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舞台之間》

《大小舞台之間》

從炎炎的盛夏開始起筆,漸漸寫到秋涼,他的心境也確乎從“鬱熱”轉入一種“沉靜”。作者也正是用“從鬱熱到沉靜”來概括曹禺三、四十年代的生命流程,即從《雷雨》、《原野》時期的躁動向四十年代《北京人》階段的沉靜轉化。

(圖)《大小舞台之間》《大小舞台之間》

作者: 錢理群
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430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301114841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學 >> 戲劇

內容簡介

《大小舞台之間》從炎炎的盛夏開始起筆,漸漸寫到秋涼,他的心境也確乎從“鬱熱”轉入一種“沉靜”。作者也正是用“從鬱熱到沉靜”來概括曹禺三、四十年代的生命流程,即從《雷雨》、《原野》時期的躁動向四十年代《北京人》階段的沉靜轉化。
這確實是曹禺生命歷程中發光的年代;這是被愛情友誼、青春包圍著的生命發出的“美麗而真誠的光”,秋陽般溫暖、柔和,而略帶憂傷……沒有“雷雨”前的“苦熱”,也不如“日出”般眩目,“原野”似的陰森、恐怖,這裡有—— “秋風吹一下泠泠的鴿哨響”,“恬適而安閒”……“賣涼貨的小販,敲著‘冰盞’,丁鈴有聲,清圓而瀏亮”…… “在蒼茫的迷霧裡傳來城牆上還未歸營的號手吹著的號聲”,“隨著風在空中寂寞的振抖”…… “真實與真誠”反而要到“假”的戲劇里才能尋找到,真的人生社會卻充斥著作戲與虛假,這種置換使錢理群感到的是一種莫名的“恐懼”,它意味著啟蒙者一切真誠的努力都將在看客的眼中化為“演戲”,而喪失了預想中原初的崇高與意義。“假作真時真亦假”,當“真誠與真實”戲劇化,表演化了之後,對真實的命題本身的質疑便成為反思的一個前提。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一種對啟蒙主義理想的消解甚至幻滅。啟蒙主義的立場正是由此向懷疑主義的立場逐漸轉化的。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原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已退休。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周作人傳》、《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作)、《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話說周氏兄弟》、《返觀與重構: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走進當代魯迅》、《與魯迅相遇》、《魯迅作品十五講》、《語文教育門外談》等。

目錄

《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引子 創造之前
第一章 生命開始於夏
《雷雨》的創造
最初反響
第二個生命:《日出》
“希望之星”升起
“生命三部曲”之最
第二章 在秋陽春光里靜靜流瀉
向廣場藝術傾斜
《北京人》:生命的詩
《家》:青春的讚歌
1940年代的“曹禺熱”
第三章 春?夏?秋?冬?
“日出”以後的困惑
畢竟是個轉機
在動盪的年代顛簸
跌人冰谷
沒有抓住的時機
附錄 曹禺戲劇演出年表(1935—1990年)
主要參考文獻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