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兵到總理》

《從士兵到總理》

《從士兵到總理》作者王俊彥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從士兵到總理》

內容簡介

沙龍從黷武主義者到務實主義者的轉變,最根本的原因是阿以和平乃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中東戰爭發生五次,流血衝突半個世紀時斷時續,這是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沒有的獨特現象。巴勒斯坦人民的頑強鬥爭促使沙龍的思想發生變化,使他認識到巴勒斯坦人是打不服的,不讓出侵占的土地,以色列是不可能得到安寧的。本書講述了沙龍的傳奇人生,讓讀者了解真實可信的沙龍。

作 者: 王俊彥 出 版:新華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07年07月04日類 型: 人文社科 > 傳記

內容欣賞

《從士兵到總理》《從士兵到總理》

序 章
作為2006年初的一大新聞沙龍病危的訊息迅速傳遍世界各地。
1月4日晚23時左右,一隊救護車從以色列內格夫沙漠南部沙龍的私人農場開出,徑直開往耶路撒冷西北郊的哈達薩醫院,打破了深夜的寧靜。
訊息靈通人士透露,正在私人農場休假的以色列總理沙龍,突然感到胸悶疼痛,在與私人醫生協商後,當機立斷由他的兒子送往醫院,另一個兒子也聞訊迅速趕到。
按照原定計畫,沙龍本來要在1月5日接受外科手術,沒有想到他的身體竟在手術前一天支撐不住了。
從當天深夜起,耶路撒冷哈達薩醫院門口便開始不同尋常起來。
醫院門口各國記者雲集,各方面探詢訊息的人蜂擁而來,許多關心沙龍命運的以色列人也從四面八方趕來,虔誠地為沙龍祈禱,以色列當局為防止發生意外事件,採取戒嚴措施維持現場秩序。
這是一家以色列醫療條件最好、設施最為完善的醫院,醫生們早已做好準備在1月5日做心臟手術,封堵沙龍心臟室間隔上一個直徑兩毫米的小孔。醫生們認為就是這個小孔,導致沙龍2005年12月18日的那次中風……
龍18日晚因輕度中風入院接受治療。醫生當時說,沙龍沒有生命危險,能夠完全康復。醫生還說,沙龍這次中風由一個小血塊引起,但他從沒失去意識或身體產生麻痹,中風只是暫時影響他的語言表達,不會影響到他的記憶和認知能力。
達薩醫院首席神經科專家塔米爾說:“我可以確切地說,這次中風不會留下任何損傷或後遺症。沙龍有能力行使他的總理職責。”“我要說,他不大可能再次中風。讓沙龍留在醫院過夜,是為讓他得到更多休息。”
18日沙龍住院當天,他的助手們向以色列人民保證,沙龍沒有危險,沒有必要臨時移交權力。19日,沙龍在醫院中舉行了他的辦公室職員日常會議。他的辦公室主任伊蘭?科亨說:“他還是總理。”
科亨告訴媒體,沙龍將回到在耶路撒冷的官,“也許需要幾天時間恢復他的滿負荷工作……一天工作20小時”。
