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五日

總理五日

從5月12日到16日,溫家寶總理在地震過後的第一時間裡在災區度過了最關鍵、最緊迫的5天。在這充滿了血與淚,同時也充滿了愛心與溫暖的5天裡,溫家寶總理的足跡,踏遍了災後的廢墟,給瀕臨絕望的人們送去了堅強和信心。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空前團結的國人不懈努力下,大災之後的中國,湧現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綻放出了一個又一個燦爛的生命奇蹟。

內容簡介

《總理五日》以抗震救災為主題,以反映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為主旨,記述了溫家寶總理深入災區指揮全面救災的全過程,展現了在重大地震災害面前災區人民在第一時間戰勝天災的勇氣和決心;黨中央國務院愛民、護民,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
從5月12日到16日,溫家寶總理在地震過後的第一時間裡在災區度過了最關鍵、最緊迫的5天。在這充滿了血與淚,同時也充滿了愛心與溫暖的5天裡,溫家寶總理的足跡,踏遍了災後的廢墟,給瀕臨絕望的人們送去了堅強和信心。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空前團結的國人不懈努力下,大災之後的中國,湧現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綻放出了一個又一個燦爛的生命奇蹟。

編輯推薦

從胡錦濤總書記到溫家寶總理,他們在災區的每一步,都是與最平凡、也是最廣大的人民走在一起的,這就決定了我們的黨和政府,不僅背負著13億人的巨大責任,還擁有13億所能擁有的無窮、無敵的力量。
總理蹲在一名被放在地上的受傷老人面前,“老人家,我來看你了。”老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蹲在自己面前的這個人,就是一國的總理。直到溫家寶拉著他的手說:“很快就會救你出去,你放心,不要著急。”老人才試探地問道:“你是溫家寶?”“對,我是溫家寶!”總理拉著他的手,這樣回答。老人激動了,喃喃地說著話。

目錄

第一日 2008年5月12日

剎那的破碎
汶川,你究竟怎么樣了?
今晚我就在當地。我就在災區 
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
漆黑的夜裡,都江堰就像枯萎的葉子
今夜,無人入睡
5月12日救援日誌

第二日 2008年5月13日

可以把我空投下去
蜀道難
我是溫家寶爺爺,孩子們一定要挺住
到災區去!
倖存的大門——殘破的紀念碑
借我一雙翅膀
你們倖存活下來,就好好活下去
愛,是治療一切心理創傷的最佳良藥
堅強的孩子
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5月13日救援日誌

第三日 2008年5月14日

北川中學
噩夢北川
鳳凰涅盤
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大愛如斯
微笑在死亡邊緣
終於到汶川
映秀:震中記憶
三項決議
5月14日救援日誌

