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歷史》

這部美國現代長篇小說長期位列英美暢銷書排行榜,被譯成27種語言。作者妮可·克勞斯1974年生於紐約,被譽為“全美最佳新秀作家”。

這顯然不屬於前一段流行的“的歷史”系列,什麼《雪茄的歷史》《乳房的歷史》《力士的歷史》……看清了,這是小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楊蔚昀 譯 楊蔚昀 譯 

利歐是位獨居在紐約退休鎖匠,寂寞終日,生怕孤單死去無人知曉。他的秘密是:六十年前在祖國波蘭,他有一位非卿莫娶的青梅竹馬;後來,他有了一個永遠不能相認的兒子;還有,他寫了一本書《愛的歷史》,書中的女主角,就是他的摯愛艾爾瑪……

戰亂拆散了利歐與艾爾瑪,也迫使他逃離波蘭,無法把《愛的歷史》手稿帶在身邊,只得託付給好友保管。利歐萬萬沒有料到,這本手稿幾經磨難,最後竟在南美洲問世,但書的作者不是他,他也完全不知道它的出版……

同樣在紐約,有位同樣叫做艾爾瑪的十四歲少女,是個單親家庭的長女。艾爾瑪的母親始終無法忘懷亡夫,努力寄情於翻譯工作。艾爾瑪見母親因寂寞日益憔悴,千方百計想為母親尋得第二春。

此時,有人願出重金委託艾爾瑪的母親翻譯一本書,正是那本《愛的歷史》!原本只想代母尋友的艾爾瑪,在看了母親的譯稿後,不由自主,開始尋找書中那位與她同名的艾爾瑪……

一個名字、一本書,在命運的棋盤上,竟串聯著三個乍看之下毫不相干的家庭,牽動三代之間的愛恨。這些在浮世間漂流的小人物,在各自的世界裡飽嘗孤寂、歷經死別,卻沒想到,因為對愛的堅持與追尋,他們的人生之路,逐漸交錯……

作者簡介

Nicole Krauss妮可·克勞斯Nicole Krauss妮可·克勞斯

Nicole Krauss 妮可·克勞斯 ,一九七四年生於紐約,先後在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取得學位,主修文學與藝術史。自小博覽群書,十九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獲得眾多讚譽。二00二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走進房間的男人》(Man Walks into a Room),獲選《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好書,被《時尚先生》稱為“全美最佳新秀作家”。二00五年《愛的歷史》出版後,立刻登上英美各大暢銷排行榜,被譯成二十七種語言,入圍二00六年英國橙子獎。

其丈夫為美國著名作家喬納森·薩夫蘭·福爾,全家現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

編輯推薦

它平靜地流淌在每一天每一秒,以一種不變的姿態,連時間也侵蝕不了。
此書之美在於它的鮮活、真正地飽含能量。它不僅讓你重拾對小說的信心,也重拾對周遭一切的信心。
孤獨的人總以為自己的存在不被人注意,自己的過往沒有人記得。可是,生活總是充滿機緣巧合,很多年前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也許正在遙遠的地方影響著不相識的人的生活。就像八十歲的利歐和十四歲的艾爾瑪,兩個都經歷著孤獨和失去的人,通過一本叫做《愛的歷史》的書而相遇。——阿莉·史密斯All Smith

書評

只要世間依然有愛

王淼/文

單從情節來看,美國作家妮可·克勞斯的《愛的歷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6月)故事線索顯得有些紊亂——奇特的敘事結構、不斷變換的人物和人稱以及時空之間的交錯,使得這部小說閱讀起來撲朔迷離,只有讀完全書,作者講述的故事才會逐漸明朗起來。
一位孤獨的猶太老人,曾經有過浪漫的年華、有過難忘的愛情,而他現在能做的,只是每天呆在公寓裡等待死亡的降臨。老人的後半生是在對愛情回憶中度過的,他將自己的愛情經歷寫成小說,並託付給一位好友,不料好友卻將小說以自己的名義發表出來。多年之後,一個男人在二手書店買下了這本書,迫不及待地讀完後,將書送給了自己最愛的女人。他以書中女孩的名字給自己的女兒命名。與小說主人公同名的女孩,不經意間踏上了尋找這部小說的真正作者之旅。
《愛的歷史》篇幅不算太長,故事也談不上十分複雜,只是故事中套著故事,每個故事都在平行推進,每個敘事人都有自己的敘述角度,這就為整部小說增添了某種“文似看山喜不平”的閱讀興味。我個人把《愛的歷史》當做一部人生失意者的自說自話來閱讀。首先是作者對於孤獨的描述深深打動了我,在作者的筆下,孤獨是一種狀態,它是可感的,有著屬於自己的形狀,有時甚至完全可以觸摸得到。當一個男人失去了惟一想愛的女人、失去了歲月、失去了書稿,乃至最終失去了所有的人生支撐時,他只有依靠著自己的信念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信念可以是鄉愁,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對愛情的追憶。小說主人公是一位鎖匠,他能夠打開這個城市中的任何一把鎖,卻打不開自己真正想要開啟的那一把。
幾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因為一本書走到了一起。這本書不僅感動了他們,甚至改變了他們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一本書在歲月的塵封中安靜地等待著自己的讀者,這種等待本身就顯得非常奇妙。更加奇妙的是,這本書也感動了包括我在內的讀者。作者讓我們知道,不管這個世界變得多么嚴酷,不管一個人的生活何等孤獨,但是,只要世間依然有愛,我們也就能夠為自己尋找到幸福生活下去的理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