以色列副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說,他從沒接到任何信息要接管政府。按照以色列憲法,一旦總理無法管理國家,將由副總理接替,出任代總理。
沙龍只在醫院呆了一天,就嚷著“我著急回去工作”。在醫院面對媒體鏡頭,沙龍雖然略顯疲憊,但身穿西裝的他仍然面帶微笑。
沙龍首先對在場的記者開玩笑說:“你們一定很想我吧?”
接下來,沙龍自信地表示他會完全康復,以打消公眾對他健康的擔心。而且,他再次在講話中把“前進黨”的名字暗含在內。
“現在我急著回去工作,並繼續前進,”沙龍說,“我認為,這場病不會影響我的工作力。”
以色列《國土報》在一篇評論中寫道:“過去兩個多星期中,以色列公眾一直關注沙龍身體狀況,既好奇又擔憂。他們想知道,沙龍是否在與逐步惡化的疾病搏鬥,甚至在與死神較量。”
沙龍當然知道人們在想什麼,所以他很快重返總理崗位,並在隨後把日程安排罕見地公開,甚至醫生每條建議都被公布於眾。於是,人們從沙龍辦公室的聲明中得知,美國總統布希打電話給沙龍,建議他“注意飲食,開始鍛鍊身體,並減少工作時間”。
人們還從《新訊息報》上看到,沙龍的醫生建議他節食減肥,並通過參禪打和練太極來減輕身體超重帶來的壓力。甚至以一切肉類為最愛的沙龍本人,也開始和人們談論節食與健康的話題。在12月26日“光明節”發給全國國民的節日祝詞中,沙龍不忘提醒民眾享受節日盛宴要適可而止:“我希望你們都享用到麵包圈和土豆煎餅。你們可以吃那些食物,但我建議你們不要吃得過多。”
這一切顯然都是為了告訴人們,沙龍現在身體不錯,而且已經注意身體健康,以打消人們的顧慮。也就在這兩周,沙龍各項工作壓力逐步增加。
在國內,雖然沙龍新組建的前進黨在民意測驗中遙遙領先,有望在2006年3月底的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繼續執政,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正苦苦追趕,沙龍不敢掉以輕心。
路透社分析說,雖然沙龍目前已病癒出院,但這次中風無疑已把他的健問題擺到了競選舞台的中心。此後,任何關於沙龍健康的話題都有可能影響他的連任計畫……
有記者分析,最近的一系列煩心事,把沙龍搞得心神不安,成再次住院的悲劇。
就在2006年1月3日當天,沙龍的兒子奧姆利因一宗非法籌集競選資金的案件,於當日辭去了議員職務。原來去年11月,奧姆利向法庭承認偽造公司檔案、做偽證並且違反了政黨籌集資金的相關法律規定。根據奧姆利同法庭達成的認罪協定,以色列檢察機關將放棄對其欺詐罪和違約罪的指控,只追究其他幾項罪名。這些指控如果成立,奧姆利最高可被判處五年監禁,但法庭很可能對其從輕發落
不過,根據以色列法律,如果一名議會議員被認定犯有道德方面的罪行,他將失去在議會的席位。儘管法庭尚未對奧姆利做出判決,但奧姆利3日這天還是主動辭去了議員職務,等待法庭在本月22日對其做出判決。