第四日 2008年5月15日

逆乘白龍下木魚
一張紙條
劉會和“樂劉會”們
你就是我們的英雄
用信息守衛生命
愛的行動
隱在的危險——堰塞湖
5月15日救援日誌

第五日 2008年5月16日

決不輕言放棄
國際救援隊
總書記來了
我還要回到災區
5月16日救援日誌

結語後記

媒體評論

總理五日 綻放出的生命奇蹟
溫家寶: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位任務就是搶救被困人員,搶救人的生命是我們這次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現在要抓緊時間,對於被困人員,只要有一線生還的希望,我們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們搶救出來!
溫家寶看望孤兒們:你別哭!你放心,政府會管你們的。政府管你們生活,管你們學習,你們一定會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別哭!別哭!這是一場災難,你們倖存活下來,就好好活下去。
溫家寶:食品運輸要快。孩子們都已經沒吃的了。不哭,馬上就給你送吃的來了,一會給你送餅乾來,送奶粉來,一會兒就有。
為了防疫和禁止疾病傳播,一位年輕軍官快步上前遞給溫總理一個厚厚的白色口罩,請他戴上。不料,溫總理當著在場所有民眾的面,擺擺手,竟然拒絕了。
然而奇怪的,不僅所有的在場人,就連同所有獲知此事的網友,都一邊倒地原諒總理犯下的“錯誤”,許多人感動得流下了淚水。為什麼會這樣,道理很簡單,總理這樣做不是在顯示自己的特權,而是真情實感情不自禁在流露。國難當前,他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安危得失,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與災區人民的利益捆在一起了。
總理始終與人民心連心,保持與民眾零距離接觸,這是他一貫的親民作風。在死難者面前,他非常痛苦,他要親眼看看死難者的痛苦,並與他們面對面說聲“對不起”,希望他們得到安息。在此情此景之下,他還給自己戴上口罩,隔上一層距離與死者說話,向死者道別,死者會是什麼心情,他自己心裡怎能好受?
人們怎能忘記,這次抗震救災,從黨的總書記、國家總理,到所有參加抗震救災的軍民,都為巨大災情造成無數人傷亡感到悲痛不已,都在抗災救災中表現出驚人的犧牲和奉獻精神。災情一出現,溫總理就火速趕到現場,連續奔走93個小時,忘記自己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攀爬廢墟把手背摔破了,也拒絕醫務人員為他包紮。那場面,也曾讓許多人流下了淚水;那情景,早已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從檔案和報告裡走出,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感人至深的具體行動。總理為了親近人民,犯下一次這樣的“低級錯誤”,人民怎能不去原諒他?正是在這樣的“低級錯誤”中,人民的利益和人的生命價值才得到了空前升華!
這一拒絕,顯示出溫總理的淡定和堅韌。面對災難,溫總理表現出自己昂揚的鬥志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令人嘆服。在抗震救災戰爭中,世界各國輿論在看著這個溫文爾雅的總理,總理的一言一行將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
這一拒絕,顯示出溫總理的了樂觀與豁達。自地震災害發生後,溫總理總是親臨現場,鎮定自若,忙而不亂。哪裡有危險,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溫總理的身影,總理一直鼓勵災區人們要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溫總理的樂觀豁達,也感染了和帶動現場的人們。溫總理知道地震帶來人們的心理恐慌是巨大的,只有以積極的心態,自信的態度,才能將地震後人們的心裡創傷減到最低。
從5月12日到16日,溫家寶總理在地震過後的第一時間裡在災區度過了最關鍵、最緊迫的5天。在這充滿了血與淚,同時也充滿了愛心與溫暖的5天裡,溫家寶總理的足跡,踏遍了災後的廢墟,給瀕臨絕望的人們送去了堅強和信心。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空前團結的國人不懈努力下,大災之後的中國,湧現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綻放出了一個又一個燦爛的生命。
書摘
剎那的破碎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的天有些陰沉。
14點28分。
汶川縣水磨鎮的一家工廠里,56歲的譚斌正在指揮著工友們搬運貨物,他顯得有些著急,大聲說著什麼;
同樣在汶川,42歲的朱在建悠閒地在桃關工業園區散步,他剛剛在廠子的廚房裡為職工們忙完午飯,正享受著忙碌後休息的快樂;
成都市郊的崇州,在懷遠中學三樓韻教室里,已經教了28年書的英語老師吳忠紅正在給初一的孩子們上課,黑板上寫著新的生詞“beach”:
