書》《中國十大皇帝本傳叢書》《民初北洋十大將帥真傳叢書》《曾國審生平與家族叢書》《中國名人家書經典叢書》等10套100餘種。發表論文10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