新年伊始,沙龍的病情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他的健康不僅關係著以色列政治的走向,也給錯綜複雜的中東局勢增加了變數。年近八旬的沙龍十幾歲加入猶太防衛組織,隨後奔赴沙場、馳騁政壇,大半生都是在與各種勢力的較量中度過的,與很多中東地區的風雲人物交手博弈。如今,沙龍又一次面對危機,而這次,對手卻是他自己。

第一章
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家庭
移民後代艱難生存
色列第十五任總理阿里埃勒?沙龍1928年生於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地區的卡法馬拉勒村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母親都是來自蘇聯的移民。沙龍原名阿里埃勒?沙因諾曼,後來以色列開國總理本?古里安根據他的出生地,給他起名“沙龍”
沙龍的父親薩廖爾?沙因諾曼原姓“許納曼”,曾在蘇聯喬治亞提比里西農藝學校學習,在俄國布列斯特的里托夫斯克做過希伯來語教員,是個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沙龍的母親維拉?什涅羅夫出生在白俄羅斯莫西萊夫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在提比里西大學醫學系學習時,認識了年輕英俊的薩廖爾。她受薩廖爾思想的影響,雖然不是狂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但是理解“以色列家園”的全部含意,因而與薩廖爾相結婚
薩廖爾與維拉新婚不久,正趕上世界範圍內猶太人向以色列移民風潮。蘇聯當局把大批要求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視為“分離主義者”,全部押送到西伯利亞流放。薩廖爾因僥倖遲到而倖免,便決定移民以色列。1922年2月,他帶著維拉懷著對“應許之地”的情感,躲過蘇聯安全部門的檢查,從著名海港巴庫登上輪船,加入移民浪潮,來到以色列。
薩廖爾和維拉在距特拉維夫西南約18英里的沿海附近一個名叫卡法馬拉勒的村莊定居下來。
時候,二人真是一貧如洗,只剩下一把高加索刀和一把小提琴,但是他們並不灰心喪氣,新夫婦同心協力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生涯。
炎熱的氣候,貧瘠的土地,使維拉感到困難重重,幾次想打退堂鼓,動員丈夫返回蘇聯,過比較舒適的生活。薩廖爾卻鼓勵妻子咬緊牙關度過這段困難時期。他有曾學過農藝的基礎,又進入以色列米克維赫農業學校學習新的農業技藝,因此能夠以科學的方法耕田種地,還經常以農業技術員的身份給一些農業組織當顧問,因此日子開始有些轉機。
薩廖爾是這個移民家族中的“愷撒”,脾氣暴躁,習慣用拳頭和皮鞭來解決問題,好在維拉溫柔賢惠,兩人得以勉強維持。
女兒赫迪塔和兒子沙龍的出世,給這個蘇聯移民家庭帶來了極大的歡樂
沙龍兩歲的時候,趕上了1929年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暴力衝突。
原來,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來人,發源於約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後因躲避自然災害,遷徙至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公元前13世紀末開始從埃及遷居巴勒斯坦。1897年8月,猶太人在巴塞爾召開第一次世界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宣告將向巴勒斯坦移民並在那裡建立“猶太家園”。大英帝國為侵占巴勒斯坦,在1917年11月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
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開始大量湧入巴勒斯坦,但遭到當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因此雙方不斷發生流血衝突,雖經過長時間的調解但收效甚微。
在一次衝突中,阿拉伯人打到了沙龍家附近,沙龍的父母親拿著棍棒守在院子門口,沙龍被母親維拉裹在毯子裡,放在牲口棚里才躲過這一災難。
薩廖爾和維拉發揮所學專業,不僅能使孩子們吃好穿暖,而且比其他以色列人更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特地從特拉維夫請來家庭教師,期望女兒、兒子能從國小一直讀到大學。這一明智之舉給沙龍打下了將來馳騁疆場、飛黃騰達的必要基礎。
母親維拉教子繼承猶太人品德
薩廖爾和維拉教育孩子們自力更生、自立自強。沙龍剛學走路的時候,摔倒了也不去扶,而是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繼續學步。
有一次學步時,沙龍又跌倒在地上,下巴上摔了一個口子。維拉起兒子飛快地向外跑去,她嫌附近的猶太醫生醫術太低,寧肯多跑兩英里路,也要到卡法沙瓦去找俄羅斯醫生。多年後,沙龍仍然清楚地記得媽媽抱他跑那么遠的路,累得氣喘吁吁、衣服上滿是血跡的動人情景。
每天清晨,隨著紅日冉冉升起,薩廖爾和維拉就把子叫起來,跟他們到家庭農場勞動,完了規定的農活,才帶他們回家。維拉將從自家農場產出的糧食、蔬菜做成粗茶淡飯,兩個孩子吃得狼吞虎咽,分外香甜,尤其是沙龍胃口特別好,個子長得快,也很健壯。人們給他起了個“小公牛”的外號,沙龍對此並不反感,也時常玩笑說:“看啊,我都變成大油桶了!”
雖然沙龍姐弟從小生活在動盪年月,父母還是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各方面教育
有一次,母親維拉在《聖經》上面滴了幾滴蜂蜜,讓兩個孩子去吻《聖經》,然後問他們嘗到什麼味道。姐姐赫迪塔說有股甜味;沙龍也說有甜味。維拉便循循善誘告訴他們要尊重知識,書和知識能夠給人們帶來甜蜜,然後講起猶太人自古就有即使死後也要讀書的優良傳統。據一本名叫《虔誠者的書》的書記載,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里常常放著書,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死者就會從墳墓里爬起來看書

