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天地間的四季,最傷人的是酷夏,最好的是初秋。初秋可以一掃盛夏的酷熱,使之變成蕭疏淡盪。初秋的清涼之氣,又不至於使人覺得太過蕭索。現在的揚州,正是初秋嗎?以我的身世,即使要飯,也不至於立刻就餓死吧,我也處在我生命的初秋嗎?寫下這篇《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原文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龔自珍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居禮曾,客有過者 日:‘卿知今日之揚州 乎?讀鮑照《蕪城賦》 則退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遊, 抵揚州,屬有告朵謀盧 舍舟而館。

既宿,循館之東牆 步游,得小橋,俯溪, 溪聲灌。”過橋,遇女 牆咽可登者,登之,揚 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 不見。曉雨沐屋,瓦鱗 鱗然,無零瓷斷臂,” 心已疑禮曹過客言不 實美。

入市,求熟肉,市 聲灌。得肉,館人以酒一瓶、蝦一筐饋。“醉 而歌,歌宋元長短言樂 府,俯窗嗚嗚,驚對岸 女夜起,乃止。

客有請吊蜀崗者, 舟甚捷,簾幕皆文繡, 疑舟窗蔬我也,”審視, 玻璃五色具。舟人時時 指兩岸日:“某園故址 也”,“某家酒肆故址 也”,約八九處。其實 獨債虹園記無存。“襄 所信宿之西園,”門在, 題榜在,尚可識,其可 登臨者尚八九處,車有 佳,水有芙渠菱艾,” 是居揚州城外西北隅, 最高秀。南覽江,北覽 準,江淮數十州縣治, 無如此冶華也。憶京師 言,知有極不然者。

歸館,邵之土皆知 親王,則大灌,有以經 義清質難者,有發史事 見問者,有就詢京師近 事者,有呈所業若文、 著詩、若筆、若長短言、 若雜著、若叢書乞為 序、為題辭者,有狀其 先世事行乞為鋁者,有 求書冊子、書扇者,填 委塞戶偏,”居然嘉慶 中故態。誰得田今非承 平時耶?惟窗外船過, 夜無軍琶聲,即有之, 聲不能徹巨。然而女子 有以桅子華發為贊求 書者盧愛以書畫環境 互通外”凡三人唐馨 哀艷氣,欽繞於橋事 艦航問,雖膻定,是夕魂搖搖不自持。余既信 信,拿流風,捕徐韻, 烏睹所謂風降雨嘯、釀 擴悲、鬼神垃者嚴嘉慶 未嘗於此和友人宋翔 民側艷詩,聞宋君病, 存亡弗可知。又問其所 謂賦詩者,不可見,引為恨。

臥而思之,余齒垂 五十矣,今昔之慨,自 然立運,古之美人名士 富貴壽考者幾人哉?此 豈關揚州之盛衰,而獨 置感慨於江介也哉?抑 予賦側艷則老矣,甄綜 人物,搜輯文獻,仍以 自任,固未老也。天地 有四時,莫病於酷暑, 而莫善於初秋2澄汰其 繁褥淫蒸,而與之為蕭 疏膻盪,冷然瑟然,而 不逼使人有甚莽寥認 Z悲者月初秋也。令揚 州,其初秋也欽?予立 身世,雖乞來,自信不 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 鐵?作《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晚清思想家史學家。一名鞏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當時崛起的“春秋公羊學”影響甚深。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他棄絕考據訓詁之學,一意講求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近代文學開風氣的人物,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祖父、父親均在北京做官,母親善吟詩繪畫,是個女才子,外祖父段玉裁是位文字學家。龔自珍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學術與文學的教養和薰陶。他小時候就讀書廣泛,關心國事,產生改革變法的思想。他在科舉上不得志

《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已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27歲中舉,38歲才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客主事20餘年,始終是個七品小京官,無法施展抱負。48歲時,他終於對官場厭倦,不抱希望,憤然辭官還鄉,不久與世長辭。他一生創作,詩、詞、文都有建樹,被後世稱為“近代文學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傳世。

作品《病梅館記》,選自《龔自珍全集·定盦文集》 。文章借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偏愛梅的病態“美”,致 使梅橫遭肆虐,備受摧殘,而不敢說出他們的隱衷為實例,諷喻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與壓制摧殘人才的罪惡,揭露反動統治兇惡的本質與虛偽的伎倆,決心甘受詬厲,做治梅的工作,表現對被損害者的同情,敢於反抗的戰鬥精神與渴望追求自由解放的主張。寫作上,運用諷喻手法影射現實政治,寓意深刻;用“文人畫乾”喻清朝統治者,用種種癖好喻統治者的種種暴政,諷喻精當,含蓄而深刻;語句運用中,又恰到好處地採用許多排比句式,更增加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