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桃坪羌寨

理縣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羌寨距離理縣城區40公里,汶川城區16公里,成都139公里,是國家級重點檔案保護單位,九黃線旅遊圈的重要景區。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樓與民居融為一體建築群,享有“天然空調”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網、四通八達的通道和碉樓合一的迷宮式建築藝術,被中外學者譽為“羌族建築藝術活化石”、“神迷的東方古堡”。

四川阿壩桃坪羌寨簡介

桃坪羌寨民俗濃郁,可以品嘗風味別致的羌族餐飲;可以觀賞熱情奔放的羌家歌舞,幾十個人、上百個人高歌暢舞,氣憤非常熱烈,羌家姑娘會為你敬上醇香的青稞酒。在一陣陣甜甜的羌家祝酒歌的感染下,也許你會醉意朦朧,也許你會飄然若仙,完全溶入古來的羌族歷史民俗文化之中。
如今,寨子裡仍然居住著98戶"格爾麥阿嘎",在羌語裡是"古巷人家"的意思。“5·12”汶川大地震讓桃坪羌寨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因此我們以愛心羌飾(羌繡)為我們的主打品牌之一,支持災後經濟重建,為災區人民獻上一份愛心;以愛心為宣傳口號,把羌飾(羌繡)推向市場,這是一個大的發展領域。而網路銷售幾乎

為空白。同時,大地震使人們了解到了羌族手工藝品的極高藝術文化價值,開始關
注這一精品,一種商品的內在價值被人們認識到,相當於千里馬遇到伯樂,且發展前景是十分樂觀的。

桃坪羌寨建築風格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風情的原始羌族村寨。
桃坪歷史悠久,據史料記截,寨子始建於公元前111年,西漢時即在此設廣柔縣,桃坪作為縣轄隘口和防禦重區便已存在,到現在已集2000多年的歷史於一身。
寨內的巨大碉樓,雄渾挺拔,屹立於比肩走袂的村寨中,高高低低,從數米到數十米,建築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為料,有的僅用土木。寨子是一處石碉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建築群,片石與黃泥砌成的堅固經歷了無數的地震後仍完好無損。

牆體和牆體之間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歷史的迷宮。
施工時不繪圖,不測算,不吊線,信手砌成,結構勻稱,稜角突兀,雄偉堅固,精巧別致,是世界建築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觀,令人嘆為觀止,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考察。
桃坪羌寨一反傳統古城設東、西、南、北四門的建築形式,築成了以高碉為中心的放射狀8個出入口。而8個出入口又以13個甬道織成四通八達的路網。寨內人進出自如,而外來人卻如入八陣迷宮,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寨內的地底下,挖掘了眾多的引水暗渠,上蓋石板和土,一定距離間,留有活動石板,揭開即可取水。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內編織成流經每棟碉樓的水網,為戰時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桃坪神奇的路網、水網、房頂,組成了羌寨內地上、地下、空中三種立體交叉的道路網路和防禦系統,這也是桃坪羌寨建築的奇特之處。
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築、交錯複雜的道路結構被稱為“東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
羌繡
一 概述
在羌族地區,隨處可見穿著民族服裝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的圖案,大多為手工刺繡,這些刺繡在羌族的歷史上可謂源遠流長。
羌族刺繡,是農村婦女在勞動間隙完成的民間工藝品,如今的羌族人,大多還保持著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的習俗。
二 羌繡工藝品的特點
云云鞋和繡花圍腰是羌族刺繡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其他還有藏式統包、挎包、帽子、氆氌、氈子、褥子、壁掛等,也都精美絕倫。
刺繡本身是在織物上用針穿引各色彩線所繡成的圖案花紋,是我國傳統性美術工藝,而羌繡則有著本民族自己獨具的審美價值、審美造型、紋飾圖案及色彩規範,蘊含著深厚的羌族歷史文化內涵。早在明清之時,羌繡就已普遍盛行,而後,逐漸吸收挑花技藝並發展成挑花刺繡。挑花刺繡素為羌族婦女所擅長,幾乎每個羌族婦女都精於挑繡。所謂“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花繡布鞋”,她們從小便受到嚴格的訓練。挑繡成了衡量一個羌族婦女聰明才智的重要標準。尤其是出嫁的前夕是她們挑繡的高潮。她們將自己的勤勞雙手、聰明才智、純樸天性以及藝術才能都凝聚在這一片藝術天地之中,而“云云鞋”便是這片藝術天地中的一片沃土,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價值內涵與民族文化氣息。
三 個別物品
云云鞋”鞋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翹,鞋底較厚,鞋幫上繡有彩色雲紋和杜鵑花紋紋樣圖案,故有“雲鞋”、“花鞋”或“勾尖布鞋”之稱,羌民在喜慶的日子裡都喜歡穿它。羌繡“云云鞋”工藝藉助那密密麻麻的針腳,將棉線織繡於鞋身易磨損部位,增強了耐磨性能,使鞋身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相當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既顯示了羌族云云鞋的工藝技能,又反映了它作為羌族文化的一部分,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豐富生活的藝術特點。
四 相關資料
羌族古代服飾中以“披氈”最具特色,氈的製作工藝遠比製作紡織毛布簡單,其年代要有3000年了。文獻記載,兩漢甘青羌族人“女披大華氈為盛飾”,唐宋時期,羌族披氈已經很普及。《新唐書.党項傳》稱“男女裘褐,被氈”。近代,羌族基本沿襲了袍服之
制。
五 關於羌族服飾
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
羌族男子的服裝一般是藍布長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頭帕。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腰帶和綁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織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歡在腰帶上佩掛鑲嵌著珊瑚的火鐮和刀。
羌族婦女的服飾比較鮮艷,她們多穿藍色或綠色的花邊長衫,腰系繡花圍裙和飄帶,戴黑色頭帕。.女子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繡有花邊,腰束繡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繡著花紋圖案。未婚少女梳辮盤頭,包繡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繡花頭帕。腳穿云云鞋。喜歡佩戴銀簪、耳環、耳墜、領花、銀牌、手鐲、戒指等飾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