《從士兵到總理》《從士兵到總理》

沙龍發現晚歸隊的人已經回來睡覺,便又吹起緊急集合號,點完名後說參加前半夜訓練的人,可以回去睡覺,自己則帶領缺席人員再次出發進行夜間行軍訓練,訓練時間加倍,直到天光大亮,才帶領隊伍返回營區,又開始第二天的正常訓練。
幾經反覆,戰士們才明白,沙龍的命令必須服從,不然要加倍懲罰,便提高了遵守紀律的自覺性,這使營裡面貌煥然一新,沙龍善於帶兵的名聲不脛而走。
初識情報工作
亞歷山大旅指揮官弗里丹見沙龍把一個步兵營帶得大有起色,不由喜上心頭。他認為情報是整個部隊克敵制勝的關鍵武器,鑒於偵察營很不得力,決定把沙龍調到偵察營去打開局面。
弗里丹告訴沙龍,目前以色列軍隊與埃及、約旦軍隊在雙方有爭議的地區緊張對峙,偵察營擔負著偵察巡邏、蒐集情報和夜間奇襲等重要任務。但以色列領導人嚴格命令不許主動向阿拉伯國家挑釁,不許惹是生非,一旦鬧出外交糾紛,以色列就會受到國際輿論的嚴厲聲討。
以色列領導人的“清規戒律”,嚴格地束縛著偵察營的手,因此幾任營長都謹小慎微,無所作為,很難打開局面。
沙龍充運用他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實戰經驗,重點培養偵察員們在各種複雜情況下的獨立作戰本領,親自帶領他們外出執行偵察任務。
沙龍特彆強調機智和靈活,經常帶領幾個偵察兵孤軍深入對方占領地區,巧妙地化裝偵察,獲取以色列領導人和高級將領急需的情報。
沙龍在阿拉伯占領區化裝偵察遇到麻煩時,絕不一味胡來,寧可不要唾手可得的情報,也絕不惹是生非,因此很快打開了局面,既得到上級的表揚,又深受士兵的擁戴,偵察營充滿了樂觀情緒
沙龍的名聲逐漸大了起來,1949年9月又被調任蘭尼步兵旅擔任偵察部隊指揮官。這裡有幾個偵察本領高強的刺頭,幾任指揮官都被他們氣跑了。
沙龍心裡有數,一上任就跟這幾個刺頭比賽偵察本領,顯然沙龍比他們高出一籌,這才贏得了偵察員們的尊敬,這些刺頭也變得無比馴服,心甘情願接受沙龍的指揮,很快改變了這支部隊的面貌。
北部軍區指揮官約塞夫?阿維達少將非常欣賞沙龍的軍事才能,1950年8月提升沙龍為上尉,這使沙龍自以為是的毛病發作,一次騎著機車外出,因拒不服從並辱罵警察而被告上軍事法庭
按照以色列軍事法律,北部軍區指揮官要擔任軍事法庭庭長。阿維達深知,沙龍若被軍事法庭審判,至少要關30天禁閉,然後就要被開除軍籍。阿維達實在不願丟掉沙龍這員將,就故意拒絕出任軍事法庭庭長,遂使此事不了了之。
阿維達把沙龍傳來,訓斥一頓,警告他凡事要頭腦冷靜,否則就會招致悔之晚矣的後果。沙龍情知此次闖禍嚴重,若非阿維達出面袒護,他就得離開部隊,因此對阿維達一直心存感激之情。
一天沙龍突然接到老連長格爾曼的電話,得知格爾曼已經升任中央軍區參謀長,並已決定調沙龍到中央軍區,擔任野戰軍區司令部的情報官,調令馬上就到,要沙龍做好移交工作,馬上到中央軍區司令部報到
沙龍在電話里與老連長談得頗為投機,更感謝阿維達的悉心愛護。因此他辦好手續,特意拜謝阿維達,然後才去中央軍區司令部報到。
在老連長格爾曼的指導下,沙龍的軍事才能得到進一步發揮,源源不斷搞來各種情報,得到中央軍區首長的表揚,又把沙龍送到茲里菲茵的以色列軍官學校進行深造。
知遇拉賓、達揚兩名人
在以色列軍官學校里,沙龍遇到了一位優秀教官,他就是赫赫有名的伊扎克?拉賓。此人頭腦靈活、學識淵博、能言善辯。
沙龍特別喜歡拉賓身上的那股霸氣,桀驁不馴的沙龍不禁對拉賓執弟子之禮;而拉賓也覺得這個小子跟自己年輕時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告訴沙龍要有一股霸氣,要不怒而威,一見面就使敵人膽寒,沒有交手就被你的霸氣所擊敗,而要從自信開始培養:
“如果沒有自信,就一事無成!必須在精神上壓倒對方,使對方心裡發怵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沙龍雖然與拉賓相處時間不長,但卻結下深厚的交情,兩人對以色列今後的發展都起到重大作用。
沙龍以優秀成績結束了在軍官學校的學業,分配到北部軍區擔任情報官,他渴望擔任貨真價實、具有指揮權的軍官,而對情報官失去了積極性,因此心裡覺得特別苦悶。
沙龍正想離開北部軍區另尋高就,聽說“好戰分子摩西?達揚”調任北部軍區指揮官。他久聞達揚的大名,便想跟隨達揚大幹一番,以展宏圖。
正在沙龍想見達揚沒有辦法去見的時候,達揚卻來到了沙龍的辦公室,這使沙龍喜出望外。
原來,達揚上任後,正為兩個被綁架的以色列士兵的命運發愁,聽說手下有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情報官,就特意過來當面考察。達揚談笑風生,好似沒事人一般,只是在不經意間撂下一句話:“小伙子,你認為有可能抓到兩個約旦軍團士兵嗎?。