同樣是上課,都江堰聚源中學的一名學生卻沒有認真聽講,他(她)在翻看一個日記本,裡面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愛你”;
身在北川打工的26歲小伙陳堅正在努力工作著,他的妻子懷孕就快生產了,陳堅已經準備好隨時奔回家看老婆;
理縣桃坪羌寨里,姑娘們歡笑著,她們在接待一批新來的遊客,寨子裡的女強人龍小瓊正忙著安排遊客們住宿。就在同一個瞬間,他們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顫,隨後是石破天驚 在譚斌的眼中,腳下的大地像波浪一樣涌動,他就像大海狂暴怒潮中的一葉小舟,隨時會被擊碎;
山上的巨石,一瞬問就砸死了朱在建的4個同事,他們剛剛吃過老朱親手做的午飯;
教學樓開始晃動,繼而崩塌,吳忠紅將一個女生一把推出了教室;
戀人簡單的情話還在十幾歲少年的心裡迴響,在甜蜜還沒結束時,教學樓變成了廢墟;
水泥板當頭砸下來,陳堅突然覺得腰部以下瞬間喪失了感覺;
大地在晃動,經歷兩千年風吹雨打屹立不倒的羌寨古樓,終於發出了衰老的嘆息,在嘆息一般的碎裂聲中崩塌……
所有的人都猝不及防,時間似乎永久定格在這一瞬問,再也不流動了……
就在同一個瞬問,四川以外的人們也感受到了大地的震顫,北京、上海、湖南、湖北、江西、重慶、陝西、山西、甘肅、雲南、台灣……甚至日本、泰國、印度、巴基斯坦。人們瘋狂地奔出住宅,逃離單位,聚集在開闊的平地上;人們從煙塵和廢墟中吃力地爬起來,看著殘肢鮮血,和化為烏有的家園;人們在來不及悲傷、哭喊、崩潰的時候,腦海里閃過一個熟悉而又可怕的詞語: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地震。
汶川,你究竟怎么樣了?
5月12日14時45分,中央電視台緊急插播新聞節目,向全國通報了大致內容如下的一則訊息: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四川省境內發生芮氏7.6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的汶川縣。
就在這條訊息通過電視播報的十多分鐘之前,遠至北京、上海、台灣的大半箇中國都有明顯震動感,甚至日本、印度、泰國等地也感受到了地震,陝西省一名進行高空作業的工人,因地震導致安全鋼索斷裂,從高空墜落身亡。許多城市在感受到地震後發生了短暫的恐慌,無數居民和職員從高樓中緊急衝出去,跑到開闊地帶避難,然而在騷亂過後人們發現,造成自己驚慌失措的,不過是大地震的餘波,在地震中首當其衝的是四川一個幾乎從沒聽說過的小城——汶川。
汶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它地處四川盆地西北側邊緣,是一個只有不到12萬人口的小縣。向東南方走50公里左右,就是著名的都江堰。汶川是個多民族混居區域,羌族人口占了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儘管汶川這個名字我們幾乎沒怎么聽到過,但汶川所擁有的很多東西,又是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比如,汶川是大熊貓的故鄉。著名的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隸屬汶川管轄,臥龍是汶川下轄的六鎮八鄉之一。汶川又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古老到可以與中華文明同齡,據說傳說中的抗災英雄大禹就是汶川一帶的部落首領,傳說中的中華文明始祖神農炎帝,是這一代生活的古羌族領袖,也是所有中國人的祖先。汶川從漢武帝時期起,就作為軍事重鎮單獨設郡,三國時諸葛亮還陪同後主劉禪視察過設在此處的軍事要塞,蜀漢大將姜維曾在此處築城練兵,遺址尚存,就在今天汶川縣城內“汶川中學”的後山上。
中國人對汶川很陌生,但對地震決不陌生。在7.6級這個數字面前,我們有一個太典型的參照——唐山大地震。32年前的一個凌晨,同樣是7.6級地震,造成了河北重鎮唐山24.2萬人喪生,16萬多人受傷,全國271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能夠感受到地震,北京、天津等地受地震波及,許多房屋倒塌,天安門城樓也受地震影響部分受損。地震使整個唐山夷為平地,鐵軌如蛇般扭曲,直接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達100億元,15886戶家庭解體,7000多個家庭斷門絕煙,3817人成為截癱患者,25061人肢體殘廢,遺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兒4204人,數十萬和平居民轉眼變成失去家園的難民。大地震後的餘震持續20餘年不斷,至今仍時有4級左右地震發生。一名唐山地震親歷者說,地震後的兩三年內,空氣中一直似乎殘留著屍體腐敗的氣息。
地震的慘痛記憶讓我們至今心有餘悸,然而這份創傷尚未完全撫平時,災難又降臨到汶川。5月12日14點45分,國家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修訂為芮氏7.8級,按照震級每增加一級,破壞程度上升30倍的公式計算,增加的這0.2級就等於說,這次地震比唐山大地震的破壞力強6倍。而事實上這次地震的破壞力遠大於此,最後震級修定為芮氏8.0級。
