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陝甘民歌作為為表現形式,是一首頌揚中共紅色政權的歌曲,原唱人為著名的老藝術郭蘭英,7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流傳甚廣,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

基本信息

概述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陝北民歌 改編於1972年。此歌由陝北民歌《信天游》和隴東民歌《攬工調》改編而成。兩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揚高亢,後者激情奔放,全曲有變化對比,又相互融合,渾然一體。作品以開闊高亢.清新明麗的音調,讚美了陝北地區的風土人情。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一幅歷史畫卷,它生動的描繪了一段重要的革命歷史史實——中央紅軍到達陝北。這段歷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此之後,中國革命的重心從南方移到了西北。西北成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延安成了中國革命的聖地。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勝利走向勝利,直至建立新中國。共和國五十年大慶時,中央電視台,曾把這首歌列入“百年經典”音樂作品播出。

歌詞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一道道的山來喲 一道道水

咱們中央紅軍到陝北

一桿桿的紅旗喲 一桿桿槍

咱們的隊伍勢力壯

千家萬戶 哎嘿哎嘿喲

把門兒開 哎嘿哎嘿喲

快把咱親人迎進來

伊呀兒呀來吧喲

圍定親人 哎嘿哎嘿喲

熱坑上坐 哎嘿哎嘿喲

知心的話兒飛出心窩窩

伊呀兒呀來吧喲

滿天的烏雲哎嘿哎嘿喲

風吹散哎嘿哎嘿喲

毛主席來了晴了天 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來了晴了天 晴呀晴了天

千里的那個雷聲喲 萬里的山

咱們革命的力量大發展

山丹丹那個開花喲 紅艷艷

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

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

基本資料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演唱者郭蘭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演唱者郭蘭英

作詞

李若冰關鶴岩 徐鎖馮福寬

作曲

劉烽

演唱
郭蘭英

創作

一首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唱紅了祖國大地,而它的時代背景確有著深刻歷史含義。

偉大領袖毛澤東偉大領袖毛澤東

1934年初,中共北方局派人來到陝甘邊區,帶來了王明《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而奮鬥》的精神。用這個精神來衡量陝甘、陝北的工作,認為陝北黨執行的是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並將這裡的情況向北方局進行匯報。1935年5月,上海臨時中央派人對各個蘇區根據地進行肅清反革命運動。致使大片的根據地丟失,迫使在南方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大搬家式的戰略轉移。而鄂、豫、皖、陝甘根據地則在中央來人的指導下進行了大規模的肅反運動。陝甘蘇區一時陰雲籠罩。他們認為統戰工作是“勾結敵人”,對待地方的民間組織和收編土匪政策是“土匪路線”,任用知識分子是“右傾機會主義者的陰謀”等等。來挑撥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的關係。特別是對紅二十六軍進行大清黨,對蘇區的縣長、書記、紅軍中各級領導進行無情打擊,大部分被關、被殺。紅二十六軍軍長劉志丹等同志也在嶗山戰役後被押進行審查。這時候紅二十七軍指戰員憤憤不平,要用劫獄的辦法來解救劉志丹等同志,當時紅軍戰士、蘇區百姓特別思念劉志丹“吃起飯來想老劉,眼淚順著筷子流”。劉志丹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捎信給紅二十七軍領導“紅軍絕對不能打紅軍”、“中央一定會妥善解決問題”。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到了陝北安定後,本地游擊隊長張明科同志,立即向毛澤東匯報了陝甘蘇區肅反的情況並特告毛澤東由於清黨致使紅二十六軍營以上幹部200多人被殺,紅軍領導大部分被關的嚴重情況。毛澤東聽後,感覺到問題很嚴重,他認為,陝甘、陝北蘇區是我黨保存最好的一塊根據地,有著一大批捍衛黨的事業的忠誠戰士。他馬上派董必武、王首道等組織人員對劉志丹等同志進行審查,解決問題越快越好並下達“刀下留人”的命令。事後習仲勛同志感慨地說,要是中央紅軍晚來四五天,我們這些人就被活埋了。事實正是如此,當時準備殺害劉志丹等人的坑都挖好了。剛幾天劉志丹等同志被釋放,紅二十六軍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滿天的烏雲被吹散、毛主席來了晴了天”。毛澤東“刀下留人”挽救了紅軍、挽救了蘇區。陝北紅軍一方面積極配合解決紅二十六軍的問題,一方面積極為剛到陝北的中央紅軍解決過冬的棉衣、棉被,並用陝北最好的飯菜、油糕、紅棗、米酒來招待中央紅軍。一時間,破衣爛衫如同叫花子的中央紅軍換上新衣、新被、新裝,轉戰二萬五千里的紅軍將士有了一個安身的地方,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全國解放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這首歌的作者們深得歷史感慨,動手用陝北民歌的基調編寫了這首唱紅了大江南北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歌的中心思想既體現了陝甘紅火的蘇區和英勇善戰的紅軍精神,又歌頌了毛澤東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把一個火紅的蘇區變成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總後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