《從士兵到總理》《從士兵到總理》
達揚說完就藉口有要事揚長而去,沙龍卻覺得達揚這句話有千鈞重,因為幾乎所有高級將領都要求部下循規蹈矩,不能惹是生非,而這個達揚真不愧有“好戰分子”的稱號,竟然挑頭讓你幹事情,這個“魔鬼達揚”真是與眾不同啊!
沙龍頓時精神大振,大叫一聲“天助我也”,把好朋友肖爾蒙?格魯伯找來商量,當然絕口不提達揚的吩咐,而只問他敢不敢跟他去乾一件冒險的事情;格魯伯是個生就的魯大膽,當即表示願意跟隨沙龍去乾冒險的事情。
於是,沙龍和格魯伯做好夜間戰鬥準備,開上一輛汽車,摸黑飛奔停戰線附近約旦軍隊所在的希爾克?海珊大橋,在橋頭不遠處停車,把汽車停在一個隱秘地方藏好,悄悄摸向橋頭。
暗夜中,沙龍看見兩個約旦士兵正在橋頭值勤,便給格魯伯一個手勢,兩人各奔一個目標而去。沙龍等一個約旦士兵走到自己面前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擒獲,掏出毛巾塞進俘虜的嘴裡,扔進汽車;這時候,格魯伯也已得手,手提一個堵住嘴巴的約旦士兵而歸,也扔進汽車裡,然後兩人飛身上車,開足馬力返回部隊。
回到營區的時候,剛到上班時間。沙龍讓格魯伯把俘虜交給看守員,自己徑直來到達揚的辦公室前,懷著喜悅的心情大聲喊道:“報告!”
達揚剛剛上班,聽到這年輕有力的報告聲,知道是沙龍到了。
沙龍大踏步走進來“啪”地立正敬禮,報告說兩個約旦士兵已經抓到!這顯然已在達揚的預料之中,但還是對沙龍的辦事速度大加稱讚,沙龍從此與達揚建立了非比尋常的關係。用摩西?達揚的話來說:
“我只問他這件事有無可能,他卻帶回來兩個阿拉伯外籍軍團士兵,就像去果園裡采果子一樣簡單。”
關於事還有一個說法:沙龍不聲不響自作主張帶著兩個弟兄,穿著阿拉伯大袍來到約旦河邊,獨自一人泅水過河,找到四個約旦士兵,哄騙說他家的牛跑到以色列那邊去了,請約旦士兵幫他去找。四個約旦士兵跟著沙龍去找丟失的牛,一到以色列境內就成了沙龍的俘虜。
沙龍興沖沖帶著四個約旦士兵去見摩西?達揚,恭恭敬敬獻上“禮物”:“拿他們去換俘虜吧!”
摩西?達揚見他做出暗示不到一個小時,沙龍就送來這么急需的“禮物”,這樣的人才讓他大加讚賞
沙龍有了拉賓和達揚這兩把保護傘,給他一生的發展都帶來莫大機遇。
希伯來大學接受現代軍事思想
沙龍認識北部軍區指揮官摩西?達揚後,感到更有奔頭了,更加快了積極上進的步伐