電視新聞仍在繼續,播音員神情嚴肅地告訴我們更多已經被證實的訊息:進入四川的鐵路幹線受地震破壞中斷,成都雙流機場停止使用,四川周邊省市多處山體滑坡導致公路中斷,而包括震中汶川在內的十幾個地震中心區域的鄉鎮,由於地震造成的交通受阻、通信破壞,已經完全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繫,災情不明……
汶川,你究竟怎么樣了?
今晚我就在當地,我就在災區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前鋪著一大攤各式各樣的圖紙、地圖,上面已經圈圈點點地做了許多標記。溫總理黑色襯衫的袖口挽到了小臂,神情凝重地看著圖上畫了標記的地區,不時往筆記本上寫著什麼,同時與身邊的工作人員交換著意見。這名66歲的老人抬頭看了一眼舷窗外,雲霧茫茫,他乘坐的專機正在萬米高空,緊急飛往四川地震災區。溫總理在北京地質學院(就是現在的中國地質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學的是地質構造專業。此時的他,比常人更加清楚芮氏7.8級,對汶川和整個川西地區意味著什麼。
地震發生的時候,溫總理剛從河南考察完農業和糧食情況回北京。他在辦公室里也感覺到有震感,一問震中在四川,就馬上打電話給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此時,劉奇葆已經在趕往災區的路上,總理說他馬上趕往四川。很快,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作出指示,要求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隨即就任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並一如他偉大的前任周恩來總理1966年奔赴河北邢台那樣,在第一時間乘飛機直奔四川。後據隨行採訪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李濤回憶,他接到總理馬上就要去災區的通知是在15點50分,離地震發生還不到一個半小時。總理具體何時決定要親往災區我們不知道,但肯定比一個半小時要早得多。
這架承載著太多太重使命的飛機16點40分從北京起飛,目的地是四川。我們在李濤後來寫的記者手記《溫總理93小時災區行》中,大概了解了飛機上緊張忙碌的一些情況:
在飛機狹窄的客艙里,溫總理當即將指揮部分為救援組、預報監測組、醫療衛生組、生活安置組、基礎設施組、生產恢復組、治安組、宣傳組等8個抗震救災工作組,指定負責人,提出具體要求。
在不到30分鐘的會議過程中,一個個指導抗震救災的重要決策相繼出台。在總理思路清晰、鏗鏘有力的話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迅速、立即、及時、儘快。他在會議結束說的是:立即制定方案,在飛機上就聯絡地面,現在就做!
隨後,為了讓全國人民在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情況,溫總理在飛機上對記者發表了講話。
在講話前,總理和隨行記者簡短交談了幾句:“你們可能得跟我待幾天了,這不是一兩天的事。今晚我就在當地,我就在災區。”
接下來,溫家寶總理作為抗震救災總指揮,發表了第一個關於汶川地震最權威最詳盡的講話:
“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站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身先士卒,帶領廣大民眾做好抗震救災工作,要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一切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在災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鎮定、信心、勇氣和強有力的指揮。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廣大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
這一番話稱得起擲地有聲,是具體工作基本部署完畢後的動員令,也是鼓舞人們向前的衝鋒號。在總理的衝鋒號向全中國人吹響以前,各地各部門各領域的一批批“先遣部隊”已經出發。
在溫總理飛往四川前,由國家地震局派遣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第一批約40人已經在地震發生後20分鐘出發,搭乘飛機趕赴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成為救災先鋒隊。這支救援隊是在2001年,由溫家寶總理本人一手建立起來的。專業出身,使得溫總理對地震的破壞力比常人更加了解,也對地震災害後緊急救援的能力更加重視。這支救援隊成立後,參加過多次國外重大災害的救援活動,屢立奇功,是中國地震救援組織中最精銳的隊伍。
與此同時,國家地震局啟動了《國家地震應急預案》1級應急處置。所謂1級應急處置,是在應對特別重大地震災害,即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占該地區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時採取的措施。汶川地震的級數,和汶川周邊地區的人口密集程度,讓這次地震直接被國家地震局認定為特別重大災害。
地震發生後一個半小時,裝載了5000頂救災帳篷的車隊由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出發趕往四川,此後的時間裡,民政部發往各地救災物資儲備庫的緊急調撥令未曾中止,一批又一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四川。
軍隊也在行動。地震後有記者迅速與軍隊處置突發事件應急辦公室取得了聯繫,得到的訊息是:地震後總參謀部馬上指示成都軍區所屬部隊要協助地方政府查明震情,按照應急預案做好搶險救災準備,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中。同時成都軍區派出偵查部隊,試圖進入與外界完全斷絕聯繫的震中了解情況。3000名武警和2000名陸軍士兵接到了總部命令,已經攜帶救災物資開赴災區。
此時的災區大部分地區,已經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繫。巨大的震動損害了通訊網路基站的電源,而且傳輸光纜也有多次斷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幾家最大的通訊公司,已經開始試圖搶修被地震破壞的光纜和通訊工作站,讓災區與外界取得聯繫。
在舉國上下的緊張忙碌中,溫家寶乘坐的飛機在餘震不斷中降落到成都太平寺空軍機場,此時是晚上19時10分,距離地震發生4小時42分鐘。當地下著雨。沒有休息,溫總理決定立即趕往震中汶川。前往汶川的路上,在得知進入汶川的道路已經完全損壞不能通行後,溫總理又當機立斷地決定就駐紮在離汶川最近的都江堰。成都到都江堰,如果天氣和路況都良好,車程約一個小時。此時雨天泥濘,一路上餘震不斷,汽車沿著傍山而建的公路焦急前行,岷江在一旁翻滾奔涌而過,湍急的水流讓人暈眩,似乎一個不小心,就會從路上栽到水裡,被江水吞沒。但是總理此時,大概根本無心想到這些。
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
晚上8點左右,剛剛抵達都江堰的溫家寶總理在臨時搭設的帳篷里了解著地震的情況,聽取當地幹部的災情匯報。地震已經讓都江堰全市斷水斷電,僅有的一台柴油發電機供應著指揮部的照明,指揮部成了地震後唯一有燈光的帳篷。溫總理很快就下達了五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軍隊立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向震中地區前進,要克服一切困難,就是步行也要儘快進入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早一秒到達受災地區,就可能早搶救更多的生命;二是要爭分奪秒搶修公路,哪怕修一條臨時道路,也要把道路打通;三是要進一步摸清受災情況;四是各部門要想盡一切辦法將包括藥品和食品在內的救災物資運進災區;五是請地震部門抓緊會商,對地震趨勢做出科學研判。
在大家都緊張忙碌的時候,工作人員趁機把一包餅乾和一瓶水遞給總理,從上飛機到現在,總理還沒有吃一點東西。但他無聲地把東西推開了。
都江堰距離震中汶川僅有50公里,地震過後,這個擁有56萬人口、近三千年歷史的古城哀鴻遍野。受良好植被保護、常年保持優良質量的空氣,一剎那問充滿了死亡的氣息;在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附近,剛剛竣工不久的跨江大橋攔腰中斷;都江堰中醫院和聚源中學兩處大樓完全垮塌,幾百人被埋在裡面,求救的呼聲從廢墟里時有傳出。都江堰是全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城市之一,但人的生命,怎么也抵不上巨大的災害帶給人們的飛來橫禍。無數老人,為年輕而先去的人們哀哭,白髮人送黑髮人吶!
都江堰中醫院住院大樓有5層,編制內床位200張,1996年修建完成。地震來臨,這棟大樓如同接受定向爆破似的轟然倒塌,變成一座小山。《羊城晚報》一名記者寫道:“高高的廢墟山,嚴嚴實實地包裹著無辜受難者。……中醫院被壓成了巨大的墳墓。”少數醫生和護士得以逃脫,但行動不便的病人卻幾乎全部被埋葬,生死不明。驚魂未定的護士們坐在救護車上,一言不發。一名肛腸科護士回憶,地震的瞬問,她眼睜睜看著四個人被掩埋,其中三名病人,一名護士。另一名僥倖逃生的病人家屬說,據他所知,至少有十名產科醫護人員被埋。人們的各項數據匯總起來,經過清點,發現被埋者有200多人,其中很多人還活著,還能喊著求救,還能發簡訊說:“救命!”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