然而好景不長,沙龍突然接到達揚調回特拉維夫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對達揚臨走也未能見上一面感到沮喪,覺得一切都失去了希望,認為在部隊待下去沒有什麼意思了。
這時候,24歲的沙龍又想到父親薩廖爾極力主張自己上學深造的期望,就毅然決然離開服務五年的以色列國防軍,1952年秋天進入希伯來大學歷史系學習。他想在這裡專攻世界歷史,研究遠東國際問題,一來充電補充知識,二來為將來在各方面有所作為打下基礎。
沙龍一進入希伯來大學,就被這所著名學府的濃厚學術氣氛所吸引。他發現,大學裡有那么多書籍,於是他就像一頭飢餓的公牛,進入綠草豐美的草原,如饑似渴;又如同游泳健將一個猛子扎進游泳池,如得水,酣暢淋漓地暢遊起來。
沙龍與那些純粹到大學裡鍍金的紈絝子們迥然不同,很快就完成了由一個沙場大兵到大學生的轉變。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貪婪地聽講,到圖書館借來大批參考書,如饑似渴地學習,勤奮地做筆記,嘗到了學習的樂趣,過得緊張而又快樂!
這時候,愛妻戈莉也來到他身邊,他們結婚後還很少這樣團聚。戈莉每天為丈夫做出豐富的三餐,邊品嘗美味佳肴,邊交流學習心得,還帶來了兒子格爾,沙龍非常喜歡這個兒子,一家三口歡聚一起,其樂融融,沙龍覺得天倫之樂是人世間最難能可貴的。
沙龍有時把同學請到家裡,戈莉總是熱情招待,親自下廚房做出獨具特色的猶太人佳肴。同學們都稱讚沙龍有一個美麗的夫人,有一個甜蜜和諧的家庭
儘管如此,夜深人靜之時,沙龍還是時常懷念在以色列國防軍服役時的難忘歲月,認為軍隊才是他縱橫馳騁的戰場,內心充滿重返沙場的渴望。
這時候,以色列開國總理本?古里安給摩西?達揚下達指示,組建專門越界報復阿拉伯國家的“費達因”(游擊隊),摩西?達揚認為沙龍是最佳人選,便派人去找沙龍。
此時的沙龍快要畢業了,希望能拿到希伯來大學的文憑後再回去效力。來人傳達摩西?達揚的指示:“學什麼歷史?!到戰場上去創造歷史吧!”
於是,沙龍聽從摩西?達揚的召喚,返回了以色列國防軍。
第五章
如沙漠飛狐,四處征戰
重返軍旅惹事端
1953年5月,沙龍從希伯來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在以色列國防軍耶路撒冷旅謀得一個營指揮官的職位。為顯示大學深造後的成果,他費盡心機製造事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